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力: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十七)—不可逆危机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21:49: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不可逆危机–利润危机

一、前面说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市场收缩后,产业利润下降。产业界在贷款压力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发起了与金融业之间看不见的战争,导致了“涨价—涨工资—再涨价”的螺旋现象。最终因为价格过高出口减少而出现二战后越来越严重的外贸赤字。由于利润进一步消失,美国的制造业只得迁出美国。

答:所以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国家长时间的需求危机不同于以往的过剩危机。美国的制造业从那时起再也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规模。

二、可是我却有个问题: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为什么不能保持在某个高位上,就像之前所说的供求平衡的静止状态,没有第二剩余价值,也没有经济危机?

答:一个很好的问题。追求平衡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目的。在生产资料私有的社会里,不可能维持长期的静态平衡。当企业用物价和工资交替增长的螺旋法则减轻贷款负担时,银行一边提高利率一边增加贷款范围来补偿损失。而大多数不在产业界工作的就业者和失业者成了这场战争最早的牺牲品。他们的报酬增长的速度落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也赶不上赢利好的企业。在物价不断升高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设法借钱来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

三、这就出现了战后著名的超前消费现象。

答:正如凡勃伦(美国经济学中的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所言,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穷人们的消费必须向有钱人看齐以期获得别人的尊重。因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一个贫困的高消费阶层这个特殊产物:这个阶层可以有房,有车,有计算机和超薄电视等,但每月必须支付各种高额的帐单、保险金和银行利息等。他们的生活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平均水平,但却负债累累。在美国,他们被称为超前消费者,其实大多数借钱消费的美国人是低收入者。这群所谓的超前消费者,实际上是不得已的借债度日者。

四、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这是否能为穷人减轻负担呢?

答:开始西方国家还能从富人那里收到较多的税来补贴穷人。197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后,西方经济长期不能恢复,美国政府便开始减少富人的税率和穷人的福利。穷人只得更多地向银行贷款,使消费泡沫越吹越大。这就刺激了产业泡沫的产生以满足泡沫消费的需求。

五、于是有后来的泡沫经济。

答:这种泡沫经济是一种过饱和经济。它不同于真正的经济繁荣,因此没有经济繁荣时一片欣欣向荣的灿烂阳光和欢声笑语。人们在末日气氛中过着及时享乐的混沌生活,从所谓“堕落的一代”再沦为“破产的一代”。由于商品供应和市场需求都处在正常水平之上,企业“涨价—涨工资—再涨价”的螺旋法则制造出高于正常的泡沫价格和泡沫工资。为了平衡非产业部门的低收入,产业界的泡沫借助银行贷款和政府赤字很快影响到整个社会,造成了虚假的高消费水平和繁荣景象。

六、这种虚假繁荣会不会还有政治方面的因素?

答:当然也有。冷战中,西方国家为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竞争制度的优越性,扩大了社会福利并放松了贷款限制,因而在客观上助长了泡沫经济,甚至把虚假繁荣当成真实繁荣,或者利用这种虚假繁荣来欺骗不熟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七、可是泡沫总是要破裂的,破裂后就会爆发过剩危机。

答:然而这一次过饱和经济的衰退与以往的过剩性危机不再相同。在巨大的银行贷款和政府赤字支撑下的过饱和经济不是个别行业的生产过剩造成的,而是所有行业大大小小的泡沫共同顶大的,并把整个国家拖入其中。因此在没有国家干预的情况下,这样的过饱和经济会在一夜间轰然倒塌,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引起比大萧条更可怕的恐慌和灾难,甚至造成一些大国的解体。就像1857年由美国爆发的第一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导致了美国第一次解体一样。

八、难怪里根政府在危机中断然打破国债上限二十多次,开创了美国巨额赤字的新时代。

答:在这些巨额赤字的支撑下,美国的过饱和经济得以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步瓦解,从而避免了整个帝国大厦的自由落体运动。从前面的利润公式

Qe = E – (Σj,m Qsj + Qb) – (Ve + Σj,m Vsj + Vb) – Cb

可以看到食物链底端的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E除了扣除制造业本身的可变资本Ve(也就是工人报酬)外,还要扣除所有服务的报酬 Σj,m Vsj,包括银行服务的报酬Vb,另外还要扣除包括银行在内的所有服务获得的利润Σj,m Qsj + Qb后,才是制造业本身的利润。当所有行业的工资上涨后,食物链底端的制造业,尤其是利润率低的制造业出现亏损大量破产。不同于以往的可逆性过剩危机,在国家干预下的产业危机最终变成了一种不可逆危机。

和“改革”。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2014-7-28 21:53:53 |只看该作者
九、这是什么意思?

答:就是说危机后的产业不能再靠市场本身的调整而重新恢复和繁荣。

十,为什么?

答:因为在国家干预和控制下的崩溃是尽可能缓慢和逐渐发生的。一方面危机后的失业者有机会进入服务业等新的行业,继续享受那里的泡沫待遇。另一方面当原产业在市场出清后需要恢复时,新的高利率贷款却使之无法提供危机前的泡沫工资。于是工人不愿回到报酬低的制造业,在泡沫经济逐渐爆破的过程中,低利润的制造业走向了“永久性”破产的最终归宿。

十一、难怪美国经济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都萎靡不振,原来就是这样一个永久性破产的缓慢过程造成的。

答:为了解决制造业失业人口的再就业,美国银行和政府又用巨大的贷款和赤字吹起了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互联网科技和房地产的一个又一个新泡泡,接着又一个接一个地破裂。这就是直到今天美国经济三十多年的衰退史。由于这个不可逆的经济危机是因产业在达到市场饱和之前丧失利润造成的,可以叫作利润危机。

十二、利润危机似乎并不新鲜。个别企业常常会因某种原因利润不足而经营不下去。

答:这里的利润危机是指整个产业因缺乏利润而产生的危机。由市场饱和造成的过剩危机是一种间断性危机,常常有明显的过程转折,尤其是危机的爆发十分突然:从一片繁荣很快就变成一片萧条。股市崩溃、企业倒闭、银行破产和工人失业都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而利润危机是一种连续性危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并恶化,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说不清楚危机究竟何时真正开始。加上政府用货币和赤字进行干预时,由开支和投资增加而生成的消耗性产值经常掩盖经济衰退的真相。人们所能感觉到的只是更加拮倨的生活和不断增大的失业率。

十三、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利润危机。

答:因为它是一种新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阶段的产物,虽然它产生的必然性早已包含在资本主义经济最初就建立起来的利润三角形中。私有制行业之间的争夺,如产业内部的竞争以其和金融业之间的战争,使资本主义经济可以通过两种方式,间断的和连续的,使利润趋于无穷小这个极值。在间断性的过剩危机中,产业利润消失的临界产量大于最大市场容量,即

Mc > Mmax (过剩危机)

而在连续性的利润危机中,临界产量小于最大市场容量:

Mc < Mmax (利润危机)



十四、能不能用前面的例子具体说说利润危机的条件?



答:前面我们曾讨论过一个简单的产业模型,假设其中的边际利润减小的速度即边际利润递减率μ是个常数。它的产品价格函数是



e = e1(1 – μ)**m



当生产达到临界产量时的产值是



E(Mc) = e1∫(m=0,Mc)(1 – μ)**m dm = e1[(1 – μ)**Mc – 1]/ln(1 – μ)



因为利润刚好消失,有Q = 0, 即



E(Mc) – Mc(v + c) = 0



这里仍然假定生产成本不变,也就是说没有考虑螺旋法则。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后有



e1[(1 – μ)**Mc – 1] = Mc(v + c)ln(1 – μ)



用幂级数来展开其中的指数函数



(1–μ)**Mc = 1–μMc + Mc(Mc–1)μ*μ/2 – …



后得到临界产量



Mc = 1 + 2/μ + 2(v + c)ln(1–μ)/(μ**2 e1)



为简单起见,再把对数函数展开成



ln(1–μ) = – (μ + μ*μ/2 + …)



代入后有



Mc = 2/μ – 2(v + c)/(μe1) + 1 – (v + c)/e1



当μ很小时,等式右边最后两项都比前两项小很多。约去这两个小项后得到



Mc = 2[1 - (v + c)/e1]/μ



因为e1 – v – c = Q1是最初的产品利润,利润消失时的临界产量变成



Mc = 2 Q1/(μe1)



其中可以把Q1/e1叫作毛利润率。这个结果表明只有当边际利润递减时,也就是μ > 0时,临界产量才有正数解。而当边际利润递增时,也就是μ < 0时,所述模型的利润不会消失。

十五、这与有螺旋法则存在时有什么区别?

答:当有螺旋法则存在时,上述模型中的e1、v和c不再是常数,而是随时间增大的函数。这时产业的临界产量还取决于它们随时间增长的速度。为简单起见,这里没有考虑时间变化。但基本原理是一样适用的。

十六、上述结果说明初始毛利润率愈大,临界产量也愈大。而边际利润递减率愈大,临界产量就愈小。要想避免利润过早消失,就得设法提高毛利润率或减小边际利润递减率。最好的措施就是采用新技术。

答:如果在生产饱和前出现利润危机,有Mc < Mmax,也就是



μ > 2Q1/(Mmax e1) = μc

这就是说当边际利润递减率μ大于一定量时,就有可能发生连续性的利润危机。总的来说,边际利润递减率越大,越容易发生利润危机。发生利润危机的临界边际利润递减率μc正比于产品最初的毛利润率,反比于产品的最大市场容量。

十七、这个结果很有意思。它说明在边际利润递减的情况下,某产业的最大市场容量越大,反而越容易发生利润危机。这正好与过剩性行业危机发生的条件相反。也就是说市场大的产业,如常用生活和生产用品,不容易发生过剩危机,却容易发生利润危机。在没有新技术减小边际利润递减率时,即便有良好的计划管理有效地防止过剩危机,却仍可能发生利润危机。

答:在过饱和经济扩大了市场容量后,利润危机便更容易发生。同时临界边际利润递减率μc还正比于产品最初的毛利润率。在其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毛利润率低的产业首先发生利润危机。因此当美国过饱和的泡沫经济破裂后,首先发生利润危机的是市场最大且利润较低的低科技日用品产业,如纺织服装和餐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地向家电、手机和化工等产业蔓延。失去利润的产业只得唱起“空城计”败走麦城,撤出美国。

十八、所以你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不同于以前的周期性过剩危机,因为它是资本主义史上第一次不可逆的经济危机。

答:这都是第二剩余价值惹得祸。第二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固有属性。它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是市场经济本身不能解决的,也是不改变所有制的政治手段不能解决的。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到帝国主义时代的战争侵略,再到后帝国主义时代的螺旋法则和今天的利润危机,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企图化解第二剩余价值的失败所造成的。为了继续掩盖资本主义经济挣扎失败、再挣扎再失败的事实,西方经济学家又煞费苦心地把西方产业败走麦城的“空城计”美化为“经济全球化”,把孤儿寡母的服务业吹嘘成资本主义经济的高级形式。

十九、别说还真有不少人信以为真,号召要学习西方国家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

答:不奇怪,黄金涨价前中国就有经济学家叫嚷“黄金是废铁”。现在废铁涨了一倍多才把哈蟆嘴堵住。西方经济学是为政治服务的,而不是为经济服务的。资本家从来不读经济学,只有政客们忘不了它。西方国家在冷战期间不惜重金设置诺贝尔奖,将西方经济学打扮成科学来忽悠不懂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它们慕名向往,邯郸学步,一头栽进第二剩余价值的陷阱里。

二十、有意思的是西方国家的宣传屡见成效,以至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不断的西方国家从来不需要“政改”,而没有危机的社会主义国家却不停地闹着要“新思维”和“改革”。

答:资本的权威之大,是一切不自量力的宗教和理想主义都不能匹敌的。因为人不过是动物的一族。它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只在于能够识别抽象的资本符号所具有的生存价值。西方国家的主流思想界已经把人的智商高低等同于对资本符号的识别能力。因此在华尔街生财的人就被视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承认人的动物性。这就是为什么要有社会主义经济学,使之把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在利益攸关的经济规律上,而不是建立在理想主义的政治原则上。如果说需要有什么“新思维”和“改革”的话,这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迫切需要的“新思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23:38 , Processed in 0.042005 second(s), 9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