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红色中国网 返回首页

悉净贫的个人空间 http://redchinacn.net/?73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关于权力交接的一点思考

已有 1250 次阅读2012-1-14 22:41

一个挣扎着要继续统治其臣民的王朝,目前正着手进行一项略微艰难的权力交接。

 

     这个政权的脆弱性远没有他们自己所宣扬的那么铁板一块、自信满满。

 

     行事审慎的现任老大卸任前大兴革除,几无可能。唯一能做的,大概也就是保证权力的平稳过渡。

 

     太子爷任职不长,如无意外将在2012年接任党中央总书记,2013年接任国家主席。即便党内也有许多人不满像这种“太子党”血统的人的晋升。何况与前任相比,资历实在太浅了。

 

    政权内部的权力分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分工”,统治阶级内部的各个集团,就是权力核心进行统治所依靠的力量,要想维护权力核心及其继承的安全,必须收回其他人手中的权力,但核心又要依靠他们进行统治,就不得不授予他们一定的权力,于是这些人又有了做乱的能力;核心可以暂时打破这个困局,即通过巧妙的权力制衡,把放出去的权力控制在不足以做乱的范围内,这在政局平稳时可以做到,但是总有政局不稳乃至动乱等核心已无法维持统治,需要其他人配合的时候,这时就必须更大程度放权以调动其他人的积极性,于是别人又有了做乱的能力。

 

    清除威胁核心权力顺利继承的势力,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是整个统治阶级的要求。因为继位之争常常使很多统治阶级成员(比如陈希同、陈良宇这样的好同学)被迫卷进血腥内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最后得益的却总是少数人。内斗削弱了政权的力量,削弱了对人民的统治,从而损害了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对这个类似于皇权的统治集团来说,除了以毛的功绩作为自己执政法统的正当性,和以邓论作为经济发展的实用主义之外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没有!!

 

     改旗易帜这一口号听起来很美妙,其实绝不可行。一旦改制,必然要开放党禁;而一旦政党轮替,这些年积攒下来的民怨则足以把他们打入十八层地狱!!民怨沸腾在农村、城镇、城市正变得日益普遍,那民怨是由民众对政府的怨恨所充斥,它来自政府对平民百姓的麻木不仁。据不完整的官方数据显示,1993年来,每年的大型抗议和骚乱人数增长了十倍以上,过去四年,每年的上报案件超过90,000例。在过去,领导人一直依赖经济增长确保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面临一项艰难的调整——即摆脱依靠过度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依靠消费的增长模式。但是,这种调整不会没有阵痛。出口商们担心,如果工资增长或人民币升值太快,其生意将会受损。习惯了低息借贷、廉价土地和能源的强大国企,会阻止对其已享特权形成的威胁。

 

     如果,今后经济出现更严重的下滑,民愤就会升级。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建国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等各种纪念活动,以及阅兵式、群众大会、焰火晚会、经济增长指标的发布等大规模活动加强居民们对体制的自豪感,同时还大力宣传历史上的功绩。以期唤醒民众感恩的心。

 

 

     风云变幻之际,自然也少不了借助民族主义情绪。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期间,爆发的大规模反日抗议活动。全会号召,全体党员要为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而奋斗。接下来的论调似乎应该是利比亚之后……,南海,也许还有钓鱼岛等等,哈哈!

 

    在此过程中,部分贵族,按照他们的历史地位所负的使命,写一些抨击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作品。在改革运动中,他们被可恨的暴发户打败了。从此就再谈不上严重的政治斗争了。他们还能进行的只是文字斗争。……为了激起同情,贵族们不得不装模做样,似乎他们已经不关心自身的利益,只是为了被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才去写对资产阶级的控诉书。他们用来泄愤的手段是:唱唱诅咒他们的新统治者的歌,并向他叽叽咕咕地说一些或多或少凶险的预言。

 

  这样就产生了封建的社会主义,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它有时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刺中资产阶级的心,但是它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

 

    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做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

 

    一部分所谓的左派和“青年纳什”,正在演过这出戏。

 

 

黑体字是宣言中的一部分,用来做本文的结束似乎很恰当。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热门日志导读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3 23:08 , Processed in 0.012526 second(s), 13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