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02|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治经济学 —— 直接生产过程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 09:32: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1-2 11:34 编辑

作者 卡爾 馬克思 弗裏德裏希 恩格斯 寫於不同歷史時期 整理於二零二二年


壹 商品


  (壹)使用價值和價值


  商品首先是壹個外界的對象,壹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


  商品首先是壹個外界的對象,壹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頁。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頁。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既定的前提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既定的前提,是某種特定的經濟關系借以表現的物質基礎。正是這種特定的關系給使用價值打上商品的印記。例如小麥,不管是奴隸、農奴還是自由工人種植的,都具有同樣的使用價值。即使它象雪花壹樣從天上飄下來,也不會失去它的使用價值。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93頁。


  使用價值起著壹種與在以往的政治經濟學中完全不同的重要作用在我看來,使用價值起著壹種與在以往的政治經濟學中完全不同的重要作用,但是——這是必須指出的——使用價值始終只是在這樣壹種場合才予以註意,即這種研究是從分析壹定的經濟結構得出的,而不是從空談“使用價值”和“價值”這些概念和詞得出的。


  馬克思:《評阿·瓦格納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1879年下半年—1880年1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14頁。


  交換價值首先表現為壹種使用價值同另壹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


  交換價值首先表現為壹種使用價值同另壹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這個比例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不斷改變。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頁。


  能同別的產品交換的產品就是商品


  能同別的產品交換的產品就是商品。這些產品按照壹定比例進行交換,而這壹定比例就構成它們的交換價值,或者用貨幣來表示,就構成它們的價格。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25頁。

  使用價值表示物和人之間的自然關系


  使用價值表示物和人之間的自然關系,實際上是表示物為人而存在。交換價值則代表由於創造交換價值的社會發展後來被加在Wert(=使用價值)這個詞上的意義。這是物的社會存在。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26—327頁。


  使用價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費中得到實現


  使用價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費中得到實現。不論財富的社會形式如何,使用價值總是構成財富的物質的內容。在我們所要考察的社會形式中,使用價值同時又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頁。


  同壹種商品的各種有效的交換價值表示壹個等同的東西某種壹定量的商品,例如壹誇特[1]小麥,同x量鞋油或y量綢緞或z量金等等交換,總之,按各種極不相同的比例同別的商品交換。因此,小麥有許多種交換價值,而不是只有壹種。既然x量鞋油、y量綢緞、z量金等等都是壹誇特小麥的交換價值,那麼,x量鞋油、量綢緞、z量金等等就必定是能夠互相代替的或同樣大的交換價值。由此可見,第壹,同壹種商品的各種有效的交換價值表示壹個等同的東西。第二,交換價值只能是可以與它相區別的某種內容的表現方式,“表現形式”。


  我們再拿兩種商品例如小麥和鐵來說。不管二者的交換比例怎樣,總是可以用壹個等式來表示:壹定量的小麥等於若幹量的鐵,如1誇特小麥=a英擔[2]鐵。這個等式說明什麼呢?它說明在兩種不同的物裏面,即在1誇特小麥和a英擔鐵裏面,有壹種等量的共同的東西。因而這二者都等於第三種東西,後者本身既不是第壹種物,也不是第二種物。這樣,二者中的每壹個只要是交換價值,就必定能化為這第三種東西。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50頁。


  如果把商品體的使用價值撇開,商品體就只剩下壹個屬性,即勞動產品這個屬性


  作為使用價值,商品首先有質的差別;作為交換價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別,因而不包含任何壹個使用價值的原子。


  如果把商品體的使用價值撇開,商品體就只剩下壹個屬性,即勞動產品這個屬性。可是勞動產品在我們手裏也已經起了變化。如果我們把勞動產品的使用價值抽去,那麼也就是把那些使勞動產品成為使用價值的物體的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它們不再是桌子、房屋、紗或別的什麼有用物。它們的壹切可以感覺到的屬性都消失了。它們也不再是木匠勞動、瓦匠勞動、紡紗勞動或其他某種壹定的生產勞動的產品了。隨著勞動產品的有用性質的消失,體現在勞動產品中的各種勞動的有用性質也消失了,因而這些勞動的各種具體形式也消失了。各種勞動不再有什麼差別,全都化為相同的人類勞動,抽象人類勞動。


  現在我們來考察勞動產品剩下來的東西。它們剩下的只是同壹的幽靈般的對象性,只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單純凝結,即不管以哪種形式進行的人類勞動力耗費的單純凝結。


  這些物現在只是表示,在它們的生產上耗費了人類勞動力,積累了人類勞動。這些物,作為它們共有的這個社會實體的結晶,就是價值——商品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51頁。


  商品具有價值,因為它是社會勞動的結晶


  商品具有價值,因為它是社會勞動的結晶。商品的價值的大小或它的相對價值,取決於它所含的社會實體量的大小,也就是說,取決於生產它所必需的相對勞動量。所以各個商品的相對價值,是由耗費於、體現於、凝固於該商品中的相應的勞動數量或勞動量決定的。在同樣勞動時間內生產出來的各種商品的各相對應的數量,是相等的。或者說:壹個商品的價值對另壹個商品的價值的關系,相當於壹個商品中凝固的勞動量對另壹個商品中凝固的勞動量的關系。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48頁。


  在壹切社會狀態下,勞動產品都是使用物品,但只是歷史上壹定的發展時代,才使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


  在壹切社會狀態下,勞動產品都是使用物品,但只是歷史上壹定的發展時代,也就是使生產壹個使用物所耗費的勞動表現為該物的“對象的”屬性即它的價值的時代,才使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7頁。


  價值是商品的社會關系


  價值是商品的社會關系,是商品的經濟上的質。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頁。


  商品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們是社會勞動的化身商品所以有價值,壹般說,物所以有價值,僅僅由於它們是人的勞動的表現——不是因為它們本身是物,而是因為它們是社會勞動的化身。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98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1-2 09:33:48 |只看该作者
勞動本身沒有價值

  勞動是價值的實體和內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沒有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5頁。

  形成價值實體的勞動是相同的人類勞動,是同壹的人類勞動力的耗費

  形成價值實體的勞動是相同的人類勞動,是同壹的人類勞動力的耗費。體現在商品世界全部價值中的社會的全部勞動力,在這裏是當做壹個同壹的人類勞動力,雖然它是由無數單個勞動力構成的。每壹個這種單個勞動力,同別壹個勞動力壹樣,都是同壹的人類勞動力,只要它具有社會平均勞動力的性質,起著這種社會平均勞動力的作用,從而在商品的生產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勞動時間或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頁。

  只是社會必要勞動量,或生產使用價值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該使用價值的價值量

  只是社會必要勞動量,或生產使用價值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該使用價值的價值量。在這裏,單個商品是當做該種商品的平均樣品。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頁。

  他們更容易把互相之間毫無共同尺度的使用價值,按照它們的有用程度作為交換價值來估價

  價值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即人們互相把他們的勞動看作是相同的、壹般的勞動,在這個形式上就是社會的勞動。如同所有的人的思維壹樣,這是壹種抽象,而只有在人們思維著,並且具有這種對可感覺的個別性和偶然性進行抽象的能力的情況下,才可能有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有些經濟學家,他們反對由勞動時間確定價值,理由是兩個人(即使是做同壹種工作)在同壹時間內的勞動不是絕對壹樣的,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人的社會關系與動物之間的關系有什麼區別。他們本身就是動物,而作為動物,這些家夥很容易忽視這種情況:兩種使用價值不會絕對壹樣(就像萊布尼茨所說的,壹棵樹上的兩片樹葉不會絕對壹樣)。同樣,他們更容易把互相之間毫無共同尺度的使用價值,按照它們的有用程度作為交換價值來估價。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63頁。

  壹個商品的價值是由耗費於或結晶於這個商品中的勞動量決定的,就是指,在壹定的社會狀態中,在壹定的社會平均生產條件下,在所用勞動的壹定的社會平均強度和平均熟練程度下,生產這個商品所必需的勞動量

  我們說,壹個商品的價值是由耗費於或結晶於這個商品中的勞動量決定的,就是指,在壹定的社會狀態中,在壹定的社會平均生產條件下,在所用勞動的壹定的社會平均強度和平均熟練程度下,生產這個商品所必需的勞動量。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頁。

  商品的價值量與實現在商品中的勞動的量成正比地變動,與這壹勞動的生產力成反比地變動

  勞動生產力越高,生產壹種物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就越少,凝結在該物品中的勞動量就越小,該物品的價值就越小。相反地,勞動生產力越低,生產壹種物品的必要勞動時間就越多,該物品的價值就越大。可見,商品的價值量與實現在商品中的勞動的量成正比地變動,與這壹勞動的生產力成反比地變動。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54頁。

  勞動強度的提高是以在同壹時間內勞動消耗的增加為前提的勞動強度的提高是以在同壹時間內勞動消耗的增加為前提的。因此,壹個強度較大的工作日比壹個時數相同但強度較小的工作日體現為更多的產品。誠然,在勞動生產力提高時,同壹個工作日就提供較多的產品。但在後壹種情況下,由於產品所費勞動比以前少,單個產品的價值就下降;而在前壹種情況下,由於產品所費的勞動同以前壹樣,單個產品的價值保持不變。在這種情況下,產品的數量增加了,但它們的價格沒有下降。隨著產品數量的增加,它們的價格總額也就增大,但在生產力提高的情況下,同壹價值總額不過表現在增大的產品總量上。可見,在勞動時數不變的情況下,強度較大的工作日就體現為較多的價值產品,因而,在貨幣的價值不變的情況下,也就體現為較多的貨幣。強度較大的工作日的價值產品隨著它的強度同社會的正常強度的偏離程度而變化。因此,同壹個工作日不再像以前那樣表現為壹個不變的價值產品,而是表現為壹個可變的價值產品。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9頁。

  在壹個單位產品上花費的必要勞動時間不超過社會所需要的勞動時間,這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結果

  在壹個單位產品上花費的必要勞動時間不超過社會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即不超過生產這個商品平均所需要的時間,這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結果,資本主義生產甚至不斷降低必要勞動時間的最低額。但為此資本主義生產必須不斷地在擴大的規模上進行。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84頁。

  如果說商品價值是由商品包含的必要勞動時間決定,那麼,正是資本才能實現這種決定

  資本有壹種趨勢,要在直接使用活勞動時,把它縮減為必要勞動,並且要利用勞動的各種社會生產力來不斷縮減生產產品所必要的勞動,因而要盡量節約直接使用的活勞動,同樣,它還有壹種趨勢,要在最經濟的條件下使用這種已經縮減到必要程度的勞動,也就是說,要把所使用的不變資本的價值縮減到它的盡可能最低的限度。如果說商品價值是由商品包含的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而不是由商品壹般地包含的勞動時間決定,那麼,正是資本才能實現這種決定,同時不斷地縮短生產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樣壹來,商品的價格就縮減到它的最低限度,因為生產商品所需要的勞動的每壹個部分都縮減到它的最低限度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102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23-1-2 09:34:58 |只看该作者
價值即財富本身簡單地歸結為勞動時間

  (這裏舉出的)關於榨取勞動時間的例子也是有用的,因為這些例子中明顯地顯露出,價值即財富本身簡單地歸結為勞動時間。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4頁。

  價值概念完全屬於現代經濟學

  價值這個經濟學概念在古代人那裏沒有出現過。價值只是在揭露欺詐行為等等時才在法律上區別於價格。價值概念完全屬於現代經濟學,因為它是資本本身的和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的最抽象的表現。價值概念洩露了資本的秘密。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80頁。

  原有的商品始終只是本類商品的壹個樣品

  商品的價值固然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勞動量決定的,但這個勞動量本身是社會決定的。

  如果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改變了,例如,同壹數量的棉花在歉收時比在豐收時代表更多的勞動量,那就會反過來對原有的商品發生影響,因為原有的商品始終只是本類商品的壹個樣品,它的價值總是由社會必要勞動計量的,因而也總是由現有的社會條件下的必要勞動計量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3—244頁。

  每壹種商品的價值都是由它的再生產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每壹種商品(因而也包括構成資本的那些商品)的價值,都不是由這種商品本身包含的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它的再生產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這種再生產可以在和原有生產條件不同的、更困難或更有利的條件下進行。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頁。

  決定價值的,不是體現在產品中的勞動時間,而是現在必要的勞動時間

  決定價值的,不是體現在產品中的勞動時間,而是現在必要的勞動時間。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頁。

  價值等於這個生產階段內耗費的勞動時間

  價值,從而還有剩余價值,並不等於生產階段持續的時間,而是等於這個生產階段內耗費的勞動時間,包括對象化勞動時間和活勞動時間。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3頁。

  稀有性就這壹點來說是交換價值的要素

  稀有性(撇開供求關系不談)只有在下述意義上才構成價值的要素:那種本身並不稀有、是稀有性的否定、是天然元素的東西,沒有任何價值,因為它不表現為生產的結果。

  在最初的價值規定中,那種多半同有意識的預計的生產無關的東西,只要存在著需求,倒最有價值。鵝卵石相對地說沒有價值,因為它無須生產(即使生產也不過是尋找)就已經存在。壹種東西要成為交換對象,具有交換價值,就必須是每個人不通過交換的中介就不能得到的,必須不是以這種天然元素的形式即作為共同財富的形式而出現的。稀有性就這壹點來說是交換價值的要素。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6—127頁。

  每種使用價值,作為形成新的使用價值的要素同這種新的使用價值相比,是壹種較低級的使用價值

  如果這裏談到“較高級”的使用價值,那麼,不應從道德方面去理解,甚至也不應認為新的使用價值在需要系統中必然占有較高的等級。準備釀酒的谷物與酒相比是較低級的使用價值。每種使用價值,作為形成新的使用價值的要素同這種新的使用價值相比,是壹種較低級的使用價值,因為它是形成新的使用價值的基本前提,並且,組成新形成的使用價值的那些要素所經歷的勞動過程越多,也就是說,新使用價值的存在所經過的中介越多,這種使用價值就越高級。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4頁。

  “不變的價值尺度”的問題,實際上只是為探索價值本身的概念、性質,價值規定所作的錯誤表達

  “不變的價值尺度”的問題,實際上只是為探索價值本身的概念、性質,價值規定——它本身不再是價值,因此也就不會作為價值發生變動——所作的錯誤表達。這種價值規定就是勞動時間——在商品生產中特殊地表現出來的社會勞動。勞動量沒有價值,不是商品,而是使商品轉化為價值的東西,是商品中的統壹體,而商品作為這個統壹體的表現,在質上相同,只是在量上不同。商品是壹定量的社會勞動時間的表現。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44—145頁。

  這不過是用混亂的說法轉彎抹角地說,價值是由需求和供應決定的現在這裏最時髦的理論是斯坦利·傑文斯的理論,按照這種理論,價值由效用決定,就是說,交換價值=使用價值,另壹方面,價值又由供應限度(即生產費用)決定,這不過是用混亂的說法轉彎抹角地說,價值是由需求和供應決定的。庸俗政治經濟學真是比比皆是!

  恩格斯:《致尼古拉·弗蘭策維奇·丹尼爾遜》(1888年1月5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8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23-1-2 09:36:53 |只看该作者
(二)勞動與分工

  勞動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循環的中介

  勞動就它生產使用價值,就它是有用勞動而言,它與壹切社會形式無關,是人類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條件,是永恒的必然性,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循環的中介。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法文版),摘自《資本論》(根據作者修訂的法文版第壹卷翻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19頁。

  勞動過程的簡單要素

  勞動過程的簡單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動或勞動本身,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8頁。

  勞動生產率是同自然條件相聯系的

  撇開社會生產的形態的發展程度不說,勞動生產率是同自然條件相聯系的。這些自然條件都可以歸結為人本身的自然(如人種等等)和人的周圍的自然。外界自然條件在經濟上可以分為兩大類:生活資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魚產豐富的水域等等;勞動資料的自然富源,如奔騰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屬、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壹類自然富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在較高的發展階段,第二類自然富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6頁。

  如果我不知道其他社會成員在進行著其他各種必需的勞動,因而補充著我的勞動,那我就不可能只從事這種片面的勞動如果我生活上所必需的各種勞動都由我自己進行,也就是說,自己為自己生產壹切生活資料,那麼,我就不需要別人的勞動,也就不會用自己的勞動去交換別人的勞動,而別人同樣會自己進行維持他們生活所必需的各種勞動。如果我不僅做靴子,而且自己烤面包,釀啤酒,種小麥,編織衣服,我也就不會用自己的鞋匠勞動去交換面包師的勞動,啤酒釀造工的勞動,農夫的勞動,織工的勞動了。

  我的勞動是片面的,但它滿足某種社會需要,其他社會成員的需要。如果我不知道其他社會成員在進行著其他各種必需的勞動,因而補充著我的勞動,那我就不可能只從事這種片面的勞動。

  馬克思:《論分工》(1859年秋),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頁。

  如果個人所生產的是自己的直接的生存資料,那麼他的生產就不具有社會性質

  如果個人所生產的是自己的直接的生存資料,例如就像繼續保留著自然發生的農業關系的國家中大多存在的情況那樣,那麼他的生產就不具有社會性質,他的勞動就不是社會勞動。如果個人作為私人進行生產,——這時他的這種地位本身決不是自然產物,而是某種社會過程的精巧的結果,——那麼社會性質就表現在:他的勞動的內容由社會聯系所決定,他只是作為社會聯系的壹環而勞動,即為滿足所有其他人的需要而勞動,——因而對他來說存在著社會的依賴性,——但他本人可以隨意從事這種或那種勞動;他對特殊的勞動的特殊關系不是由社會決定;他的意願是由他的天賦、愛好、他所處的自然生產條件等等自然而然地決定的;因此,勞動的特殊化,勞動社會地分解為各特殊部門的總體,這從個人方面看實際上表現為,他本身的精神的和自然的特殊性同時采取壹種社會特殊性的形態。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6—357頁。

  任何生產者,孤立地看,都不生產價值或商品

  任何生產者,不管是從事工業,還是從事農業,孤立地看,都不生產價值或商品。他的產品只有在壹定的社會聯系中才成為價值和商品。第壹,只要這個產品是社會勞動的表現,從而,他自己的勞動時間表現為整個社會勞動時間的壹部分;第二,他的勞動的這種社會性質,通過他的產品的貨幣性質,通過他的產品的由價格決定的普遍的可交換性,表現為他的產品所具有的社會性質。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19—720頁。

  各種不同的勞動構成社會勞動的不同部分

  各種不同的勞動構成社會勞動的不同部分,因此,總的來說,它們表現為分工,這種分工通過交換,表現為整體,表現為互相補充的各部分,表現為社會勞動體系的各個環節。

  馬克思:《論分工》(1859年秋),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頁。

  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是指勞動過程中的這樣壹種變化,這種變化能縮短生產某種商品的社會必需的勞動時間

  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我們在這裏壹般是指勞動過程中的這樣壹種變化,這種變化能縮短生產某種商品的社會必需的勞動時間,從而使較小量的勞動獲得生產較大量使用價值的能力。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6頁。

  勞動生產率總的來說無非是用最少的勞動生產出最多的產品勞動生產率總的來說無非是用最少的勞動生產出最多的產品,或者把最少的勞動時間實現在最多的產品中,也就是把單個產品的價值降到它的最低限度。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 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7頁。

  社會勞動生產力在每個特殊生產部門的特殊發展,在程度上是不同的

  社會勞動生產力在每個特殊生產部門的特殊發展,在程度上是不同的,有的高,有的低,這和壹定量勞動所推動的生產資料量成正比,或者說,和壹定數目的工人在工作日已定的情況下所推動的生產資料量成正比,也就是說,和推動壹定量生產資料所需要的勞動量成反比。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3頁。

  把由於勞動持續時間的增加和工作中斷現象的消除而引起的勞動本身的增加,叫作勞動生產力的增加是不正確的

  把由於勞動持續時間的增加和工作中斷現象的消除而引起的勞動本身的增加,叫作勞動生產力的增加是不正確的。勞動生產力的增加,只有在勞動的連續性提高工人個人技能的限度內才會發生。我們所理解的勞動生產力[增加],是指使用壹定量勞動時具有更大的效率,而不是指使用的勞動的量的任何變化。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78頁。

  要考察共同的勞動即直接的社會勞動,這裏有個最近的例子要考察共同的勞動即直接的社會勞動,我們沒有必要回溯到壹切文明民族的歷史初期都有過的這種勞動的原始的自然形式。這裏有個最近的例子,就是農民家庭為了自身的需要而生產牲畜、糧食、麻布、亞麻、衣服等等的那種農村家長制生產。對於這個家庭來說,這種種不同的物都是它的勞動的不同產品,而不是互相交換的商品。生產這些產品的種種不同的勞動,如耕、牧、織、縫等等,壹開始就具有社會職能的形式,因為它們是這樣壹個家庭的職能,這個家庭就象商品生產壹樣,有它自己的分工。家庭內的分工和每個成員的勞動持續時間,是由隨季節而改變的自然條件以及年齡性別上的差異來調節的。在這裏,用勞動時間來計量個人勞動力的耗費,直接表現為勞動本身的社會性質,因為個人勞動力只是作為家庭共同勞動力的器官發揮作用的。

  馬克思:《著者親自修訂的〈資本論〉第壹卷法文版片斷》(1872年9月—1875年1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93—194頁。

  資本的祖國不是草木繁茂的熱帶,而是溫帶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人對自然的支配為前提。過於富饒的自然“使人離不開自然的手,就像小孩子離不開引帶壹樣”。它不能使人自身的發展成為壹種自然必然性。資本的祖國不是草木繁茂的熱帶,而是溫帶。不是土壤的絕對肥力,而是它的差異性和它的自然產品的多樣性,形成社會分工的自然基礎,並且通過人所處的自然環境的變化,促使他們自己的需要、能力、勞動資料和勞動方式趨於多樣化。社會地控制自然力,從而節約地利用自然力,用人力興建大規模的工程占有或馴服自然力,——這種必要性在產業史上起著最有決定性的作用。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7—588頁。

  既然商品是二重物,那麼,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也必然具有二重性經濟學家們毫無例外地都忽略了這樣壹個簡單的事實:既然商品是二重物——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那麼,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也必然具有二重性,而像斯密、李嘉圖等人那樣只是單純地分析勞動本身,就必然處處都碰到不能解釋的現象。實際上,對問題的批判性理解的全部秘密就在於此。

  馬克思:《馬克思致恩格斯》(1868年1月8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6頁。

  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這種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證明的起初我們看到,商品是壹種二重的東西,即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後來表明,勞動就它表現為價值而論,也不再具有它作為使用價值的創造者所具有的那些特征。商品中包含的勞動的這種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證明的。這壹點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55頁。

  沒有別的分工,這種勞動就算不了什麼,它所以必需,是為了補充別的分工

  既然商品的交換價值不過是這些東西的社會職能,與它們的自然屬性毫不相關,那麼我們首先要問,所有商品共同的社會實體是什麼呢?這就是勞動。要生產壹個商品,必須在這個商品上投入或耗費壹定量的勞動。我說的不僅是勞動,而且是社會勞動。壹個人生產壹個物品要是為自己直接使用,供自己消費,他創造的就是產品而不是商品。作為壹個自給自足的生產者,他與社會沒有關系。但是,壹個人要生產壹個商品,就不僅要生產能滿足某種社會需要的物品,而且他的勞動本身也應該是社會所耗費的勞動總額的壹部分。

  他的勞動應該從屬於社會內部的分工。沒有別的分工,這種勞動就算不了什麼,它所以必需,是為了補充別的分工。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頁。

  勞動產品只是在它們的交換中,才取得壹種社會等同的價值對象性勞動產品只是在它們的交換中,才取得壹種社會等同的價值對象性,這種對象性是與它們的感覺上各不相同的使用對象性相分離的。勞動產品分裂為有用物和價值物,實際上只是發生在交換已經十分廣泛和十分重要的時候,那時有用物是為了交換而生產的,因而物的價值性質還在物本身的生產中就被註意到了。從那時起,生產者的私人勞動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會性質。壹方面,生產者的私人勞動必須作為壹定的有用勞動來滿足壹定的社會需要,從而證明它們是總勞動的壹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會分工體系的壹部分。另壹方面,只有在每壹種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勞動可以同任何另壹種有用的私人勞動相交換從而相等時,生產者的私人勞動才能滿足生產者本人的多種需要。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0—91頁。

  在商品生產者的社會裏,作為獨立生產者的私事而各自獨立進行的各種有用勞動的這種質的區別,發展成壹個多支的體系,發展成社會分工

  每個商品的使用價值都包含著壹定的有目的的生產活動,或有用勞動。各種使用價值如果不包含不同質的有用勞動,就不能作為商品互相對立。在產品普遍采取商品形式的社會裏,也就是在商品生產者的社會裏,作為獨立生產者的私事而各自獨立進行的各種有用勞動的這種質的區別,發展成壹個多支的體系,發展成社會分工。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56頁。

  從某種意義上說,分工無非是並存勞動

  從某種意義上說,分工無非是並存勞動,即表現在不同種類的產品(或者更確切地說,商品)中的不同種類的勞動的並存。在資本主義的意義上,分工就是生產某種商品的特殊勞動分為壹定數量的簡單的、在不同工人之間分配而又相互聯系的工序,它以行業劃分這種社會內部即作坊外部的分工為前提。另壹方面,作坊內部的分工又擴大了社會內部的分工。產品本身越片面,它所交換的商品越多樣化,表現它的交換價值的使用價值的系列越大,它的市場越大,產品就越能在更充分的意義上作為商品來生產,它的交換價值就越不取決於它作為使用價值的直接存在,或者說,它的生產就越不取決於它的生產者對它的消費,越不取決於它作為它的生產者的使用價值的存在。情況越是這樣,產品就越能作為商品來生產,因而也就越能大量地進行生產。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95—296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23-1-2 09:38:06 |只看该作者
勞動不是壹切財富的源泉

  勞動不是壹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勞動壹樣也是使用價值(而物質財富就是由使用價值構成的!)的源泉,勞動本身不過是壹種自然力即人的勞動力的表現。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1875年4月底—5月7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8頁。

  人在生產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樣發揮作用

  人在生產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樣發揮作用,就是說,只能改變物質的形式。不僅如此,他在這種改變形態的勞動本身中還要經常依靠自然力的幫助。因此,勞動並不是它所生產的使用價值即物質財富的唯壹源泉。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頁。

  只有通過活勞動,才能保存或增加對象化勞動

  價值的增加無非就是對象化勞動的增加,但是,只有通過活勞動,才能保存或增加對象化勞動。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0頁。

  分工是勞動資料對工人的直接支配

  在所有以自然分工為基礎的社會裏,產品支配著生產者,因而在某種程度上,生產資料至少在某些場合也支配著生產者:在中世紀,土地支配著農民,農民只是土地的附屬物;手工工具支配著行會手工業者。分工是勞動資料對工人的直接支配,雖然這並不是資本主義意義上的支配。

  恩格斯:《致卡爾·考茨基》(1884年6月26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69頁。

  把商品歸結為“勞動”是不夠的,必須把商品歸結為具有二重形式的勞動

  在迄今為止的所有經濟學家那裏,把商品歸結為“勞動”的分析,都是模棱兩可的、不完全的。把商品歸結為“勞動”是不夠的,必須把商品歸結為具有二重形式的勞動:它壹方面作為具體勞動表現在商品的使用價值中,另壹方面作為社會必要勞動以交換價值進行計算。從前壹種觀點來看,壹切都取決於勞動的特殊使用價值,勞動的特有性質,正是這種性質給勞動所創造的使用價值打上了特有的印記,並使它成為不同於其他使用價值的具體使用價值,成為這種壹定的物品。反之,只要把勞動作為形成價值的要素來計算,或者說,把商品作為勞動的對象化來計算,那麼勞動的特殊有用性,勞動的特定性質、方式和方法就完全被抽象掉了。這種勞動本身是無差別的、社會必要的、壹般的勞動,同壹切特殊內容完全無關,因此這種勞動在自己的獨立表現即貨幣中,在商品的價格中,取得了壹切商品所共有的、僅僅在量上有差別的表現。從第壹個方面來看,事情表現在商品的壹定使用價值上,表現在商品的壹定的物的存在上;從第二個方面來看,事情表現在貨幣上,不管它是作為貨幣存在,還是在商品價格中作為單純計算貨幣存在。從第壹個方面來看,事情只涉及勞動的質;從第二個方面來看,事情只涉及勞動的量。從第壹個方面來看,具體勞動的差別表現在分工上;從第二個方面來看,則表現在勞動的無差別的貨幣表現上。在生產過程中,這種差別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這種差別並不是我們制造的,而是在生產過程本身中造成的。

  馬克思:《資本論(1863—1865年手稿)》(1863年8月—1865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2頁。

  商品價值體現的是人類勞動本身,是壹般人類勞動的耗費如果把生產活動的特定性質撇開,從而把勞動的有用性質撇開,勞動就只剩下壹點:

  它是人類勞動力的耗費。盡管縫和織是不同質的生產活動,但二者都是人的腦、肌肉、神經、手等等的生產耗費,從這個意義上說,二者都是人類勞動。這只是耗費人類勞動力的兩種不同的形式。當然,人類勞動力本身必須已有或多或少的發展,才能以這種或那種形式耗費。但是,商品價值體現的是人類勞動本身,是壹般人類勞動的耗費。……它是每個沒有任何專長的普通人的機體平均具有的簡單勞動力的耗費。簡單平均勞動本身雖然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文化時代具有不同的性質,但在壹定的社會裏是壹定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58頁。

  生產力的變化本身絲毫也不會影響表現為價值的勞動隨著物質財富的量的增長,它的價值量可能同時下降。這種對立的運動來源於勞動的二重性。生產力當然始終是有用的、具體的勞動的生產力,它事實上只決定有目的的生產活動在壹定時間內的效率。因此,有用勞動成為較富或較貧的產品源泉與有用勞動的生產力的提高或降低成正比。相反地,生產力的變化本身絲毫也不會影響表現為價值的勞動。

  既然生產力屬於勞動的具體有用形式,它自然不再能同抽去了具體有用形式的勞動有關。

  因此,不管生產力發生了什麼變化,同壹勞動在同樣的時間內提供的價值量總是相同的。

  但它在同樣的時間內提供的使用價值量會是不同的:生產力提高時就多些,生產力降低時就少些。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60頁。

  少量的復雜勞動等於多量的簡單勞動

  少量的復雜勞動等於多量的簡單勞動。經驗證明,這種簡化是經常進行的。壹個商品可能是最復雜的勞動的產品,但是它的價值使它與簡單勞動的產品相等,因而本身只表示壹定量的簡單勞動。各種勞動化為當做它們的計量單位的簡單勞動的不同比例,是在生產者背後由社會過程決定的,因而在他們看來,似乎是由習慣確定的。為了簡便起見,我們以後把各種勞動力直接當做簡單勞動力,這樣就省去了簡化的麻煩。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頁。

  較高級勞動本身是用簡單勞動來估價的

  當然,勞動也有質的區別,這不僅因為勞動所處的生產部門不同,而且因為勞動強度有大有小,等等。至於這些區別以怎樣的方式拉平,並且壹切勞動都化為簡單的非熟練勞動,這壹點在這裏自然還不能加以考察。只需說明的是,各種勞動的產品只要確立為價值,這種簡化實際上就實現了。各種勞動的產品作為價值在壹定比例上是等價物;較高級勞動本身是用簡單勞動來估價的。只要想壹想,比如說加利福尼亞的黃金便是簡單勞動的產品,那麼這就很清楚了。況且任何壹種勞動都是用黃金支付的。質的區別這樣壹來就消除了,壹種較高級勞動的產品實際上化為壹定量的簡單勞動。可見,對不同質的勞動所作的這些計算,在這裏是完全無關緊要的,這絲毫也不損害原理。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9頁。

  勞動在實際上成了工人的唯壹商品,而商品本身則成了支配生產的壹般範疇

  隨著分工的發展,任何個人的勞動產品都消失了(當勞動只是在形式上從屬於資本的時候,這種個人的勞動產品還完全有可能存在)。完成的商品是工廠的產品,而工廠本身則是資本存在的方式。勞動本身——勞動,而不是它的產品——的交換價值,由於生產方式本身,而不僅僅是由於資本和勞動之間的契約,成了工人必須出賣的唯壹的東西。勞動在實際上成了工人的唯壹商品,而商品本身則成了支配生產的壹般範疇。我們以資產階級生產的最壹般的範疇,即商品作為起點。商品只是由於生產方式本身在資本的影響下發生了變化才成為這種壹般範疇。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32頁。

  完全不同的勞動所以能夠相等,只是因為它們的實際差別已被抽去完全不同的勞動所以能夠相等,只是因為它們的實際差別已被抽去,它們已被化成它們作為人類勞動力的耗費、作為抽象的人類勞動所具有的共同性質。私人生產者的頭腦把他們的私人勞動的這種二重的社會性質,只是反映在從實際交易,產品交換中表現出來的那些形式中,也就是把他們的私人勞動的社會有用性,反映在勞動產品必須有用,而且是對別人有用的形式中;把不同種勞動的相等這種社會性質,反映在這些在物質上不同的物即勞動產品具有共同的價值性質的形式中。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1頁。

  商品形式在人們面前把人們本身勞動的社會性質反映成勞動產品本身的物的性質

  人類勞動的等同性,取得了勞動產品的等同的價值對象性這種物的形式;用勞動的持續時間來計量的人類勞動力的耗費,取得了勞動產品的價值量的形式;最後,生產者的勞動的那些社會規定借以實現的生產者關系,取得了勞動產品的社會關系的形式。

  可見,商品形式的奧秘不過在於:商品形式在人們面前把人們本身勞動的社會性質反映成勞動產品本身的物的性質,反映成這些物的天然的社會屬性,從而把生產者同總勞動的社會關系反映成存在於生產者之外的物與物之間的社會關系。由於這種轉換,勞動產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覺而又超感覺的物或社會的物。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9頁。

  使用物品成為商品,只是因為它們是彼此獨立進行的私人勞動的產品

  使用物品成為商品,只是因為它們是彼此獨立進行的私人勞動的產品。這種私人勞動的總和形成社會總勞動。由於生產者只有通過交換他們的勞動產品才發生社會接觸,所以,他們的私人勞動的獨特的社會性質也只有在這種交換中才表現出來。換句話說,私人勞動在事實上證實為社會總勞動的壹部分,只是由於交換使勞動產品之間、從而使生產者之間發生了關系。因此,在生產者面前,他們的私人勞動的社會關系就表現為現在這個樣子,就是說,不是表現為人們在自己勞動中的直接的社會關系,而是表現為人們之間的物的關系和物之間的社會關系。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頁。

  這與其說是專業化的勞動力之間的分工,倒不如說是把工人分配給專用機器

  在工場手工業中,分工的形成,是由於待完成的特殊作業只能由特殊專業化的勞動力來完成;因此,這裏不僅應該按這些專業組配備勞動,而且應該按這些專業組實行真正的分工。相反,在機械工廠裏,專業化的是機器,而由機器同時進行的工作,盡管完成的是同壹總過程的順次進行的階段,卻要求為它們分配特殊的工人小組,每壹組都始終完成同壹的、同樣簡單的職能。這與其說是專業化的勞動力之間的分工,倒不如說是把工人分配給專用機器。在前種情況下,專業化的是使用特殊勞動工具的勞動力;在後種情況下,專業化的是特殊的工人小組所看管的機器。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24頁。

  分工使勞動的社會生產力獲得發展,但這是靠犧牲工人的壹般生產能力來實現的

  分工使勞動的社會生產力,或者說,社會勞動的生產力獲得發展,但這是靠犧牲工人的壹般生產能力來實現的。所以,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不是作為工人的勞動的生產力的提高,而是作為支配工人的權力即資本的生產力的提高而同工人相對立。如果說城市工人比農村勞動者發展,這只是由於他的勞動方式使他生活在社會之中,而農村勞動者的勞動方式則使他直接靠自然生活。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59頁。

  分工提高勞動的生產力,同時卻使工人陷於貧困直到變為機器分工提高勞動的生產力,增進社會的財富,促使社會精美完善,同時卻使工人陷於貧困直到變為機器。勞動促進資本的積累,從而也促進社會富裕程度的提高,同時卻使工人越來越依附於資本家,引起工人間更劇烈的競爭,使工人卷入生產過剩的追獵活動;跟隨生產過剩而來的是同樣急劇的生產衰落。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4—8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23頁。

  分工現在是,將來也仍然是造成工人畸形的根本原因分工現在是,將來也仍然是造成工人畸形的根本原因。

  恩格斯:《致卡爾·希爾施》(1895年3月19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21頁。

  這種同時作為擁有自由時間的人的勞動時間,必將比役畜的勞動時間具有高得多的質量

  不言而喻,隨著雇主和工人之間的社會對立的消滅等等,勞動時間本身——由於限制在正常長度之內,其次,由於不再用於別人而是用於我自己——將作為真正的社會勞動,最後,作為自由時間的基礎,而取得完全不同的、更自由的性質,這種同時作為擁有自由時間的人的勞動時間,必將比役畜的勞動時間具有高得多的質量。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82頁。

  

  在私人勞動產品的偶然的不斷變動的交換比例中,生產這些產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作為起調節作用的自然規律強制地為自己開辟道路要有充分發達的商品生產,才能從經驗本身得出科學的認識,理解到彼此獨立進行的,但作為自然形成的社會分工部分而互相全面依賴的私人勞動,不斷地被化為它們的社會的比例尺度,這是因為在私人勞動產品的偶然的不斷變動的交換比例中,生產這些產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作為起調節作用的自然規律強制地為自己開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頭上時重力定律強制地為自己開辟道路壹樣。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頁。

  交換者生產交換價值的前提是,不僅先要有壹般的分工,而且要有特殊發達形式的分工

  很清楚,交換者生產交換價值的前提是,不僅先要有壹般的分工,而且要有特殊發達形式的分工。例如,在秘魯也有分工;在自給自足的小小的印度公社中也有分工。但這是這樣壹種分工,它的前提不僅不是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生產,相反是在或大或小程度上直接的共同生產。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1頁。

  穆勒把流通費用看作分工的必要代價的觀點是錯誤的假設有兩個相互進行交換的勞動者,壹個是漁夫,壹個是獵人,那麼,他們兩人在交換中損失的時間,既不提供魚,也不提供獵物,而是對他們兩人創造價值——壹個可以捕魚,另壹個可以打獵,他們的勞動時間對象化在某種使用價值中——的時間的壹種扣除。

  假如漁夫想靠獵人補償自己的這種損失,如多要獵物,或者少給他魚,那麼,獵人也有同樣的權利這樣做。損失對他們兩個人來說是共同的。這些流通費用,交換費用,只能是對他們兩個人的全部生產和他們所創造的價值的扣除。假如他們委托第三者C進行這種交換,從而不會直接損失勞動時間,那麼,他們每個人就得把自己產品的相應份額讓給C。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所能得到的好處,只是損失的多寡而已。但是,假如他們作為共同的所有者從事勞動,那就不會發生交換了,而是共同消費了。所以交換費用也就消失了。

  這裏指的]不是[壹般]分工,而是以交換為基礎的分工。所以,約·斯·穆勒把流通費用看作分工的必要代價的觀點是錯誤的。這種費用只是不以財產公有而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自發分工的費用。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22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23-1-2 09:39:33 |只看该作者
二 貨幣

  (壹)價值形式與貨幣的出現

  商品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價值形式

  商品是以鐵、麻布、小麥等等使用價值或商品體的形式出現的。這是它們的日常的自然形式。但它們所以是商品,只因為它們是二重物,既是使用物品又是價值承擔者。因此,它們表現為商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於它們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價值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頁。

  商品具有貨幣形式

  誰都知道——即使他別的什麼都不知道,——商品具有同它們使用價值的五光十色的自然形式成鮮明對照的、共同的價值形式,即貨幣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頁。

  最簡單的商品形式就包含著貨幣形式的全部秘密經濟學家先生們壹向都忽視了這樣壹件極其簡單的事實:20碼[1]麻布=1件上衣這壹形式,只是20碼麻布=2英鎊這壹形式的未經發展的基礎,所以,最簡單的商品形式——在這種形式中,商品的價值還沒有表現為對其他壹切商品的關系,而只是表現為和它自己的天然形式不相同的東西——就包含著貨幣形式的全部秘密,因此也就包含著萌芽狀態中的勞動產品的壹切資產階級形式的全部秘密。

  馬克思:《馬克思致恩格斯》(1867年6月2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64頁。

  簡單的商品形式是貨幣形式的胚胎

  簡單的商品形式是貨幣形式的胚胎。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頁。

  價值形式不只是要表現價值壹般,而且要表現壹定量的價值價值形式不只是要表現價值壹般,而且要表現壹定量的價值,即價值量。因此,在商品A和商品B如麻布和上衣的價值關系中,上衣這種商品不僅作為價值體壹般被看做在質上同麻布相等,而且是作為壹定量的價值體或等價物如1件上衣被看做同壹定量的麻布如碼麻布相等。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頁。

  兩個不同種的商品在這裏顯然起著兩種不同的作用兩個不同種的商品A和B,如我們例子中的麻布和上衣,在這裏顯然起著兩種不同的作用。麻布通過上衣表現自己的價值,上衣則成為這種價值表現的材料。前壹個商品起主動作用,後壹個商品起被動作用。前壹個商品的價值表現為相對價值,或者說,處於相對價值形式。後壹個商品起等價物的作用,或者說,處於等價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頁。

  這兩種形式總是分配在通過價值表現互相發生關系的不同的商品上相對價值形式和等價形式是同壹價值表現的互相依賴、互為條件、不可分離的兩個要素,同時又是同壹價值表現的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兩端即兩極;這兩種形式總是分配在通過價值表現互相發生關系的不同的商品上。例如我不能用麻布來表現麻布的價值。20碼麻布=20碼麻布,這不是價值表現。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63頁。

  只有不同種商品的等價表現才使形成價值的勞動的這種特殊性質顯示出來

  只有不同種商品的等價表現才使形成價值的勞動的這種特殊性質顯示出來,因為這種等價表現實際上是把不同種商品所包含的不同種勞動化為它們的共同東西,化為壹般人類勞動。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頁。

  壹般價值形式的出現只是商品世界共同活動的結果壹般價值形式的出現只是商品世界共同活動的結果。壹種商品之所以獲得壹般的價值表現,只是因為其他壹切商品同時也用同壹個等價物來表現自己的價值,而每壹種新出現的商品都要這樣做。這就表明,由於商品的價值對象性只是這些物的“社會存在”,所以這種對象性也就只能通過它們全面的社會關系來表現,因而它們的價值形式必須是社會公認的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83頁。

  壹個商品的等價形式並不包含該商品的價值量的量的規定壹個商品的等價形式並不包含該商品的價值量的量的規定。即使我們知道金是貨幣,因而可以同其他壹切商品直接交換,我們並不因此就知道例如10磅[2]金的價值是多少。

  貨幣同任何商品壹樣,只能相對地通過別的商品來表現自己的價值量。它本身的價值是由生產它所需要的勞動時間決定的,並且是通過任何另壹個凝結著同樣多勞動時間的商品的量表現出來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1頁。

  隨著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商品就在同壹程度上轉化為貨幣貨幣結晶是交換過程的必然產物,在交換過程中,各種不同的勞動產品事實上彼此等同,從而事實上轉化為商品。交換的擴大和加深的歷史過程,使商品本性中潛伏著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發展起來。為了交易,需要這壹對立在外部表現出來,這就要求商品價值有壹個獨立的形式,這個需要壹直存在,直到由於商品分為商品和貨幣這種二重化而最終取得這個形式為止。可見,隨著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商品就在同壹程度上轉化為貨幣。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頁。

  交換過程造成了商品分為商品和貨幣這種二重化交換過程造成了商品分為商品和貨幣這種二重化,即造成了商品得以表現自己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之間的內在對立的壹種外部對立。在這種外部對立中,作為使用價值的商品同作為交換價值的貨幣對立著。另壹方面,對立的雙方都是商品,也就是說,都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壹。但這種差別的統壹按相反的方向表現在兩極中的每壹極上,並且由此同時表現出它們的相互關系。商品實際上是使用價值,它的價值存在只是觀念地表現在價格上,價格使商品同對立著的金發生關系,把金當做自己的實際的價值形態。反之,金這種物質只是充當價值的化身,充當貨幣。因此金實際上是交換價值。金的使用價值只是觀念地表現在相對價值表現的系列上,金通過這個相對價值表現的系列,同對立著的商品發生關系,把它們當做自己的實際使用形態的總和。商品的這些對立的形式就是它們的交換過程的實際的運動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126頁。

  正像國家壹樣,貨幣也不是通過協定產生的

  正像國家壹樣,貨幣也不是通過協定產生的。貨幣是從交換中和在交換中自然產生的,是交換的產物。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5頁。

  貨幣形式轉到貴金屬身上

  隨著商品交換日益突破地方的限制,從而商品價值日益發展成為壹般人類勞動的化身,貨幣形式也就日益轉到那些天然適於執行壹般等價物這種社會職能的商品身上,即轉到貴金屬身上。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8頁。

  貨幣商品的使用價值二重化了

  貨幣商品的使用價值二重化了。它作為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如金可以鑲牙,可以用作奢侈品的原料等等,此外,它又取得壹種由它的獨特的社會職能產生的形式上的使用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9頁。

  困難不在於了解貨幣是商品

  困難不在於了解貨幣是商品,而在於了解商品怎樣、為什麼、通過什麼成為貨幣。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頁。

  商品並不是由於有了貨幣才可以通約

  商品並不是由於有了貨幣才可以通約。恰恰相反。因為壹切商品作為價值都是對象化的人類勞動,從而本身可以通約,所以它們能共同用壹個獨特的商品來計量自己的價值,這樣,這個獨特的商品就轉化為它們共同的價值尺度或貨幣。貨幣作為價值尺度,是商品內在的價值尺度即勞動時間的必然表現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4頁。

  當人們發明貨幣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想到,這樣壹來他們就創造了壹種新的社會力量

  當人們發明貨幣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想到,這樣壹來他們就創造了壹種新的社會力量,壹種整個社會都要向它屈膝的普遍力量。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年3月底—5月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頁。

  作為實際財富或生產力的轉讓憑證,貨幣獲得上千種形式作為實際財富或生產力的轉讓憑證,貨幣獲得上千種形式。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5頁。

  貨幣的不同形式可能更好地適應不同階段的社會生產貨幣的不同形式可能更好地適應不同階段的社會生產;壹種貨幣形式可能消除另壹種貨幣形式無法克服的缺點;但是,只要它們仍然是貨幣形式,只要貨幣仍然是壹種重要的生產關系,那麼,任何貨幣形式都不可能消除貨幣關系固有的矛盾,而只能在這種或那種形式上代表這些矛盾。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70頁。

  等價形式的第壹個特點

  等價形式的第壹個特點:使用價值成為它的對立面即價值的表現形式。

  商品的自然形式成為價值形式。但是請註意,對商品B(上衣、小麥或鐵等等)來說,這種轉換只有在任何別的商品A(麻布等等)與它發生價值關系時,只有在這種關系中才能實現。例如上衣,如果單獨地孤立地加以考察,它就完全和麻布壹樣,只是有用的物,只是使用價值,所以它的上衣形式只是壹定商品的使用價值形式或自然形式。但是,因為任何商品都不能把自己作為等價物來同自己發生關系,從而也不能用它自己的自然外形來表現它自己的價值,所以它必須把另壹商品作為等價物來同自己發生關系,或者使另壹商品體的自然外形成為它自己的價值形式。

  馬克思:《價值形式》(1867年6月17—2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6頁。

  等價形式的第二個特點

  等價形式的第二個特點:具體勞動成為它的對立面即抽象人類勞動的表現形式。

  ……生產等價物商品體的壹定的、具體的、有用的勞動在價值表現中必然總是被當做壹般人類勞動,即抽象的人類勞動的壹定的實現形式或表現形式。

  馬克思:《價值形式》(1867年6月17—2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7—158頁。

  等價形式的第三個特點

  等價形式的第三個特點:私人勞動成為它的對立面的形式,成為直接社會形式的勞動。

  ……因為等價物中所包含的壹定的具體的勞動,被當做抽象的人類勞動的壹定的實現形式或表現形式,所以它才與其他勞動具有等同的形式,因而,盡管與其他壹切生產商品的勞動壹樣是私人勞動,但終究是直接社會形式的勞動。正因為這樣,它才表現在壹種能與別種商品直接交換的產品上。

  馬克思:《價值形式》(1867年6月17—2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8—160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23-1-2 09:41:42 |只看该作者
(二)貨幣的定義與職能

  作為價值尺度並因而以自身或通過代表作為流通手段來執行職能的商品,是貨幣

  作為價值尺度並因而以自身或通過代表作為流通手段來執行職能的商品,是貨幣。因此,金(或銀)是貨幣。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2頁。

  被設定為交換價值的產品,本質上已經不再被規定為簡單的產品被設定為交換價值的產品,本質上已經不再被規定為簡單的產品;它被看作和它的自然的質不同的質;它被看作是壹種關系,而且這種關系是壹般的關系,不是對壹種商品的關系,而是對壹切商品的關系,對壹切可能的產品的關系。因此,它表現壹種壹般的關系;這種產品把自己看作是壹定量的壹般勞動即社會勞動時間的實現,從這個意義來說,它在它的交換價值所表現的比例上,是壹切其他產品的等價物。交換價值是以社會勞動作為壹切產品的實體為前提的,而完全撇開產品的自然性質。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6—157頁。

  交換價值本身要求有共同的實體,並且使壹切差別化為單純量的差別

  交換價值本身要求有共同的實體,並且使壹切差別化為單純量的差別。在貨幣作為尺度的職能中,壹切價值首先都化為計量商品的單純不同的量。貴金屬就適合於這種情況,所以,這些貴金屬表現為交換價值本身的天然實體。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2頁。

  金銀作為特殊商品的性質同它們作為貨幣的職能發生沖突我們已經知道,要求金銀作為獨立化的交換價值、作為直接存在的貨幣具有固定不變的價值量,這是金銀所辦不到的。在這裏,金銀作為特殊商品的性質同它們作為貨幣的職能發生沖突。不過,正像亞裏士多德已經指出的,金銀同其他商品的平均情況比較起來,還是具有比較穩定的價值量。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5頁。

  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時,只是想象的或觀念的貨幣每壹個商品監護人都知道:當他給予商品價值以價格形式或想象的金的形式時,他遠沒有把自己的商品轉化為金,而為了用金估量數百萬的商品價值,他不需要絲毫實在的金。因此,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時,只是想象的或觀念的貨幣。這種情況引起了種種最荒謬的學說。盡管只是想象的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但是價格完全取決於實在的貨幣材料。例如,壹噸鐵所包含的價值,即人類勞動量,是通過想象中包含等量勞動的貨幣商品量表現出來的。所以,壹噸鐵的價值,根據充當價值尺度的是金、銀還是銅,就具有完全不同的價格表現,或者說,在金、銀或銅的完全不同的數量中表現出來。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6頁。

  在觀念的價值尺度中隱藏著堅硬的貨幣

  金所以充當觀念的價值尺度,只是因為它在交換過程中已作為貨幣商品流通。因此,在觀念的價值尺度中隱藏著堅硬的貨幣。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4頁。

  貨幣取得了流通手段的職能

  作為商品流通的中介,貨幣取得了流通手段的職能。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6頁。

  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運動,實際上只是商品本身的形式的運動貨幣所以具有流通手段的職能,只因為貨幣是商品的獨立出來的價值。因此,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運動,實際上只是商品本身的形式的運動。因而這種運動也必然明顯地反映在貨幣流通上。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8頁。

  貨幣成了支付手段

  壹個商品占有者出售他現有的商品,而另壹個商品占有者卻只是作為貨幣的代表或作為未來貨幣的代表來購買這種商品。賣者成為債權人,買者成為債務人。由於商品的形態變化或商品的價值形式的發展在這裏起了變化,貨幣也就取得了另壹種職能。貨幣成了支付手段。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9頁。

  貨幣的親自參與只限於結算為數較小的差額

  預先不必進壹步論證,就很清楚:隨著信用事業的發展,期買得到異常廣泛的采用。

  隨著信用事業的發展,即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生產的發展,貨幣作為支付手段所起的作用,就其範圍來說,超過了貨幣作為流通手段,作為買賣的中介所起的作用。在現代生產方式發達,因而信用事業發達的那些國家裏,貨幣事實上幾乎只是在零售貿易以及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小額貿易中以鑄幣的形式出現,而在大規模交易領域裏幾乎只表現為壹般支付手段。只要支付平衡,貨幣就表現為轉瞬即逝的形式,即相交換的價值量的純粹觀念上的、想象的尺度。貨幣的親自參與只限於結算為數較小的差額。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7頁。

  在這樣的危機時刻,貨幣表現為唯壹的財富

  如果支付平衡的過程由於信用突然波動而被打斷,支付機制被破壞,那麼人們就會突然要求貨幣成為實際的壹般支付手段,並要求全部財富以雙重形式存在,既是商品又是貨幣,從而要求這兩種存在方式相互壹致。在這樣的危機時刻,貨幣表現為唯壹的財富,這種財富本身不是像貨幣主義所認為的那樣是通過壹切真正物質財富的純粹觀念的貶值體現出來,而是通過壹切真正物質財富的實際的貶值體現出來。在商品世界面前,價值只是以它的最適當的唯壹的形式即作為貨幣而存在。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7—318頁。

  金銀不像其他商品那樣,被束縛在它們所取得的壹定的使用形式上貨幣所執行的職能的不同,使這些職能具體地顯示出貨幣的各種形式規定性的變換。

  貨幣執行不同的職能,它充當壹般商品、鑄幣、奢侈品原料、積累材料等等,與此相適應,金銀總是能通過熔化重新化為純金屬狀態,並且同樣能夠從這種狀態化為任何別的狀態,因此,金銀不像其他商品那樣,被束縛在它們所取得的壹定的使用形式上。金銀能夠從條塊形式轉變為鑄幣等形式,並且可以變回來,而不喪失它們作為原料的價值,無損於生產和消費的過程。

  用作流通手段,金銀比其他商品優越,它們的自然比重大,——可以用小的體積表現較大的重量,——它們在經濟上的比重也是與此相應的:壹個小的體積包含著(對象化著)較多的勞動時間,就是說包含著較大的交換價值。這後壹種情況,當然是同金銀作為自然物體比較稀少有關。這就使運輸,轉讓等等很方便。壹句話,便於進行實際的流通,這對金銀執行流通手段這種經濟職能來說自然是第壹個條件。

  最後,作為價值的靜止存在,作為貨幣貯藏的材料,金銀不易損壞,耐久,在空氣中不氧化(“既不蛀又不銹的財寶”),難溶解,特別是金,除遊離氯(王水,硝酸和鹽酸的混合物)外不溶解於其他酸類。最後要指出的壹個主要因素是金銀的美的屬性,這種屬性使它們成為顯示富裕、裝飾、奢侈、滿足自發的節日需要的直接表現,成為財富本身的直接表現。華麗,有延展性,可以加工為器具,也可以用於頌揚和其他目的。金銀可以說表現為從地下世界本身發掘出來的天然的光芒。拋開金銀的稀少不談,僅就它們比鐵甚至比銅(指古人所用的硬銅)軟得多這壹點來說,它們也不適於用作生產工具。而金屬的使用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同它們在直接生產過程中的作用有關。金銀根本不是必要的使用對象,所以它們也被排斥在直接生產過程之外。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2—343頁。

  除了執行貨幣職能外,金銀本身還具有使用價值(作為貯藏貨幣積累起來的那部分也不能由“個人”占用,因為貯藏貨幣的積累就在於存而不用。)因此,正是從這壹個方面來看,金銀的使用價值的性質就在於它應是某種多余的東西,既不作為消費對象來滿足直接的需要,又不作為要素加入直接生產過程。就是說,正是從這壹方面來看,貨幣的使用價值不應同它作為貯藏貨幣(貨幣)或流通手段的職能發生沖突,也就是把它用作個人使用價值這種需要,不應同從流通即從社會本身所產生的那種把它用作任何壹種規定上的貨幣的需要發生沖突。這只是消極的方面。……另壹方面,金銀不只是消極意義上的剩余的東西,即非必要的東西,而且它們的美的屬性使它們成為顯示奢侈、裝飾、華麗的材料,成為剩余的積極的形式,或者說成為滿足日常生活和單純自然需要範圍之外的那些需要的手段。因此,除了執行貨幣職能外,金銀本身還具有使用價值。但是,如果說金銀——由於它們的質的同壹性——是單純數量關系的天然代表者,那麼它們在被個人使用時則是剩余的直接的天然代表者,從而是財富本身的這樣的代表者,這既由於它們具有天然的美的屬性,又由於它們昂貴。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3—344頁。

  金和銀作為貨幣商品,對社會來說,是僅僅由生產的社會形式產生的流通費用

  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商品成為產品的壹般形態,絕大部分產品是作為商品生產的,從而必須取得貨幣形式,因為商品總量,即社會財富中執行商品職能的部分不斷增大,所以,執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準備金等等職能的金銀量也不斷增大。這些執行貨幣職能的商品,既不進入個人消費,也不進入生產消費。這是固定在充當單純的流通機器的形式上的社會勞動。除了社會財富的壹部分被束縛於這種非生產的形式之外,貨幣的磨損也要求不斷得到補償,或要求把更多的產品形式的社會勞動轉化為更多的金和銀。這種補償費用,在資本主義發達的國家是很可觀的,因為壹般說來被束縛在貨幣形式上的財富部分是巨大的。金和銀作為貨幣商品,對社會來說,是僅僅由生產的社會形式產生的流通費用。這是商品生產的非生產費用,這種費用,隨著商品生產,特別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而增大。它是社會財富中必須為流通過程犧牲的部分。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3—154頁。

  貨幣在名義上是不可能貶值的

  貨幣在名義上是不可能貶值的,這不是因為只有貨幣才表現真正的價值,而是因為貨幣所表現的不是價值,它的價格,即所謂鑄幣價格,無非是對它自身物質的壹定量的命名。

  馬克思:《七個筆記本的索引(第壹部分)》(1858年6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05頁。

  不言而喻,貴金屬即貨幣的價值的下跌總是有利於支付者不言而喻,貴金屬即貨幣的價值的下跌總是有利於支付者,而不利於接受支付者;它的價值的上漲,則產生相反的影響。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壹分冊〉第二章初稿片斷和第三章開頭部分》(1858年8—10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20頁。

  在壹定的流通速度的前提下,流通的商品的總價格決定流通手段的量

  在壹定的流通速度的前提下,流通的商品的總價格決定流通手段的量,從這個壹般的規律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投入流通的價值增長到壹定階段,比較貴重的金屬——比值較大的金屬,即在較小的量中含有較多勞動時間的金屬——會代替較為不貴重的金屬而成為占支配地位的流通手段;也就是說,銅、銀、金依次排擠掉前壹個而成為占支配地位的流通手段。同壹價格總額,例如可以用數量比銀幣少的金幣來流通。銅幣,尤其是鐵幣,能成為占支配地位的流通手段,是以流通不發達為前提的。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8—219頁。

  貨幣的流通次數增加,流通的貨幣量就會減少,貨幣的流通次數減少,貨幣量就會增加

  就壹定時間的流通過程來說是:

  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量。這個

  規律是普遍適用的。在壹定的時間內,壹個國家的流通過程包括兩方面:壹方面是許多分散的、同時發生的和空間上並行的賣(或買)或局部形態變化,其中同壹些貨幣只變換位置壹次或只流通壹次;另壹方面是許多部分互相平行,部分互相交錯的具有多少不等的環節的形態變化系列,其中同壹些貨幣流通的次數多少不等。但是,從流通中的全部同名貨幣的總流通次數中可以得出每個貨幣的平均流通次數或貨幣流通的平均速度。例如,在每天流通過程開始時進入流通的貨幣量,當然由同時地和空間上並行地流通著的商品的價格總額來決定。但在過程之內,可以說每壹貨幣都對另壹貨幣承擔責任。如果壹個貨幣加快流通速度,另壹個貨幣就會放慢流通速度,甚至完全退出流通領域,因為流通領域只能吸收這樣壹個金量,這個金量乘以它的單個元素的平均流通次數,等於待實現的價格總額。

  因此,貨幣的流通次數增加,流通的貨幣量就會減少,貨幣的流通次數減少,貨幣量就會增加。因為在平均流通速度壹定時,能夠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量也是壹定的,所以,例如只要把壹定量壹鎊的鈔票投入流通,就可以從流通中取回等量的索維林[3],——這是壹切銀行都很熟悉的手法。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2—143頁。

  貨幣流通的速度表現商品形式變換的速度

  既然貨幣流通只是表現商品流通過程,即商品通過互相對立的形態變化而實現的循環,那麼貨幣流通的速度也就表現商品形式變換的速度,表現形態變化系列的不斷交錯,表現物質變換的迅速,表現商品迅速退出流通領域並同樣迅速地為新商品所代替。因此,貨幣流通的迅速表現互相對立、互為補充的階段——由使用形態轉化為價值形態,再由價值形態轉化為使用形態——的流水般的統壹,即賣和買兩個過程的流水般的統壹。相反,貨幣流通的緩慢則表現這兩個過程分離成互相對立的獨立階段,表現形式變換的停滯,從而表現物質變換的停滯。至於這種停滯由什麼產生,從流通本身當然看不出來。流通只是表示出這種現象本身。壹般人在貨幣流通遲緩時看到貨幣在流通領域各點上出沒的次數減少,就很容易用流通手段量不足來解釋這種現象。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3頁。

  這樣,社會權力就成為私人的私有權力

  貨幣本身是商品,是可以成為任何人的私產的外界物。這樣,社會權力就成為私人的私有權力。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5—156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8#
发表于 2023-1-2 09:42:54 |只看该作者
(三)價格

  商品在金上的價值表現是商品的貨幣形式或它的價格商品在金上的價值表現——x量商品A=y量貨幣商品——是商品的貨幣形式或它的價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5頁。

  商品的價格不過是以貨幣來表示的別種商品和它交換的比例商品的價格不過是以貨幣來表示的別種商品和它交換的比例。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20頁。

  價格是對象化在商品內的勞動的貨幣名稱

  價格是對象化在商品內的勞動的貨幣名稱。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2頁。

  價格只是用壹切商品共有的單位來表現小麥的交換價值價格只是用壹切商品共有的單位來表現小麥的交換價值;因此,前提條件是:這壹交換價值已經由其他關系調節。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8頁。

  商品的價值在商品進入流通以前就表現為商品價格事情不會由於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出現在商品之間,以及買和賣的行為明顯地分離開來而發生變化。商品的價值在商品進入流通以前就表現為商品價格,因此它是流通的前提,不是流通的結果。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頁。

  供給和需求的波動,總是會重新把商品的價格引導到生產費用的水平

  供給和需求的波動,總是會重新把商品的價格引導到生產費用的水平。固然,商品的實際價格始終不是高於生產費用,就是低於生產費用;但是,上漲和下降是相互補充的,因此,在壹定時間內,如果把產業衰退和興盛總合起來看,就可看出各種商品是依其生產費用而互相交換的,所以它們的價格是由生產費用決定的。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20—721頁。

  價格由生產費用決定,就等於說價格由生產商品所必需的勞動時間決定

  價格由生產費用決定,就等於說價格由生產商品所必需的勞動時間決定,因為構成生產費用的是:(1)原料和勞動工具的損耗部分,即產業產品,它們的生產耗費了壹定數量的工作日,因而也就是代表壹定數量的勞動時間;(2)直接勞動,它也是以時間計量的。

  馬克思:《雇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21頁。

  價格偏離價值量的可能性,已經包含在價格形式本身中價格和價值量之間的量的不壹致的可能性,或者價格偏離價值量的可能性,已經包含在價格形式本身中。但這並不是這種形式的缺點,相反地,卻使這種形式成為這樣壹種生產方式的適當形式,在這種生產方式下,規則只能作為沒有規則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數規律來為自己開辟道路。

  價格形式不僅可能引起價值量和價格之間即價值量和它自身的貨幣表現之間的量的不壹致,而且能夠包藏壹個質的矛盾,以致貨幣雖然只是商品的價值形式,但價格可以完全不是價值的表現。有些東西本身並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譽等等,但是也可以被它們的占有者出賣以換取金錢,並通過它們的價格,取得商品形式。因此,沒有價值的東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價格。在這裏,價格表現是虛幻的,就象數學中的某些數量壹樣。另壹方面,虛幻的價格形式——如未開墾的土地的價格,這種土地沒有價值,因為沒有人類勞動對象化在裏面——又能掩蓋實在的價值關系或由此派生的關系。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3頁。

  價格形式包含著商品為取得貨幣而讓渡的可能性和這種讓渡的必要性

  價格形式包含著商品為取得貨幣而讓渡的可能性和這種讓渡的必要性。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4頁。

  即使假定存在著純粹金屬貨幣流通,貨幣量也不能決定價格即使假定存在著純粹金屬貨幣流通,貨幣量也不能決定價格,正像它不能決定商業和工業交易的數量壹樣;相反,價格將決定流通中的貨幣量。

  馬克思:《維也納照會。——合眾國與歐洲。——舒姆拉來信。——皮爾的銀行法令》(1853年9月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1頁。

  在壹定的貨幣流通速度下,壹定時期內流通中的貨幣總量決定於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加上同壹時期中到期的支付總額,減去彼此抵銷的支付

  在壹定的貨幣流通速度下,——不論貨幣是作為流通手段或作為支付手段,——壹定時期內流通中的貨幣總量決定於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加上同壹時期中到期的支付總額,減去彼此抵銷的支付。流通中的貨幣量決定於商品價格這個壹般規律,並不因此而受到絲毫影響,因為支付總額本身是由契約上規定的價格決定的。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8年8月—1859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37—138頁。

  這個規律不能同樣地適用於壹切時代的價格的波動說價格調節通貨量,而不是通貨量調節價格,或者換句話說,商業調節通貨(流通手段量),而不是通貨調節商業,正像我們的推論所表明的,這當然是假定價格不過是翻譯成另壹種語言的價值。價值,即由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是前提。所以很明顯,這個規律不能同樣地適用於壹切時代的價格的波動;例如,在古代世界,在羅馬,流通手段不是從流通本身、從交換中產生的,而是通過掠奪、搶劫等等而得到的。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3頁。

  在金融危機時期,棉花的價格不是由棉花市場的情況決定的在金融危機時期,棉花的價格不是由棉花市場的情況決定的,而是由金融市場的總的狀況決定的。

  恩格斯:《恩格斯致海爾曼·恩格斯》(1864年11月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27頁。

  最倒黴的是那些不得不和新采用的機器競爭的工人。他們生產的商品的價格是由機器生產的同樣商品的價格來決定的最倒黴的是那些不得不和新采用的機器競爭的工人。他們生產的商品的價格是由機器生產的同樣商品的價格來決定的,而因為機器生產比手工生產便宜,所以和機器競爭的工人得到的工資是最低的。在舊式機器上工作的工人,如果他不得不和最新式的改良了的機器競爭的話,他的遭遇也是壹樣。當然,另外還有誰會來擔負這種損失呢?廠主既舍不得扔掉舊機器,又不願意受到損失;對死的機器是沒有什麼辦法的,於是他就在活的工人身上,在整個社會的替罪羊身上打主意。在這些不得不和機器競爭的工人中間,生活得最壞的是棉紡織業中的手工織工。他們得到的工資最少,甚至在有足夠的工作時,壹星期所掙的錢也不超過10先令。動力織機壹個跟壹個地從他們那裏奪取了織物業的各個部門;此外,手織業又是在其他勞動部門中失掉工作的壹切工人的最後的避難所,因而在這裏總是人手過多。所以,壹個手工織工平時壹星期能掙六七個先令就算是幸運的,甚至要掙這個數目,他每天就得在他的織機上工作十四小時到十八小時。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根據親身觀察和可靠材料》(1844年9月—1845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26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23-1-2 09:45:07 |只看该作者
(四)輔幣、紙幣與信用貨幣

  輔助的通貨是純粹的符號

  流通手段除了同時又是等價物,實現價格並作為獨立的價值積累而外,在輔助的通貨上,流通手段本身作為單純轉瞬即逝的手段,又取得壹種特殊的存在。就是說,在這種場合是純粹的符號。所以,它的發行量只能是小零售商業所絕對必需的數量,因此它決不可能積累。它的數量要取決於靠它來流通的價格總額除以它的[流通]速度。因為具有壹定價值的流通手段的量是由價格決定的,所以自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人為地投入流通的輔助通貨的量大於流通本身的需要量,而這個量又不可能退出流通(這裏不可能發生退出流通的情況,因為輔助的通貨作為流通手段超過了它的內在價值),那麼,它們就要貶值;不是因為數量決定價格,而是因為價格決定數量,所以只有具有壹定價值的壹定數量才能停留在流通中。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1頁。

  在貨幣不斷轉手的過程中,單有貨幣的象征存在就夠了在貨幣不斷轉手的過程中,單有貨幣的象征存在就夠了。貨幣的職能存在可以說吞掉了它的物質存在。貨幣作為商品價格的轉瞬即逝的客觀反映,只是當做它自己的符號來執行職能,因此也能夠由符號來代替。但是,貨幣符號本身需要得到客觀的社會公認,而紙做的象征是靠強制流通得到這種公認的。國家的這種強制行動,只有在壹國範圍內或國內的流通領域內才有效,也只有在這個領域內,貨幣才完全執行它的流通手段或鑄幣的職能,因而才能在紙幣形式上取得壹種同它的金屬實體在外部相脫離的並純粹是職能的存在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2頁。

  隨著價格符號的總數的增加,每壹符號所代表的金量就按同壹比例減少

  如果1400萬鎊是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的數額,而國家把21000萬張名義為壹鎊的紙票投入流通,那末這21000萬張紙票就變為1400萬鎊金的代表。這就好比國家用鎊票來代表其價值只等於金的另壹種金屬,或者用鎊票來代表其重量只等於從前的金。除了價格標準的名稱改變外,什麼也沒有改變,而這種名稱自然是約定俗成的,無論它直接地由於鑄幣含金量改變而產生,或間接地由於按照新的、較低的價格標準所需要的量增發紙票而產生。既然現在“鎊”的名稱是指只相當於以前的金量,壹切商品價格就會增加到以前的倍,於是21000萬張鎊票事實上就會同以前的1400萬張壹樣,全部是必需的。隨著價格符號的總數的增加,每壹符號所代表的金量就按同壹比例減少。價格的上漲不過是流通過程強制價值符號去等於它們代替流通的金量而產生的反應。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8年8月—1859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10頁。

  紙幣流通的特殊規律只能從紙幣是金的代表這種關系中產生紙幣流通的特殊規律只能從紙幣是金的代表這種關系中產生。這壹規律簡單說來就是:紙幣的發行限於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銀)的實際流通的數量。……如果紙幣超過了自己的限度,即超過了能夠流通的同名的金幣量,那麼,撇開有信用掃地的危險不說,它在商品世界仍然只是代表由商品世界的內在規律所決定的那個金量,即它所能代表的那個金量。例如,如果壹定的紙票量按其名稱代表兩盎司金,而實際是代替壹盎司金,那麼事實上壹鎊比如說就是盎司金的貨幣名稱,而不是原來盎司金的貨幣名稱了。其結果無異於金在它作為價格尺度的職能上發生了變化。同壹價值,原來用壹鎊的價格來表現,現在要用兩鎊的價格來表現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0頁。

  金因為有價值才流通,而紙票卻因為流通才有價值在價值符號的流通中,實際貨幣流通的壹切規律都反著表現出來了,顛倒過來了。金因為有價值才流通,而紙票卻因為流通才有價值。已知商品的交換價值,流通的金量決定於金自己的價值,而紙票的價值卻決定於流通的紙票的數量。流通的金量隨著商品價格漲跌而增減,而商品價格卻似乎是隨著流通中紙票數量的變動而漲跌。商品流通只能吸收壹定量的金鑄幣,因而流通的貨幣量交替地緊縮和擴張是必然規律,而紙票卻似乎不論增加多少都可以進入流通。國家發行的鑄幣哪怕只少於名義含量1%克冷[4],就是減低金銀鑄幣的成色,因而破壞它們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而國家發行只具有鑄幣名稱而不包含任何金屬的無價值的紙票,卻是執行了完全正確的措施。金鑄幣顯然只有在商品價值本身用金計算或表現為價格的時候才代表商品價值,而價值符號卻似乎直接代表商品價值。由此可知,那些片面地根據強制通用的紙幣流通來研究貨幣流通現象的觀察家為什麼必定對貨幣流通的壹切內在規律發生誤解。實際上,這些規律在價值符號的流通中不僅顛倒了,並且消失了,因為,當紙幣發行數量適當時,紙幣完成的並不是它作為價值符號所特有的運動,而它特有的運動不是從商品形態變化直接產生的,而是由於它同金的正確比例遭到破壞產生的。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8年8月—1859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11—112頁。

  信用貨幣的自然根源是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正如本來意義的紙幣是從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中產生出來壹樣,信用貨幣的自然根源是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9頁。

  信用貨幣是直接從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中產生的信用貨幣是直接從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中產生的。由出售商品得到的債券本身又因債權的轉移而流通。另壹方面,隨著信用事業的擴大,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也在擴大。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取得了它特有的各種存在形式,並以這些形式占據了大規模交易的領域,而金銀鑄幣則主要被擠到小額貿易的領域中去。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164頁。

  商品不是為取得貨幣而賣,而是為取得定期支付的憑據而賣商品不是為取得貨幣而賣,而是為取得定期支付的憑證而賣。為了簡便起見,我們可以把這種支付憑證概括為票據這個總的範疇。這種票據直到它們期滿,支付日到來之前,本身又會作為支付手段來流通;它們形成真正的商業貨幣。就這種票據由於債權和債務的平衡而最後互相抵消來說,它們是絕對地作為貨幣來執行職能的,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已無須最後轉化為貨幣了。就像生產者和商人的這種互相預付形成信用的真正基礎壹樣,這種預付所用的流通工具,票據,也形成真正的信用貨幣如銀行券等等的基礎。真正的信用貨幣不是以貨幣流通(不管是金屬貨幣還是國家紙幣)為基礎,而是以票據流通為基礎。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0—451頁。

  不論銀行有怎樣的權力去濫用別人的資本,它對流通中的貨幣量都沒有任何支配權力

  要發行銀行對它所發行的銀行券數量實行監督的想法本身就是荒謬絕倫的。銀行發行可兌銀行券,或者壹般憑商業擔保預付銀行券,並不能使自然流通額增加或減少哪怕是壹張銀行券。當然,銀行可以發行任何數量的銀行券,只要它的顧主接受,但是,如果流通不需要,這些銀行券也只能或者以存入銀行的方式,或者以償付債務的方式,或者以兌成金屬貨幣的方式回到銀行裏來。另壹方面,如果銀行要強制減少發行數量,那麼為填補流通中形成的真空所必需的數量的存款就將被提回去。所以,不論銀行有怎樣的權力去濫用別人的資本,它對流通中的貨幣量都沒有任何支配權力。

  馬克思:《維也納照會。——合眾國與歐洲。——舒姆拉來信。——皮爾的銀行法令》(1853年9月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2頁。

  銀行並不能使銀行券的流通量甚至達到早已規定的限額銀行對貿易的壹般趨勢和價格可能發生的影響,應該是通過它們的存款業務即信貸業務,而不是通過濫發銀行券來實現的,因為銀行並不能使銀行券的流通量甚至達到早已規定的限額。

  馬克思:《英國的貿易危機和貨幣流通》(1858年8月10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81頁。

  流通銀行券的數量不是銀行本身所能控制的

  根據對紐約各銀行最近六年來的發行量的分析,我們必須得出同樣的結論,即流通銀行券的數量不是銀行本身所能控制的,它們在貿易擴大和發生最終會引起崩潰的物價飛漲的同時,實際上有所減少。因此,把最近這次危機以及壹般危機同濫發銀行券聯系起來的庸俗看法,完全是無稽之談,必須予以拋棄。

  馬克思:《英國的貿易危機和貨幣流通》(1858年8月10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83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0#
发表于 2023-1-2 09:46:18 |只看该作者
三 交換與價值規律

  (壹)交換

  壹切產品和活動轉化為交換價值,既要以生產中人的(歷史的)壹切固定的依賴關系的解體為前提,又要以生產者互相間的全面的依賴為前提

  壹切產品和活動轉化為交換價值,既要以生產中人的(歷史的)壹切固定的依賴關系的解體為前提,又要以生產者互相間的全面的依賴為前提。每個人的生產,依賴於其他壹切人的生產;同樣,他的產品轉化為他本人的生活資料,也要依賴於其他壹切人的消費。

  價格古已有之,交換也壹樣;但是,價格越來越由生產費用決定,交換延及壹切生產關系,這些只有在資產階級社會裏,自由競爭的社會裏,才得到充分發展,並且發展得越來越充分。亞當·斯密按照真正的18世紀的方式列為史前時期的東西,先於歷史的東西,倒是歷史的產物。

  這種互相依賴,表現在不斷交換的必要性上和作為全面中介的交換價值上。經濟學家是這樣來表述這壹點的:每個人追求自己的私人利益,而且僅僅是自己的私人利益;這樣,也就不知不覺地為壹切人的私人利益服務,為普遍利益服務。關鍵並不在於,當每個人追求自己私人利益的時候,也就達到私人利益的總體即普遍利益。從這種抽象的說法反而可以得出結論:每個人都互相妨礙別人利益的實現,這種壹切人反對壹切人的戰爭所造成的結果,不是普遍的肯定,而是普遍的否定。關鍵倒是在於:私人利益本身已經是社會所決定的利益,而且只有在社會所設定的條件下並使用社會所提供的手段,才能達到;也就是說,私人利益是與這些條件和手段的再生產相聯系的。這是私人利益;但它的內容以及實現的形式和手段則是由不以任何人為轉移的社會條件決定的。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5—106頁。

  物壹旦對外成為商品,由於反作用,它們在共同體內部生活中也成為商品

  物本身存在於人之外,因而是可以讓渡的。為使這種讓渡成為相互的讓渡,人們只須默默地彼此當做那些可以讓渡的物的私有者,從而彼此當做獨立的人相對立就行了。然而這種彼此當做外人看待的關系在原始共同體的成員之間並不存在,不管這種共同體的形式是家長制家庭,古代印度公社,還是印加國,等等。商品交換是在共同體的盡頭,在它們與別的共同體或其成員接觸的地方開始的。但是物壹旦對外成為商品,由於反作用,它們在共同體內部生活中也成為商品。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107頁。

  交換的不斷重復使交換成為有規則的社會過程

  交換的不斷重復使交換成為有規則的社會過程。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至少有壹部分勞動產品必定是有意為了交換而生產的。從那時起,壹方面,物滿足直接需要的效用和物用於交換的效用的分離固定下來了。它們的使用價值同它們的交換價值分離開來。另壹方面,它們互相交換的量的比例是由它們的生產本身決定的。習慣把它們作為價值量固定下來。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頁。

  在原則上,沒有產品的交換,只有參加生產的各種勞動的交換在原則上,沒有產品的交換,只有參加生產的各種勞動的交換。產品的交換方式取決於生產力的交換方式。總的說來,產品的交換形式是和生產的形式相適應的。生產形式壹有變化,交換形式也就隨之變化。因此在社會的歷史中,我們就看到產品交換方式常常是由它的生產方式來調節。個人交換也和壹定的生產方式相適應,而這種生產方式又是和階級對抗相適應的。因此,沒有階級對抗就不會有個人交換。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1847年上半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17頁。

  不論哪壹個社會,只要它不消滅單個人之間的交換,它便不能長久保持對它自己的生產的支配,不能長久保持對自己生產過程的社會效果的控制

  當生產者不再直接消費自己的產品,而是通過交換把它轉讓出去的時候,他們就失去了對自己的產品的支配權力。他們已不再知道產品的結局如何,於是產品有那麼壹天被用來反對生產者、剝削和壓迫生產者的可能性便產生了。因此,不論哪壹個社會,只要它不消滅單個人之間的交換,它便不能長久保持對它自己的生產的支配,不能長久保持對自己生產過程的社會效果的控制。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年3月底—5月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頁。

  商品必須全面轉手

  商品占有者的商品對他沒有直接的使用價值。否則,他就不會把它拿到市場上去。他的商品對別人有使用價值。對他來說,他的商品直接有的只是這樣的使用價值:它是交換價值的承擔者,從而是交換手段。所以,他願意讓渡他的商品來換取其使用價值為他所需要的商品。壹切商品對它們的占有者是非使用價值,對它們的非占有者是使用價值。因此,商品必須全面轉手。這種轉手就形成商品交換,而商品交換使商品彼此作為價值發生關系並作為價值來實現。可見,商品在能夠作為使用價值實現以前,必須先作為價值來實現。

  另壹方面,商品在能夠作為價值實現以前,必須證明自己是使用價值,因為耗費在商品上的人類勞動,只有耗費在對別人有用的形式上,才能算數。但是,這種勞動對別人是否有用,它的產品是否能夠滿足別人的需要,只有在商品交換中才能得到證明。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105頁。

  他們必須彼此承認對方是私有者

  為了使這些物作為商品彼此發生關系,商品監護人必須作為有自己的意誌體現在這些物中的人彼此發生關系,因此,壹方只有符合另壹方的意誌,就是說每壹方只有通過雙方共同壹致的意誌行為,才能讓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別人的商品。可見,他們必須彼此承認對方是私有者。這種具有契約形式的(不管這種契約是不是用法律固定下來的)法的關系,是壹種反映著經濟關系的意誌關系。這種法的關系或意誌關系的內容是由這種經濟關系本身決定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3頁。

  商品價值從商品體跳到金體上,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商品的第壹形態變化或賣。商品價值從商品體跳到金體上,像我在別處說過的,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但壹定是商品占有者。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7頁。

  人與人的互相獨立為物與物的全面依賴的體系所補充我們看到,商品愛貨幣,但是“真愛情的道路決不是平坦的”。把自己的“分散的肢體”表現為分工體系的社會生產有機體,它的量的構成,也像它的質的構成壹樣,是自發地偶然地形成的。所以我們的商品占有者發現:分工使他們成為獨立的私人生產者,同時又使社會生產過程以及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的關系不受他們自己支配;人與人的互相獨立為物與物的全面依賴的體系所補充。

  分工使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因而使它轉化為貨幣成為必然的事情。同時,分工使這種轉化能否成功成為偶然的事情。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9頁。

  產品的交換價值取決於產品的多少,不過這總是對需求而言產品的交換價值取決於產品的多少,不過這總是對需求而言。假定某種產品不僅極為稀少,甚至是獨壹無二的,可是如果對它沒有需求,這個獨壹無二的產品也是太多,也是多余的。相反地,假定某種產品有千百萬個,可是如果它還不能滿足需求,也就是說對這種產品的需求非常大,那末這種產品仍然是稀少的。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1847年上半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82頁。

  由於賣和買的分裂,除了真正的貿易外,有可能在商品生產者和商品消費者之間的最後交換之前造成許多虛假的交易由於賣和買的分裂,除了真正的貿易外,有可能在商品生產者和商品消費者之間的最後交換之前造成許多虛假的交易。這樣壹來,許多寄生者就有可能鉆進生產過程並利用這種分裂來牟利。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8年8月—1859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88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17:00 , Processed in 0.127224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