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3年后中国将出现“生产过剩”经济危机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8 01:11: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航一号 于 2023-3-8 02:09 编辑

如何看待2023年以及以后的形势?未来将会如何发展?风雷,2023.3.1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1903312

这个问题非常的宏大,而且带有预测性质。一旦遇到这种问题,不同的人会就其自身的经历得出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不一定是对世界现实的正确反映,但一定是对自身社会生活的现实的直接反映。因此,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仅能基于我的个人认识,供参考。说对了纯属侥幸,说错了情有可原。

一、发展的逻辑
中国的市场经济形势与房地产业关联密切,因为房地产行业可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中轴。向上,它连接着钢铁、水泥、能源、玻璃、各种材料等商品的生产;向下,它连接着家用轿车、家电、家具等商品的生产。横向看,房地产业与公共交通、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相关联。因此,不是说房地产行业本身有多么厉害,而是它处于一个经济系统的中介的位置上,它四通八达,联系广泛,编织起了一个社会的经济规模。因此,为此经济危机的发生都必然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相关。典型代表就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这一次金融危机的源头就是美国的MBS,次级贷款证券。

房地产行业的兴衰与城市化关系密切。而中国现在就走到了一个关键点。中国的经济增速依托着高速扩张的房地产行业,它的背后是中国二十多年来的高速城市化。人口大量从乡村向城市聚集,从小城市向大城市聚集。这些人口就像英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圈地运动一样,人口被赶到大城市,无依无靠。这些背井离乡的人口创造了城市的巨额消费市场:商品粮、商品房、商品衣物等等。向城市、向大城市聚集的人口对各种商品产生刚需,也因此,市场经济可以在城市化中越来越壮大。

但是,这个规模不会永远扩大。这就是问题的核心。事实上,我们抛开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结果就是这么简单。人口对消费的贡献受制于“社会总工资”。在这里,我们必须借助“两大部类”的知识加以理解。

在这里我们就用简单公式加以理解就行,不使用扩大再生产公式,省得费力。

I=Ic+Iv+Im

生产资料部类(第一部类)总资本=第一部类的不变资本+第一部类可变资本+第一部类剩余价值

II=IIc+IIv+IIm

生活资料部类(第二部类)总资本=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第二部类可变资本+第二部类剩余价值

要求:生活资料的消费=生活资料的生产

公式:Iv+Im+IIv+IIm=IIc+IIv+IIm

也即社会的总工资(总劳动报酬)要等于社会的生活资料的总消费。

社会的总工资受制于两个标准,一是拿工资的人数,在人均工资不变的条件下,毕竟劳动力人口越多,社会总工资就越多;二是工资标准,在劳动力总人口不变的条件下,人均工资水平越高,社会总工资就越高。中国就是这样的。从城市化进程开始以来,中国在保持较低的人均工资的条件下,进城务工人口不断扩张,也即城市化率提高,社会雇佣劳动者总人数在提升。这样,全社会的总工资就提高了。

全社会的总工资的提高推动了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尤其是住宅商品房。毕竟房屋是“所有必需品中的大额商品”,是“所有大额商品中的必需品”。

同时,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加工工业、超高的外资待遇等等造就了中国制造的产品的低价优势,也获得了相当部分的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双重需求,容纳着中国的生产能力。需求端是供给端的上限。需求有多高,供给才能有多大,也即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多大。

二、当下的问题
现在,这个问题要产生变化了。因为中国的需求在“减小”。

这个“减小”是打引号的。因为不是绝对量的减小,而是相对量的减小。也即,供给逐渐地、远远地超越了需求。

第一,中国的国内市场要走向饱和。前边我们说道,中国的国内市场的空间受制于社会总工资的高地。而中国的社会总工资的总量提高“主要地”依赖于劳动力人口的增加,也即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小城市人口转化为大城市人口。依靠人口总量的提高来增加而增加了社会总工资水平,到现在要走到它的终点,那就是城市化率的终点。

2023年,中国城市化率大概在65%左右,已经达到了中高水平。美国的城市化率为82%,德国为77%,法国为80%,英国为83%。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化率再提高,也就只有大约15%的空间。1992年,中国城市化率为27%,2022年为65%,30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未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只会从中高速换挡至中低速。全社会的总工资增速必然下降。

因此,想要提高社会总工资,只能从提高人均工资水平的方面去着手。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工资水平的提高从来不是哪个资产阶级施舍来的,它受制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从资本家个人的角度来看,提高工资无疑会增加自身的生产成本,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每一个资本家的最优选择都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借此扩大规模,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谋求垄断地位等等。

工资水平的提高就资本家全体而言,会提高社会总消费,有利于资本主义秩序;但对于每一个个别资本家来说,都是不利因素,都是阻碍自己增加利润的阻碍,都是拖后腿的东西。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现实。因此,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往往以增加工资水平为起效(比如罗斯福新政);而资本主义的“危机”往往是以【贫富分化】导致的工资水平降低而产生的。

第二,在国际市场方面,全球性的贸易壁垒正在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本身的内部危机所引起的一种趋势。这一趋势还没有走完。它限制着中国的国际市场的拓展。

这样,两个问题就出现了。在国内,社会总工资水平受制于减速的城市化和较低的人均工资而增速放缓,国内市场颓势日显;在国外,贸易保护主义限制着自由主义的国际竞争,国际市场日渐狭窄。两个市场也就是两个需求端,它们的限缩必然制约中国的生产能力。

这就产生了现在的现象。

不是相等:Iv+Im+IIv+IIm=IIc+IIv+IIm

而是小于:Iv+Im+IIv+IIm<IIc+IIv+IIm

简化一下: Iv+Im<IIc

消费小于生产,需求小于供给。这就是当下的问题。这也是一切资本主义的问题:生产相对过剩,消费相对不足。

三、解决之道
解决之道不是我提出来的,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来的。如果读者朋友有时间,还请详阅以下文字:

“几十年来的工商业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 代生产关系的历史,即反抗那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要证明这一点,只要指出周期性的而且愈来愈凶猛地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

在商业危机期间,每次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也被毁灭掉了。 在危机期间,发作了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好象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 过剩的瘟疫。社会转瞬间回复到突如其来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 次大饥荒、一场毁灭性的大战争,完全吞噬了社会的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商业全被毁灭了,—— 这是什么缘故呢?就因为社会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商业规模太大。

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增长到这种关系所不能容纳的地步,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阻碍生 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力一开始突破这种障碍的时候,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状态,就使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们本身所造成 的财富了。—— 资产阶级是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的呢?一方面是破坏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是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榨取旧的市场。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在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一种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一种办法。”

——《马恩选集》第4卷,第471-472页。

一方面是破坏大量的生产力:企业要减少投资,萎缩生产能力;新盖好的楼房可以弃置,任其杂芜丛生;仓库里堆积的库存商品宁其生锈、腐烂、变质;多于的库存为了给下一波生产出来的商品腾出仓储空间,宁愿送到垃圾站粉碎、分拣、深埋。

另一方面是夺取新的市场:不断地探索新的市场空间,研发超前产品,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VR技术、高端服务业、更多的海外市场、亚非拉地区等等。

更加彻底的压榨旧市场:继续进行基建投资、大搞产业补贴政策、供销社、公共食堂等等。不一而足。

危机一方面促使着资产阶级们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发现新市场,推动进步;一方面消灭生产力,压榨旧市场,造成衰退。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所在。这也是旧的生产关系制约着蓬勃发展的生产力的现实表现。

它的结果是什么样呢?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评价非常经典: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在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一种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一种办法!

资本主义的进步不是简简单单的进步,它同时又在创造着新的过剩危机。【过去的进步是今天的危机】,而【今天的进步也会必然的成为明天的危机】。

这种危机还在金融资本主义下被放大了。这就是泡沫经济。我们就不再赘述。

四、未来形势
房地产产业寒冬不会改变,它也许会有所起伏,比如销售额回暖、销售面积部分回升。但是大趋势不会改变,也即供给过剩和消费不足。房地产行业的寒冬会导致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城投债务压力增大、地方财政亏空严重。政策一再执行降息和放水政策,它潜伏着通胀的压力。凡是泡沫,便没有不破裂的。美元加息的国际趋势已经隐藏着危机的暗流,这是一股国际趋势,它不可避免的要影响到中国,即便中国还暂时能够应对国内经济局势。国际融资成本的攀升将导致职能资本压力增加,利润空间缩小,投资萎缩,如果国际爆发经济危机,中国的外贸将再次遭受打击。届时,中国也难免发生经济危机。

这一连串的事件究竟会如何发生,我们不能未卜先知。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一切事件发生的必然性,这种大方向。

在中国,三个现象发生的概率较高,一是债务危机,二是通胀,三是高失业率。毋宁说,这三个问题是一个问题。

还有三个事件也确定地会反复上演,一是郑州FSSKKK,二是重庆药厂,三是杭州某厂。

经济趋势只为社会面的【变化】规定了基础,却不能决定它的具体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螺旋上升的。这种形势让有的人警惕、有的人迷茫、有的人振奋。

(PS:我是 @风雷 ,欢迎大家关注。我会定期和大家分享时政、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话题。希望大家多多批评和讨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23-3-8 02:12:47 |只看该作者
还是佐伊式分析法,虽然加了几个两大部类公式,依然逻辑漏洞无数。

如果果然按照他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可怕的就是生产过剩,而且只要摧毁现有的生产力 + 开发新产品,就可以“解决”、克服,就是经济危机规模再大,又何妨?

作者说:“需求有多高,供给才能有多大”,这岂不是典型的庸俗凯恩斯主义观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4 23:21 , Processed in 0.026903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