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现实启示

2012-2-7 23:21| 发布者: 乌龙茶| 查看: 594| 评论: 0|原作者: 李广艳|来自: 红旗文稿

摘要: 只有深入实际,关注现实,才能巩固和扩大理论大众化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现实启示
 
李广艳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这一重要论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如何深入人心、如何成为社会发展动力的问题,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如何与大众相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思想在产生、发展过程中,不仅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取得了良好的大众化效果。研究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对如何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构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体系

    理论学习和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在历史上形成的一大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一贯倡导并亲身实践的。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在延安进行的全党范围内的整风学习,就是一次普及马克思主义,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过程。全体党员通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党的文献,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增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仍然强调,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学习,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学习马列主义,坚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普及活动。关于理论学习,邓小平也曾指出:“我们还是要造成一种学习的空气,学习理论的空气”,“学习实际的空气,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党风,我们党的一个好的传统作风”。如果“我们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16页)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和中国国情的变化,除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外,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学习型政党的提出还是学习型社会的推进,都是为了在全党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
    因此,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注重实效的常规化学习制度,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现在虽然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但是,对于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如何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化、重实效的制度。特别是在广大城市社区、农村,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形成浓厚的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氛围,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手段,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形式和载体

    一种思想的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现代社会尤其如此。我们党历来重视借助各种媒介有效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延安时期,办报纸、办刊物、出书籍成为党的宣传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以此推进毛泽东思想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传播,使毛泽东思想为人们所认知、认同和接受。除此之外,还利用贴标语、图画和演讲等简单易懂的形式,在农民中宣传党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也非常注意出版书籍、办各种刊物、拍摄影视作品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诸如《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走近毛泽东》、《红色的摇篮》、《百年中国》等影视作品,都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苦探索历程,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和获取呈现多渠道、多样性的特征,给人们的学习交流带来便利。但我们也要看到,互联网也会传播一些错误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文化地位构成挑战。当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借鉴以往的有效传播形式的同时,应当努力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一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向群众学习语言,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群众明白易懂的语言;二是不仅要围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展开理论宣传和进行理论阐释,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可信性,而且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域广大群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推出一批通俗且具有时代感的理论读本、文章、歌曲、影视作品,创造出具有号召力、感染力的标语、口号;三是要广泛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手机、博客等新型媒体引导舆论,增强理论宣传效果,重视互联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

    推进理论的大众化,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深入实际,关注现实,才能巩固和扩大理论大众化的实践基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正是从农民群众最需要的土地问题、工人自身的艰苦处境出发,分配土地给农民,救工人于苦海,阐明了进行革命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广大农民永久获得土地、工人永久获得解放,才使得广大工人、农民自觉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了中国近百年来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我们不难看出,要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审视和解决影响人民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现实问题,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进行理论阐释,发挥理论的导向作用。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与人民群众思想实际的结合,更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实际的结合。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关注民生,这种阐释理论、运用理论的方式才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四、重视理论工作者队伍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一支具有坚定政治方向,业务素质精干的工作队伍。思想理论大众化离不开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宣传者,如20世纪30年代的艾思奇,就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典范。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也要求培养一批批自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这些理论工作者不但要具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觉悟和能力,而且要有关注现实、关爱大众的道德品质和思维品质,能够在实践中自觉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因此,要重视理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中来。我们的理论工作者不仅要能够担当起理论研究的重任,而且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善于把理论通俗化、大众化。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32期,摘自2011年第23期《红旗文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22:37 , Processed in 0.02646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