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订阅

理 论

《共产党宣言》讨论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当统治阶级没有能力维持其在阶级斗争中的优势但又不想放弃统治地位的时候,阶级斗争就会白热化,出现革命形势,从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2022-6-15 00:51
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讨论(四)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2022-5-22 01:48
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讨论(三)
历史上,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劳动群众,都曾经多次进行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有的还打倒了皇帝、国王,“闯王”进京坐了天下,使得“大地像陶轮一样翻转过来”(古埃及历史记载),或者“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却吃齑”。
2022-5-20 06:21
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讨论(二)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2022-5-16 11:10
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讨论(一)
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进步青年真正进入马克思主义殿堂的一块敲门砖。遗憾地是,在资本主义正常发展时期,许多向往社会改造的进步青年,往往都是在遇到这块敲门砖时便止步不前了。
2022-5-14 23:41
就帝国主义、战争、阶级斗争等问题给部分青年同志的答复
近日,一些左派青年同志给红色中国网来信,询问有关世界体系理论、帝国主义、战争与阶级斗争等方面的问题。下面是红色中国网主编对一部分青年同志问题的答复。
2022-5-1 13:46
《对“中华帝国主义论”的批判》跋
这本小册子系统性整理了过去几年对“中帝论”的辩论(即关于当前的资本主义中国是否帝国主义国家问题的辩论), 结合当前世界的发展形势以及最新的经济数据,完成对“中华帝国主义论”的批判,兼谈小资产阶级学院派左翼的反动本质。
2022-4-23 23:17
对“中华帝国主义论”的批判
对“中华帝国主义论”的批判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客观实际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证明的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但是许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却把它看成是死的教条,这样就阻碍了理论的发展,害了自己,也害了同志。
2022-4-21 23:25
二十一世纪的“帝国主义”问题
二十一世纪的“帝国主义”问题
自列宁时代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剥削全世界”攫取“超额利润”和超额剩余价值就一直是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内部维持“社会和平”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政治稳定所仰赖的先决条件。随着这一先决条件的土崩瓦解,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才真正来临了!
2022-3-21 07:25
“灌输”还是“启发” —— 怎样在工人中形成科学社会主义意识 ...
在当代科学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结合过程中的“灌输”,实质代表向作为社会性存在的“工人”群体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时不以“工人”的标签窄化对“被灌输者”的理解,“工人”有在“灌输者”与“被灌输者”间切换的可能。
2021-12-2 12:07
马克思对流氓无产者的论述和革命左派的态度
资产阶级雇佣流氓无产者通常是为了去干通常资产阶级法治范围所不允许的“脏活”,比如威胁、暗杀、殴打等。这些阶级镇压手段让资产阶级正规军和正规警察力量去做会严重损毁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这种交给流氓无产者再合适不过。
2021-11-25 05:53
从城邦到帝国(五)—— 人民主权与现代自由主义
从城邦到帝国(五)—— 人民主权与现代自由主义
现代自由主义的与古典自由主义的主要区别从不在于什么“机会平等”或者“积极自由”之类的空话,而在于前者是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对日益壮大的发达国家劳工运动的实质让步。只要能够保证资产阶级江山永固,就算是披上改良外衣,操起“进步”话语,又有何不可呢?
2021-11-8 06:15
从城邦到帝国(四)—— 利维坦和社会契约
从城邦到帝国(四)—— 利维坦和社会契约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所谓政权拥有合法性,就是统治阶级争取到了对履行国家基本职能至关重要的阶级和阶层的积极和消极支持,并将广大劳动人民的抗争压制或缓和在不至于进行广泛积极反抗的地步。
2021-9-18 02:13
从城邦到帝国(三)——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思想 ...
从城邦到帝国(三)——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思想 ...
神的世界恍然梦醒,人的问题终究还是要人来解决。西方世界第一个人文主义政治思想家,也是第一个现代政治思想家是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
2021-8-29 23:57
从城邦到帝国(二)—— 早期基督教和中世纪的政治哲学
从城邦到帝国(二)—— 早期基督教和中世纪的政治哲学
随着从“在野党”翻身成为“执政党”,基督教的阶级基础也从原本的贫苦劳动人民转变成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统治阶级,其领导成员也从群众中自发产生知识分子变为统治阶级雇佣的御用文人。
2021-7-20 01:14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3-3-30 07:16 , Processed in 0.022214 second(s), 5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