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人系列文章之七

2014-2-21 11:11| 发布者: 玉表| 查看: 871| 评论: 0|原作者: 王小宁

摘要: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全国范围内的人口达六亿多人,省级行政区范围内的人口达几百万到六七千万。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人口增长的偶然性、特殊性将会相互抵消,表现出了某种必然性、普遍性。

出生率、死亡率严重异常

说明人口数据造假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人系列文章之七

王小宁

在大范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除非出现大灾难和大规模战争、政治动乱,除非处于非自然状态,它们都不会过高,或过低。什么叫大范围?大范围就是在全国范围内、省级行政区范围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全国范围内的人口达六亿多人,省级行政区范围内的人口达几百万到六七千万。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人口增长的偶然性、特殊性将会相互抵消,表现出了某种必然性、普遍性。什么叫自然状态?就是没有出现政府等对生育的干涉。鼓励生育,或者限制生育就是政府对生育的干涉。但是,我们知道,在官方人口统计数据中,在一些人研究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人的论文、著作中的研究、计算人口数据中,有些数据出现了严重的异常,这肯定是人为的人口数据造假或者失误。

 

人口出生率,在自然状态下最高能达到多少?刚解放时,按杨继绳在《驳“饿死三千万是谣言再答孙经先对 <墓碑>的指责》一文中说:“1950年-1953年正是土改刚结束、统购统销还没有实行、农业还没有集体化的时候,是中国农村情况最好的时候。”最好时期生孩子应最多,当时政府并没有鼓励生育,是处于自然状态下。1950年出生率3·7%19513·78%19523·7%,19533·7%19543·797%19553·26%。那个时期的人口出生率达到了自然状态下中国大范围内人口出生率的最高水平。19543·797%已到了极限,除非政府鼓励生育,否则是不会超过这个极限的。而在人口统计中,1962年出生率3·701%19634·337%19643·914%,19653·788%1963年、1964年出生率大大超过19543·797%的极限。应该说,这是没有道理的。我在《国家统计局三年困难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严重不实,根本站不住脚》一文中已说明了这个观点。根据1983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1962年、1963年、1964年的出生率被人为地大幅度提高了,1962年人口多算至少300万人,1963人口多算了至少100万人。也就是说,中国以后在自然状态下的出生率不应该超过19543·797%的极限。

 

我们看各省的人口统计数据,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越是1960年、1961年死亡率高的省,1962年、1963年、1964年出生率就越高,甚至高得离谱。以下是饿死人最多的八个省的情况:

 

一、安徽省是全国死亡率最高的省。1960 年死亡率高达6·858%。到1962年出生率就从1961年的1·234%迅速升高,达到了4·128%1963年再次升高,达到5·069%的高点,1964年出生率仍为3·984%。这三年出生率均高于全国出生率;

 

二、四川省是饿死人口最多的省。1960 年死亡率4·778%1961年死亡率2·801%。到了1962年出生率还只有2·799%,而到1963年出生率就达到了5·01%的高点,1964年出生率4·694%。这两年出生率明显高于全国出生率;

 

三、贵州省1960 年死亡率5·233%1961年死亡率2·327%,1962年出生率既攀高到4·372%1963年再增到4·87%1964年出生率5·262%。三年出生率明显高于全国出生率;

 

四、河南省1960 年死亡率3·952%1962年出生率3·75%1963年出生率4·492%1964年出生率3·6%

 

五、甘肃省1960 年死亡率4·132%1962年出生率4·112%1963年出生率4·212%1964年出生率4·718%

 

六、湖南省1960 年死亡率2·926%1961年死亡率1·748%,1962年出生率4·139%1963年出生率4·729%1964年出生率4·219%

 

七、青海省1960 年死亡率4·073%1962年出生率3·572%1963年出生率4·556%1964年出生率5·208%。这是全国出生率的最高点,令人难以置信;

 

八、广西壮族自治区1960 年死亡率2·92%1961年死亡率2·037%,1962年出生率3·814%1963年出生率4·166%1964年出生率4·104%

 

凡是出生率高于1954年的3·797%的,都不靠谱,以上八个省三年24次出生率,达到或高于全国出生率的有23次,高于4%出生率的竟有17次之多,最高的为5·262%。真不知道这么多的人是怎么生出来的。以补偿性生育说明出生率超高,显然没有说服力。刚经过大规模战争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前五年也存在补偿性生育,出现出生率高峰,但最高也只达到3·797%,说明1962年至1964年的超高出生率是不可能出现的。

 

出生率的第二个问题是:在人口大量减少,刚刚脱离大饥荒,人口出生率不会出现大幅度提高,迅速达到最高水平。应该是至少要经过五年,才能逐步达到出生率最高水平。具体地说就是,如果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一千万以上人口,1962年以后要经过至少五年,才能逐步达到出生率最高水平。以安徽省为例,六十年代初,安徽省有3000多万人口,如果饿死600万人,(杨继绳这样认为)就是减少五分之一人口,生育人口至少应减少五分之一。考虑夫妻一起饿死的不多,多为饿死一方,失去配偶的人也要退出生育人口。生育人口将减少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按中国习俗,如果家里死了人,要结婚的人一般不会在一年内结婚。人们在大灾难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有灰暗心理,使生育欲望降低。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出生率。如果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一千万至七千万人,全国1962年至1965年出现高出生率是不可能的。一些饿死人较多的省,出现比全国高出生率还要高的出生率,更是不可能的。在大灾难之后出现补偿性生育是有可能的。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没有死过多的人。如果饿死人数为几百万,可能会在一两年内达到出生率最高水平。1962年以后,立即出现了高出生率,说明三年困难时期没有饿死一千万以上的人口。

 

在大范围内,出生率也会有低限。官方统计数据中,1960年出生率2·086%1961年出生率1·802%,就是低限。当然这两个低限被1983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证明过低。见我的《国家统计局三年困难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严重不实,根本站不住脚》一文。根据1960年、1961年的出生率被人为地大幅度降低了,1960年人口少算至少223万人,1961年人口少算了123万人。

 

省级行政区范围内出生率也应该有低限,这个低限应不会比已经低估的全国出生率低得过多。我们看上述八个饿死人最多的省的情况:1960年出生率,安徽省1·135%、四川省1·537%贵州省1·997%、河南省1·398%、甘肃省1·553%、湖南省1·939%、青海省1·307%、广西壮族自治区1·92%1961年出生率,安徽省1·234%、四川省1·165%贵州省1·658%、河南省1·525%、甘肃省1·476%、湖南省1·251%、青海省1·143%、广西壮族自治区1·719%。全部低于全国水平,有些低得过多,接近一倍。1960年出生率最低的为安徽省1·234%1961出生率最低的为四川省1·165%湖南省1·251%、青海省1·143%。真的会有这么低吗?

 

再讲人口死亡率。在战争和大灾难时期出现很高的死亡率是可能的。但,有一个规律,就是范围越小,偶然性、特殊性影响越大,范围越大,偶然性、特殊性影响越小。在一个村,一个乡,甚至一个县出现死亡率奇高是有可能的,但说一个地区(专区)出现死亡率奇高是不可能的。比如说,饿死四分之一以上的人是不可能的。说贵州省遵义专区饿死了88%的人(八人中饿死七人);(见前英国《卫报》记者,香港英文《南华早报》驻北京采访主任贝克尔的《饿鬼:毛时代大饥荒揭秘》)河南省信阳专区饿死108万人,占信阳人口四分之一;(见杨继绳《墓碑》)四川省涪陵专区饿死350万人,占涪陵人口70%;(见杨继绳《墓碑》)这些都是无法让人相信的。如果是一个省,那么饿死人比例绝不会超过5%。杨继绳说安徽省饿死500万至600万人,占全省人口14·5%17·4%,是极为荒唐的。

 

对于官方统计1960年全国人口死亡率2·543%1961年全国人口死亡率1·24%,我认为是过高了,而杨继绳等认为过低。杨继绳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60年的死亡率为25.43‰(学界认为这个数字偏低。美国普查局中国科科长班尼斯特修订为44.60‰,美国人口与人口学委员会主席科尔修订为38.8‰,中国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蒋正华修订为32.40‰)”我认为过高的理由是根据第二次及以后各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1960年、1961年出生人口(出生率)明显偏低,1962年、1963年、1964年出生人口(出生率)明显偏高,说明1960年全国人口死亡率2·543%1961年全国人口死亡率1·24%,过高。杨继绳们根据什么?根据的是没有事实、没有道理的调查、估计、计算。杨继绳说:“我用四川官方的人口数据,计算出四川非正常死亡800万人。考虑四川官方大量隐瞒人口死亡,廖伯康和四川一些老干部认为饿死1200万人,所以《墓碑》中认为四川非正常死亡在1000万到1200万之间。”就是因为“考虑四川官方大量隐瞒人口死亡”,他就把数字提高了25%50%。在现实中,由于需要,某些官方也有夸大人口死亡的情况。比如,中央处理河南信阳、安徽省问题时,都有明显的夸大死亡人口的现象。1961年底粮食部要求各省上报粮食产量、人口变动调查表时,各省出于要求征购粮减免的需要,有意少报粮食产量,多报人口减少。

 

人口死亡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除非出现大灾难和大规模战争、政治动乱以外)会逐步降低。全国人口死亡率1949年(大规模战争仍在进行)为2%,和平年代以后逐年降低。从1950年的1·8%降到1957年的1·08%。以后出现大灾难,死亡率又逐年升高。大饥荒的1960年高达2·543%1961年仍然高达1·424%。按道理,要恢复到历史最低死亡率要有一个过程,比如要经过三四年。因为全国人民都挨饿了两三年,更有几千万人几乎被饿死,身体情况都非常差,刚刚走出大饥荒的1962年、1963年、1964年死亡率应该仍然较高。但很奇怪的是,1962年、1963年死亡率居然奇迹般地降到1·008%1·01%,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1964年死亡率又有明显提高,达到1·15%1965年死亡率再降为0·95%,再一次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我认为:1964年、1965年的死亡率是比较真实的,因为1964年进行了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两年数据与人口普查数据有关联。因为人为地把1960年、1961年的人口死亡率定高了,就要把1962年、196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于是就要降低人口死亡率。全国是这样,八个饿死人最多的省更是这样。1962年比全国死亡率低的省有安徽省0·851%、河南省0·804%、甘肃省0·825%、青海省0·535%1963年比全国死亡率低的省有安徽省0·792%、河南省0·939%、青海省0·837%。其中青海省1962年死亡率低到0·535%,至今五十多年了,全国死亡率都达不到这个水平。

 

中国官方的人口统计数据,为了提高或者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过提高或者降低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做了很多文章。一些非官方的饿死人人口研究,更是在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上随意编造人口数据。他们的做法都是将1960年、1961年的人口死亡率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以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的目的,但是为了与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数据相适应,又把1962年、1963年、1964年的人口死亡率降低、人口出生率提高,以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上升的目的。从我对出生率、死亡率严重异常的分析,可以说明不论是官方的人口统计数据,还是一些非官方的饿死人人口研究的人口数据,都存在严重造假的问题。



(责编 玉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22:02 , Processed in 0.02014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