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844|回复: 0

驳李稻葵先生的开放论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21-1-17 00:39:1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翔五洲 于 2021-1-17 00:45 编辑



驳李稻葵先生的开放论朱大碌 · 2021-01-16 · 来源:原创



[url=]收藏(0)[/url] 评论()字体: [url=]大[/url] / [url=]中[/url] / [url=]小[/url]
如果按美国人指引的方向“改革开放”,中国只有一个前途,就是为外国打工,变成拉美化国家,重新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老路。

  驳李稻葵先生的“开放论”

  朱大碌

  针对中美贸易战,李稻葵先生说“美国的要求90%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

  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说法。

  按这种说法,美国是对的,中国是错的,美国是在为中国指引正确的方向。

  可惜事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美国要求中国开放市场,要求中国买美国农产品,被李稻葵等认为“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

  可惜李稻葵先生忘了,美国并不对中国开放市场,美国要求的是不平等开放、强买强卖。这就是要害所在。

  这里的要害是平等。

  1840年以来,外国列强一直要求中国开放,甚至不惜动用武力,难道都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只要不是汪精卫,相信都不会同意这种说法。

  中国要的是平等的开放,自主的开放,绝不是别人强加的开放。

  一切不平等的要求,无论是开放还是买东西,中国都要拒之门外。

  中国的国门必须自己掌握,绝不是别人要开就开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按美国人指引的方向“改革开放”,中国只有一个前途,就是为外国打工,变成拉美化国家,重新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老路。

  中美贸易确实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美国人拿贸易逆差说事也算有10%的正确。但90%的问题是,中美对于贸易逆差具有截然不同的解释,导致解决的方法也截然不同。

  美国认为贸易逆差是中国占了美国便宜,所以应按美国的要求消除逆差。

  李稻葵们实际是认同美国解释的。

  但实际上是美国占了大便宜,吃亏的事美国从来不会干,美国人绝不会眼睁睁看着中国长期占便宜。喊吃亏显然是贼喊捉贼。

  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是,中美贸易巨大的逆顺差是外资造成的。

  外资在中国出口占据60%以上的份额,这部分出口中国根本收不到钱,全进了外国人口袋。中国的外贸GDP和顺差都是假的。

  实际就是美国以1000亿换取了中国5000亿,美国人净赚4000亿。外资出口就是把中国财富无偿搬回家。

  大量巨轮满载出空载回,就是外国欺骗掠取中国财富的具体表现。

  贸易战以来的事实说明,以美国方式消除不了逆差,暴露出美国虽然拿逆差说事,却根本无意消除逆差,而是想继续占便宜。

  这就是巨大的不平等。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等西方国家都禁止外资出口,严格限制外资,却要求中国打开大门迎外资。

  要解决中美贸易存在的严重问题,首先要100%查明原因,要看清外资是中国进出口严重失衡原因所在,完全不是美国人说的中国出口太多或买外国货太少的问题。

  其次要找出对策,不是象李稻葵们按美国人说的做,而是有些美国和西方的做法我们可以学习照做。因为美国人从来都是说一套做一套,说的与做的不一样。

  比如美国禁止外资出口。

  比如日本外资法“只允许有利于本国自主发展和外汇平衡的外资进入”。

  还有美国的“购买美国货法”和“爱国者法案”。

  这些做法我们都可以认真学习照葫芦画瓢。

  曹德旺在美国苦干实干却赚不到钱还亏本,只能为美国做贡献拿不走美国一草一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对付在中国的外资。

  如果我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中国与美国和西方世界就处于平等地位,中美贸易也自然平衡。

  中共中央近期提出的节制资本,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应该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回归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标志。

  虽然有人把外国资本包装成白求恩,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马克思指出的资本贪婪本性丝毫未变,不管披上什么外衣还是白眼狼。

  对外开放必须看对象,要特别警惕资本经济侵略。除拉美化国家,其它国家都不对外资开放。因为外资和外军一样,都具有杀伤力。

  外国资本在中国官商勾结,攻城略地,留下垃圾,拿走财富。许多产业被垄断(28个产业23个被外资控制),许多有权势的人被收买,许多上层建筑舆论工具被控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蚂蚁帝国不过是其中一朵小浪花。

  当此之时,中共中央发出节制资本的声音,正是路见不平一身吼,当出手时便出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8 08:02 , Processed in 0.036227 second(s), 10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