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多少人系列文章之六

2014-2-18 11:25| 发布者: 玉表| 查看: 837| 评论: 0|原作者: 王小宁

摘要: 杨继绳《墓碑》一书得出饿死3600万人的结论,主要不是依靠人口统计资料,特别是当时的实时的、客观的、科学的人口统计(这种统计当时并没有进行)资料得出的,而是靠调查,(四十多年以后的调查,和当年零散的、不完备的调查),还有是当事人的回忆和三、四十年后各地所编撰的地方史志得出的。 ...

饿死人调查不是饿死人人口统计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多少人系列文章之六

王小宁

杨继绳在《驳“饿死三千万是谣言”再答孙经先对<墓碑>的指责》一文中说:“1958-1962年到底饿死多少人,不是坐在书斋里能够计算出来的。计算只能是一个参考。关键是实际调查。” 杨继绳《墓碑》一书得出饿死3600万人的结论,主要不是依靠人口统计资料,特别是当时的实时的、客观的、科学的人口统计(这种统计当时并没有进行)资料得出的,而是靠调查,(四十多年以后的调查,和当年零散的、不完备的调查),还有是当事人的回忆和三、四十年后各地所编撰的地方史志得出的。饿死多少人真能通过调查查出来吗?肯定不行。杨继绳显然不懂得调查与统计的区别,两者的要求和内容相差很大。饿死多少人只有通过饿死人的人口统计确定,饿死人调查无法得出饿死人人口统计的结果。

 

我先对原中监委调查组组长李坚1961年安徽调查的回忆进行分析。李坚调查报告是很有名的,也是很重要的。李坚报告认为三年困难时期安徽饿死300万人。杨继绳在《墓碑》中没有接受李坚报告,因为他不满意安徽饿死300万人的结论,认为太小了。杨继绳在《墓碑》中引用了李坚回忆:“文革结束后,安子文自安徽流放地返京,··· ···安部长开口第一句话就说:‘你那个饿死300万人的数字,我核实过了,应该是500万’”,“安子文说的500万,占当时全省总人口15%左右。综上分析,从1958年冬到1962年春,安徽非正常死亡人口应在500万到600万之间。”注意李坚原话是,安子文说:“应该是500万”,杨继绳有意把350万人篡改为500万人。

 

李坚报告所讲事实是真实的,安徽确实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饿死人非常多。但是到底饿死了多少人,这只能依靠人口统计。调查的数字多数都是估计的,估计受到政治因素和情绪的影响很大,往往会出现大的偏差。

 

李坚说,他等三人三次去安徽调查,每次应用一两个月时间。为了防止当地干部欺下瞒上的各种招数,他们经常步行下乡进行调查。他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是:召集会议,“闻讯赶来的村镇干部们提供了书面材料和肿病死人的数字”,“找当地同志谈话,经常是到野地里个别谈话采取秘密私访的办法了解情况。“从生产队到公社,再到每个县,统计数字逐级汇总,最后,得出安徽全省饿死人350万这个数字。”从中可以看出,李坚调查出的饿死人数字是建立在各级干部“估计”的基础上的。文化大革命中,中组部造反派批判李坚“估计”了一个庞大的死人数字。李坚说:我永远不服。理由是:“调查安徽饿死人,我是一个县一个县地走,一个村一个村地走,一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地核实数据,最后汇总出来350多万这个数字。我反复考虑之后正式上报为饿死人300万,怎么能说是估计出来的数字呢?”我认为李坚所说不实。李坚等三人去安徽调查三次,总共用时最多四五个月,不会超过150天。安徽省有70个左右的县。走遍70个县,每个县停留3天就要210天。安徽全省还有多少公社,多少生产大队,多少生产队? 生产队可能就有几万个。李坚等三人怎么可能“一个县一个县地走,一个村一个村地走,一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地核实数据呢,这需要多少时间?(李坚等经常是步行下乡,光路上就要耗费大量时间)以这样的方式调查,一两年也调查不完。李坚的调查数字是估计出来的,是很多人的估计,并且是很不完备的。调查可以查清某个事件,但查不出大范围的总共数字。对安徽省饿死多少人的统计是一个很大的工程,至少要有几千人参加,并且要非常严谨,比如要数饿死人的尸体。它与依靠听说,估计的调查是完全不同的。

 

2013228日发表在“凯迪社区>时局深度”上的由吾老牌子所写的《亲历:无为饿死不到一万人谎报为30多万人!》一文真实地说明了当年安徽省无为县饿死人调查的情况,也表明当时饿死人人口调查中的严重问题。

 

作者的父亲原为13级干部,1957年被打成右派降为18级,从芜湖地委调到无为任教育局长,但被县委安排到农村工作。作者父亲所在的公社饥荒严重,有吃草根,剥树皮度日的。6061年老百姓不交公粮了,躲藏粮食,善良干部帮忙欺骗上级。拍马屁干部继续强征粮食讨好上级。61年大批农民前往江西浙江要饭,情况严重,上级取消了农民6162两年公粮,加上气候好转,恢复很快。曾希圣在中央的严厉催促下,被动的开始调查饥荒真实情况。

 

作者父亲当时参加了人口调查工作,任无为县调查组副组长兼严桥区调查组长。调查组十几个人,副书记挂帅,公安局负责,其他部门抽人帮忙,时间紧(半个月不到),任务重,人手少。方法:下面报数字,上级抽样复查。生产小组报给生产队,生产队报给大队,大队报公社,公社报区县。结果报上来的死亡数字惊人,调查组复核数字,下到大队村庄调查,发现许多村庄不足半数人口,大部分在外逃荒。在家的干部说,只要现在不在村里,就是死亡人口。一个原来1200多人的村庄现在只有300人在村里,965人都作为死亡人口上报,其中真实死亡人数是35人(真实饿死32人,正常死亡3人)被作为正常死亡人数,其余930人(逃荒,投靠亲友)作为非正常死亡人口上报。有的村庄上报非正常死亡人口接近原有人口,下去调查复核,发现死亡人口都健在。一问情况,村干部说,死人有抚恤补助,多报死人多补助可以私分。基层干部由于仇恨上级命令主义,趁机大搞“新浮夸”,上报死人越多越好,说“你们上面搞粮食浮夸亩产一万斤,我们就不能浮夸死亡一万人吗?”针对这种情况,调查组要求以尸首为准,但有人提出许多人死在外面找不到尸首。当时没有失踪一说,于是有人提出不在籍人口一半作为非正常死亡人口计算。当时上级也没有具体计算方法,无从计算。最后还是把当地尸首和不在籍人口分开计算,由上级定夺。无为县原有人口99万,当地尸首9000余人,不在籍人口32万,在籍人口66万。在向上汇报情况时,突然上级通知,要真实汇报情况,不许弄虚作假,特别搞清楚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人口,不得含糊,要用党籍公职作为保证!这个要求难为了调查组,必须清楚填写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人口,不得含糊其词。调查组长通过上面关系探听分寸,结果听出来是要从严从重,要彻底与曾希圣算老账。调查组长和我父亲都吃过曾希圣,宋孟邻的亏,于共于私都暗自窃喜,于是把不在籍人口32万,全部作为非正常死亡人口上报。后来听说其他地市也是同样方法处理,心中稍安。同时,要曾希圣滚出安徽的呼声不断。受压的一派地方干部之间的串联越来越多。和文革后老干部串联搞垮四人帮一样的情况。几个月后,上级要求复查,调查组重新复查,但一看上面并无严厉指示要求,同时不能否定自己以前工作结论。于是,装模作样到下面几个点上复核一下,轻微修改个别数字,糊弄一下,原样上报。只是到了前些年,作者父亲看《老年报》上有文章说无为县饿死30万人,他笑了。给我说了真实情况。他说,尸首9000多人,非正常死亡七千多人,逃荒在外的估计会死几千人,(总数约两三万人)。死亡人口夸大为三十万,三个人死了一个人,鬼才相信。当时就这样糊涂报了,大家就是要曾希圣下台。

 

从这篇文章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调查严重不实,前期各级领导极力缩小饿死人数字,后期又极力扩大饿死人数字。整个调查是建立在估计的基础上的,估计受到政治因素和情绪的影响很大,往往会出现大的偏差。真正的饿死人的人口统计要数尸首,要核实每个饿死人的真实性。全国有名的饿死人最多的县之一的无为县实际饿死两三万人,却被夸大为三十万人,那么安徽省呢,全国呢?

 

我写过一文《六四事件军队打死不超过300人》。文中说:当时官方公布241人死亡(学生和群众218人,戒严部队23人)。但这一数字遭到很多人的置疑。引用的比较多的是,北京各高校在血腥镇压后派人到市内各医院调查,军队打死3000人;另一个是当时红十字会统计的数字:军队打死2600多人。血腥镇压后,甚至有在场的人说,亲眼看见军队打死上万人。我认为六四事件军队打死人应该不会超过300人。我的理由是“天安门母亲”经过二十二年的收集死亡者人数为202人。天安门母亲的名单要求有死者姓名,有死亡时间、地点,有死亡原因,要完全真实,类似普查式人口统计。而其他的调查、“亲眼所见”都受到情绪的严重影响,都是建立在估计的基础上的。六四时,军队开枪打死大批手无寸铁的市民、大学生,造成人们的极端震撼,人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刺激,心里充满了不解、惊恐、愤怒、仇恨,这会影响理性地认识事物,思想会极端,偏执。所以会产生、接受军队打死人很多、很多的信息。从而影响调查和估计的真实性。有人甚至会出现虚幻的意识:亲眼看见军队打死上万人。

 

对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人的调查和估计,也会出现六四时对军队打死人的调查和估计的情况。李坚说:“我自己走下公路,沿土道朝村子里走。才走了几百米,就看到有死人躺在路边。一个男人头戴皮帽子,好像是从北面走过来后死在那里。还有一个妇女骨瘦如柴,躺在地上奄奄一息。每天看到、听到的都是大规模饿死人的惨况,会造成人的极端的震撼,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刺激,心情充满了不解、惊恐、愤怒、仇恨,这会影响理性地认识事物,思想会极端,偏执。很多有关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人的调查、研究都是在一种非理性的意识下进行的,所以难有科学性、客观性。李坚调查和其他饿死人调查很难说没有非理性的东西在里面。还有就是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如果采取“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办法进行普查式饿死人人口统计,饿死人的数字要小得多。杨继绳作为父亲在1959年春天就被饿死的难属,心中充满了愤怒、仇恨,很难客观、公正地做出研究。《墓碑》一书充满了偏执、误差,甚至明显造假,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要再强调一遍:饿死人调查不是饿死人人口统计。建立在调查、估计基础上的所谓的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多少人的部分研究报告、著作、文章是站不住脚的。就是官方八十年代初公布的人口统计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主要也是建立在调查,估计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真正的人口统计基础上的。

 

八十年代初,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统计数据被人为修改了。不论安徽省,还是全国,非正常死亡人口数量都被夸大了。见我《国家统计局三年困难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严重不实,根本站不住脚》一文。第二次(1964年)、第三次(1983年)及以后的全国人口普查数字是最接近真实的,也是统计数据造假不可逾越的障碍。由于对1960年、1961年死亡率定得过高,于是就必须要将1962年、19631964出生率大幅度提高,否则就无法与1964年第二人口普查数字相对应。

 

死亡率可以造假,但在自然状态下,最高出生率却不能造假。什么叫自然状态,就是没有政府等对生育的鼓励的状况。解放初期,最高出生率是的1952年,出生率3·78%。应该说,在自然状态下这是不可超过的数值。在三年困难时期之后,全国出现出生率大幅度提高:19623·701%19634·337%,19643·914%。这是不可能的。1962刚脱离大饥荒,死了3000万至7000万人,绝不可能立刻达到最高出生率。

 

在统计数据中有那么一个规律,凡是出现大量饿死人的省,刚脱离大饥荒,立刻出现超高出生率。四川、安徽、河南、贵州、甘肃、青海等省无不如此。安徽省1962年、1963年、1964年出生率奇高。1962年安徽省出生率4·128%,全国出生率3·722%,1963年安徽省出生率5·069%,全国4·36%1964安徽省出生率3·984%,全国出生率3·934%。安徽省这三年出生率比不实的全国出生率还高,更说明安徽省统计数字中死亡数字被严重夸大。安徽省两年内死了500万至600万人,占全省人口六分之一,(在全国省一级比例最高的之一)刚脱离大饥荒绝不可能出现如此超高出生率。出现大量人口减少后,至少五年才能恢复正常出生率,有的甚至十年、二十年都不能恢复。

 

尹曙生《读曾希圣给中央的检查》一文(2013年第1期《炎黄春秋》杂志)透露

1961年安徽省公安厅上报中央的1961年非正常死亡222万多人。1961年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为正值,不会有太多饿死人口。所以说,即使根据当时安徽省公安厅的统计,三年困难时期安徽省饿死人数也就是两百多万。杨继绳等人竟然通过调查、计算,得出安徽省饿死人数500万至600万人的结论,真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责编 玉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22:04 , Processed in 0.01378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