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05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経済-过剰债务问题的本质和展望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9 23:12: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马列托主义者 于 2017-7-19 23:14 编辑

中国経済-过剰债务问题的本质和展望

关于这个问题,不知道有没有好的理论框架或理论工具来分析
简单介绍一下ニッセイ基础研究所 経済研究部 上席研究员三尾幸吉郎的研究
我看了一下,他也只是通过比较方法来研究的
所谓的过剩债务本质还是生产过剩,特别在中国表现为非金融企业的债务过剩来看(如果谈到生产过剩,就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分析,暂且放在一边)
国际结算银行(BIS)的统计下的中国债务结构
金融部门向非金融部门贷出的债务总和是26万5640亿美元(2015年末)现在又增加了。中国当时的GDP大概是10万亿美元,当时是GDP的260%,现在听说上升到304%,债务总量上升了。
该文主要引用2015末的数据:
总量债务是26万5640亿美元
结构如下
政府债务4万6294亿美元、家计(含NPISHs)4万1219亿美元、非金融企业17万8127亿美元、非金融企业占全体的67.1%。

债务存量的变化来看、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対GDP比152.4%、2015年增加到254.8%增加了102.4百分点。
国际比较,一般政府债务水平比G20平均(65.9%)低21.5百分点、家计比G20平均(47.3%)低7.8点、但是非金融企业比G20平均(70.3%)高100.5百分点,非常突出,达到170.8的水平

这种债务结构和水平,作者比较了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的peak out的界限
这些国家的非金融企业债务水平在日本泡沫破裂,亚洲金融危机下的韩国和泰国的高点都比现在的中国低,这些国家在这些点上进行了调整,一时进入经济负增长,调整过来后经济是原来高增长期水平的一半。
不过在欧洲比如爱尔兰要达到220%的水平才进入调整期,比利时1505和英国100%进入调整期,作者认为光看这个无法判断中国的调整点在哪里。
作者分析了中国的经济状态和那些国家比较接近,认为和当时的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比较接近,日本居中,和欧洲的国家比较远。
从BS(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来看,债务就是投资,在日本,亚洲金融危机的韩国,泰国,马来西亚都出现了非金融企业债务急速高涨和総固定资本形成达40%的水平
中国的债务巨大化就是投资的巨大化,原来的增长模式已经接近临界点,生产严重过剩(不过我看来,天朝的生产能力似乎没有边界的,2015年到2017年又增加了50个百分点,只是不知道这个50个增加点多少是非金融企业的增加点)
另外作者也没有细分非金融企业中国企占比
作者分析了中国的原来的增长模式,从改革开放开始,首先是农村第一产业改革,其次是城市第二产业改革,第二产业改革是引进了外资,通过出口拉动获得外汇,然后把外汇转换为基础设施,这种生产环境结合中国廉价劳动力让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而现在工资上涨,人民币升值,工厂设备过剩了(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实际是这些设备应该寻找更低价格的劳动力,因此相对过剩了)。

还有部分明天介绍
https://headlines.yahoo.co.jp/hl ... 3-zuuonline-bus_all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7-7-20 09:46:58 |只看该作者
作者认为中国当局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提去产能,去杠杆,关键点在三个转换上
1需要面,外需转向内需
2供给面,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3供给面,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
当局害怕的是带来社会不安定的失业问题
(我曾经也提出过,要向第三产业转变依赖高素质的劳动者,第三产业不是简单的开个淘宝店,开个饭店这么简单,这种低端第三产业不会带来高工资,也不可能带来内需的购买力,而半羽几年来,从总债务的增长来看,去产能和去杠杆效果不大,近几年来的40%总债务增加,我感觉不在非金融企业债务的增加,但是至少可以判断非金融企业债务没有太大的减少,其次2016年房价泡沫上升,房贷作为家计的项目,这个40%估计集中在家计方面)

作者认为中国的调整期会不会出现负增长,有其他几个方面的影响,一中国的对外债务只占GDP 的一成,比例很小,而当时的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这方面占比很高,二政府债务还有提高的空间(不过曾经有很多文章分析中国的地方债水平不低,另外政府债务和政府所有的非金融企业国企什么关系,其次中国的金融企业主要是国企,有人提过中国的总债务中60%是政府金融企业借给政府非金融企业,这也是中国特色不可疏忽的重要因素{就是作者提出的第三点:第三,国家资本主义},但是我认为不管什么债务,金融企业的钱本身来自企业和个人的存款)

作者认为国家资本主义有其有利一面,也有不利一面,就是信息封闭带来的创造力的贫乏(我不知道具体依据在哪里,不过最近中国当局有试图封杀whatsapp的部分功能,可见这个制度缺失代理信息沟通的困难)

我自己谈点看法
首先该作者没有谈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生态代价,最近朋友圈看到一些朋友到国外旅游,拍的照片,环境真的很好,水清澈见底,而我所在的苏州,那些所谓的古镇,你去看,那些河流的水质是很糟糕的,居然还有人去乘船逛古镇,苏州这种水循环很发达的地区,水质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中国旧的增长模式已经没有环境生态成本支撑了
其次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也是经济发展应该由的目标,如果工资收入一直不上升,何谈经济发展这种上升来自2个方面,一个是下一代劳动力层面的再生产成本的上升,现代80后90后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前比他们50后60后父辈受教育程度高,当然他们的劳动力成本高,其次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的生活成本上升,中国的旧模式下投入的巨大的产能(物的方面)已经容不下人的方面的产能了,就是物和人的矛盾,就是资本家和劳动者的矛盾,这些物的产能必须寻找更低的劳动力,需要转移,产能从世界范围看并没有过剩,只是相当于资本主义世界或制度而言过剩了。劳动者需要更高工资的物的产能方面转向,就是需要成为制造强国和高收入的第三产业,但是似乎中国很难做到,做到这点后,所谓的外需导向才能转向内需主导。从我个人的判断来说,当局很难做到,首先半羽几年来,总债务的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说明旧的增长模式没有根本改变,一带一路的所谓设想也不是为了从低端产能转向高端产能,而是低端产能的空间转换,试图把物的低端产能转移到更落后的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去,这是中国国内的物(资本)的特性决定的,他们没有能力高端化,其次国外来中国的物的产能同样属于低端产能(所谓的组装工序),他们也不寻求高端化,而是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环境生态还有支撑力的地方去,而国外高端产能不可能进入中国,几乎在本国。而中国自己的意图的高端产能化受到阻力,一方面是中国大量的低端劳动者的存在(虽然所谓的教育产业化制造了1亿的大学生,有分析认为他们的第三产业化的能力不足),其次面对国外高端产能已有优势的竞争压制。中国要把低端产能去掉而不导致大量失业似乎是困难的,当局为此很难推进调整,这种调整处理不好,可能带来大量失业,导致政权不稳,或者这种调整需要通向革命产能完成。而不调整,这种就增长模式就要硬着路崩溃

让我们看历史如何发展。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7-7-22 09:55:18 |只看该作者
ニッセイ基础研究所网站,有些研究文章值得参考

http://www.nli-research.co.jp/researchers/?site=nli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11:16 , Processed in 0.026973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