红色中国网

标题: 苏联社会主义教育中关于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设想 [打印本页]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2-8-15 09:36:57     标题: 苏联社会主义教育中关于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设想

(蒸馏水编辑找到的一些材料,托我代发)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到脑力劳动、体力劳动的结合:

苏氏的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技术培训,劳动与智育发展的有机联系在苏氏的著作中比比皆是。“劳动教育最重要的准则之一,就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我们绝不让一部分学生去制订和实现一些创造性计划(如涉及装配活动模型),而让另一部分学生只去做单调的体力劳动。任何一项计划都会有体力劳动—单调的且往往还是较艰苦的,这些劳动都应由执行创造性计划的人自己去干。体力劳动越简单、越单调,就越要注意不把它作为最终目的,而是把它作为达到最终目的,即实现创造性意图的一种手段,这一点很重要。”(《帕夫雷什中学》,页375-376)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2-8-15 09:37:21

并不是任何劳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只有当劳动能使个人和集体的智力生活得到丰富,智力兴趣、创造兴趣得到多种内容的充实,道德更加完美以及美感得到提高时,它才能成为教育力量。(《帕弗雷什中学》,页361)”

苏氏的劳动教育,其目的是培养一种劳动素养,这种素养不仅包括劳动的技能和技巧,还包含着智力、道德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内容。“劳动素养,是指人在精神上达到这样的阶段,这时人不为公共福利而劳动就觉得无法生活,这时劳动使他的生活充满高尚道德的鼓舞力量,从精神上丰富着集体生活。(《帕弗雷什中学》,页362)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2-8-15 09:37:48

脑体劳动结合的例子:

帕夫雷什中学成立了数十个小的劳动集体—各种工作小组,从三四年级开始就吸收男女同学参加小组活动。学生从一个工种换到另一个工种,一种爱好转为另一种爱好。持续的小组工作使每个人都可以在较长时间里考验自己的素质、能力,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且找到自己心爱的工作。小组工作都是带有研究性的。五年级的孩子尤尔卡在学会了果树嫁接、育种和播种、饲养小牛等工作后,又把兴趣转向了学习驾驶小汽车。但是,孩子们有规定,必须要学习内燃机才能得到学习驾驶汽车的权利。于是,尤尔卡便到十年级学生指导的少年机械师小组去听课,研究发动机,学习启动、拆卸和装配内燃机部件。学习了内燃机和汽车驾驶之后,尤尔卡又和少年们一起,在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指导下,装配起汽车来。这件工作中有许多单一枯燥的程序,研磨金属片,把生锈的铁条洗干净。如果不是根植于一个创造性的意图,这些毫无趣味的工序将纯粹是体力的折磨。“劳动中的创造是发展少年智力的最强烈的一种刺激因素。(《公民的诞生》,页386)”尤卡尔想造出一辆美观、舒适又便于驾驶的汽车,于是对读书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六年级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一批技术书籍,在他的精神生活中读书占据了重要地位,但他并不需要死记硬背。对创造性劳动的兴趣和亲自动手取得成就的愿望,推动着他读书的劲头。苏霍姆林斯基高度推崇这样的读书方法,认为“真正丰富的智力生活,是体力劳动和思想的结合。紧张的体力劳动从来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它只是一种实现研究思想的手段。思想是主要的,而双手也并非消极地执行者。它们能促进思想的发展。”(《公民的诞生》,页388)在苏氏的教育中,(体力)劳动与智育(脑力劳动 )互为手段,又互为目的,其最终的指向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创造。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2-8-15 09:39:05

当孩子体验到劳动带来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尊严感,劳动也就进入了他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力求做到,孩子的每一次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都应当同他的整个精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这里我们明确地看到,苏氏所说的精神生活不是一个纯粹的形而上的范畴,相反,充实的精神生活必须深深地扎根于体力和脑力的劳动实践中。离开了动手动脑的实践,离开了所谓的实用技能,文学、艺术、思想、哲理、道德、理想等“精神内容”无异于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2-8-15 09:41:32

社会主义教育宣传画若干: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2-8-15 09:42:06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2-8-15 09:42:37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2-8-15 09:43:09


作者: japelly    时间: 2022-8-15 10:14:06

记得小时候学校围墙上印刷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未来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
作者: 蒸馏水    时间: 2022-8-15 14:43:56

对劳动教育的补充:

在消灭了阶级的社会主义和平时代,斗争不再是争夺国家政权的斗争,而是争取自由劳动的斗争;革命的场域不是在国家政权机构里,而是在各条工作战线的劳动创造中;学习的目的不是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而是让全体男女青年为劳动做好准备,是否接受高等教育则取决于劳动的需要。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技术培训,而是技术、智慧和道德的和谐统一,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其目的是培养一种劳动素养——追求公共福利,而非一己私利,洞悉公共福利之所在,并且具备实际的劳动技能(体力和脑力的)来改善公共福利

如果劳动的目的在于个人私利,无论是为了争名夺利还是独善其身,集体的共同幸福就会成为个人幸福的羁绊。可是,如果劳动目的与社会的利益一致,那么个人追求精良技艺、精神创造和道德完善的过程,同时就是社会公共福利实现的过程。这里没有个人与集体的冲突:劳动创造的社会意义成全了个人的幸福和尊严。

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看到实践中所蕴藏的思想,技术中所隐含的精神,社会利益中所包含的每一个人的幸福和尊严。劳动教育弥合了技术和思想、肉体与精神、个人与社会的分裂,是一项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实践,从而使学生自尊、自强,成长为劳动、技术和社会的主人,而非物质与机器的奴隶!





欢迎光临 红色中国网 (http://redchinacn.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