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7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近平的经济总动员令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14 08:31: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毫无新意的老药方

2022年的春天,全世界媒体关于中国的那部分流量都被上海分走了——毕竟是大部分外国人最了解的中国大陆城市。但其实在上海之外,全中国有三分之一人口被封控,其中有2亿人,七分之一的人口处于所谓的“静止”状态。类似上海封城中发生的那些令人悲哀或愤慨的事情自然比比皆是,但更大的奇迹还在于:有上亿的劳动人口,在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没有任何收入,这本身已经是一次惨烈的大萧条。


中国一个建筑工地。(美联社)



4月,中国PMI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降至46,非制造业降至38。我大学毕业做金融十多年来,除去2020年初新冠疫情刚爆发全国“停摆”的那两个月,真的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低的数字。实体惨淡,金融市场自然哀鸿遍野。尽管国家队拼命护盘,不断制造一个又一个“大奇迹日”试图吸引韭菜入场,但A股的3000点保卫战依然打得有如乌克兰陷阱中的俄国军队。人民币离岸汇率到达疫情以来的最低点,眼下已经达到6.8。惨淡的经济已经影响到了中国政府的钱袋子,4月作为中国经济重要发动机的深圳,财政收入出现腰斩。连当下全中国都羡慕的编制中人也感受到了压力:社交媒体上不断传出发达地区体制内减薪的消息。

我并不认为天降伟人现在是有意识要搞烂中国经济——他只是认为新冠清零更重要罢了。对于经济,他还是开出了药方的。只是这药方跟他所有被野生国师们吹上天的“高瞻远瞩”一样,搞来搞去永远图森破、拿衣服。他在4月底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亲自部署亲自提出了药方:搞大基建。实际上,从去年年底突然开始逆势货币大放水就能看出苗头。

天降伟人的经济智囊团能想出的的确也不多。中国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一方面毫不体恤民众,信奉“都发钱等于不发钱”导致国内消费严重萎靡。一方面又把短时间走运当成“国运来了”,在这个动荡时期自己瞎折腾,对互联网、房地产等高利润行业进行大范围铁拳,严重影响了投资信心。到了2021年底,全国经济实际上已经全靠出口吊命了。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整个2021年分析师们都在争论:随着世界从疫情中恢复,出口订单大量流出中国之后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多大冲击?现在好了,在全世界已经恢复正常的2022年,天降伟人对中国的出口行业进行了自我定向爆破,庄严宣告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20年历史从此结束。有人很精准地描述了中国当局现在的窘境:本来想宽松,发现没有了房地产,信用传导堵了。本来想降息,突然发现中美利率倒挂,资本流出。本来想降准,发现企业都不开工,不需要资金。本来想鼓励投资,突然发现因为铁拳打击资本,大家都不敢投资。本来想鼓励消费,发现老百姓都没钱,还欠着一屁股房贷信用贷。金融口能想的办法真的只有这么多,这种样子大概也只能靠政府直接扔钱来刺激了,这就有了我们看到的习版大基建。国际投行分析师预测,2022年中国基建投资将增长8-9%,是2017以来的最高速度。在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基建投资同比上升8.5%——真是辛苦了那些已经当爹甚至当爷爷的打灰人,全国都“静态”了就他们还在热火朝天地干活。

中国缺的是基建吗?


中国一个建筑工地。(美联社)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提到“基建”,马上就会想到“四万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当时的胡温政权为了对冲外部市场的冲击,提出了规模宏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这一计划塑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十余年间,中国有了规模世界第一的高铁网、高速公路网,40多个城市有地铁,通信网从全球最贵最慢变成全球最快之一,至于表面上的气派漂亮更是不必多言。交通的改善和城市规模的扩张,让内陆和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加入全球化经济的步伐大大加快,城市人口比重从30%上升到近70%,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家电下乡”这类消费刺激政策则提高了数亿人的生活品质。国内消费市场在质与量两方面的提升,加上资本市场的发展,催生出了中国IT科技公司群体——这是1949年以后中国人建立的最优秀的一批企业。即使是疯狂膨胀的房地产,也造就了一个志得意满的有房中产阶层作为社会维稳的基本盘。

站在2022年看四万亿,中国人大抵是没什么好话的。房地产泡沫、产业升级失败,乃至巨大的贫富差距、年轻人的绝望躺平,当年那一波砸钱都应该背锅。但仅仅从社会总体福利改善的角度来看,四万亿实在堪称凯恩斯主义的一次完美实践,也确实达到了它的目的——除非你本来就不认可这种政府砸钱刺激经济的方式。“四万亿”给中国经济的真正伤害,其实是它之后一轮又一轮更大规模投资,让中国经济患上了“政府投资饥渴症”。而中共体制的天生弱点,使这种浪费的出现变得不可避免——这是一个永远能把好事变成坏事的体制。

在2010年左右,很多经济学家都盛赞中国体制内存在的“地方或系统内部竞争模式”。彼时各地方政府就像一个个企业一样争夺企业投资,努力打造各种“亲商”环境。但大基建国家出钱,总体上雨露均沾,地方的精力越来越集中在争取“大项目”上头。而大建设炒热了房地产市场,大部分地方政府都走上了卖地+借债度日的道路。如果当时“四万亿”及时退出,这种畸形的格局还不至于膨胀到如此地步。但中共各级政府官员并不需要对纳税人负责,除了可以自己倒腾的经济指标数字,最大的政绩就是各种“建设”了。于是我们看到了遍布全中国、全部建成后可以容纳30亿人口的各种新城;我们的城市被千篇一律的气派马路、漂亮景观公园、以及最重要的——一大片灰蒙蒙的三十三层鸽子笼,所占据。这一切都从一路飞涨的房价中支付。(欢迎继续收听自由亚洲电台,这里是《中国最钱线》,我是子朝,我们继续来聊中国新出台的基建计划)

“基建狂魔”的恶果,其实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体现出来的,而这个锅相当程度上要让天降伟人来背。我们的天降伟人当初打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之类的高调上台,摆出一副要”深化改革“的姿态。在鼓励“创业创新”割韭菜的同时,“调控地产”的口号几乎贯穿这十年始终。但实际上呢?他上台以来,中国印了远超之前的钱,并且对堆水泥刺激经济几乎有了依赖。每当经济增长出现不稳,这剂肾上腺素就要赶紧打上。任何刺激政策的效果都是递减的。天降伟人的大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间隔越来越短。2015年,“万众创业”带来的股市泡沫迅速破灭,证明了美国的资本市场模式不适用于中共绝对权力统治下的中国。为了应对经济下滑带来的危局,天降伟人的国师们帮他想出了“涨价去库存”这个招数。这一波操作把中国几乎全部城市人口都卷入了房地产的赌局,将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推到了对普通人来说高不可攀的水平。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一波,中国经济与地产死死绑定了。这些年里中国政府一边打着各种旗号“调控房地产”,实际上则不断通过抬高购房门槛、限制土地供应等“调节”手段炒高房价,地方政府、金融部门、地产商几乎形成了牢不可破的铁三角。此后,2018年为应对贸易战,2020年为应对新冠疫情,也搞过类似的砸钱搞建设也就是炒房运动。

可能更要命的是在空间上。政府而非市场导向的项目建设往往倾向于平均分布,但中国的人口和经济分布都是非常不均的。这就意味着在那些经济欠发达、人口流出的地区,很可能享受了相对其经济体量来说过多的基础建设项目。而且基建带来的交通改善,本来就要进一步加剧人口流出,弱化地方财力。这就解释了内陆地区大片大片的”鬼城“,以及像贵州独山水司楼那样花费巨亿的人造假景观的来由。至于天降伟人自己?他亲自部署在华北平原洼地里弄出雄安新区这个不知所谓的怪物,并以所谓新农村建设为理由,给那些只剩下几个居民的居民点通硬化路。“中国大基建”到了这个时候,还能起到多少“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存疑了。

根据习近平的说法,2022年的中国基础设施“仍然不符合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要求”。这话初听起来让人相当自豪:就像美军的假想敌是外星人一样,我们中国的基建是对标23世纪的。但困扰中国经济几十年的问题一直是消费不足,其根源是中国人的收入水平过低,新冠疫情更让这一问题雪上加霜。以中国目前的基建水平,最重要的恐怕还是要让更多人口袋里有足够的钱去享受它带来的便利,让更多企业能活下去利用它的效率。如果大家都没钱,你修再多的高楼有人住得起吗?修再多的高铁有多少人会坐呢?

这次不一样


北京一名工人在一个生产线上工作。(美联社)



习氏大基建当然不是对十年前的简单重复,里面的重点变成了时髦的充电桩之类“新增长点”,倒是很像美国之前美国推出的同类方案。这次甚至业一样配套了“汽车下乡”之类项目,拉全体韭菜为中国抢占“新时代制高点”买单。但最大的不同,还是在于它们出台时的状况。

首先是与2008年相反,当前中国的基础建设已经相当饱和。其次是中国当下不论企业还是个人,已经没有多少上杠杆的空间。用大基建配套炒房来收回成本,现在看来受到了不小的阻力,以至于让爱面子的天降伟人不得不彻底抛弃“地产调控”这一自称的政绩,直接一步到位取消所有地产调控政策,并且出台各种政策鼓励人买房。但考虑到现在中国居民部门负债的可怕规模,就算有人主动想钻这个套,大概率也是力不从心。

当然最不一样的还在于,当下的中国真的不是十年前的中国了。创业热情被对铁拳的恐惧消灭了,跟自己做生意的西方国家开始忙着脱钩。甚至金融系统内部都充满了悲观的声音。习氏大基建和天降伟人的其他各种烂尾项目一样,都是自己喊口号,别人出钱的搞法,地方政府搞基建的钱还是需要从银行去借。而且一般都是通过城投平台借的高利贷。但天降伟人的迷惑操作,是在银行需要大量放款的时候,派人对金融系统进行全面审查和清理,尤其是银行信贷过程中的各种灰色操作。银行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主动规避可能有“风险”的业务,结果就是放出去的钱停在银行内部空转。

2022年比起2015年、2020年,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中国的预期都要悲观很多。原因很简单,预期这个东西,短期看当前政策:所有人在2022年都被中式魔幻防疫狠狠打脸了,这个国家未来的政策恐怕只会更无法理解和难以预料,短期内出现大萧条基本无法避免。中期看国际环境,乌克兰战争后世界的阵营逐步清晰,天降伟人试图玩假中立的笨拙手段恐怕很难不限入孤立。长期看人口生育率,这一点我不用太多说了。

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周继续相约《中国最前线》,我是子朝,再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2-5-14 08:32:23 |只看该作者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右派观点,供参考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2-5-14 09:36:10 |只看该作者
这两天又在大声叫卖“汽车下乡”。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地板
发表于 2022-5-14 09:42:21 |只看该作者
首先要承认,这是立场极为反动的右派观点。
仅从银行治理的角度来说,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称:“2021年以来,金融风险重灾区的辽宁,已对63名中小银行‘一把手’采取留置和刑事强制措施。党的十九大以来,银保监会系统内部共立案630件,留置83人,已移送司法机关73人”,这些案件难道不该查处吗?有哪一起案件是冤枉的?在本文作者那里,就成了“天降伟人的迷惑操作,是在银行需要大量放款的时候,派人对金融系统进行全面审查和清理,尤其是银行信贷过程中的各种灰色操作。银行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主动规避可能有“风险”的业务,结果就是放出去的钱停在银行内部空转。”
但是,又必须承认,本文讲出了令人尴尬的客观事实。中国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那就是继续吹泡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例,2010年末为95.3万亿元;2021年末达345万亿元。加上保险、证券业,全部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已超过380万亿元(赶超津巴布韦是不是很有希望?)。
【央行: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6454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9102亿元】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9.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4个百分点。在前4个月新增贷款8.9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次高的情况下, 央行已经定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下阶段将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
今年以来,已有55座城市出台房地产松绑政策,长沙楼市更出奇招:房子租出去就算无房!
印钞+炒房,明明早已经是四处漏尿的破尿壶,却是赖以续命的法宝。
枪在手,印钞机在手,建成宇宙第一超强帝国指日可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22-5-14 09:49:11 |只看该作者
莫若润之 发表于 2022-5-14 09:42
首先要承认,这是立场极为反动的右派观点。
仅从银行治理的角度来说,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称:“2021年以来 ...

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交给“看不见的手” 你别老干预企业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6#
发表于 2022-5-14 10:13:05 |只看该作者
激活 发表于 2022-5-14 09:49
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交给“看不见的手” 你别老干预企业

这已经不是该不该“干预企业”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还要不要法律的问题。
在美国和西方,对于破坏金融秩序的犯罪行为打击更严厉。
所以,这个“子朝”并非真右派,而是与茅于轼一样的极端反动派。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7#
发表于 2022-5-14 10:24:56 |只看该作者
找篇左派文章,对照一下。让我们看看两派都怎么解释相同的现象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8#
发表于 2022-5-14 13:44:29 |只看该作者
青蝈蝈 发表于 2022-5-14 10:24
找篇左派文章,对照一下。让我们看看两派都怎么解释相同的现象

很好的倡议。不过,好象比较难。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9#
发表于 2022-5-14 20:53:48 |只看该作者
李稻葵:建议向受疫情影响的百姓直接发现金补助,稳住未来的消费

澎湃新闻

2022-05-14 16:45
澎湃新闻官方帐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5月14日,清华大学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李稻葵在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严格抗疫实际上是两个“战场”,一是为了控制疫情不扩散,减少生命的损失;二是为了保经济。

李稻葵指出,保护产业链就是保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如果能够保住生产线和产业链,对未来每一年的增长能够多增加0.1%,由于消费跟整个经济基本同步,人均消费每年也能增加0.1%。

李稻葵表示,疫情来了后很多消费下降,不仅是因为网购阻滞,还因为很多百姓收入下降;收入下降之后消费下降,这种消费下降有历史的惯性。

“我们做了个数据研究发现,今天消费下降1%,未来七八年都会下降,会有心理的阴影。比我们年长的人或者父母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他们有同样的收入水平,消费却比我们低多了。” 李稻葵表示,为了保居民的消费,物流一定要畅通,更重要的是,要对受影响的百姓直接给予现金补助。

“通过这个方式稳住未来的消费,不要产生心理的阴影。”李稻葵说道。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5 04:33 , Processed in 0.024476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