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中国崛起可以持续吗?

2014-1-20 13:59| 发布者: 水边| 查看: 3459| 评论: 8|原作者: 大卫·科茨

摘要: 自从中国革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成了一种倾向,那就是根据自己的理性来独立解决中国的问题。这就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之所以显得很有力量的原因。有些中国人认为,复制美国模式会产生非常好的结果,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

大卫·科茨:中国崛起可以持续吗?


大卫·科茨,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学院经济系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当代俄罗斯经济制度研究、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批判以及社会主义计划等。代表作:Contemporary Capitalism and its Crises(2010);Russia's Path from Gorbachev to Putin(2007);Revolution from Above:The Demise of the Soviet System(coauthored with Fred Weir,1997),中译本:《来自上层的革命》。


2013年12月11日,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大卫·科茨(David M. Kotz)教授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了题为“中国崛起可以持续?”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俄罗斯的迅速转型使其遭遇巨大经济挫折

今天我要讨论的问题是中国的崛起可以持续吗?有一些中国学者论证说,俄罗斯正确地采取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战略,即迅速转型。这些学者宣称中国在完全 支持私有化和自由化方面却犹豫了。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既有中国国内人士也有国外人士),除非中国把市场经济活动中剩余的限制移除,并且放弃剩余的国有企 业,否则中国的崛起就会马上转为停滞或者倒退。


虽然中国有了引人注目的35年高速发展,至今并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但是前面的这些诊断却是错误的。如果上述建议被采纳的话,它们并不会支持而是会 逆转中国的快速发展。那些认为俄罗斯进行了正确转型的人并不了解1991年以来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在1992年,按照西方的建议,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迅速 对其经济进行了自由化和私有化的改革。虽然俄罗斯政府中的某些高级官员认为应该加强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但是实际上,在1992年之后,俄罗斯政府并没有 在经济转型中起到重大作用,或者将经济转型引导到一个比较健康的轨道上。


相反,俄罗斯政府只是把经济的发展完全留给市场去决定,这样做的结果可以从苏联之后俄罗斯经济的发展情况中看出来。从1992年到1998年,俄罗 斯经济在大爆炸式的快速转型下,经历了长达8年的萧条期,这在人类历史上和平时期的大国中,还是第一次。1998年,俄罗斯的GDP相比于1990年的水 平,下降了42.5%。从1998年以来,俄罗斯经济开始了非常缓慢的增长,其GDP直到2007年才达到了1990年的水平。也就是说,从1990年到 2007年,这17年来俄罗斯经济的增长率是0%。在俄罗斯之前的苏联时期,这个国家拥有一种多样化的、工业化的经济结构,而在转型之后,俄罗斯的经济则 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出口,特别是石油的出口。


从1995年到2011年,俄罗斯自然资源的出口已经占到了总出口的接近70%。在2011年,原来可以生产很多高质量工业品的俄罗斯(前苏联), 发现它的工业品出口只占到总出口的4.5%。举例来说,华盛顿的地铁系统是在1970年代建成的,用来生产铁轨的机器设备都是在当时的苏联制造的。华盛顿 政府之所以购买俄罗斯的铁轨,并不是为了让苏联去发展它自己的经济,而是因为从苏联买到的铁轨的确是当时世界上可以找到的最好的铁轨。而在1991年苏联 解体之后,俄罗斯发达的工业体系已无法再生产出高质量的耐用工业品了。在2008年、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由于世界市场过分依赖俄罗斯的自 然资源,使得俄罗斯不得不承受了GDP的巨大下降,降幅达到7.8%。就在同一年,中国GDP的增长却达到了9.2%。之后几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回到了 3%-4%的区间,主要是因为国际油价在上升。


俄罗斯的自然市场战略使其在基础建设的投资逐渐下降,比如铁路、电力供应等等,教育、公共医疗方面的投资也出现下降。俄罗斯的人均病床数从1992 年到2010年下降了超过四分之一,虽然俄罗斯取得了巨额的石油出口收入,但是俄罗斯高等院校录取的学生人数却在过去的4年中下降了28%。苏联时期的科 研成就在世界上是领先的,然而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受雇于科研和发展项目的雇员却在逐渐的下降。

我们的数据只到2007年,因为2007年以后俄罗斯国家统计局拒绝发表来自科研人员的统计数据,他们认为这是非常难堪的。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变成了 像中东小国科威特那样的情况,但是他的人口却有一亿四千三百万。俄罗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经济中找不到生产性的位置。因为把油从地底下挖出来,用管道运出 去,然后再出口,并不需要很多人。这也不奇怪,自从1991年之后,俄罗斯的人口开始逐年减少,这是因为俄罗斯的死亡数以及移民国外的人数超过了出生数。


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的转型策略与俄罗斯的转型策略非常不同。在中国,自由化的过程是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渐进的。在1990年代之前,大型国有企业 的私有化甚至还没有开始,中国政府调节着转型的进程,对重要的市场关系,例如中国与世界经济之间的关系保持着控制。中国工业的重要部分以及主要银行都仍然 在国家的手里,这样一种转型策略带来的是35年的快速经济增长和发展,在这35年的快速经济增长和发展中,这并不是偶然的。


后发国家要取得经济增长必须坚持政府引导

历史的经验表明,经济落后国家要想发展自己的经济,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之下才行,举例来说:

在19世纪中期,美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并没有多少工业。19世纪下半叶开始,美国经济开始工业化。美国政府在当时并没有采取甩手不管的策略,美国政 府建立了国内的铁路网,使得其国内市场能够形成;另外对来自德国、英格兰等地区的工业品给予高关税,从而使其工业得到发展。如果美国政府采取了自由主义经 济学家所推进的市场化政策,美国可能仍是一个农业国,主要依靠棉花和小麦的出口。


在19世纪的德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德国政府的活跃程度甚至超过了美国政府。在20世纪日本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日本政府的活 跃程度比前面几个国家都高。1950年代前期,韩国的人均GDP还不如大多数亚洲国家,然而韩国政府引导了经济发展的进程,使得韩国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 家。

之所以出现这些结果,都有政府参与的原因,比如银行系统需要将信贷注入那些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部门,而不是采取利润最大化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的信贷走向。资本的流动必须受到调节,这样它就会流入对国家长远发展有利的领域,而不是让经济和货币不稳定,这一点如果只是将资本流动留给市场力量是绝对 做不到的。


在1990年代的前期,韩国政府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允许资本在韩国和国际上自由流动,而这些资本都是短期逐利的资本,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大量短期资 本流入韩国,在1997年的时候,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这些短期资本在很短的时间里又迅速离开了韩国,导致韩国的货币在短期内崩溃,从而造成了一场严重的经 济灾难。

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并没有波及中国,正是因为中国政府不允许短期金融资本自由进出中国国境,而只允许直接投资进入那些可以服务于中国发展的领 域。国有企业可以对经济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正因为国企在一些关键的工业领域进行了大宗产品的生产,国家才能够建立起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电力、通信, 而这对健康的经济发展而言是非常关键的。


个大国不能长期依赖出口和投资来引导经济增长

在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有一些西方学者来到中国,建议中国政府的高级官员采取迅速自由化和私有化的措施,比如说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弗里 德曼就来到了北京,给出了自由化的建议;世界银行的代表也来到了北京,给出了同样的建议。邓小平和他的同事们感谢了这些西方建议者们“明智的”建议,然后 把他们完全忽略掉了。

与他们的提议相反,中国政府发展出了一套不同的、渐进的转型策略。而那些接受了世界银行快速私有化和市场化建议的国家,其经济数据却不断在下降。 1996年,世界银行的结论指出,如果想让经济成功转型,就应该听取世界银行的建议。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不是由于中国政府的政策,而是由于中 国政策中符合世界银行政策的那个部分。他们认为如果中国政府接受了世界银行的建议,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可能就不是10%,而是15%了。就在早些时候,世界 银行又发布了一个关于中国的报告,叫《2020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情景分析》给出了与1998年的报告类似的建议:如果中国不接受世界银行发出的私有化 和自由化的建议,中国的经济增长就不能持续。


当然中国模式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一个大国不能长期依赖出口和投资来引导经济增长,而国内需求的比例却在不断下降。从1978年到1988年,即改 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家庭消费以每年10.6%的速度增长,而这段时间GDP的增长率只有10.1%。这是如何达到的呢?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中国 政府大幅度地提高了许多大宗农产品的价格,从而迅速填充了农民的荷包。农民由于有钱了,开始进行大中商品的消费,从而带动头十年的快速经济增长。

然而从1991年到2001年这十年时间,家庭消费却比GDP的增长更为缓慢。在这十年里,是投资引导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当中国加入WTO以后,出 口与投资一起变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引导性的因素,而家庭消费却只占到GDP增长率的三分之二。在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千夜,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占到了 GDP的38.4%,这对任何一个经济大国而言都是不可持续的。出口占中国需求的比重在2007年之后明显上升,像起飞一样达到了接近40%,而家庭消费 的比例下降到了GDP的36%,这是世界上最低的消费比例之一。

从18世纪的下半叶起,当美国的经济开始起飞的时候,其出口仅仅占GDP的不到三分之一。日本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出口大国,在二战之后的十年,它的出口只占GDP的不到10%,它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实现了经济腾飞。


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袭击中国之后,中国的出口下降到了GDP的26.7%,而中国的投资则增长到了非常高的比例,达到46%。这是因为在 2008-2009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突然一下子变得接近于0%,中国政府用高投资来逆转经济下滑的趋势。这的确维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这 些投资也使得基础建设有了很大的提升。

上周我乘坐了从北京到济南的高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中国的许多城市都在修建地铁系统,鉴于中国目前的城市交通状况,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 虽然这些投资将会在以后产生许多好处,然而就长期而言,这样高的投资比例却是不可持续的。过高的投资比例将会逐渐导致产能过剩,中国必须找到可持续的经济 增长方式。

5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向阳花 2014-4-1 22:20
毛主席说:什么人站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革命派。什么人站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方面,他就是反革命派。科茨教授的精辟讲演,对那些死抱着资本主义观念不放的特色猫们,如同对牛弹琴。他们決不会给工人半点权利,只有团结起来进行不屈不饶的斗争,才能获得权利和解放。
引用 笑傲江湖01 2014-1-23 05:38
问题是 中国有在崛起在吗.? 中国只是虚胖. 其实,中国解体已不可逆转.

中国这六十几年有过两次成为真正强国的机会, 但都被两个事件给毁掉了. 有两个人可带领中国成为强国, 都被中国扼杀了.
这两人,一个是林彪,一个就是薄西来.
引用 笑傲江湖01 2014-1-23 05:36
一个知趣份子都不敢讲真话的国度, 这个国都能崛起? 我终于知道西方国家为什么可强大, 就是知趣份子敢讲真话. 不要以为中国人才会抛头颅,撒热血. 西方人比中国人抛得和,撒的还凶. 我可悲的是一直引以为傲的中华文明,其实已比西方落后了过千年.

堂堂一个大国总理,既然能够脱掉衣服上街, 而街上的人民既然不是拍手叫好,就是视若无睹. 这也叫崛起.中国的愚擩性不改, 中国会再亡国. 现在的中国人的质量完全都比不上五四那年代的中国人, 亡国也不可逆转.  大家再谈什么, 也只是"风花雪月".
引用 远航一号 2014-1-20 10:48
赤旗的评语值得思考。
引用 赤旗 2014-1-20 05:20
很有意思的报告和采访,不过大卫-科茨教授的评价还是很保守的,当然他是作为外国客卿,可以理解。
1)如果中国能够坚持混合经济模式,并且做出一些改变,亦即把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平均地分配于整个人口,那么中国的崛起就是可以持续的。
————在中国混合经济(国家资本主义)是否还能管用多长一段时间?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如果要把经济发展成果平均分配给整个人口,这是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所能承受的吗?
2)我认为中国政府必须给予工会一些权力,如果它想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话。我想中国的工人是热爱社会主义的,如果他们能在现行体制下,为更 好的生活条件而斗争的话,他们是不会放弃社会主义的。如果中国的领导人能够允许工会真正活动的话,那么中国的领导人在工人中会拥有更大的欢迎度。当然这个 问题应该留给中国人民自己去解决。
————这话虽然很小心(以免干涉中国内政),但意思很明确还是需要有独立的工会,“工会真正活动”显然不是指“党领导下的全总”。
引用 redchina 2014-1-20 02:45
凤凰网在发表该文的时候竟然篡改为科茨教授赞成中国实行“渐进式的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http://news.ifeng.com/exclusive/lecture/special/keci/  无知还是无耻?
引用 远航一号 2014-1-20 00:25
科茨教授的演讲很精彩,切中当前中国问题的要害。
引用 水边 2014-1-19 16:19
作者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讲的问题都是很有针对性的,见解也很深刻。

查看全部评论(8)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5 08:55 , Processed in 0.01896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