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标题: 我的一点见解 —— 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知识产权 [打印本页]

作者: 轨迹    时间: 2023-5-16 09:09:37     标题: 我的一点见解 —— 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知识产权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5-16 12:10 编辑

知识产权虽然名义上是要保护脑力劳动者的知识成果,实际上却是将知识成果转化为商品,保护资产阶级在知识领域的垄断地位。相比于其他的私有制法律,知识产权是其中最为反动的一条。

知识产权的真正作用是将劳动者的知识成果与最广大的劳动群众隔绝开来,使我们不能广泛地接触和学习科学知识、观看文艺作品(书籍、电影、电视)。它为了保护私有企业,保护了一切垄断性的生产技术(软件、专利)。在实践过程中,知识产权往往是属于公司的,公司的雇员在生产知识时无法保证自己能得到应有的报酬,对知识生产者的保护名存实亡。而对于个体生产者而言,法律对他们的知识产权不能够提供有意义的保障,个体的产品有时还需要借助资本平台进行宣传(例如视频网站、博客、音乐唱片等),可见,知识产权的真正作用无疑是保护劳动者头顶的资本。

知识产权是私有制法律中极为反动的一条。在数字化的背景下,知识产权所保护的媒介原本是易于复制和传播的,有益于丰富无产阶级闲暇时的精神生活,提高思想境界,有利于无产阶级学习科学知识,改变生活状况的。然而资产阶级一定要逆自然规律而为,要用一切手段去阻止这种自然发生的传播,还给这种行为套上名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外壳,为此,不惜给互联网上的一切内容架设一堵高墙,给软件加密,目的不是要提高这些产品的功能,而仅仅是为了防止“非法”的传播!资产阶级为了保护知识产权所付出的成本,有时竟远远超出产品本身的价值,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所谓“知识产权”,真的在保护创新创造,而不是保护固步自封吗?

如果我们看清知识产权的本来面目,就会清楚地发现,它既不给脑力劳动者提供合理的报酬,也不保护技术创新,反过来,还要凭借封闭已有的技术去阻碍技术进步。软件社区早就发现,闭源的、受版权保护的软件往往是充满安全漏洞,缺乏维护的。多媒体行业的乱象更充分地说明知识产权是限制,是桎梏,而不是保护更多文艺创作的积极举措。

如果我们真正想保护知识,保护文化,我们就不应阻止知识和文化的传播。我们可以给这些作品署上名字,让人们了解思想的来源,但我们绝不能借着这种名义去阻碍思想的传播。正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将知识变成了产品,知识产权才沦落为一种劳动人民思想上的枷锁。只有打破知识产权,才能消除文化领域消费主义的妖风,才能让有价值的知识脱颖而出。



作者: 轨迹    时间: 2023-5-16 09:49:06

有的同志可能会想问:如果没有知识产权,还会有音乐、游戏、电影、软件等等事物吗?回答是肯定的。非技术的知识创作很大一部分是从兴趣创作开始的,如果能够给广大人民群众以更多的闲暇,虽然商品性质的创作会减少,反映人民需要、具有大众性质的文化作品一定会大大增加,弥补这种空缺。这些形式并非资产阶级的专利。至于软件等生产性的知识产品,在短期内应该交给专门的部门进行开发,其成果应当公开给全社会。
作者: 小王勃士    时间: 2023-5-16 12:24:48

本帖最后由 小王勃士 于 2023-5-16 12:25 编辑

我来补充一下。

知识产品的一大特征就是易于复制,易于传播。尤其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件知识产品可以几乎零成本地无限复制和传播。这就是说,这就说,知识产品的单位成本将趋近于零,最初投入到这件知识产品中的劳动的劳动生产率将趋于无限大。知识产品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将使我们越来越靠近生产力极大丰富的世界。

而资产阶级通过知识产权,给每一件知识产品都加上了单位成本 由此将知识产品易于复制传播的红利据为己有,而真正的知识创造者却只拿到他的必要劳动补偿(红中网的同志肯定是不会被绩效工资的假象给欺骗的)。
作者: 御坂社_电波塔    时间: 2023-5-16 12:42:38

本帖最后由 御坂社_电波塔 于 2023-5-16 12:46 编辑

    你拿最共产主义的标准套现状,得出的结论只能是“没有不反动的事物”,得不出准确的评估。
    看待事物,不能脱离社会现状。目前,知识产权有利于解放发展生产力,所以它是进步的,有存在的意义。
    或许你同时在批判别的什么,但将矛头指向“知识产权”,就是【说错了概念、打歪了目标】。


    知识产权就是一个概念、一个名词。适用了资本主义的规则后,它确实被资本所滥用,但你却错误地将问题的根源归结为知识产权这一事物本身,属于是混淆了实然和应然。
    而且,你的论述显示你并不了解知识产权。从前,没有知识产权这一概念的时候,人们产出了新研究,都会藏着掖着,这样导致社会无法进步。所以后来才会通过专利等甜头,换取知识产权对社会的公开。如果不公开,技术被破解的话只能自认倒霉,这一机制也可变相促进创作者通过申请专利来分享知识。
    你抱怨很多知识被高墙、被加密,然而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是学霸【对知识的垄断】(教育资源、获取渠道、受教育程度),【跟知识产权无关】。消灭了知识产权,这种现象还是会存在。反而,通过知识产权制度,一些原来藏着掖着的东西现在愿意拿出来了。

    此外,你说“如果能够给广大人民群众以更多的闲暇,虽然商品性质的创作会减少”,我觉得不然。可能从数量上看,商品性质的创作数量所占总创作数量的比例会降低,但随着人民群众闲暇时间的增加,他们的消费也会增长,商品性质的创作反而会比以前更繁荣。
    对于“交给专门的部门进行开发”,作为社会主义者,应该要看到其中暗藏的权力腐化与产生知识垄断阶级的风险。
作者: Redknife    时间: 2023-5-16 17:54:15

御坂社_电波塔 发表于 2023-5-16 12:42
你拿最共产主义的标准套现状,得出的结论只能是“没有不反动的事物”,得不出准确的评估。
    看待事 ...

我有个问题:在以后的革命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群众的消费增长就会引起商品性质的创作增长吗?
人民群众的消费增长并非只有商品属性的物品可以满足,尤其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知识产品的生产并不以资本增殖为目的,而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知识应用或者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群众生产的这些知识文化产品还能叫商品吗?
按照我的理解来说,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不需要以资本增殖为目的而生产的“商品”,而是需要满足人民群众使用需求的“产品”
作者: AXDG    时间: 2023-5-16 19:57:44

我觉得互联网上的各种亚文化的二次创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多少社区就是靠个人爱好用爱发电建立起来的,大的有字幕组,游戏mod,集体文学创作,小的有文史哲交流社区,小众爱好圈子,这些统统都是非商业性质的。反过来说大资本一旦涉足上面这些领域,在我的印象里没有几个是有好结果的,无外乎原有的优质内容创作者跑路,被分食红利的鹊占鸠巢。
作者: 龙翔五洲    时间: 2023-5-17 08:39:29

知识产权、专利权本就不是社会主义的元素。其它的如股票、董事会...多的是都不是社会主义元素。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才有其地位。你们说该不该反?
作者: 御坂10411    时间: 2023-5-17 11:12:44

你这种论证方式太离谱了...

类似什么呢?按照你的思路就是,我想解决土地问题,却对地主剥削阶级不闻不问,对反动的法律政策不闻不问,甚至对自身策略能够带来的优越性含糊不清,直接就打算一步到位废除土地私有...
理论上讲,你这连空想的水平都没达到。
实践上讲,你只会受到从地主阶级到无产阶级同仇敌忾的围攻...
作者: 御坂社_电波塔    时间: 2023-5-17 16:08:06

Redknife 发表于 2023-5-16 17:54
我有个问题:在以后的革命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群众的消费增长就会引起商品性质的创作增长吗?
人民群众的消 ...

我确实说得不清楚。关于这个问题,如果光从定义上看,个人理解“商品”同时强调资本增殖+满足人民需求,“产品”只强调满足人民需求

但是牵扯出两个问题我还没深入思考:
1、如果说资本就是抽象化的生产资料,那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社会是否也需要资本增殖?
2、私有制下,是否无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主体是否只能通过分配和自行取用获取生产资料,不能通过“赚取”来获得?
作者: 远航一号    时间: 2023-5-17 23:25:07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5-17 23:26 编辑
御坂社_电波塔 发表于 2023-5-17 16:08
我确实说得不清楚。关于这个问题,如果光从定义上看,个人理解“商品”同时强调资本增殖+满足人民需求, ...

从生态可持续性角度,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追求经济增长,甚至可能要有计划地实施经济负增长,自然也就不会有资本增殖
私有制当然无法实现社会主义。不知道你怎么想的?

作者: 龙翔五洲    时间: 2023-5-18 04:43:07

知识产权在现权,阶段的国际社会,还是有一定在意义。但是应该实行社会主义国内的专利权豁免,只对国外实行。
作者: 御坂社_电波塔    时间: 2023-5-18 13:47:50

远航一号 发表于 2023-5-17 23:25
从生态可持续性角度,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追求经济增长,甚至可能要有计划地实施经济负增长,自然也 ...


问题1应该增加一点:
1.1、什么叫“资本增殖”?剥削剩余价值是经典的“资本增殖”,但社会主义下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普及,是否也构成“资本增殖”?如否,那该如何称呼?

问题2也应该再细化:
2.1、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演进,是否能像资本主义诞生时那样,先有经济基础的萌芽(而非天马行空的设计),再临门一脚敲碎上层建筑?
2.1.1、如2.1为是,则“萌芽”的产生、发芽、成长、成熟各将呈现什么样式?社会将各呈现什么所有制形态?
2.1.2、如2.1为是,则从哪个时间点开始,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某个阶段,生产资料既有公有模式又有私有模式,这个阶段是否一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2.2、社会主义是否必定跟计划经济挂钩?
2.2.1、如2.2为否,则社会主义社会中是否能存在商业?如何核算不同岗位的劳动产出?

社会主义是过日子,不是搞苦修。生产过剩要设法避免,但追求经济增长跟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不冲突。对于生态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研发不损害、少损害生态的技术来避免,这才是发展。搞负增长是开倒车,不是发展。

作者: Redknife    时间: 2023-5-18 14:32:52

御坂社_电波塔 发表于 2023-5-18 13:47
问题1应该增加一点:
1.1、什么叫“资本增殖”?剥削剩余价值是经典的“资本增殖”,但社会主义下生产资 ...

学点马克思主义(三十八)—— 资本主义和全球环境危机
http://www.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41649
为什么在经济增长率为正的条件下,很难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呢?按照主流论述,只要技术进步的速度足够快,从而每单位经济产值的环境影响强度下降,即使经济快速增长,仍然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但是,要采用新技术,必须采用新的机器设备,还要建设新的厂房和办公楼,建设具有节能减排功能的住宅等。要用新的建筑物和设备来代替旧的建筑物和设备,需要时间。一个社会每年只可能淘汰和报废少量的旧设备和旧建筑。


假设一个社会每年淘汰和报废5%的旧设备和旧建筑,再假设这个社会的经济增长率为3%,因而每年需要相当于原有设备和建筑量3%的新设备和新建筑。这样,为了替代被淘汰和报废的设备和建筑以及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这个社会一共需要建设相当于原有设备和建筑量8%的新设备和新建筑。再做一个很乐观的假设,假设新设备和新建筑与旧设备和旧建筑相比可以将每单位经济产值的环境影响强度减少50%。但是,就整个社会来说,因为仅在8%的设备和建筑上采用了新技术,其它原有设备和建筑仍然在使用旧技术,整个社会的每单位经济产值的环境影响强度仅减少了50% * 8% = 4%。与此同时,经济总产值增加了3%,所以整个社会的环境影响仅下降了1%。


在现实经济中,是很难做到将所有的新设备和新建筑的环境影响强度都平均减少50%的。就二氧化碳排放来说,这相当于要求世界上所有的新电厂都立即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比较现实一点,如果假设新设备和新建筑与旧设备和旧建筑相比可以将每单位经济产值的环境影响强度减少25%,仍然假设每年淘汰和报废5%的旧设备和旧建筑,那么,在经济增长率为3%的条件下,整个社会的每单位经济产值的环境影响强度将减少25% * 8% = 2%。与此同时,经济总产值增加了3%,所以整个社会的环境影响将会增加1%。


可见,即使采用很乐观的技术进步假设,经济增长率也至少要下降到3%以下,生态环境才可能有所改善;而在比较现实的技术进步假设下,只有在经济零增长的条件下,才可能逐步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


学点马克思主义(四十二)—— 社会主义与气候稳定
http://www.redchinacn.net/portal.php?mod=view&aid=41671
如果说,资本主义无法与零增长、负增长共存从而无法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气候稳定,那么,能不能用某种形式的市场社会主义来代替资本主义呢?


历史上的市场社会主义实验,无论是南斯拉夫的所谓“工人自治”市场社会主义还是中国的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最后结局都不是令人鼓舞的。这些历史经验表明,市场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不稳定的。不论一种市场社会主义经济起初是什么样子,市场竞争的规律必然导致不平等扩大的倾向,必然导致财富越来越集中到一个新生的资本家阶级手中。就气候稳定问题来说,只要市场还是一个经济中分配和交换的主要机制,无论这个经济中的企业是私人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或集体所有的,市场竞争都会迫使这些企业努力积累资本、扩大再生产,从而带来威胁全球环境的经济增长。


这样,就只剩下一种经济制度还值得考虑,那就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基础上的统一集中的计划经济。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以及一部分信奉市场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20世纪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极其低效率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无法对现代经济有效运行所需要的大量经济信息做出合理的加工和处理,也无法给失去了私人财产的个人提供充分的激励。这种对历史社会主义经济的传统批评严重贬低了社会主义经济在实际上的效率水平(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以后的“学点马克思主义”中进一步探讨)。


但是,为了实现全球气候稳定的目的,问题不再是哪种经济制度能够带来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在于哪种经济制度在零增长、负增长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并且满足所有人口的基本需要。在这一方面,一种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以及统一集中计划基础上的经济制度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因为,在这种经济制度下,社会(通过国家)可以完全控制社会的剩余产品的使用。因此,只要为了实现气候稳定所需要的政治条件已经具备、全体人民(或者其中的绝大部分)已经自觉接受了气候稳定的目标,那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便拥有这样的经济手段,那就是不再把社会的剩余产品用于资本积累,而是可以用于各种对全社会有益的目的,包括大规模的环境改善工程以及用来发展全体人民的体力和智力的潜能。


统一集中的经济计划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优势,那就是,如果全社会要在短时期内为了实现一个明确的最优先的目标而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那么统一集中计划就是最有效的手段。很多气候稳定积极分子经常谈到,为了实现全球气候稳定,需要进入一种全球“气候紧急状态”,实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样的动员,以便快速改变整个经济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殊不知,所谓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样的动员正是要通过统一集中的经济计划才能完成;而在和平条件下,这样的统一集中计划只能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只能建立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


在资本主义或者“市场社会主义”的条件下,经济零增长或负增长必然导致失业率大幅度上升,从而无法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相比之下,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表明,即使在很低的物质消费水平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仍然可以较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卫生、教育等领域的基本需要,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在体力和智力方面的发展准备了基本的前提。此外,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在保障城市人口长期充分就业方面也有着成功的经验。将来,如果建立起以生态可持续性为目标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只要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就可以将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好处转化为广大劳动者劳动时间的普遍缩短,而不是扩大物质消费或者造成劳动者的失业。


上面两篇文章能很好的回答你的问题二。


至于第一个问题,我的理解是:未来社会主义政权的生产资料再生产与规模的扩大是资本增殖,但是这种资本增殖可控的且极其有限,它不能造成人的劳动时间的增长以及全球生态足迹的增加。





欢迎光临 红色中国网 (http://redchinacn.net/)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