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傑瑞米柯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治经济学 —— 生产的总过程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11#
发表于 2023-1-4 07:41:01 |只看该作者
(六)信用

  正是信用促使每個生產領域不是按照這個領域的資本家自有資本的數額,而是按照他們生產的需要,去支配整個資本家階級的資本正是信用促使每個生產領域不是按照這個領域的資本家自有資本的數額,而是按照他們生產的需要,去支配整個資本家階級的資本,——而在競爭中單個資本對於別的資本來說是獨立地出現的。這種信用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結果,又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條件,這樣我們就看到了從各資本的競爭巧妙地過渡到作為信用的資本。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33頁。

  信用為單個資本家或被當做資本家的人,提供在壹定界限內絕對支配他人的資本,他人的財產,從而他人的勞動的權利信用為單個資本家或被當做資本家的人,提供在壹定界限內絕對支配他人的資本,他人的財產,從而他人的勞動的權利。對社會資本而不是對自己的資本的支配權,使他取得了對社會勞動的支配權。因此,壹個人實際擁有的或公眾認為他擁有的資本本身,只是成為信用這個上層建築的基礎。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7—498頁。

  信用制度加速了生產力的物質上的發展和世界市場的形成信用制度加速了生產力的物質上的發展和世界市場的形成;使這二者作為新生產形式的物質基礎發展到壹定的高度,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使命。同時,信用加速了這種矛盾的暴力的爆發,即危機,因而促進了舊生產方式解體的各要素。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0頁。

  商業信用,即從事再生產的資本家互相提供的信用我們首先分析商業信用,即從事再生產的資本家互相提供的信用。這是信用制度的基礎。它的代表是匯票,是壹種有壹定支付期限的債券,是壹種延期支付的證書。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2頁。

  信用制度和銀行制度揚棄了資本的私人性質

  信用制度和銀行制度把社會上壹切可用的、甚至可能的、尚未積極發揮作用的資本交給產業資本家和商業資本家支配,以致這個資本的貸放者和使用者,都不是這個資本的所有者或生產者。因此,信用制度和銀行制度揚棄了資本的私人性質,從而自在地,但也僅僅是自在地包含著資本本身的揚棄。銀行制度從私人資本家和高利貸者手中奪走了資本的分配這樣壹種特殊營業,這樣壹種社會職能。但是這樣壹來,銀行和信用同時又成了使資本主義生產超出它本身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引起危機和欺詐行為的壹種最有效的工具。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6頁。

  信用是建立在對下列事實的確信上的:資本將繼續剝削雇傭勞動,資產階級將繼續剝削無產階級,大資產階級將繼續剝削小資產階級信用是建立在對下列事實的確信上的:資本將繼續剝削雇傭勞動,資產階級將繼續剝削無產階級,大資產階級將繼續剝削小資產階級。

  馬克思:《資產階級和反革命》(1848年12月29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36—137頁。

  公共信用是以確信國家聽憑猶太人金融家剝削為基礎的公共信用是以確信國家聽憑猶太人金融家剝削為基礎的。但是舊的國家已經消失了,而革命反對的首先是金融貴族。

  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1849年底—1850年3月底和1850年10月—11月1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1頁。

  無產階級的起義,就是消滅資產階級的信用

  既然私人信用是以確信在整個資產階級生產關系範圍內的資產階級生產、資產階級制度沒有受到侵犯並且不可侵犯為基礎的,那麼這種已經使資產階級生產的基礎,即無產階級在經濟上受奴役的狀態受到威脅的革命,以盧森堡宮的斯芬克斯[2]去向交易所對抗的革命,又該產生什麼影響呢?無產階級的起義,就是消滅資產階級的信用,因為它意味著消滅資產階級生產及其制度。公共信用和私人信用是表明革命強度的經濟溫度計。這種信用降低到什麼程度,革命的熱度和革命的創造力就增長到什麼程度。

  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1849年底—1850年3月底和1850年10月—11月1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1—92頁。

  對資產者,尤其是對小資產者說來,信用卻是壹個重要的問題信用!除了逐周借錢或向當鋪借錢以外,工人還需要什麼信用呢?不管工人借錢是無償的,還是有息的,甚至是當鋪的高利貸,對工人說來難道有什麼了不起的差別嗎?如果壹般說來工人由此得到壹點好處,因而勞動力的生產費用變得便宜些,那麼勞動力的價格難道不是必然會下降嗎?但是,對資產者,尤其是對小資產者說來,信用卻是壹個重要的問題,而如果能夠隨時得到信用,並且還是無息信用,這對小資產者來說尤其是壹件美事。

  恩格斯:《論住宅問題》(1872年5月—1873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70頁。

  把危機解釋為濫用信用,就等於把危機解釋為資本流通的表現形式在信用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自己創造出適合於生產過程規模的、縮短流通過程的必要形式,而由這種生產方式同時形成的世界市場,有助於在每個個別場合把這種形式的作用掩蓋起來,並且為這種形式的擴大提供非常廣闊的余地。把危機解釋為濫用信用,就等於把危機解釋為資本流通的表現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4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92頁。

  在生產規模不變或者生產擴大程度不變時,只要這個昂貴的流通機器的費用減少,社會勞動的生產力就會提高

  每年耗費在金銀這種流通工具的生產上的勞動力和社會生產資料的總量,對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總之,對於以商品生產為基礎的生產方式來說,是壹項巨大的非生產費用。

  這種非生產費用,會相應地使壹定量可能的追加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即壹定量實際財富,不能供社會利用。在生產規模不變或者生產擴大程度不變時,只要這個昂貴的流通機器的費用減少,社會勞動的生產力就會提高。所以,只要那些和信用制度壹起發展的輔助工具發生這種作用,它們就會直接增加資本主義的財富,這或者是因為大部分社會生產過程和勞動過程因此會在沒有實在的貨幣的參與下完成,或者是因為實際執行職能的貨幣量的作用能力會提高。

  這樣也就解決了壹個毫無意義的問題,即資本主義生產按它現在的規模,沒有信用制度(甚至只是從這個觀點來看),只有金屬流通,能否存在。顯然,不能存在。相反,它會受到貴金屬生產的規模的限制。另壹方面,我們對於信用制度在它提供貨幣資本或使貨幣資本發生作用時所具有的生產力,也不應該有任何神秘的觀念。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2—383頁。

  通過信用,貨幣以三種方式得到節約

  壹項主要的流通費用,就是貨幣本身,因為貨幣自身具有價值。通過信用,貨幣以三種方式得到節約。

  相當大的壹部分交易完全用不著貨幣。

  流通手段的流通加速了。這壹點,和第2點中要說的,有部分共同之處。壹方面,這種加速是技術性的;也就是說,在現實的、對消費起中介作用的商品流轉額保持不變時,較小量的貨幣或貨幣符號,可以完成同樣的服務。這是同銀行業務的技術聯系在壹起的。另壹方面,信用又會加速商品形態變化的速度,從而加速貨幣流通的速度。

  金幣為紙幣所代替。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3—494頁。

  由於信用,流通或商品形態變化的各個階段,進而資本形態變化的各個階段加快了

  由於信用,流通或商品形態變化的各個階段,進而資本形態變化的各個階段加快了,整個再生產過程因而也加快了。(另壹方面,信用又使買和賣的行為可以互相分離較長的時間,因而成為投機的基礎。)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4頁。

  銀行家提供的信用,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貸放(這裏我們只考察真正的商業信用)是通過票據的貼現——使票據在到期以前轉化成貨幣——來進行的,是通過不同形式的貸款,即以個人信用為基礎的直接貸款,以有息證券、國債券、各種股票作抵押的貸款,特別是以提單、棧單及其他各種證明商品所有權的憑證作抵押的貸款來進行的,是通過存款透支等等來進行的。

  銀行家提供的信用,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向其他銀行簽發匯票、支票,開立同樣的信用賬戶,最後,對擁有鈔票發行權的銀行來說,是發行本行的銀行券。銀行券無非是向銀行家簽發的、持票人隨時可以兌現的、由銀行家用來代替私人匯票的壹種匯票。

  最後這壹種信用形式在外行人看來特別令人註目和重要,首先因為這種信用貨幣會由單純的商業流通進入壹般的流通,並在那裏作為貨幣執行職能;還因為在大多數國家裏,發行銀行券的主要銀行,作為國家銀行和私人銀行之間的奇特的混合物,事實上有國家的信用作為後盾,它們的銀行券在不同程度上是合法的支付手段;因為在這裏可以明顯看到的是,銀行家經營的是信用本身,而銀行券不過是流通的信用符號。但銀行家也經營壹切其他形式的信用,甚至貸放存在他那裏的貨幣現金。實際上,銀行券只形成批發商業的鑄幣,而對銀行來說具有最重要意義的始終是存款。蘇格蘭的銀行提供了最好的證明。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4頁。

  銀行家們的“管理”天才對什麼也不愛惜

  起初“手術刀”(醫學雜誌)舉出證明說:各種商品和食品的偽造和變壞決不只是小商人的罪過,批發商業公司通常也幹這些事情。後來又聽說,西蒂區的“受人尊敬的”公司發行了偽造的船塢倉庫證券。最後是斯特蘭、約翰·保羅爵士和貝茨的私人銀行的大規模預謀的倒閉,同時直接吞沒了寄存的有價證券。最後這件事也教會了貴族要重視西蒂區先生們的“管理”天才,因為銀行“管理”的首先是貴族們的基尼。帕麥斯頓受了損失,克蘭裏卡德侯爵受了損失,而納皮爾海軍上將幾乎喪失了自己的全部財產。教會也失去了不少的塵世的福利,因為斯特蘭、保羅和貝茨等先生們特別以自己的虔誠出名,他們有時主持“向多神教徒傳教”的埃克塞特會堂會議,他們是“聖經傳播”協會的主要捐獻人,並且擔任了“罪犯改造協會”的理事。他們的信仰為他們創造了威望。他們的銀行成為信教老爺們和私人團體特別喜歡的銀行。但是,銀行家們的“管理”天才對什麼也不愛惜:

  既不愛惜孤兒寡婦的錢財,也不愛惜水兵們的微小的存款。為什麼不讓他們去支配他們現在正向其伸手的“公款”呢?

  主要是西蒂區改革派機關報的“每日新聞”憂郁地感嘆道:“現在在我們中間正出現這樣壹些預兆,這些預兆表明不用花多少時間,就可以在工業階級中舉出壹些非常不道德的行為。”斯特蘭之流的先生們的破產自然造成了公眾對西蒂區私人銀行出納處的“擠兌”。在這以前,這種私人銀行比股份銀行更具有不可比擬的威信。大的私人銀行家已經意識到不能不“公開鼓勵”相互定期檢查寄存在他們那裏的有價證券,也不得不通過“泰晤士報”邀請自己的賬戶來親自檢查他們存放在銀行裏的貴重物品。

  馬克思:《消息數則》(1855年6月26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72—373頁。

  這件事實可以作為股份銀行的全部資本完全被行長用於私人投機目的的壹個很有趣的例子

  諾森伯蘭和德勒穆地方銀行的全部資金只有60萬英鎊,可是這家銀行還是把大約萬英鎊借給了無償還能力的德溫特鐵廠公司。雖然這家銀行的主要人物,事實上主持銀行壹切事務的喬納森·理查遜先生本人並不是德溫特公司的股東,但是他對於這個沒有前途的企業卻極其關心,因為他可以從開采鐵礦的地區收取地租。所以,這件事實可以作為股份銀行的全部資本完全被行長用於私人投機目的的壹個很有趣的例子。

  馬克思:《英國的貿易和金融》(1858年9月14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09頁。

  信用制度是資本主義的私人企業逐漸轉化為資本主義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礎

  信用制度是資本主義的私人企業逐漸轉化為資本主義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礎,同樣,它又是按或大或小的國家規模逐漸擴大合作企業的手段。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9頁。

  (七)金融機構

  這種競爭往往只有壹個目的,即讓握有股票的金融家便於經營交易所業務

  貨幣貿易和商品貿易壹分離,它就有了——在生產和商品貿易所決定的壹定條件下並在這壹範圍內——它自己的發展,它自己的本性所決定的特殊規律和獨特階段。此外,貨幣貿易在這種進壹步的發展中擴大到證券貿易,這些證券不僅是國家證券,而且也包括工業和運輸業的股票,因而總的說來支配著貨幣貿易的生產,有壹部分就為貨幣貿易所直接支配,這樣貨幣貿易對於生產的反作用就變得更為厲害而復雜了。金融家是鐵路、礦山、鋼鐵廠等的所有者。這些生產資料獲得了雙重的性質:它們的經營時而應當適合於直接生產的利益,時而應當適合於股東(就他們同時是金融家而言)的需要。關於這壹點,最明顯的例證,就是北美的鐵路。這些鐵路的經營完全取決於傑·古耳德、萬德比爾特這樣壹些人當前的交易所業務——這種業務同某條特定的鐵路及其作為交通工具來經營的利益是完全不相幹的。甚至在英國這裏我們也看到過各個鐵路公司為了劃分地盤而進行的長達數十年之久的鬥爭,這種鬥爭耗費了巨額資金,它並不是為了生產和運輸的利益,而完全是由於競爭造成的,這種競爭往往只有壹個目的,即讓握有股票的金融家便於經營交易所業務。

  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95—596頁。

  交易所的證券投機,在理論上沒有意義,也沒有什麼新東西毫無疑問,交易所的證券投機,在理論上沒有意義,也沒有什麼新東西。全都是爾虞我詐,弄虛作假,除了形式而外,不用說,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

  恩格斯:《恩格斯致馬克思》(1868年4月17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0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2#
发表于 2023-1-4 07:42:39 |只看该作者
這種信用民主化不僅要使國家的某些地區,而是要使整個國家成為壹個賭窟,以便對它大量地進行欺詐

  施泰恩·蓋沙特的“簡單的”民主,也就是伊薩克·貝列拉稱之為信用民主化的東西,這種信用民主化不僅要使國家的某些地區,而是要使整個國家成為壹個賭窟,以便對它大量地進行欺詐。如果說,在路易—菲力浦時代,寡頭的交易所之狼只是無情地獵取集中在最大的資產階級手中的民族財富,那末,在路易·波拿巴的庇護下,在民主主義的交易所之狼看來,壹切都是魚。

  馬克思:《福格特先生》(1860年2月—1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663頁。

  這種賭場同交易所相比,是多麼幼稚的遊戲啊

  這種賭場同交易所相比,是多麼幼稚的遊戲啊!

  馬克思:《馬克思致愛琳娜·馬克思》(1882年5月28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22頁。

  投機的規律是:在發生這類價值變動的情況下,要在加工最少的原料上進行投機

  投機的規律是:在發生這類價值變動的情況下,要在加工最少的原料上進行投機,就是說,在棉布上不如在棉紗上,在棉紗上不如在棉花上。在這裏,價值變化是發生在生產棉花的過程中,而不是發生在棉花作為生產資料,從而作為不變資本執行職能的過程中。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3頁。

  交易所並不是資產者剝削工人的機構,而是他們自己相互剝削的機構

  交易所並不是資產者剝削工人的機構,而是他們自己相互剝削的機構;在交易所裏轉手的剩余價值是已經存在的剩余價值,是過去剝削工人的產物。只有在這種剝削完成後,剩余價值才能為交易所裏的爾虞我詐效勞。交易所首先只是間接地和我們有關,因為它對於工人所受的資本主義剝削的影響和反作用也只是間接的,通過迂回曲折的道路實現的。

  要求工人直接關心容克地主、工廠主和小資產者在交易所裏受到的盤剝並要求對此表示憤慨,這等於要求工人拿起武器保護這些工人自己的直接剝削者占有從這些工人身上榨取來的剩余價值。我們敬謝不敏。但是,作為資產階級社會最高貴的成果,作為極端腐化行為的策源地,作為巴拿馬和其他醜聞的溫室,因而也作為積聚資本、瓦解和摧毀資本主義社會中自發的聯系的最後殘余以及同時消滅壹切傳統的道德觀念並使之轉變為自己的反面的最卓越的手段——作為無比的破壞因素,作為即將爆發的革命的最強有力的加速器——在這種歷史意義上,交易所對我們也有直接的關系。

  恩格斯:《恩格斯致奧古斯特·倍倍爾》(1893年1月24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44—645頁。

  交易所只改變著從工人中已經竊得的剩余價值的分配您把反對交易所的嚎叫稱作小資產階級的行為,這是很對的。交易所只改變著從工人中已經竊得的剩余價值的分配,而這種分配是如何進行的,這壹點對於工人,作為工人而言,起初也許是根本無所謂的。但交易所朝著集中的方向改變分配,大大加速資本的積聚,因此這是象蒸汽機那樣的革命的因素。

  恩格斯:《恩格斯致愛德華·伯恩施坦》(1883年2月8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27—428頁。

  有些人盡管不是交易所的經紀人,卻貪得無厭地搞證券投機再來談談交易所稅,我們完全用不著去否定交易所的“不道德行為”和詐騙行為,我們甚至可以把它如實地描繪成資本主義贏利的頂峰,在那裏所有權簡直變成了盜竊;不過還應當作出進壹步的結論:摧毀現代經濟的這個表現得最清楚的頂峰,絕對不利於無產階級,相反,應當讓它充分地自由發展,以便使最蠢的人也能明白,現代經濟會造成什麼後果。有些人盡管不是交易所的經紀人,卻貪得無厭地搞證券投機,因此必然成為掠奪的犧牲品,我們讓這些人去表示義憤吧。當交易所和“實力雄厚的實業界”互相角鬥的時候,當那些也企圖進行證券投機並不可避免地要被搶劫壹空的土容克,在剝削階級這三個主要組成部分的互相鬥爭中成為第三方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就將成為第四方:歡笑的壹方。

  恩格斯:《恩格斯致愛德華·伯恩施坦》(1883年2月10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8頁。

  每壹個重大的政治事件的背後,都有交易所和商人這裏人們深知,每壹個重大的政治事件的背後,都有交易所和商人;正因為如此,所以嚴格禁止談論這點。這就是新教的資產階級的偽善。

  恩格斯:《致保爾·拉法格》(1894年6月2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46頁。

  

  三 農業與地租

  (壹)農業

  像在英國發生的那種大規模盜竊土地的現象,才為大農業開辟了活動場所

  在許多國家中,早在大工業時期以前很久,協作和勞動資料在少數人手中的結合,當應用於農業時,確實使農村居民的生產方式,從而使他們的生活條件和就業手段發生了巨大的、突然的和強烈的革命。但是,這種鬥爭最初與其說是在資本和雇傭勞動之間發生的,不如說是在大土地所有者和小土地所有者之間發生的;另壹方面,就勞動者被勞動資料(羊、馬等等)排擠來說,那麼在這裏,直接的暴力行為首先形成工業革命的前提。先是勞動者被趕出土地,然後羊進去了。像在英國發生的那種大規模盜竊土地的現象,才為大農業開辟了活動場所。因此,農業的這個變革壹開始就更具有政治革命的外觀。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4—495頁。

  資本主義農業的任何進步,都不僅是掠奪勞動者的技巧的進步,而且是掠奪土地的技巧的進步

  在現代農業中,像在城市工業中壹樣,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和勞動量的增大是以勞動力本身的破壞和衰退為代價的。此外,資本主義農業的任何進步,都不僅是掠奪勞動者的技巧的進步,而且是掠奪土地的技巧的進步,在壹定時期內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進步,同時也是破壞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進步。壹個國家,例如北美合眾國,越是以大工業作為自己發展的基礎,這個破壞過程就越迅速。因此,資本主義生產發展了社會生產過程的技術和結合,只是由於它同時破壞了壹切財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9—580頁。

  壹旦預付了追加的種子和肥料,那麼,即使對土地進行純粹機械性的耕作,也會對產量的提高發生奇跡般的作用

  在農業中,不預付追加的種子和肥料,就不可能擴大耕地。但是,壹旦預付了追加的種子和肥料,那麼,即使對土地進行純粹機械性的耕作,也會對產量的提高發生奇跡般的作用。只要原有數量的工人付出更多的勞動量,不必預付新的勞動資料,也可以提高肥力。這又是人對自然的直接作用,這種作用無須新資本的介入,也會成為擴大積累的直接源泉。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7頁。

  壹部分農村人口經常準備著轉入城市無產階級或制造業無產階級的隊伍

  資本主義生產壹旦占領農業,或者依照它占領農業的程度,對農業工人人口的需求就隨著在農業中執行職能的資本的積累而絕對地減少,而且對人口的這種排斥不像在非農業的產業中那樣,會由於更大規模的吸引而得到補償。因此,壹部分農村人口經常準備著轉入城市無產階級或制造業無產階級的隊伍,經常等待著有利於這種轉化的條件。(這裏所說的制造業是指壹切非農業的產業。)因此,相對過剩人口的這壹源泉是長流不息的。但是,它不斷地流向城市是以農村本身有經常潛在的過剩人口為前提的,這種過剩人口的數量只有在排水渠開放得特別大的時候才能看得到。因此,農業工人的工資被壓到最低限度,他總是有壹只腳陷在需要救濟的泥潭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39—740頁。

  所有這壹切相對人口過剩的征候,都在濟貧所視察員的報告中作為愛爾蘭農業無產階級的苦難列舉出來了

  就業的沒有保障和不穩定,窩工現象的頻繁發生和長期持續——所有這壹切相對人口過剩的征候,都在濟貧所視察員的報告中作為愛爾蘭農業無產階級的苦難列舉出來了。我們記得,在英格蘭農業無產階級中我們已經看到過類似的現象。不過,不同的是,在工業國的英格蘭,工業後備軍是從農村得到補充,而在農業國的愛爾蘭,農業後備軍則是從城市,即被驅逐的農業工人的避難所得到補充。在英格蘭,過剩的農業工人轉化為工廠工人,而在愛爾蘭,被驅逐到城市裏去的農業工人,雖然對城市的工資形成壓力,但仍然是農業工人,並不斷地被送回農村去找活幹。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15頁。

  資本主義制度同合理的農業相矛盾

  歷史的教訓(這個教訓從另壹角度考察農業時也可以得出)是:資本主義制度同合理的農業相矛盾,或者說,合理的農業同資本主義制度不相容(雖然資本主義制度促進農業技術的發展),合理的農業所需要的,要麼是自食其力的小農的手,要麼是聯合起來的生產者的控制。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7頁。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這種進步,首先也是以直接生產者的完全貧困化為代價而取得的

  壹方面使農業合理化,從而才使農業有可能按社會化的方式經營,另壹方面,把土地所有權變成荒謬的東西,——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巨大功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這種進步,同它的所有其他歷史進步壹樣,首先也是以直接生產者的完全貧困化為代價而取得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7頁。

  農業本身的進步,總是表現在不變資本部分同可變資本部分相比的相對的增長上

  壹個不容置疑並早已為人所共知的事實是,農業本身的進步,總是表現在不變資本部分同可變資本部分相比的相對的增長上。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60頁。

  經營大農業和采用農業機器,就是使目前自己耕種自己土地的大部分小農的農業勞動變為多余

  經營大農業和采用農業機器,換句話說,就是使目前自己耕種自己土地的大部分小農的農業勞動變為多余。要使這些被排擠出田野耕作的人不致沒有工作,或不會被迫湧入城市,必須使他們就在農村中從事工業勞動,而這只有大規模地、利用蒸汽動力或水力來經營,才能對他們有利。

  恩格斯:《馬爾克》(1882年9月中—12月20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84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3#
发表于 2023-1-4 07:43:50 |只看该作者
 (二)土地所有權和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權的前提是,壹些人壟斷壹定量的土地,把它當做排斥其他壹切人的、只服從自己私人意誌的領域

  土地所有權的前提是,壹些人壟斷壹定量的土地,把它當做排斥其他壹切人的、只服從自己私人意誌的領域。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5頁。

  

  壹定的人們對土地、礦山和水域等的私有權,使他們能夠攫取、攔截和扣留在這個特殊生產領域即這個特殊投資領域的商品中包含的剩余價值超過平均利潤的余額

  壹定的人們對土地、礦山和水域等的私有權,使他們能夠攫取、攔截和扣留在這個特殊生產領域即這個特殊投資領域的商品中包含的剩余價值超過利潤(平均利潤,由壹般利潤率決定的利潤)的余額,並且阻止這個余額進入形成壹般利潤率的總過程。這部分剩余價值,甚至在每個工業企業中也被攔截,因為不論什麼地方,都要為使用地皮(工廠建築物、作坊等所占的地皮)付地租,因為即使在可以完全自由占用土地的地方,也只有在多少是人口稠密和交通發達的地點才建立工廠。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0—31頁。

  土地所有權使土地所有者能從資本家那裏扣下壹部分無酬勞動的這種情況,表現為土地所有權似乎是價值的壹個源泉對於自然對象如土地、水、礦山等的私有權,對於這些生產條件即生產的這種自然條件的所有權,不是價值的源泉,因為價值只等於對象化勞動時間;這種所有權也不是超額剩余價值即無酬勞動中超過利潤所包含的無酬勞動的余額的源泉。但是,這種所有權是收入的壹個源泉。它是壹種權利,壹種手段,使這壹生產條件的所有者能夠在他的所有物作為生產條件加入的生產領域中占有被資本家榨取的無酬勞動的壹部分,否則這壹部分會作為超過普通利潤的余額被投進資本總庫中去。這種所有權是壹種手段,它能阻止在其余資本主義生產領域發生這種過程,並且把這個特殊生產領域所生產的剩余價值扣留在這個領域中,於是剩余價值現在就在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間進行分配。因此,土地所有權,就像資本壹樣,變成了支取無酬勞動、無代價勞動的憑證。在資本上,工人的對象化勞動表現為統治工人的權力,同樣,在土地所有權上,土地所有權使土地所有者能從資本家那裏扣下壹部分無酬勞動的這種情況,表現為土地所有權似乎是價值的壹個源泉。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9—40頁。

  土地所有權在這裏表現為派生的東西

  從資本主義生產的觀點看來,資本所有權事實上是作為“最初的”所有權出現的,因為它是作為這樣壹種所有權出現的,這種所有權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並在這種資本主義生產中表現為生產的因素和職能執行者,而對土地所有權就不能這樣說。土地所有權在這裏表現為派生的東西,因為,現代土地所有權事實上是封建的,但是由於資本對它的作用而發生了形態變化,因而它作為現代土地所有權的形式是派生的,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結果。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69頁。

  在這裏地租是土地所有權在經濟上借以實現即增殖價值的形式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前提是:實際的耕作者是雇傭工人,他們受雇於壹個只是把農業作為資本的特殊開發場所,作為對壹個特殊生產部門的投資來經營的資本家即租地農場主。這個作為租地農場主的資本家,為了得到在這個特殊生產場所使用自己資本的許可,要在壹定期限內(例如每年)按契約規定支付給土地所有者即他所開發的土地的所有者壹個貨幣額(和貨幣資本的借入者要支付壹定利息完全壹樣)。這個貨幣額,不管是為耕地、建築地段、礦山、漁場還是為森林等等支付的,統稱為地租。這個貨幣額,在土地所有者按契約把土地租借給租地農場主的整個時期內,都要進行支付。因此,在這裏地租是土地所有權在經濟上借以實現即增殖價值的形式。其次,在這裏我們看到了構成現代社會骨架的三個並存的而又互相對立的階級——雇傭工人、產業資本家、土地所有者。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8頁。

  在壹定的發展階段,甚至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觀點來看,土地所有權也是多余而且有害的

  土地所有權同其他各種所有權的區別在於:在壹定的發展階段,甚至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觀點來看,土地所有權也是多余而且有害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2頁。

  甚至整個社會,壹個民族,以至壹切同時存在的社會加在壹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

  從壹個較高級的經濟的社會形態的角度來看,個別人對土地的私有權,和壹個人對另壹個人的私有權壹樣,是十分荒謬的。甚至整個社會,壹個民族,以至壹切同時存在的社會加在壹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們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受益者,並且他們應當作為好家長把經過改良的土地傳給後代。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8頁。

  土地所有權本身已經產生地租

  土地所有權本身已經產生地租。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54頁。

  單純法律上的土地所有權,不會為土地所有者創造任何地租單純法律上的土地所有權,不會為土地所有者創造任何地租。但這種所有權使他有權不讓別人去使用他的土地,直到經濟關系能使土地的利用給他提供壹個余額,而不論土地是用於真正的農業,還是用於其他生產目的,例如建築等等。他不能增加或減少這個就業場所的絕對量,但能增加或減少市場上的土地量。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56—857頁。

  土地所有權的存在,正好是對投資的壹個限制

  土地所有權的存在,正好是對投資的壹個限制,正好是對資本在土地上任意增殖的壹個限制。……如果我們考察壹下在壹個實行資本主義生產的國家中,資本可以投在土地上而不付地租的各種情況,那麼,我們就會發現,所有這些情況都意味著土地所有權的廢除,即使不是法律上的廢除,也是事實上的廢除。但是,這種廢除只有在非常有限的、按其性質來說只是偶然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49頁。

  地租的特征

  地租的特征是:隨著農產品作為價值(商品)而發展的條件和它們的價值的實現條件的發展,土地所有權在這個未經它參與就創造出來的價值中占有不斷增大部分的權力也發展起來,剩余價值中壹個不斷增大的部分也就轉化為地租。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0頁。

  在這裏,社會上壹部分人向另壹部分人要求壹種貢賦,作為後者在地球上居住的權利的代價

  在這裏,社會上壹部分人向另壹部分人要求壹種貢賦,作為後者在地球上居住的權利的代價,因為土地所有權本來就包含土地所有者剝削地球的軀體、內臟、空氣,從而剝削生命的維持和發展的權利。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5頁。

  從這兩個方面,土地所有權都要求得到它的貢賦壹方面,土地為了再生產或采掘的目的而被利用;另壹方面,空間是壹切生產和壹切人類活動的要素。從這兩個方面,土地所有權都要求得到它的貢賦。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5頁。

  土地只要處理得當,就會不斷改良

  在生產力的既定發展階段上,機器只會日益陳舊。在生產力迅速發展時,全部舊機器必然會被更有利的機器所取代,也就是說,必然會喪失作用。與此相反,土地只要處理得當,就會不斷改良。土地的優點是,各個連續的投資能夠帶來利益,而不會使以前的投資喪失作用。不過這個優點同時也包含著這些連續投資在收益上產生差額的可能性。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83頁。

  生產條件越來越惡化和生產資料越來越昂貴是小塊土地所有制的必然規律

  小塊土地所有制按其性質來說排斥社會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的社會形式、資本的社會積聚、大規模的畜牧和對科學的累進的應用。

  高利貸和稅收制度必然到處使這種所有制陷入貧困境地。資本在土地價格上的支出,勢必奪去用於耕種的資本。生產資料無止境地分散,生產者本身無止境地互相分離。人力發生巨大的浪費。生產條件越來越惡化和生產資料越來越昂貴是小塊土地所有制的必然規律。對這種生產方式來說,好年成也是壹種不幸。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12頁。

  小塊土地,不容許在耕作時進行分工,應用科學小農人數眾多,他們的生活條件相同,但是彼此間並沒有發生多種多樣的關系。他們的生產方式不是使他們互相交往,而是使他們互相隔離。這種隔離狀態由於法國的交通不便和農民的貧困而更為加強了。他們進行生產的地盤,即小塊土地,不容許在耕作時進行分工,應用科學,因而也就沒有多種多樣的發展,沒有各種不同的才能,沒有豐富的社會關系。每壹個農戶差不多都是自給自足的,都是直接生產自己的大部分消費品,因而他們取得生活資料多半是靠與自然交換,而不是靠與社會交往。壹小塊土地,壹個農民和壹個家庭;旁邊是另壹小塊土地,另壹個農民和另壹個家庭。壹批這樣的單位就形成壹個村子;壹批這樣的村子就形成壹個省。這樣,法國國民的廣大群眾,便是由壹些同名數簡單相加而形成的,就像壹袋馬鈴薯是由袋中的壹個個馬鈴薯匯集而成的那樣。

  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1851年12月中—1852年3月25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6頁。

  土地價格對生產者來說是成本價格的要素,但對產品來說不是生產價格的要素

  土地價格對生產者來說是成本價格的要素,但對產品來說不是生產價格的要素(即使地租會參加決定土地產品的價格,但預付20年或更多年數的資本化的地租,決不會參加決定土地產品的價格)。這種沖突,不過是體現著土地私有權同合理的農業、同土地正常的社會利用之間的矛盾的形式之壹。但是另壹方面,土地私有權,從而對直接生產者的土地的剝奪——壹些人擁有土地私有權,意味著另壹些人喪失土地所有權——又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

  在這裏,對小農業來說,土地價格,即土地私有權的形式和結果,表現為對生產本身的限制。對大農業和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基礎的大地產來說,這種所有權也是壹種限制,因為它會限制租地農場主所進行的、最終不是對他自己有利而是對土地所有者有利的生產投資。在這兩個形式上,對地力的榨取和濫用(撇開這種榨取不是取決於社會發展已經達到的程度,而是取決於生產者個人的偶然的不同的境況這壹點不說)代替了對土地這個人類世世代代共同的永久的財產,即他們不能出讓的生存條件和再生產條件所進行的自覺的合理的經營。在小所有制的場合,發生這種情況是由於缺乏應用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手段和科學。在大所有制的場合,卻是由於這些手段被用來盡快地增加租地農場主和土地所有者的財富。在這兩個場合,都是由於對市場價格的依賴。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17—918頁。

  土地資本的代表不是土地所有者而是租佃者

  土地資本的代表不是土地所有者而是租佃者。土地作為資本帶來的收入不是租而是利息和產業利潤。有些土地產生這種利息和這種利潤,但不產生租。

  總之,土地只要提供利息,就是土地資本,而作為土地資本,它不提供租,不構成土地所有權。租是土地經營賴以進行的社會關系產生的結果。它不可能是土地所具有的多少是穩固的持續的本性的結果。租來自社會,而不是來自土壤。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1847年上半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48頁。

  當我們談農業資本的構成時,其中並不包括土地價值或土地價格不言而喻,當我們談農業資本的構成時,其中並不包括土地價值或土地價格。土地價格不過是資本化的地租。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42頁。

  投在土地上的資本已經壹再以高額的利息償還了,土地所有權也早就壹再被社會贖買回來了

  不太聰明的凱裏算出,土地所有者從來沒有得到足夠的報酬,因為支付給他的,並不是自古以來為使土地具有現在這樣的生產能力而投下的全部資本或勞動(當然不提從土地掠奪去的生產能力)。根據這種算法,對單個工人就必須按照整個人類為把壹個野蠻人造就成壹個現代的美國機器工人所花費的勞動,來支付報酬了。正好相反,我們倒是應該這樣說:如果把投在土地上的壹切沒有報酬的、但已被土地所有者和資本家轉化為貨幣的勞動計算壹下,那麼,投在土地上的資本已經壹再以高額的利息償還了,土地所有權也早就壹再被社會贖買回來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1868年底—1870年中),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5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4—105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4#
发表于 2023-1-4 07:45:31 |只看该作者
(三)絕對地租與級差地租

  總地租,等於絕對地租加級差地租

  絕對地租等於個別價值和費用價格之間的差額。

  級差地租等於市場價值和個別價值之間的差額。

  實際地租,或者說,總地租,等於絕對地租加級差地租;換句話說,等於市場價值超過個別價值的余額加個別價值超過費用價格的余額,即等於市場價值和費用價格之間的差額。

  因此,如果市場價值等於個別價值,那麼級差地租就等於零,總地租就等於個別價值和費用價格之間的差額。

  如果市場價值大於個別價值,那麼級差地租就等於市場價值超過個別價值的余額,總地租就等於這個級差地租加絕對地租。

  如果市場價值小於個別價值,大於費用價格,那麼級差地租就是壹個負數;因而總地租就等於絕對地租加這個負級差地租,即減個別價值超過市場價值的余額。

  如果市場價值等於費用價格,那麼地租就整個等於零。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25—326頁。

  土地所有權的恰當表現,是絕對地租

  在土地所有權——實際上或法律上——不存在的地方,不會有絕對地租存在。土地所有權的恰當表現,是絕對地租,而不是級差地租。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70—371頁。

  地租究竟是等於價值和生產價格之間的全部差額,還是僅僅等於這個差額的壹個或大或小的部分,這完全取決於供求狀況和新耕種的土地面積

  因為有了土地所有權的限制,市場價格必須上漲到壹定的程度,才使土地除了生產價格外,還能支付壹個余額,也就是說,支付地租。但是,因為按照假定,農業資本所生產的商品的價值高於它們的生產價格,所以,這個地租(除了我們立即就要研究的壹種情形外)就是價值超過生產價格而形成的余額或這個余額中的壹部分。地租究竟是等於價值和生產價格之間的全部差額,還是僅僅等於這個差額的壹個或大或小的部分,這完全取決於供求狀況和新耕種的土地面積。只要地租不等於農產品的價值超過它們的生產價格而形成的余額,這個余額的壹部分便總會參與所有剩余價值在各單個資本之間的壹般平均化和成比例的分配。壹旦地租等於價值超過生產價格而形成的余額,超過平均利潤的這全部剩余價值,就會被排除於這個平均化之外。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62頁。

  這兩個地租形式,是唯壹正常的地租形式

  雖然土地所有權能使土地產品的價格超過它們的生產價格,但市場價格將在多大程度上高於生產價格,接近於價值,因而農業上生產的超過既定平均利潤的剩余價值,將在多大程度上轉化為地租,或在多大程度上參與剩余價值到平均利潤的壹般平均化,這都不取決於土地所有權,而取決於壹般的市場狀況。在任何情況下,這個來自價值超過生產價格的余額的絕對地租,都只是農業剩余價值的壹部分,都只是這個剩余價值到地租的轉化,都只是土地所有者對這個剩余價值的攫取;正像級差地租來自於超額利潤到地租的轉化,來自於土地所有權在起調節作用的壹般生產價格下對這個超額利潤的攫取壹樣。這兩個地租形式,是唯壹正常的地租形式。除此以外,地租只能以真正的壟斷價格為基礎,這種壟斷價格既不是由商品的生產價格決定,也不是由商品的價值決定,而是由購買者的需要和支付能力決定。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64頁。

  這裏的前提是,農業資本比非農業資本的壹個同樣大的部分推動更多的勞動

  絕對地租的本質在於:不同生產部門內的各等量資本,在剩余價值率相等或勞動的剝削程度相等時,會按它們的不同的平均構成,生產出不等量的剩余價值。在工業上,這些不同的剩余價值量,會平均化為平均利潤,平均分配在作為社會資本的相應部分的各個資本上。在生產上要用土地時,不論是用在農業上還是用於原料的開采上,土地所有權都會阻礙投在土地上面的各個資本的這種平均化過程,並攫取剩余價值的壹部分,否則這壹部分剩余價值是會進入平均化為壹般利潤率的過程的。這樣,地租就成了商品價值的壹部分,更確切地說,成了商品剩余價值的壹部分,不過它不是落入從工人那裏把它榨取出來的資本家階級手中,而是落入從資本家那裏把它榨取出來的土地所有者手中。這裏的前提是,農業資本比非農業資本的壹個同樣大的部分推動更多的勞動。差額有多大,或者這個差額壹般是否存在,這取決於農業和工業相比的相對發展程度。按照事物的本性來說,隨著農業的進步,這個差額必然會縮小,除非工業資本中可變資本部分同不變資本部分相比減少的比例,比在農業資本中更大。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2—873頁。

  農業生產率在相對地降低,因而同工業品相比,農產品的價值以及地租都在提高

  農業生產率在相對地降低,因而同工業品相比,農產品的價值以及地租都在提高。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農業勞動同工業勞動相比生產率相對地降低,這只是意味著,農業生產率不是以同樣速度和同樣程度發展。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3頁。

  由於農業工人的平均工資低於制造業工人的平均工資,地租已經成為可能

  由於農業工人的平均工資低於制造業工人的平均工資,地租(也就是說,土地所有權的現代形式)已經成為可能,這是撇開由土地肥力不同引起的地租差別而單單就地租的存在本身說的。因為,在這裏,資本家起初按照傳統(因為舊時代的租地農民變成資本家早於資本家變成租地農場主),壹開始就從他的收入中拿出壹部分來交給地主,所以他就把工資壓到水平以下,來彌補自己的損失。隨著工人從農村外逃,工資必然上漲,實際上也上漲了。但是,當這種壓力幾乎還沒有感覺出來的時候,機器等等就被采用了,並且在農村中又形成了(相對的)人口過剩(請看英國)。盡管勞動時間沒有延長,勞動生產力也沒有發展,剩余價值可以增加。也就是說,剩余價值可以由於工資壓到傳統水平以下而增加。凡是以資本主義方式經營農業生產的地方,實際上都是這種情況。在這壹點不能靠機器做到的地方,就靠把耕地變為牧羊場來做到。因此,這裏已經有了地租的可能性,因為實際上農業工人的工資不等於平均工資。地租存在的這種可能性,完全不取決於產品價格——假定它等於產品價值。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1頁。

  如果說在農業中存在著提高利潤率的某些原因,那麼,單單地主的存在這壹事實本身,就使這種超額利潤不是進入壹般利潤率的平均化過程,而是固定下來,落到地主手中

  在農業中,只可能在很小的程度上絕對延長勞動時間,也就是說,增加絕對剩余價值。在農業中,勞動不能借瓦斯照明等等。當然,在夏季和春季可以早起。但是,這壹點,由於冬季晝短,壹般幹活較少,就被抵消了。因此,就這方面說,工業中絕對剩余價值比較大,除非法律上強制規定正常工作日。農業中創造的剩余價值量比較小的第二個原因,是產品長時間滯留在生產過程中而沒有勞動加在它上面。從另壹方面來說,除了如畜牧業、養羊業等絕對排擠人口的壹些農業部門以外,甚至在最先進的大農業中,使用的人數對使用的不變資本的比例,總是比工業,至少比主要工業部門大得多。因此,從這壹方面說,即使由於上述原因,農業中的剩余價值量小於工業中使用相同人數時得到的剩余價值量(這種情況又部分地由於[農業工人的]工資降到平均水平之下而被抵消),農業的利潤率仍可能大於工業的利潤率。但是,如果說在農業中存在著提高利潤率(不是暫時提高,而是同工業相比,平均地提高)的某些原因(上述這些,我們只是大略談了壹下),那麼,單單地主的存在這壹事實本身,就使這種超額利潤不是進入壹般利潤率的平均化過程,而是固定下來,落到地主手中。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5頁。

  不提供地租的最壞土地的生產價格,總是起調節作用的市場價格不提供地租的最壞土地的生產價格,總是起調節作用的市場價格。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42頁。

  只要不提供地租和只提供少量級差地租的土地,比提供地租較多的較好土地擴大得快,每英畝的平均地租和按資本計算的平均地租率就會降低

  盡管地租總額會隨著耕地的擴大、投資的增加而增加,甚至顯著增加,但只要不提供地租和只提供少量級差地租的土地,比提供地租較多的較好土地擴大得快,每英畝[1]的平均地租和按資本計算的平均地租率就會降低。相反地,要是較好土地在總耕地面積中相對地占有較大的部分,因而在它們上面的投資相對地較多,每英畝的平均地租和按資本計算的平均地租率就會相應地提高。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52頁。

  土地所有權的壟斷,作為資本的限制的土地所有權,是級差地租的前提

  土地所有權的壟斷,作為資本的限制的土地所有權,是級差地租的前提,因為,如果沒有這種壟斷,超額利潤就不會轉化為地租,就不會落到土地所有者手裏,而會落到租地農場主手裏。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49頁。

  級差地租是由於農耕發展各個階段的各級土地自然肥力的差別而產生的

  級差地租是由於農耕發展各個階段的各級土地自然肥力的差別而產生的(這裏還是把土地的位置撇開不說),就是說,它的產生是由於最好土地面積有限,是由於等量資本必須投在對等量資本提供不等量產品的不同的各級土地上。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42頁。

  肥力並不像人們所想的那樣是壹種天然素質

  肥力並不像人們所想的那樣是壹種天然素質,它和當前的社會關系有著密切的聯系。

  壹塊土地,用來種糧食可能很肥沃,但是市場價格可以驅使耕作者把它改成人工牧場因而變得不肥沃。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1847年上半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46頁。

  以上我們只是把級差地租看作是投在面積相等而肥力不同的土地上的等量資本所具有的不同生產率的結果

  以上我們只是把級差地租看作是投在面積相等而肥力不同的土地上的等量資本所具有的不同生產率的結果,所以,級差地租是由投在最壞的無租土地上的資本的收益和投在較好土地上的資本的收益之間的差額決定的。在那裏,我們假定若幹資本同時投在不同的地塊上,所以,每投入壹筆新的資本,土地的耕作範圍就會相應擴展,耕地面積就會相應擴大。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59頁。

  帶來不同結果的各個等量資本,不管是同時投在同樣大的各塊土地上,還是相繼投在同壹塊土地上,都不會影響超額利潤的形成規律,但是,這對於超額利潤轉化為地租來說,卻有重大的差別帶來不同結果的各個等量資本,不管是同時投在同樣大的各塊土地上,還是相繼投在同壹塊土地上,都不會影響超額利潤的形成規律,但是,這對於超額利潤轉化為地租來說,卻有重大的差別。後壹個方法會把這種轉化限制在壹方面更為狹小,另壹方面更不穩定的界限內。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60頁。

  級差地租的這兩個不同的原因,肥力和位置,其作用可以是彼此相反的

  很明顯,級差地租的這兩個不同的原因,肥力和位置,其作用可以是彼此相反的。壹塊土地可能位置很好,但肥力很差;或者情況相反。這種情況很重要,因為它可以向我們說明,壹國土地的開墾為什麼既可以由較好土地推向較壞土地,也可以相反。最後,很明顯,整個社會生產的進步,壹方面,由於它創造了地方市場,並且通過建立交通運輸手段而使位置變得便利,所以對形成級差地租的位置會發生拉平的作用;另壹方面,由於農業和工業的分離,由於壹方面大的生產中心的形成,以及由於另壹方面農村的相對孤立化,土地的地區位置的差別又會擴大。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33頁。

  超額利潤可以按不同的途徑形成

  超額利潤可以按不同的途徑形成。壹方面,是以級差地租I為基礎,也就是說,以全部農業資本投入由肥力不同的各級土地構成的土地面積為基礎。其次,作為級差地租II,是以同壹土地上的連續投資有不同的級差生產率為基礎,也就是說,在這裏,和最壞的、無租的、但調節生產價格的土地上的等量投資相比,具有較高的生產率,例如,表現為若幹誇特小麥。但是,不論這種超額利潤是怎樣產生的,它所以轉化為地租,從而由租地農場主手裏轉到土地所有者手裏,總是具有下列先決條件:各個連續投資的各部分產品所具有的不同的實際的個別生產價格(與壹般的、調節市場的生產價格無關),已事先平均化為個別平均生產價格。壹英畝產品的壹般的起調節作用的生產價格超過其個別的平均生產價格而形成的余額,形成每英畝的地租,並成為每英畝地租的尺度。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1—822頁。

  級差地租II只是級差地租I的不同的表現,而實質上二者是壹致的級差地租II只是級差地租I的不同的表現,而實質上二者是壹致的。在級差地租I中,各級土地的不同肥力所以會發生影響,只是因為不同的肥力使投在土地上的各個資本在資本量相等時或就資本的比例量考察時,會產生出不同的結果,不同的產量。不論這種不同的結果是由相繼投在同壹塊土地上的各個資本產生的,還是由投在好幾塊等級不同的土地上的各個資本產生的,都不會使肥力的差別或它們的產量的差別發生變化,因此也不會使生產率較高的投資部分的級差地租的形成發生變化。在投資相等的情況下,土地仍然顯示出不同的肥力,不過,在這裏壹個資本分成幾個部分相繼投在同壹土地上所完成的事情,也就是級差地租I的場合下社會資本各等量部分投在各級土地上所完成的事情。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63頁。

  級差地租II的基礎和出發點,是級差地租

  級差地租II的基礎和出發點,不僅從歷史上來說,而且就級差地租II在任何壹定時期內的運動來說,都是級差地租I,就是說,是肥力和位置不同的各級土地的同時並行的耕種,也就是農業總資本的不同組成部分在不同質的地塊上同時並行的使用。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61頁。

  投入土地的資本的利息之所以成為級差地租的組成部分,正是由於土地所有者得到了不是由他,而是由租佃者投入土地的資本的利息投入土地的資本的利息之所以成為級差地租的組成部分,正是由於土地所有者得到了不是由他,而是由租佃者投入土地的資本的利息。這種整個歐洲都知道的事實,凱裏竟想把它說成在經濟學上是不存在的,因為在美國租佃制度還沒有發展起來。可是,這種事情已經在那裏以另外壹種形式發生了。不是租佃者,而是土地投機者最後在土地價格中取得租佃者消耗掉的資本。

  馬克思:《馬克思致恩格斯》(1869年11月26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13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5#
发表于 2023-1-4 07:46:54 |只看该作者
在這裏,地租量的差別只能由不同的投資方法來說明如果追加的投資不是在時間上相繼地投在同壹土地上,而是在空間上並行地投在新的、質量相當的追加土地上,地租的總量將會增加,並且正如前面指出的,總耕地面積的平均地租也會增加,但每英畝的地租量不會增加。如果從總生產的和超額產品的總量和價值來看,結果保持不變,那麼資本在較小土地上的積聚就會增進每英畝的地租量,而在相同的情況下,資本在較大土地上的分散,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卻不會引起這個結果。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越發展,資本就越是積聚在同壹土地上,所以按每英畝計算的地租也就越提高。因此,如果有兩個國家,它們的生產價格是壹樣的,各級土地間的差別是壹樣的,所投資本的總額也是相同的,但是其中壹國主要采用在有限土地上連續投資的形式,另壹國主要采用在比較廣闊的土地上並行投資的形式,那麼,每英畝的地租,從而土地的價格,在前壹個國家就比較高,而在後壹個國家就比較低,雖然地租總額在這兩個國家是相等的。因此在這裏,地租量的差別既不能由各級土地的自然肥力的差別來說明,也不能由所用勞動的數量來說明,而只能由不同的投資方法來說明。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81頁。

  壹國的農業和整個文明越發展,社會以超額利潤形式付給大土地所有者的貢賦也就越多

  只要已耕種的土地仍有競爭能力,土地上使用的資本越多,壹國的農業和整個文明越發展,每英畝的地租和地租總額就增加得越多,社會以超額利潤形式付給大土地所有者的貢賦也就越多。

  恩格斯:《〈資本論〉第3卷補充》,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頁。

  如果說較好土地提供地租,這只不過證明,社會必要勞動和個別必要勞動之間的差別在農業中固定下來了

  如果說較好土地提供地租,這只不過證明,這種情況由於社會必要勞動和個別必要勞動之間的差別在農業中固定下來了,因為這種差別在這裏有壹個自然基礎,而這種差別在工業中卻是不斷消失的。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41頁。

  地租(超額利潤)的差別比較固定,這是農業和工業不同的地方地租(超額利潤)的差別比較固定,這是農業和工業不同的地方。然而,下述情況,即平均的生產條件決定市場價格,從而把低於這種平均水平的產品價格提到高於該產品的價格,甚至高於它的價值的原因,決不是土地,而是競爭,是資本主義生產;因此,這不是自然規律,而是社會規律。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02—103頁。

  這僅僅是競爭的規律,它不是從“土地”產生,而是從“資本主義生產”本身產生的

  即使我們承認,土地肥力的不同不能解釋地租本身,而只能解釋地租的差別,下面這壹規律仍然存在:在工業中,超額利潤的獲得通常是由於產品變得便宜,在農業中,地租的相對量的產生則不僅由於產品相對變貴(肥沃土地的產品的價格提到它的價值之上),並且由於便宜產品按較貴產品的[生產]費用出賣。但是,我曾經指出過(蒲魯東),這僅僅是競爭的規律,它不是從“土地”產生,而是從“資本主義生產”本身產生的。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2—13頁。

  建築投機的真正主要對象是地租,而不是房屋

  在迅速發展的城市內,特別是在像倫敦那樣按工廠大規模生產方式從事建築的地方,建築投機的真正主要對象是地租,而不是房屋。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5—876頁。

  凡是自然力能被壟斷並保證使用它的產業家得到超額利潤的地方,那些因對壹部分土地享有權利而成為這種自然物所有者的人,就會以地租形式,從執行職能的資本那裏把這種超額利潤奪走凡是自然力能被壟斷並保證使用它的產業家得到超額利潤的地方(不論是瀑布,是富饒的礦山,是盛產魚類的水域,還是位置有利的建築地段),那些因對壹部分土地享有權利而成為這種自然物所有者的人,就會以地租形式,從執行職能的資本那裏把這種超額利潤奪走。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4頁。

  我們把地租率理解為轉化為地租的剩余價值部分和生產土地產品的預付資本之間的比率

  我們把地租率理解為轉化為地租的剩余價值部分和生產土地產品的預付資本之間的比率。這個地租率,和超額產品對總產品的比率是不同的,因為總產品不包括全部預付資本,也就是說,不包括繼續與產品並存的固定資本。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8頁。

  我們必須加以區別,究竟是因為產品或土地本身有壹個與地租無關的壟斷價格,所以地租才由壟斷價格產生,還是因為有地租存在,所以產品才按壟斷價格出售

  我們必須加以區別,究竟是因為產品或土地本身有壹個與地租無關的壟斷價格,所以地租才由壟斷價格產生,還是因為有地租存在,所以產品才按壟斷價格出售。當我們說壟斷價格時,壹般是指那種只決定於購買者的購買欲和支付能力決定,它既與壹般生產價格所決定的價格,也與產品價值所決定的價格無關。壹個葡萄園在它所產的葡萄酒特別好時(這種葡萄酒壹般說來只能進行比較小量的生產),就會提供壹個壟斷價格。由於這個壟斷價格(它超過產品價值的余額,只決定於高貴的飲酒者的財富和嗜好),葡萄種植者將實現壹個相當大的超額利潤。這種在這裏由壟斷價格產生的超額利潤,由於土地所有者對這塊具有獨特性質的土地的所有權而轉化為地租,並以這種形式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因此,在這裏,是壟斷價格造成地租,反過來,如果由於土地所有權對在未耕地上進行不付地租的投資造成限制,以致谷物不僅要高於它的生產價格出售,而且還要高於它的價值出售,那麼,地租就會產生壟斷價格。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6—877頁。

  (四)地租的處置

  地租是為了取得使用自然力或者(通過使用勞動)占有單純自然產品的權利而付給這些自然力或單純自然產品的所有者的價格地租是為了取得使用自然力或者(通過勞動)占有單純自然產品的權利而付給這些自然力或單純自然產品的所有者的價格。實際上,這也就是所有地租最初表現的形式。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73—274頁。

  貢稅和地租的混淆,在蘇格蘭山地就成了少數克蘭首領沒收全部土地的根據

  您提到的不正確地使用經濟學名詞的現象,是各國書刊中非常普遍的弊病。在這兒英國,地租這壹名詞,既指英國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付給大地主的貨幣地租,同樣也指愛爾蘭貧窮的佃農付出的貨幣地租,其實後者繳納的是貢賦,主要是從他本人勞動所得的生活資料中克扣下來的,只有很小壹部分是真正的地租。如在印度,英國人把萊特(農民)原來交給國家的土地稅變成了“地租”,因此,至少在孟加拉,事實上把柴明達爾(為前印度國君服務的收稅官)也變成了大地主。他們由於從王室得到名義上的封地俸祿而占有土地,完全和英國所發生的情況壹樣。在英國,王室是全部土地的名義上的所有者,而土地的真正占有者大貴族,則由於法律上的虛構而僅僅是領取王室俸祿的封地所有者。北愛爾蘭在17世紀初淪為由英國直接統治時,也發生同樣的情況。英國法學家約翰·戴維斯爵士在那裏見到了土地公有的農村公社,公社的土地在向自己的克蘭首領繳納壹定貢稅的克蘭成員中間定期進行重分。他立即把這種貢稅叫作“地租”。這樣,蘇格蘭的勒爾德(克蘭的首領)在1745年的暴動之後,就利用了這種法學上的混亂(把克蘭成員交給他們的貢稅和他們掌握的土地的“地租”混淆起來),以便把克蘭的全部土地,即克蘭的公有財產,變成自己的財產,即勒爾德的私有財產。因為,法學家們宣稱,如果他們不是大地主,他們怎麼能收這些土地的地租呢?這樣壹來,貢稅和地租的混淆,在蘇格蘭山地就成了少數克蘭首領沒收全部土地的根據。之後不久,這些首領就把以前的克蘭成員從他們的土地上趕走,改成放羊,正象《資本論》第二十四章第二節(第3版第754頁)中所描述的那樣。

  恩格斯:《致尼古拉·弗蘭策維奇·丹尼爾遜》(1890年6月10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14—415頁。

  這個在外的地主階級就依靠這種簡便的方法,不僅把壹代又壹代農民的勞動,而且把他們的資本攫為己有

  在租佃者以這種或那種形式把自己的資本投入土地,因而改良了土壤以後(這種改良或者是直接的,如灌溉、排水、施肥,或者是間接的,如農用建築),地主就插足進來,要求增加租金。如果租佃者讓步,那他只好把自己花了錢所得的好處送給地主。如果他不肯,他就會被毫不客氣地趕走,被新的租佃者取代,新的租佃者由於前壹個租佃者已經投入的那筆費用,能夠付出更高的租金,直到他自己也改良土地,然後也照樣被別人代替,或者是被置於更惡劣的條件之下。這個在外的地主階級就依靠這種簡便的方法,不僅把壹代又壹代農民的勞動,而且把他們的資本攫為己有;愛爾蘭的每壹代農民都為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狀況而作了種種努力和犧牲,而這樣做的結果卻恰恰使他們每壹代人都在社會階梯上下降壹級。如果租佃者勤勞肯幹,那麼他們正是由於這種勤勞肯幹而被加上壹層苛捐;如果相反,租佃者變得懶惰懈怠,他們又會受到責難,說他們表現了“克爾特族的劣根性”。總之,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淪為貧民——不是由於勤勞而貧窮,就是由於懈怠而貧窮。為了反對這種狀況,愛爾蘭宣布了“租佃者權利”——不是租佃者對土地的權利,而是他自己出錢改良土地的權利。

  馬克思:《印度問題。——愛爾蘭的租佃者權利》(1853年6月28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71—172頁。

  消滅地產並不是消滅地租

  消滅地產並不是消滅地租,而是把地租——雖然形式發生變化——轉交給社會。所以,由勞動人民實際占有全部勞動工具,決不排除保存租賃關系。

  恩格斯:《論住宅問題》(1872年5月—1873年1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328頁。

  剝奪地產,把地租用於國家支出

  剝奪地產,把地租用於國家支出。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6#
发表于 2023-1-4 07:50:43 |只看该作者
四 壟斷

  (壹)從自由競爭到壟斷

  在自由競爭中自由的並不是個人,而是資本

  在自由競爭中自由的並不是個人,而是資本。只要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還是發展社會生產力所必需的、因而是最適當的形式,個人在資本的純粹條件範圍內的運動,就表現為個人的自由,然而,人們又通過不斷回顧被自由競爭所摧毀的那些限制來把這種自由教條地宣揚為自由。自由競爭是資本的現實發展。它使符合資本本性,符合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方式,符合資本概念的東西,表現為單個資本的外在必然性。各資本在競爭中相互之間施加的、以及資本對勞動等等施加的那種相互強制(工人之間的競爭僅僅是各資本競爭的另壹種形式),就是財富作為資本取得的自由的同時也是現實的發展。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2頁。

  競爭的條件,即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的條件,已經被人們當作限制而感覺到和考慮到了

  如果說,在自由競爭的範圍內,個人通過單純追求他們的私人利益而實現公共的利益,或更確切些說,實現普遍的利益,那麼,這無非就是說,在資本主義生產的條件下他們的相互壓榨,因而他們的相互沖突本身也只不過是發生這種相互作用所依據的條件的再創造。不過,壹旦把競爭看作自由個性的所謂絕對形式這種錯覺消失了,那麼這種情況就證明,競爭的條件,即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的條件,已經被人們當作限制而感覺到和考慮到了,因而這些條件已經成為而且越來越成為這樣的限制了。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3—44頁。

  競爭最充分地反映了流行在現代市民社會中的壹切人反對壹切人的戰爭

  競爭最充分地反映了流行在現代市民社會中的壹切人反對壹切人的戰爭。這個戰爭,這個為了活命、為了生存、為了壹切而進行的戰爭,因而必要時也是妳死我活的戰爭,不僅在社會各個階級之間進行,而且也在這些階級的各個成員之間進行;壹個人擋著另壹個人的路,因而每壹個人都力圖擠掉其余的人並占有他們的位置。工人彼此競爭,資產者也彼此競爭。機器織工和手工織工競爭;失業的或工資低的手工織工和其他有工作的或工資高的織工競爭,並力圖把他們擠掉。工人彼此間的這種競爭對於工人來說是現代各種關系中最壞的壹面;這是資產階級對付無產階級的最有力的武器。因此,工人竭力利用工會來消滅這種競爭,而資產階級則瘋狂地向這些工會進攻,工會每受到壹次打擊他們都拍手稱快。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根據親身觀察和可靠材料》(1844年9月—1845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59—360頁。

  自由競爭是進行毒害和遭受毒害的自由

  由斯科菲爾德領導的第三個委員會,研究食品、飲料和壹切與飲食有關的商品的摻假問題。摻假是常規,質量好倒是例外。為了使不好的食品也具有色香味而摻進的物質,大部分都有毒,對健康起著破壞作用。商業就好像是壹個龐大的欺騙實驗室,價目表是摻假的物品的嚇人的壹覽表,自由競爭則是進行毒害和遭受毒害的自由。

  馬克思:《帕麥斯頓。——大不列顛統治階級的生理現象》(1855年7月2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426頁。

  這種情況將來會把所有較小的資本從這壹生產部門中排擠出去壹旦新發明在這裏得到普遍推廣,對於小資本今後在本生產部門中繼續經營來說,利潤率就變得太低了。總之,必要生產條件的數量會增加到如此程度,以致會形成某種最低額,而且是相當可觀的最低額;這種情況將來會把所有較小的資本從這壹生產部門中排擠出去。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5頁。

  歷來受人稱贊的競爭自由已經日暮途窮

  歷來受人稱贊的競爭自由已經日暮途窮,必然要自行宣告明顯的可恥破產。這種破產表現在:在每個國家裏,壹定部門的大工業家會聯合成壹個卡特爾,以便調節生產。壹個委員會確定每個企業的產量,並最後分配接到的訂貨。在個別場合,甚至有時會成立國際卡特爾,例如英國和德國在鐵的生產方面成立的卡特爾。但是生產社會化的這個形式還嫌不足。各個公司的利益的對立,過於頻繁地破壞了這個形式,並恢復了競爭。因此,在有些部門,只要生產發展的程度允許的話,就把該部門的全部生產,集中成為壹個大股份公司,實行統壹領導。在美國,這個辦法已經多次實行;在歐洲,到現在為止,最大的壹個實例是聯合制堿托拉斯。這個托拉斯把英國的全部堿的生產集中到唯壹的壹家公司手裏。

  單個工廠——超過30家——原來的所有者,以股票的形式取得他們的全部投資的估定價值,共約500萬鎊,代表該托拉斯的固定資本。技術方面的管理,仍然留在原來的人手中,但是營業方面的領導則已集中在總管理處手中。約100萬鎊的流動資本是向公眾籌集的。所以,總資本共有600萬鎊。因此,在英國,在這個構成整個化學工業的基礎的部門,競爭已經為壟斷所代替,並且已經最令人鼓舞地為將來由整個社會即全民族來實行剝奪做好了準備。

  恩格斯:《〈資本論〉第3卷中的註解》,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7頁。

  競爭的對立面是壟斷

  競爭的對立面是壟斷。壟斷是重商主義者戰鬥時的吶喊,競爭是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廝打時的吼叫。不難看出,這個對立面也是完全空洞的東西。每壹個競爭者,不管他是工人,是資本家,或是土地占有者,都必定希望取得壟斷地位。每壹個較小的競爭者群體都必定希望為自己取得壟斷地位來對付所有其他的人。競爭建立在利益基礎上,而利益又引起壟斷;簡言之,競爭轉為壟斷。另壹方面,壟斷擋不住競爭的洪流;而且,它本身還會引起競爭,正如禁止輸入或高額關稅直接引起走私壹樣。競爭的矛盾和私有制本身的矛盾是完全壹樣的。單個人的利益是要占有壹切,而群體的利益是要使每個人所占有的都相等。因此,普遍利益和個人利益是直接對立的。競爭的矛盾在於:每個人都必定希望取得壟斷地位,可是群體本身卻因壟斷而壹定遭受損失,因此壹定要排除壟斷。此外,競爭已經以壟斷即所有權的壟斷為前提——這裏又暴露出自由主義者的虛偽——而且只要所有權的壟斷存在著,壟斷的所有權也同樣是正當的,因為壟斷壹經存在,它就是所有權。可見,攻擊小的壟斷,保留根本的壟斷,這是多麼可鄙的不徹底啊!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過經濟學家的論點,凡是無法壟斷的東西就沒有價值,因此,凡是不容許壟斷的東西就不可能卷入這個競爭的鬥爭;如果我們再把經濟學家的這個論點引到這裏來,那麼我們關於競爭以壟斷為前提的論斷,就被證明是完全正確的了。

  恩格斯:《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1843年9月底或10月初—1844年1月中),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59—460頁。

  壟斷引起自由競爭,自由競爭又引起壟斷

  壟斷引起自由競爭,自由競爭又引起壟斷;因此,二者壹定都失敗,而且這些困難只有在消滅了產生這二者的原則時才能消除。

  恩格斯:《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1843年9月底或10月初—1844年1月中),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71頁。

  壟斷只有不斷投入競爭的鬥爭才能維持自己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不僅可以找到競爭、壟斷和它們的對抗,而且可以找到它們的合題,這個合題並不是公式,而是運動。壟斷產生著競爭,競爭產生著壟斷。壟斷者彼此競爭著,競爭者變成了壟斷者。如果壟斷者用局部的聯合來限制彼此間的競爭,工人之間的競爭就要加劇;對某個國家的壟斷者來說,無產者群眾越增加,各國壟斷者之間的競爭就越瘋狂。合題就是:壟斷只有不斷投入競爭的鬥爭才能維持自己。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1847年上半年),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6—637頁。

  英國政府公開宣傳毒品的自由貿易,暗中卻保持自己對毒品生產的壟斷

  英國政府公開宣傳毒品的自由貿易,暗中卻保持自己對毒品生產的壟斷。任何時候只要我們仔細地研究壹下英國的自由貿易的性質,我們大都會發現:它的“自由”說到底就是壟斷。

  馬克思:《鴉片貿易史》(1858年8月31日—9月3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636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7#
发表于 2023-1-4 07:52:10 |只看该作者
(二)壟斷類型與壟斷價格

  資本的壟斷,即不依靠立法和時常不顧立法而存在的壟斷,對“科倫日報”的老爺們來說是不存在的

  可敬的“科倫日報”所知道的“壟斷”,只不過是關稅的壟斷,也就是在外表上僅僅壓迫工人但實際上卻困死資產階級以及所有從保護關稅政策中得不到好處的企業主的那種壟斷。“科倫日報”除了從亞當·斯密到科布頓這些自由貿易論者老爺們所攻擊的那種壟斷,即地方性的由法律規定的壟斷以外,別的什麼壟斷也不知道。

  可是,資本的壟斷,即不依靠立法和時常不顧立法而存在的壟斷,對“科倫日報”的老爺們來說是不存在的。但實際上直接而無情地壓迫工人,並且引起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鬥爭的正是這種壟斷!這種壟斷正是產生現代階級矛盾的特殊的現代的壟斷,而解決這些矛盾是19世紀的特殊任務!

  但是,其他壹切地方性的小壟斷消失得愈快,這種資本的壟斷就愈益強大有力、無所不包和帶有威脅性。

  競爭由於消滅了壹切“壟斷”而變得越自由,工業封建主手中的資本就集中得越快,小資產階級就破產得越快,同時英國這個資本壟斷的國家使周圍各國屈服於它的工業的過程也就越快。要是消滅了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資產階級的“壟斷”,這些國家在吞並壹切的英國資產階級面前,就會處於無產者的地位。那時,英國的整個資產階級就會象英國資產者現在壓迫英國無產者那樣,來壓迫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但是,因此而受害最大的就是這些國家的小資產階級。

  恩格斯:《“科倫日報”論英國秩序》(1848年7月31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36頁。

  似乎“資本壟斷”不是“權力壟斷”

  似乎“資本壟斷”不是“權力壟斷”!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04頁。

  產業資本家的職能越來越轉化為各自獨立或互相結合的大貨幣資本家的壟斷

  只有在價值關系保持不變時,過程才能完全正常地進行;只有各種幹擾在循環反復中被排除,過程才能夠在事實上正常進行;幹擾越大,產業資本家就必須持有越是大量的貨幣資本,才有可能等到幹擾被排除;因為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進展,每壹單個生產過程的規模會擴大,預付資本的最低限量也會隨之增加,所以除了其他情況外,又加上這個情況,使產業資本家的職能越來越轉化為各自獨立或互相結合的大貨幣資本家的壟斷。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3—124頁。

  

  某些商品的壟斷價格,不過是把其他商品生產者的壹部分利潤,轉移到具有壟斷價格的商品上

  如果各不同生產部門中剩余價值平均化為平均利潤的過程,遇到人為的壟斷或自然的壟斷的障礙,特別是遇到土地所有權的壟斷的障礙,以致有可能形成壹個高於生產價格和高於受壟斷影響的商品的價值的壟斷價格,那麼,由商品價值規定的界限也不會因此消失。某些商品的壟斷價格,不過是把其他商品生產者的壹部分利潤,轉移到具有壟斷價格的商品上。剩余價值在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分配,會間接受到局部的幹擾,但這種幹擾不會改變這個剩余價值本身的界限。如果這種具有壟斷價格的商品進入工人的必要的消費,那麼,在工人照舊得到他的勞動力的價值的情況下,這種商品就會使工資提高,並從而使剩余價值縮小。它也可能使工資被壓低到勞動力的價值以下,但是工資只不過要高於身體上的最低限度。在這種場合,壟斷價格就要通過對實際工資(即工人靠同量勞動而得到的使用價值的量)的扣除和對其他資本家的利潤的扣除來支付。壟斷價格能夠在什麼界限內影響商品價格的正常調節,是可以確定和準確計算出來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75—976頁。

  農產品總是按壟斷價格出售

  農產品總是按壟斷價格出售,這並不是因為它們的價格高於它們的價值,而是因為它們的價格等於它們的價值,或者,因為它們的價格低於它們的價值,但又高於它們的生產價格。農產品的壟斷在於:它們不像價值高於壹般生產價格的工業品那樣,會平均化為生產價格。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62頁。

  

  (三)壟斷利潤與反壟斷問題

  在這種生產部門中,由於商品的價值超過它的生產價格,就會產生超額利潤

  如果資本遇到了壹種外力,對這種外力,資本只能局部地克服或完全不能克服,這種外力限制資本投入壹些特殊生產部門,只有在完全排斥或部分地排斥剩余價值壹般平均化為平均利潤的條件下才允許資本投入這種特殊生產部門,那麼很明顯,在這種生產部門中,由於商品的價值超過它的生產價格,就會產生超額利潤。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61—862頁。

  

  任何壹個民族都不會容忍由壹小撮專靠剪息票為生的人對全社會進行的如此露骨的剝削

  在托拉斯中,自由競爭轉變為壟斷,而資本主義社會的無計劃生產向行將到來的社會主義社會的計劃生產投降。當然,這首先還是對資本家有利的。但是,在這裏剝削變得這樣明顯,以致它必然會被廢除。任何壹個民族都不會容忍由托拉斯領導的生產,不會容忍由壹小撮專靠剪息票為生的人對全社會進行的如此露骨的剝削。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8頁。

  

  在資本家占壟斷地位而不會由於競爭被迫用新機器來替換舊機器等等的場合,例如就象在鐵路上那樣,他們是盡可能長期地不進行改善在資本家占壟斷地位而不會由於競爭被迫用新機器來替換舊機器等等的場合,例如就象在鐵路上那樣,他們是盡可能長期地不進行改善。1862 年3月1日《手術刀》[第233頁上指出,乘火車旅行引起的大量疾病,是由於車箱內缺乏彈性和支撐車箱的彈簧缺乏彈力造成的。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48頁。

  這種行為堪稱英國資產階級道德的典範

  我要指出,坎伯爾先生以鴉片壟斷權可以防止中國人過多地服用這種藥品為理由而維護鴉片壟斷權,同時又以酒類壟斷權可以大大增加印度的酒類消費量為理由而維護酒類壟斷權(印度的酒精專賣證),這種行為堪稱英國資產階級道德的典範。

  馬克思:《戰爭問題。——議會動態。——印度》(1853年7月19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43頁。

  

  如果改變現代經濟關系賴以存在的基礎,消滅現代的生產方式,那就不僅會消滅競爭、壟斷以及它們的對抗,而且還會消滅它們的統壹、它們的綜合

  如果改變現代經濟關系賴以存在的基礎,消滅現代的生產方式,那就不僅會消滅競爭、壟斷以及它們的對抗,而且還會消滅它們的統壹、它們的綜合,亦即消滅使競爭和壟斷達到真正平衡的運動。

  馬克思:《馬克思致帕維爾·瓦西裏耶維奇·安年科夫》(1846年12月28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8#
发表于 2023-1-4 07:53:25 |只看该作者
五 國民收入

  (壹)國民收入的分配

  壹國的總收入是由壹國的總產品中作為收入在各個生產者之間分配的那壹部分構成的

  壹國的總收入是由壹國的總產品中作為收入在各個生產者之間分配的那壹部分構成的,也就是由作為收入在各個生產者之間分配的那全部產品的總價值構成的,換句話說,它等於扣除了全部產品中補償每個生產部門的生產資料的那壹部分之外的總產品。

  馬克思:(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頁。

  這種分配是以這種實體已經存在為前提的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這個剩余價值或剩余產品——如果我們把分配上的偶然波動撇開不說,只考察分配的調節規律,分配的起規範作用的界限——是作為壹份份的股息,按照社會資本中每個資本所占的份額的比例,在資本家之間進行分配的。在這個形態上,剩余價值表現為資本應得的平均利潤。這個平均利潤又分為企業主收入和利息,並在這兩個範疇下分歸各種不同的資本家所有。但資本對於剩余價值或剩余產品的這種占有和分配,受到了土地所有權方面的限制。正像職能資本家從工人身上吸取剩余勞動,從而在利潤的形式上吸取剩余價值和剩余產品壹樣,土地所有者也要在地租的形式上,按照以前已經說明的規律,再從資本家那裏吸取這個剩余價值或剩余產品的壹部分。

  因此,當我們在這裏說利潤是歸資本所有的那部分剩余價值時,我們所指的是平均利潤(等於企業主收入加上利息),它已經由於從總利潤(在數量上和總剩余價值相等)中扣除地租而受到限制;地租的扣除是前提。因此,資本利潤(企業主收入加上利息)和地租不過是剩余價值的兩個特殊組成部分,不過是剩余價值因屬於資本或屬於土地所有權而區別開來的兩個範疇,兩個項目。它們絲毫也不會改變剩余價值的本質。它們加起來,就形成社會剩余價值的總和。資本直接從工人身上吸取體現為剩余價值和剩余產品的剩余勞動。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資本可以被看作剩余價值的生產者。土地所有權卻和現實的生產過程無關。它的作用只限於把已經生產出來的剩余價值的壹部分,從資本的口袋裏轉移到它自己的口袋裏。不過,土地所有者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起某種作用,不僅因為他對資本施加壓力,也不僅因為大土地所有制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壹個前提和條件(因為大土地所有制是對勞動者的勞動條件進行剝奪的前提和條件),而且特別因為土地所有者表現為最重要的生產條件之壹的人格化。

  最後,工人作為他個人的勞動力的所有者和出售者,在工資的名義下得到壹部分產品。這部分產品體現著他的勞動中被我們叫作必要勞動的那個部分,也就是維持和再生產這個勞動力所必需的勞動部分,而不管這種維持和再生產的條件是較貧乏的還是較富裕的,是較有利的還是較不利的。

  不管這些關系在其他方面看起來多麼不壹致,但它們都有壹個共同點:資本逐年為資本家提供利潤,土地逐年為土地所有者提供地租,勞動力——在正常條件下,並且在它仍然是可以使用的勞動力的時期內——逐年為工人提供工資。每年生產的總價值中的這三個價值部分,以及每年生產的總產品中和它們相適應的部分——在這裏我們先撇開積累不說——,可以每年由它們各自的所有者消費掉,而不致造成它們的再生產源泉的枯竭。它們好像是壹棵長生樹上或者不如說三棵長生樹上的每年供人食用的果實,它們形成三個階級即資本家、土地所有者和工人的逐年收入。這些收入,是由職能資本家作為剩余勞動的直接吸取者和壹般勞動的使用者來進行分配的。因此,資本家的資本,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工人的勞動力或者不如說他的勞動本身(因為他實際出售的只是表現出來的勞動力,而且像以前所說的那樣,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上,勞動力的價格必然會對他表現為勞動的價格),對資本家、土地所有者和工人來說,表現為他們各自特有的收入,即利潤、地租和工資的三個不同的源泉。它們從下述意義上講確實是收入的源泉:對資本家來說,資本是壹臺汲取剩余勞動的永久的抽水機;對土地所有者來說,土地是壹塊永久的磁石,它會把資本所汲取的剩余價值的壹部分吸引過來;最後,勞動則是壹個不斷更新的條件和不斷更新的手段,使工人在工資的名義下取得他所創造的壹部分價值,從而取得社會產品中由這部分價值來計量的壹個部分,即必要生活資料。其次,它們從下述意義上講是收入的源泉:資本會把價值的壹部分,從而把年勞動產品的壹部分固定在利潤的形式上,土地所有權會把另壹部分固定在地租的形式上,雇傭勞動會把第三部分固定在工資的形式上,並且正是由於這種轉化,使它們變成了資本家的收入、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和工人的收入,但是並沒有創造轉化為這幾個不同範疇的實體本身。相反,這種分配是以這種實體已經存在為前提的,也就是說,是以年產品的總價值為前提的,而這個總價值不外就是對象化的社會勞動。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9—931頁。

  既然這三種形式(工資、地租、利潤(利息))是土地所有者、資本家和雇傭工人這三個階級的收入來源,結論就是階級鬥爭最後,我們談到庸俗經濟學家當作出發點的那些表現形式:地租來自土地,利潤(利息)來自資本,工資來自勞動。但是,現在從我們的觀點來看,事情完全不是這樣。這種表面上的運動是壹目了然的。其次,作為以往壹切經濟學的支柱的亞·斯密的謬論:商品的價格由上述三種收入,即僅僅由可變資本(工資)和剩余價值(地租、利潤(利息))構成的說法已經被駁倒。整個運動就是通過這種表現形式進行的。最後,既然這三種形式(工資、地租、利潤(利息))是土地所有者、資本家和雇傭工人這三個階級的收入來源,結論就是階級鬥爭,在這壹鬥爭中,這種運動和全部臟東西的分解會獲得解決。

  馬克思:《馬克思致恩格斯》(1868年4月30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75頁。

  飯桶官吏的收入是利潤和工資的壹部分

  地租、利息等等都是利潤的壹部分;飯桶官吏的收入是利潤和工資的壹部分;其他非生產勞動者的收入,是他們用自己的非生產勞動購買的利潤和工資的壹部分,因此,這種收入不增加以利潤和工資的形式存在的產品,它只決定這種產品中有多大壹部分由這些非生產勞動者消費,有多大壹部分由工人和資本家自己消費。

  馬克思:(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頁。

  本質的關系是,工人不占有產品中的任何份額

  本質的關系是,工人不占有產品中的任何份額,他同資本家的交換,不是使他能分享產品,卻是根本排斥他去分享產品本身,——全部關系的這壹決定性要素消失了,代之形成的卻是欺騙人的假象:似乎資本家與雇傭工人建立了某種同事關系,並且按照他們在參加產品的生產中各自具有的不同因素來分配產品。因此,正是這個公式是資本主義關系的資產階級辯護士所慣用的公式。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25頁。

  直接從工人身上榨取無酬勞動並把它固定在商品上的資本家,是剩余價值的第壹個占有者,但決不是剩余價值的最後所有者生產剩余價值即直接從工人身上榨取無酬勞動並把它固定在商品上的資本家,是剩余價值的第壹個占有者,但決不是剩余價值的最後所有者。以後他還必須同在整個社會生產中執行其他職能的資本家,同土地所有者等等,共同瓜分剩余價值。因此,剩余價值分為各個不同的部分。它的各部分歸不同類的人所有,並具有不同的、互相獨立的形式,如利潤、利息、商業利潤、地租等等。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1頁。

  這壹切對工廠主來說是壹種扣除

  如果把價值放在壹邊,來考察實物形式的總產品,那就很明顯,在補償了不變資本和花在工資上的資本之後,剩下的是代表剩余價值的產品部分。但是,從這個剩余中,要扣除壹部分作為地租和經紀人、商人的贏利,不論這些人是否使用自己的資本——這壹切都取自總產品中代表剩余價值的部分。因此,這壹切對工廠主來說是壹種扣除。如果工廠主的資本是借來的,那他的利潤本身也要分成產業利潤和利息。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98頁。

  壹切不直接參加再生產的社會成員,不管勞動與否,首先只能從生產工人、產業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手中,取得自己在年商品產品中的份額

  壹切不直接參加再生產的社會成員,不管勞動與否,首先只能從首先得到產品的那幾個階級,即生產工人、產業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手中,取得自己在年商品產品中的份額,即取得自己的消費資料。就這壹點說,他們的收入在物質上是由(生產工人的)工資、利潤和地租派生出來的,因此,和那些原始的收入相對而言,表現為派生的收入。但是另壹方面,在這個意義上的派生的收入的接受人,是靠他們作為國王、牧師、教授、娼妓、士兵等等的社會職能來取得這種收入的,因此他們可以把自己的這種職能看作是他們的收入的原始源泉。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2—413頁。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困難,必須把總收益和純收益同總收入和純收入區別開來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困難,必須把總收益和純收益同總收入和純收入區別開來。

  總收益或總產品是再生產出來的全部產品。把固定資本中曾被使用但是沒有消費掉的部分撇開不說,總收益或總產品的價值,等於預付的、並在生產中消費掉的資本即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價值,加上分解為利潤和地租的剩余價值。或者,如果我們不是考察單個資本的產品,而是考察社會總資本的產品,那麼,總收益等於構成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物質要素加上表現為利潤和地租的那種剩余產品的物質要素。

  總收入是總生產中扣除了補償預付的、並在生產中消費掉的不變資本的價值部分和由這個價值部分計量的產品部分以後,總產品所余下的價值部分和由這個價值部分計量的產品部分。因而,總收入等於工資(或預定要重新成為工人收入的產品部分)+利潤+地租。

  但是,純收入卻是剩余價值,因而是剩余產品,這種剩余產品是扣除了工資以後所余下的、實際上也就是由資本實現的並與土地所有者瓜分的剩余價值和由這個剩余價值計量的剩余產品。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51—952頁。

  國民收入是工資加上利潤加上地租,也就是總收入從單個資本家來看,純收入不同於總收入,因為後者包括工資,前者不包括工資。如果考察整個社會的收入,那麼國民收入是工資加上利潤加上地租,也就是總收入。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52頁。

  這不會改變價值本身的界限

  每年由新追加的勞動新加到生產資料或不變資本部分上的價值,分化並分解為工資、利潤和地租這些不同的收入形式,這不會改變價值本身的界限,不會改變分為這些不同範疇的價值總和;同樣,這各個部分之間的相互比例的變化也不會改變這些部分的總和,不會改變這個既定的價值量。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72頁。

  留歸經營資本家本身的,只是所謂產業利潤或商業利潤的那壹部分剩余價值,或商品全部價值中體現工人的剩余勞動或無償勞動的那壹部分,我稱之為利潤。這種利潤並不是全都落入經營資本家的腰包。壟斷土地,使土地所有者能以地租名義——不管這土地是用於農業、建築、鐵路還是用於其他生產目的——取得這剩余價值的壹部分。另壹方面,擁有勞動資料,使經營資本家能生產剩余價值,即竊取壹定量的無償勞動,這就使擁有勞動資料並把它們全部或部分地貸給經營資本家的人,簡言之,即放債的資本家,能以利息的名義要求取得這剩余價值的另壹部分,所以,留歸經營資本家本身的,就只是所謂產業利潤或商業利潤的那壹部分了。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20日—6月24日之間),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頁。

  它們作為工資、利潤和地租,取得獨立的、互不相關的收入形式商品扣除它生產上所耗費的生產資料的價值以後的價值,這個既定的、由對象化在商品產品中的勞動量決定的價值量,分為三個組成部分,它們作為工資、利潤和地租,取得獨立的、互不相關的收入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81頁。

  壹定的分配關系只是歷史地規定的生產關系的表現工資以雇傭勞動為前提,利潤以資本為前提。因此,這些壹定的分配形式是以生產條件的壹定的社會性質和生產當事人之間的壹定的社會關系為前提的。因此,壹定的分配關系只是歷史地規定的生產關系的表現。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98頁。

  勞動力,在工人手中,是商品,不是資本

  勞動力,在工人手中,是商品,不是資本,並且在工人能不斷地反復出賣它的時候,它構成工人的收入;在它賣掉之後,在資本家手中,在生產過程本身中,它執行資本的職能。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2頁。

  在這裏,收入只不過意味著通過不斷地反復出賣壹種商品(勞動力)而占有價值

  勞動力的不斷出賣,成為工人維持生活的不斷更新的源泉,於是,他的勞動力就表現為他取得自己賴以生活的收入的能力。在這裏,收入只不過意味著通過不斷地反復出賣壹種商品(勞動力)而占有價值,而這些價值本身僅僅是用來不斷再生產出這種要出賣的商品。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3頁。

  無論如何也不能說,可變資本會轉化為某人的收入因為可變資本總是以某種形式保留在資本家手中,所以無論如何也不能說,它會轉化為某人的收入。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0頁。

  分配關系不過表示生產關系的壹個方面

  所謂的分配關系,是同生產過程的歷史地規定的特殊社會形式,以及人們在他們的人類生活的再生產過程中相互所處的關系相適應的,並且是由這些形式和關系產生的。這些分配關系的歷史性質就是生產關系的歷史性質,分配關系不過表示生產關系的壹個方面。

  資本主義的分配不同於各種由其他生產方式產生的分配形式,而每壹種分配形式,都會隨著它由以產生並且與之相適應的壹定的生產形式的消失而消失。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99—1000頁。

  “不折不扣的勞動所得”已經不知不覺地變成“有折有扣的”了如果我們把“勞動所得”這個用語首先理解為勞動的產品,那麼集體的勞動所得就是社會總產品。

  現在從它裏面應當扣除:

  第壹,用來補償消耗掉的生產資料的部分。

  第二,用來擴大生產的追加部分。

  第三,用來應付不幸事故、自然災害等的後備基金或保險基金。

  從“不折不扣的勞動所得”中扣除這些部分,在經濟上是必要的,至於扣除多少,應當根據現有的物資和力量來確定,部分地應當根據概率計算來確定,但是這些扣除無論如何根據公平原則是無法計算的。

  剩下的總產品中的另壹部分是用來作為消費資料的。

  在把這部分進行個人分配之前,還得從裏面扣除:

  第壹,同生產沒有直接關系的壹般管理費用。

  同現代社會比起來,這壹部分壹開始就會極為顯著地縮減,並隨著新社會的發展而日益減少。

  第二,用來滿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學校、保健設施等。

  同現代社會比起來,這壹部分壹開始就會顯著地增加,並隨著新社會的發展而日益增長。

  第三,為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等等設立的基金,總之,就是現在屬於所謂官辦濟貧事業的部分。

  只有現在才談得上綱領在拉薩爾的影響下狹隘地專門註意的那種“分配”,就是說,才談得上在集體中的各個生產者之間進行分配的那部分消費資料。

  “不折不扣的勞動所得”已經不知不覺地變成“有折有扣的”了,雖然從壹個處於私人地位的生產者身上扣除的壹切,又會直接或間接地用來為處於社會成員地位的這個生產者謀利益。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1875年4月底—5月7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32—433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19#
发表于 2023-1-4 07:54:52 |只看该作者
消費資料的任何壹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消費資料的任何壹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而生產條件的分配,則表現生產方式本身的性質。例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是:生產的物質條件以資本和地產的形式掌握在非勞動者手中,而人民大眾所有的只是生產的人身條件,即勞動力。

  既然生產的要素是這樣分配的,那麼自然就產生現在這樣的消費資料的分配。如果生產的物質條件是勞動者自己的集體財產,那麼同樣要產生壹種和現在不同的消費資料的分配。

  庸俗的社會主義仿效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壹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會主義)把分配看成並解釋成壹種不依賴於生產方式的東西,從而把社會主義描寫為主要是圍繞著分配兜圈子。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1875年4月底—5月7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36頁。

  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壹天的最公平的工資必然等於對工人的產品的最不公平的分配

  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壹天的最公平的工資必然等於對工人的產品的最不公平的分配,這種產品大部分進了資本家的口袋,工人只好滿足於僅夠保持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繁衍其後代的那壹部分。

  恩格斯:《雇傭勞動制度》(1881年5月15或16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492頁。

  盡管工人階級鬥爭的目的只是要得到自己產品的壹部分,但他們卻經常被指責為簡直是在掠奪資本家

  當前的社會基本上分為兩大對抗的階級,壹方是擁有全部生產資料的資本家,另壹方是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以外壹無所有的工人。後壹個階級的勞動產品必須在兩個階級中間分配,而正是為了這種分配經常進行鬥爭。每個階級都想盡量多分到壹些。在這個鬥爭中,最奇怪的是,盡管工人階級鬥爭的目的只是要得到自己產品的壹部分,但他們卻經常被指責為簡直是在掠奪資本家!

  恩格斯:《工聯》(1881年5月20日前後),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99頁。

  分配方式本質上畢竟要取決於有多少產品可供分配在《人民論壇》上也發生了關於未來社會中的產品分配問題的辯論:是按照勞動量分配呢,還是用其他方式。人們對於這個問題,是壹反某些關於公平原則的唯心主義空話而處理得非常“唯物主義”的。但奇怪的是誰也沒有想到,分配方式本質上畢竟要取決於有多少產品可供分配,而這當然隨著生產和社會組織的進步而改變,從而分配方式也應當改變。但是,在所有參加辯論的人看來,“社會主義社會”並不是不斷改變、不斷進步的東西,而是穩定的、壹成不變的東西,所以它應當也有個壹成不變的分配方式。而合理的想法只能是:(1)設法發現將來由以開始的分配方式,(2)盡力找出進壹步的發展將循以進行的總趨向。可是,在整個辯論中,我沒有發現壹句話是關於這方面內容的。

  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1890年8月5日),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86—587頁。

  (二)消費

  社會消費力既不是取決於絕對的生產力,也不是取決於絕對的消費力,而是取決於以對抗性的分配關系為基礎的消費力社會消費力既不是取決於絕對的生產力,也不是取決於絕對的消費力,而是取決於以對抗性的分配關系為基礎的消費力;這種分配關系,使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消費縮小到只能在相當狹小的界限以內變動的最低限度。其次,這個消費力還受到追求積累的欲望,擴大資本和擴大剩余價值生產規模的欲望的限制。這是資本主義生產的規律,它是由生產方法本身的不斷革命,由總是和這種革命聯系在壹起的現有資本的貶值,由普遍的競爭鬥爭以及僅僅為了保存自身和避免滅亡而改進生產和擴大生產規模的必要性決定的。因此,市場必須不斷擴大,以致市場的聯系和調節這種聯系的條件,越來越取得壹種不以生產者為轉移的自然規律的形式,越來越無法控制。這個內部矛盾力圖通過擴大生產的外部範圍的辦法求得解決。但是生產力越發展,它就越和消費關系的狹隘基礎發生沖突。在這個充滿矛盾的基礎上,資本過剩和日益增加的人口過剩結合在壹起是完全不矛盾的;因為在二者相結合的情況下,所生產的剩余價值的量雖然會增加,但是生產剩余價值的條件和實現這個剩余價值的條件之間的矛盾,恰好也會隨之而增大。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3頁。

  工人的個人消費,不論在工場、工廠等以內或以外,在勞動過程以內或以外進行,總是資本生產和再生產的壹個要素當資本家把自己壹部分資本轉變為勞動力時,他就由此增殖了自己的總資本。他壹舉兩得。他不僅從他由工人那裏取得的東西中,而且從他給工人的東西中獲取利益。用來交換勞動力的資本轉化為生活資料,這種生活資料的消費是為了再生產現有工人的肌肉、神經、骨骼、腦髓和生出新的工人。因此,工人階級的個人消費,在絕對必要的限度內,只是把資本用來交換勞動力的生活資料再轉化為可供資本重新剝削的勞動力。這種消費是資本家最不可少的生產資料即工人本身的生產和再生產。可見,工人的個人消費,不論在工場、工廠等以內或以外,在勞動過程以內或以外進行,總是資本生產和再生產的壹個要素,正像擦洗機器,不論在勞動過程中或勞動過程的壹定間歇進行,總是生產和再生產的壹個要素壹樣。雖然工人實現自己的個人消費是為自己而不是為資本家,但事情並不因此有任何變化。役畜的消費並不因為役畜自己享受食物而不成為生產過程的壹個必要的要素。工人階級的不斷維持和再生產始終是資本再生產的條件。資本家可以放心地讓工人維持自己和繁殖後代的本能去實現這個條件。他所操心的只是把工人的個人消費盡量限制在必要的範圍之內,這種做法同南美洲那種強迫工人吃營養較多的食物,不吃營養較少的食物的粗暴行為,真有天壤之別。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0—661頁。

  工人的個人消費對他自己來說是非生產的

  實際上,工人的個人消費對他自己來說是非生產的,因為這種消費僅僅是再生產貧困的個人;而對資本家和國家來說是生產的,因為它生產了創造他人財富的力量。

  因此,從社會角度來看,工人階級,即使在直接勞動過程以外,也同死的勞動工具壹樣是資本的附屬物。甚至工人階級的個人消費,在壹定限度內,也不過是資本再生產過程的壹個要素。不過,這個過程關心的是,它不讓這些有自我意識的生產工具在它不斷使他們的勞動產品從他們這壹極移到資本那壹極時跑掉。個人消費壹方面保證他們維持自己和再生產自己,另壹方面通過生活資料的耗費來保證他們不斷重新出現在勞動市場上。羅馬的奴隸是由鎖鏈,雇傭工人則由看不見的線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1—662頁。

  這種生活方式比別的任何生活方式都更使人墮落積蓄對他壹點用處也沒有,因為他存的錢,最多也只能維持他幾個星期的生活,而他壹失業,就不會僅僅是幾個星期的事。他不可能長久地保有財產,假使他有可能這樣做,他就不再是工人了,另外會有人來補他的缺。這樣,在他得到較多的工資的時候,他不好好地生活壹下,還能有什麼更好的選擇呢?在工資高的時候,工人的生活就寬裕壹點,這使英國資產者感到驚奇並極為惱怒。要知道,如果積蓄對工人沒有好處,而那些積蓄最後還是要成為蛀蟲和鐵銹的犧牲品,也就是被資產者所吞沒,那麼,工人在可能的時候去享受壹下生活,而不去積蓄,這不僅是十分自然的,甚至是完全合理的。但是這種生活方式比別的任何生活方式都更使人墮落。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根據親身觀察和可靠材料》(1844年9月—1845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0—431頁。

  這種使工人和奴隸區別開來的分享文明的唯壹情況,在經濟上所以可能,只是因為工人在營業興旺時期,擴大自己的享受範圍工人參與更高壹些的享受,以及參與精神享受——為自身利益進行宣傳鼓動,訂閱報紙,聽課,教育子女,發展愛好等等——這種使工人和奴隸區別開來的分享文明的唯壹情況,在經濟上所以可能,只是因為工人在營業興旺時期,即有可能在壹定程度上進行積蓄的時期,擴大自己的享受範圍。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7頁。

  說生產者和消費者是壹回事,那是最可笑不過的了工人作為需求的代表所能購買的,只是加入個人消費的商品,因為他不是自己使用自己的勞動,因而也不是自己占有實現自己勞動的條件——勞動資料和勞動材料。所以,這壹點已經把生產者的最大部分(在資本主義生產發達的地方就是工人本身)排除在消費者、買者之外了。他們不購買原料和勞動資料,他們只購買生活資料(直接加入個人消費的商品)。因此,說生產者和消費者是壹回事,那是最可笑不過的了,因為對於很大數量的生產部門——所有不生產直接消費品的部門——來說,大多數參加生產的人是絕對被排斥於購買他們自己的產品之外的。他們決不是自己的這很大壹部分產品的直接消費者或買者,雖然他們支付包含在他們購買的消費品中的自己產品的壹部分價值。這裏也可以看出,“消費者”這個詞是模糊不清的,把“消費者”這個詞同“買者”這個詞等同起來是錯誤的。從生產消費的意義來說,恰恰是工人消費機器和原料,在勞動過程中使用它們。

  但是工人並不是為了自己而使用機器和原料,因此,也就不是機器和原料的買者。對於工人來說,機器和原料不是使用價值,不是商品,而是壹個過程的客觀條件,而工人本身則是這個過程的主觀條件。

  可是有人會說,工人的雇主在購買勞動資料和勞動材料時是工人的代表。但是,雇主代表工人的條件與工人自己代表自己的條件是不同的。也就是說,雇主是在市場上代表。

  雇主必須出賣體現剩余價值即無酬勞動的商品量。要是工人的話,就只須出賣把生產中預付的價值——以勞動資料、勞動材料和工資的價值的形式——再生產出來的商品量。因此,雇主需要的市場會比工人需要的市場大。而且,雇主認為市場條件對於著手再生產是否充分有利,這取決於雇主而不是工人。

  因此,對於壹切不是用於個人消費而是必須用於生產消費的物品來說,即使再生產過程不遭到破壞,工人也是生產者而不是消費者。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1862年春—1862年底),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87—588頁。

  平均工資的價值可以不斷下降,但生活資料範圍、從而工人的生活享受仍然可以不斷擴大

  相對剩余價值的存在和增長根本不要求工人的生活狀況保持不變,也就是說,根本不要求他的平均工資總是只給他提供同壹的、量和質既定的生活資料。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存在的,盡管相對剩余價值在勞動能力的價值或工資(平均工資)的價值不相應降低的情況下,既不可能產生,也不可能增長。相對剩余價值甚至可以不斷增長,因而勞動能力的價值,也就是平均工資的價值可以不斷下降,但生活資料範圍、從而工人的生活享受仍然可以不斷擴大。這就是說,決定這壹範圍的是工人所能占有的使用價值(商品)的質和量,而不是它們的交換價值。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2年3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78頁。

  不管怎樣,工人都不是為自己節約,而是為資本節約如果工人真的用禁欲的方法進行了儲蓄,從而為流氓無產階級、小偷等等(這些人會與需求成比例地增加)積累了獎金,而且,如果工人的積蓄超過了官方儲蓄銀行貯金櫃的容納量,——這種官方儲蓄銀行付給工人最低利息,以便讓資本家從工人的存款中賺取巨額利息,或者讓國家吃掉這些存款,這樣,工人只是加強了自己敵人的力量和他自己的依附地位,——那麼,工人要能保存這些積蓄並使它們帶來收入,就只有把它們存入壹般銀行等等,這樣壹來,在繁榮時期工人放棄了壹切生活享受,從而增加了資本的力量,而以後在危機時期工人又會失去自己的存款;可見,不管怎樣,工人都不是為自己節約,而是為資本節約。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7頁。

  我們得到的結論並不是說,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是同壹的東西,而是說,它們構成壹個總體的各個環節、壹個統壹體內部的差別我們得到的結論並不是說,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是同壹的東西,而是說,它們構成壹個總體的各個環節、壹個統壹體內部的差別。生產既支配著與其他要素相對而言的生產自身,也支配著其他要素。過程總是從生產重新開始。交換和消費不能是起支配作用的東西,這是不言而喻的。分配,作為產品的分配,也是這樣。而作為生產要素的分配,它本身就是生產的壹個要素。因此,壹定的生產決定壹定的消費、分配、交換和這些不同要素相互間的壹定關系。當然,生產就其單方面形式來說也決定於其他要素。例如,當市場擴大,即交換範圍擴大時,生產的規模也就增大,生產也就分得更細。隨著分配的變動,例如,隨著資本的積聚,隨著城鄉人口的不同的分配等等,生產也就發生變動。最後,消費的需要決定著生產。不同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每壹個有機整體都是這樣。

  馬克思:《〈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摘選〉導言》(1857年8月下旬),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頁。

  

  有壹種看法,認為全部剩余產品都可以消費掉,這本身首先就是錯誤的

  有壹種看法,認為全部剩余產品都可以消費掉,這本身首先就是錯誤的,因為在直接生產過程以及在流通過程中,產品會遇到種種危險,因此,必須要有準備金,這不僅是為了彌補通常的虧損,而且也是為了應付非常事故。這種準備金只能由剩余產品構成。同樣,沒有分工的不斷擴大,沒有經過改進的和新的追加機器等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就不能存在下去,而為此又要求有壹部分剩余產品。壹般說來,資本主義生產就是追求擴大交換價值,特別是擴大剩余價值的生產,只有剩余產品不斷轉化為資本,才能達到這種不斷的擴大。自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只有具備同它相適應的條件才能存在,這些條件完全不同於追求直接[供給]生活資料的那種生產方式的條件。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5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0#
发表于 2023-1-4 07:56:14 |只看该作者
(三)財富

  以勞動時間作為財富的尺度,這表明財富本身是建立在貧困的基礎上的

  在必要勞動時間之外,為整個社會和社會的每個成員創造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即為個人生產力的充分發展,因而也為社會生產力的充分發展創造廣闊余地),這樣創造的非勞動時間,從資本的立場來看,和過去的壹切階段壹樣,表現為少數人的非勞動時間,自由時間。資本還添加了這樣壹點:它采用技藝和科學的壹切手段,來增加群眾的剩余勞動時間,因為它的財富直接在於占有剩余勞動時間;因為它的直接目的是價值,而不是使用價值。

  於是,資本就違背自己的意誌,成了為社會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創造條件的工具,使整個社會的勞動時間縮減到不斷下降的最低限度,從而為全體[社會成員]本身的發展騰出時間。但是,資本的趨勢始終是:壹方面是創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另壹方面是把這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變為剩余勞動。如果它在第壹個方面太成功了,那麼,它就要吃到生產過剩的苦頭,這時必要勞動就會中斷,因為資本無法實現剩余勞動。

  這個矛盾越發展,下述情況就越明顯:生產力的增長再也不能被占有他人的剩余勞動所束縛了,工人群眾自己應當占有自己的剩余勞動。當他們已經這樣做的時候,——這樣壹來,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就不再是對立的存在物了,——那時,壹方面,社會的個人的需要將成為必要勞動時間的尺度,另壹方面,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將如此迅速,以致盡管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還是會增加。因為真正的財富就是所有個人的發達的生產力。那時,財富的尺度決不再是勞動時間,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以勞動時間作為財富的尺度,這表明財富本身是建立在貧困的基礎上的,而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只是在同剩余勞動時間的對立中並且是由於這種對立而存在的,或者說,個人的全部時間都成為勞動時間,從而使個人降到僅僅是工人的地位,使他從屬於勞動。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3—104頁。

  工人的粗陋的需要是比富人的講究的需要大得多的贏利來源生產對富人所具有的意義,明顯地表現在生產對窮人所具有的意義中;對於上層來說總是表現得講究、隱蔽、含糊,是表象;而對於下層來說則表現得粗陋、明白、坦率,是本質。工人的粗陋的需要是比富人的講究的需要大得多的贏利來源。倫敦的地下室住所給房產主帶來的收入比宮殿帶來的更多,就是說,這種住所對房產主來說是更大的財富,因而,用國民經濟學的語言來說,是更大的社會財富。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4—8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229頁。

  房屋投機分子開采貧困這個礦山比當年開采波托西礦山賺錢多,花錢少

  任何壹個公正的觀察者都能看到,生產資料越是大量集中,工人就相應地越要聚集在同壹個空間,因此,資本主義的積累越迅速,工人的居住狀況就越悲慘。隨著財富的增長而實行的城市“改良”是通過下列方法進行的:拆除建築低劣地區的房屋,建造供銀行和百貨商店等等用的高樓大廈,為交易往來和豪華馬車而加寬街道,修建鐵軌馬車路等等;這種改良明目張膽地把貧民趕到越來越壞、越來越擠的角落裏去。另壹方面,每個人都知道,房屋的昂貴和房屋的質量成反比,房屋投機分子開采貧困這個礦山比當年開采波托西礦山[1]賺錢多,花錢少。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57—758頁。

  在壹個富裕程度日益提高的社會中,只有最富有的人才能靠貨幣利息生活

  社會在什麼時候才會處於財富日益增長的狀態呢?那是在壹個國家的資本和收入增加的時候。但是,這只有由於下述情況才可能:(α)大量勞動積累起來,因為資本是積累的勞動;就是說,工人的勞動產品越來越多地從他手中被拿走,工人自己的勞動越來越作為別人的財產同他相對立,而他的生存資料和活動資料越來越多地積聚在資本家手中。

  (β)資本的積累擴大分工,而分工則增加工人的人數;反過來,工人人數的增加擴大分工,而分工又增加資本的積累。壹方面隨著分工的擴大,另壹方面隨著資本的積累,工人日益完全依賴於勞動,依賴於壹定的、極其片面的、機器般的勞動。這樣,隨著工人在精神上和肉體上被貶低為機器,隨著人變成抽象的活動和胃,工人也越來越依賴於市場價格的壹切波動,依賴於資本的使用和富人的興致。同時,由於單靠勞動為生者階級的人數增加,工人之間的競爭加劇了,因而他們的價格也降低了。在工廠制度下工人的這種狀況達到了頂點。

  (γ)在壹個富裕程度日益提高的社會中,只有最富有的人才能靠貨幣利息生活。其余的人都不得不用自己的資本經營某種行業,或者把自己的資本投入商業。這樣壹來,資本家之間的競爭會加劇,資本的積聚會加強,大資本家使小資本家陷於破產,壹部分先前的資本家會淪為工人階級,工人階級則由於增加了人數,部分地又要經受工資降低之苦,同時更加依賴於少數大資本家。資本家由於人數減少,他們為爭奪工人而進行的競爭幾乎不再存在;而工人由於人數增加,彼此之間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反常和帶有強制性。

  因此,工人等級中的壹部分人必然淪為乞丐或陷於餓死的境地,正像壹部分中等資本家必然淪為工人等級壹樣。

  由此可見,即使在對工人最有利的社會狀態中,工人的結局也必然是勞動過度和早死,淪為機器,淪為資本的奴隸(資本的積累危害著工人),發生新的競爭以及壹部分工人餓死或行乞。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4—8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20—121頁。

  貧困從現代勞動本身的本質中產生出來

  在社會的衰落狀態中,工人遭受的痛苦最深重。他遭受的壓迫特別沉重是由於自己所處的工人地位,但他遭受的壹般壓迫則是由於社會狀況。

  而在社會的增長狀態中,工人的毀滅和貧困化是他的勞動的產物和他生產的財富的產物。就是說,貧困從現代勞動本身的本質中產生出來。

  社會的最富裕狀態,這個大致還是可以實現並且至少是作為國民經濟學和市民社會的目的的理想,對工人說來卻是持續不變的貧困。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4—8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123—124頁。

  國民財富和人民貧窮是壹回事

  世紀的人還不像19世紀的人那樣清楚地了解到,國民財富和人民貧窮是壹回事。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摘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33頁。

  科學本身也成為那些發展科學的人的致富手段

  由於自然科學被資本用作致富手段,從而科學本身也成為那些發展科學的人的致富手段,所以,搞科學的人為了探索科學的實際應用而互相競爭。另壹方面,發明成了壹種特殊的職業。因此,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擴展,科學因素第壹次被有意識地和廣泛地加以發展、應用並體現在生活中,其規模是以往的時代根本想象不到的。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72頁。

  文明的壹切進步,都不會使工人致富,而只會使資本致富文明的壹切進步,或者換句話說,社會生產力的壹切增長,也可以說勞動本身的生產力的壹切增長,如科學、發明、勞動的分工和結合、交通工具的改善、世界市場的開辟、機器等等所產生的結果,都不會使工人致富,而只會使資本致富,也就是只會使支配勞動的權力更加增大;只會使資本的生產力增長。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1857年底—1858年5月),摘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7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3 21:41 , Processed in 0.020478 second(s), 8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