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热点关注 查看内容

冯氏春晚意味着什么

2014-2-5 23:18|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086| 评论: 0|原作者: 余亮|来自: 观察者网

摘要: 当马年央视春晚落幕,观众们犀利迅猛的吐槽声也告一段落。大约就像一连转了四个小时的小彩旗,此时反而有点不想停下来。

余亮:冯氏春晚意味着什么

2014-02-05 10:15:20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余亮

  当马年央视春晚落幕,观众们犀利迅猛的吐槽声也告一段落。大约就像一连转了四个小时的小彩旗,此时反而有点不想停下来。

  不停转的小彩旗,就是中国春晚隐蔽的贝多芬式主题。她是潜在的节奏,是真实的影子,是你心弦上隐隐的痛。她令人担心、令人头晕,令人有所期待又令人好奇。她宣称自己就是时间,不以我们的赞美或者吐槽转移。她在扮演你无法撼动的事物,超越节目之上,成功地描述出春晚的无间道轮回生命。小彩旗才转了四个小时,春晚都已经转了三十二年,还要继续转下去,因为全民大众需要它。在吐槽之余,从手机与电视之间抬起头来,我真想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冯小刚和城市观众、移动网络一起,有意无意开创了中国春晚的全新模式——我演出,你吐槽。或者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我吐槽,你演出。全都不要停,要像小彩旗一样转转转。这就是隐蔽的新传统。唯一的问题是由谁来折腾。嫌弃春晚好些年了,换成冯小刚,行吗?

  冯小刚此番在文化上的亮点就在于感知到了时代的脉搏,在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具有自觉的被吐槽意识。首次把吐槽作为春晚有机的一部分融入,虽然还只能放在片头里。所谓自黑,是把吐槽当作一种生产力。吐槽是当代市民文化的一部分,代替了批判。纯粹批判可能是自身缺乏建设能力的体现,而相对温和的吐槽至少掩饰了建设能力的不足,还能给欢乐做加法。冯小刚的这份感知,远远胜过他在制作晚会节目和调度现场方面的表现。

  这是春晚的吐槽元年。因为中产阶级蓬勃的骚情、春晚团队的自觉被黑意识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天涯共此时”的社区传统被恢复了。只要把《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改一下即可——“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小伙儿哟吐槽,姑娘点火。”

  最早的春晚大约就是《在希望的田野上》模式。我记得家家户户搬着板凳到有电视机的人家看春晚,一起欢声笑语。后来各回各家看电视,邻里间聊聊。再后来邻里也淡了,还有单位、学校里可以聊聊。

  网络时代改变了一切,人人都可以上网评说,互相看得见。陌生人们在论坛、博客上论剑。一开始还一本正经,搞得像开启民智一样,想评出风格评出水平。社交媒体使得这个趋势扁平化了。微博成就了段子手,衰败中的微博今年依然承担着段子生产基地的功能。但不要忘了,深入家庭、同学、朋友圈的吐槽渠道主要是微信。微信朋友圈里,朋友不亦乐乎地转发微博上的段子。亲朋好友发表着除了朋友圈和群之外别人就看不到的吐槽。很多话并不适合公开,只适合朋友圈里说说玩。相比微博大v的段子,微信私人小圈子间的段子、牢骚、吐槽、逗乐才是更重要的社会话语基质。多少恢复了一点熟人社会的感觉。

  吐槽从第一个节目就开始,如影相随,不离不弃。吐槽的汉子你威武雄壮,因为你们,魔术穿帮都反而变成最大的乐趣。网友说的好:“春晚这样办就对了,只负责歌舞,语言类节目就交给微博微信了。”或者说,语言类节目就交给城市知识青年了。

  确实,吐槽主要体现了城市年轻中产以及小资的趣味。不是小资能看出来黄渤穿的“工装”其实是爱马仕么?不是宅男能从铁锤联想到欧美大片里的雷神么?不是对广场舞大妈同仇敌忾,会吐槽蔡明做轮椅是跳广场舞没好下场么?中产机灵鬼们眼尖手快,够损够欢乐。好在还没有沦为优越感,倒是有种好乱好快活的草根气。至少比年三十一整天往假日办打查岗骚扰电话的人有趣些。

  

不是小资能看出来黄渤穿的“工装”其实是爱马仕么?

  不是小资能看出来黄渤穿的“工装”其实是爱马仕么?

  吐槽易写文章难。但我知道我那些微信吐槽不值得写到这里,也深知自己的喜好不代表别人的喜好,尤其不能代表不同社会群体的趣味。革命老歌的演唱者虽然很难体现当年的风骨——形似神不似,大牌歌星永远没有下基层锻炼的社会主义演员的身体感觉,几个主持家伙的报幕也有点奇怪——但或许体现了冯小刚一代人的革命年代感受,也能满足并不挑剔的中老年观众口味。大张伟虽然跳舞跳出一副杀马特味道(复旦犀利石老师所言),不过被中产阶级指称为“杀马特”的新兴进城青年群体也许喜欢。大张伟未必想做杀马特,只是因为上了春晚,面对各族人民各阶层观众和无言的春晚传统,新新人类都会变得不知所措,远没有在录音棚面对自己世界时候的自在,只能闷头表演完算数。

  

大张伟跳舞跳出一副杀马特味道

  大张伟跳舞跳出一副杀马特味道

  

资料图:杀马特

  资料图:杀马特

  春晚好就好在一切都由不得你自己,无形的力量还在发挥作用。真要变成某个群体掌控自如的东西,那才意味着僵化封闭的到来。

  冯小刚是如何试图掌控春晚的呢?在国家、民族、资本、大众之间的平衡上也花了一些他自己的功夫。比如主旋律的适时到来。这在几个小品里体现尤为明显,比如碰瓷小品中的反击和和解,虽然给人留下更多的惆怅。

 

 

  由匈牙利人来展示中国盛世符号,而且用了皮影戏方式,使得《符号中国》成为最具有盛世景观感觉的节目。没有面孔没有细节,屏幕上剩下的就是纯粹的身体/人种信息。具有秦汉时代华夏边疆民族HUN(匈奴)人血缘,又是一战中奥匈帝国的残片和前社会主义国家,他们来贡献皮影戏,用肉身模仿我们的国家符号,隐隐传达出朝贺天朝的味道。我这样的联想当然过于遥远,但神话总是一件从遥远地方突然袭来的事件,并非一件完全由己的事情。虽然他们模仿的火箭过于肉感,但从最后的数字造型来看,匈人至少贡献了个不错的马屁(参见下面第二个字母的造型)。

  

2014马年春晚《符号中国》节目截图,字母由演员身体组成

  《符号中国》节目截图,字母由演员身体组成

  

2014马年春晚,演员用肉身组成的火箭

  演员用肉身组成的火箭

  时间都去哪儿了?当歌唱中国心的清瘦小伙变成勉力唱中国梦的中年师爷,网友吐槽还真的暂时熄火了。中国梦的表述看似平常。巧妙在于,张明敏仍然借用一个华侨的身份来讲述四海通五洲同的家国理想,强调母子传承和不变初衷。用过去的曲调来歌唱,连中国也继续念成“宗”国,多少回避了歌词的简单和现实中做中国人的纷纷扰扰矛盾。淡化政治价值,这也是春晚的现实选择。

  春晚要讲“复兴”,可是“光荣与梦想”和“天耀中华”都过于明显地挪用了美国人的说法。12点敲钟前的《天耀中华》尤其成为最不知所云、不知分寸的节目。歌词属于老生常谈的颂歌也就罢了,这个歌名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中国传统语境中“天”的含义,也不知道中国革命继承了这个含义。盲目祈祷,把神话做成了神棍,乍一看还以为是颂扬基督呢。由一个以往一直给“凤凰传奇”等乐队写旅游民谣的词曲作者来写国家歌曲,不是勉为其难就是投机献媚。这注定是一首不会再被提起的作品。由华谊的签约艺人创作和演唱此歌,展现的是资本土豪精英的浮浅。即便是玩文化的资本,在创造国家神话的时候还是多么轻浮随意。民族神话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创作的。

  已经有财经记者在深挖此次春晚如何变成华谊的利益输送平台。所以,冯氏春晚或许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当我们把春晚交给冯小刚及其幕后资本会发生什么。首先会带来新意,至少还贡献了《筷子》这样的精彩短片。但是如果放任,又会变成资本的狂欢舞台。冯小刚曾宣称春晚不做第二次,那么做为一锤子买卖,能够做成这样还算不错,让华谊一次性用足也是可想而知的。一向呼吁一切国有领域都要向资本全面开放的财经记者也不必过于惊讶这个后果。冯小刚的一锤子买卖也显示,任何人办春晚,都要考虑国家、市场、民族、大众、精英的平衡;也都无法包容一切,比如昨晚在北京皮村还有一场粗糙质朴的打工者春晚吸引了一些知识分子注意。

  昨晚微信上满屏吐槽时候,我间或看到崔之元教授还在那里兀自转发政经文章——“货币基金垫资压力增大”,“实验室创造合成磁单极子”,“美国大数据国家战略”等等,忽然感到认真讲国家故事是多么难得。当90后学生用短片《前进,达瓦里希》精辟反映一个伟大国家的消失带来的记忆唏嘘,春晚是否能见证另一个伟大国家的兴起和延绵?不是以铁蹄踏梦的方式,而是以一种槽糕与精彩混合的方式,噼里啪啦欢欢喜喜地到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4:50 , Processed in 0.018235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