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耕种的开始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4 09:48: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耕种的开始
有时人们会问,人们是怎么从这个看似乌托邦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变成一个绝大多数人都受到压迫的社会的呢。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甚至根据他自己对狩猎采集群体的研究创造了“原始富裕社会”这个词,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每个成年人每天只需工作三到五个小时即可收集足够的资源。虽然这可能是夸大其词,因为其对工作的定义过于狭隘,但它确实对狩猎采集社会永远处于饥饿边缘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但是,正如我们应该拒绝霍布斯式的生命神话,即在它被国家的文明镇压解放之前总是“肮脏、野蛮且短暂”的一样 ,我们也应该警惕,不要把棍子向另一个方向弯曲得太远。

旧石器时代社会并不存在于某种伊甸园般的健康和富足的状态。冰河时代的人口数量不可避免的少,伴随着对它们的生存条件的微弱的确定性与控制力。大多数人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消耗完他们的食物,这表明只有非常有限的剩余产品,如果他们有的话。大多数狩猎采集族群的预期寿命和出生率都很低。即使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结束后,大约公元前 9,700 年,稀缺和困难仍然是狩猎采集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就举一个例子来说,在公元前 4,000 年的印度摩柯达柯(Mahadaha)遗址,发现的所有 13 具骨骼的估计死亡年龄都在 19 至 28 岁之间,但“可能更接近于 19 岁”[19]。没有人超过 50 岁。当时就和现在一样,发展的动力是为有在逆境中生存和繁荣的手段而奋斗:“直接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与再生产”[20]。

正如改善人们采集资源方式的需要促进了石器的发展,它同时也促使人类寻找更加多样化和可靠的食物来源。随着全球气候在大约 20,000 年前开始变暖,这个过程将开始恢复生机。在此期间,气温和湿度的上升,以及冰盖的衰退,为人类开辟了整个区域,大大地增加了可用资源的数量和种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刺激下,狩猎采集者迅速开发出了用以获取这些资源的新的、更复杂的手段,从而造成了人类生产力的爆炸式增长。

诸如手斧之类的旧石器被“细石器”取代,即小得多的石器,如钻头和箭头。[21]骨头被制作成细针,用于将不同类型的毛皮缝合在一起,创造出温暖的、分层的衣服,人类用此来殖民西伯利亚的冰冻荒野。[22]鱼叉是用驯鹿的鹿角雕刻而成的,目的是去开发鱼的更多可用性。[23]柳条笼子是用来捕捉鳗鱼的。[24]这是人类劳动生产力和范围的质和量的飞跃。

除了狩猎和捕鱼,人们还利用了在温暖潮湿的气候中开始繁盛起来的野生的植物性食物。已知的最早的野草收获可以追溯到最后一个冰河时代,大约公元前 21,000 年,发生在现代以色列的奥哈洛(Ohalo)。到公元前 14,000 年左右,该地区开始种植野生二粒小麦、单粒小麦和大麦。这一发展在当时看来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收获,但它却标志着一个进程的早期开始,其将不可逆转地改变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关系,并随之改变人类生活本身。

谷物和其他植物的第一次种植距离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大多数地方,它更接近于一种“野生园艺”,种植者会定期访问已知的种植此类植物的地点,以便他们可以去收集可用的东西。但即使通过这种看似被动的聚集形式,人类也依旧在以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方式积极地改造着自然。

我们今天作为主食所依赖的许多植物和动物并不总是存在着的。玉米、豆类、南瓜、主要的谷类作物,甚至我们今天所知的猪、羊和牛,都是由于数千年前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而演化过来的。例如,在像奥哈洛这样的地方种植的稻科植物类的谷物要比我们今天所消费的小麦小得多。杰夫·艾哈迈尔(Jerf el Ahmar)比平均水平更大的谷物颗粒的发现在现代叙利亚更表明了,早在公元前13,000年前,人类便已经会去刻意地再次播种较大颗粒的谷物,以提高生产效率了。[25]

更重要的是,这些古老作物的穗会在不同的时间自发地脱落与散开,增加了它们成功繁殖的机会。但对作物有好处的不一定对采集者也有好处。在收割的人到来之前,很大一部分的潜在作物会被损失掉。现代谷类作物具有“非脱节轴(non-disarticulating rachis)”,这意味着穗会保持原状,直到有人来收割它们。这种生物转化是人类干预和创新的产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刻意改进采集者的技术所产生的潜在选择压力将在小麦和大麦新品种的进化中得到实现,这本身就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4 12:10 , Processed in 0.018122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