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国际观察 查看内容

正视美遏制战略 强化对美软对抗

2014-2-23 00:0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919| 评论: 0|原作者: 袁绍明|来自: 袁绍明

摘要: 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绝不会轻易改变,现在美国总统第三次接见了达赖,克里在访华前明确表示在钓鱼岛问题上保护日本,不接受、不承认中国划设的防空识别区,在南海问题上也美国兴风作浪,对中国的核心关切根本不予关照,遏制中国意图昭然若揭。

正视美遏制战略 强化对美软对抗

作者:袁绍明 发布时间:2014-02-22 来源:乌有之乡 

转发者注:最关键的最根本的一条还是回归毛泽东的革命路线,重建科学社会主义。


  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绝不会轻易改变,现在美国总统第三次接见了达赖,克里在访华前明确表示在钓鱼岛问题上保护日本,不接受、不承认中国划设的防空识别区,在南海问题上也美国兴风作浪,对中国的核心关切根本不予关照,遏制中国意图昭然若揭。

  一、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

  1、挟持台湾遏制中华民族统一大业,出台《对台关系法》,坚持对台出售武器,派出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不愿意看到两岸统一。

  2、插手新疆西藏破坏中国民族团结,明里暗里支持新疆西藏三股势力,时不时会见达赖,为闹独立的人员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对中国打击三股势力指手画脚。

  3、让日本管理钓鱼岛埋下冲突祸根,钓鱼岛理应属于中国,美国为遏制中国,与日本签订条约,私下将钓鱼岛授予日本管理,导致日本以此为由想占有钓鱼岛,导致中日相争,美国得利。

  4、建亚洲版北约从而集体遏制中国,根据美国牵头的的军事演习,可以看出,美国建立以日本为排头兵,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为成员的亚洲版北约组织已成雏形,新的美中对抗态势在亚太已经形成。

  5、建环中国军事基地全面围困中国,只要认真查看一下美国最近今年的军事动作,发现美国基本已经在中国周边建立了不少军事基地,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围困。

  6、禁止向中国出售高尖端武器技术,不但美国自己禁止向中国出售高尖端武器技术,还要求欧盟国家甚至是以色列向中国出售高尖端武器技术,导致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巨大,付出成本巨大,如中国计算机芯片、软件绝大多数使用美国产品,不知消耗了中国多少财富,但同时对中国国家安全保障非常不利。

  7、利用留学美国人员影响中国政策,从已经出现的案例可以发现,我国高官有被国外势力特别是美国势力收买现象,出现民族利益严重受损问题,如出台政策外资比内资享受更多优惠,享受超国民待遇,如购买美国巨额国债,已经是严重缩水,甚至可能是废纸一堆,明显的是有利美国而损害中国利益的现象,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8、利用美国国内法律打压中国经济,美国过去经常利用最惠国待遇打压中国,一直以来经常利用反垄断、反补贴对中国企业征收额外的高额税,打击中国优势产业,严重损害中国利益。

  9、利用中情局的情报控制中国官员,以前就有英国利用情报信息控制香港官员的现象,其中一个香港官员因为没有听从指示,结果被英国披露一条16年前信息而落马;美国也会采取这样的措施,斯诺登暴露了美国监听丑闻,中国就是美国重点监听的国家,美国通过监听手段定会掌握中国一些高官乃至中央领导的特别信息如贪腐信息,然后以此要挟这些中国高官,这不是没有可能,至于有多少官员被美国控制那就不得而知了。

  可见,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是全面的、赤裸的、可耻的,中国幻想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对美抛弃幻想,采用实用主义政策,对美采取及合作又斗争的政策,强化要对美软对抗。

  二、应该采取措施软对抗

  1、强化信息对抗,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当今世界,信息和网络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和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但当今世界互联网被美国所控制,因此中国必须强化信息安全保障,要组建专门的司令部,强化信息安全部队建设,应对日益激烈的网络信息战,从而在信息对抗中占据主导地位,还有必要与欧盟德法以及俄国韩国等国共同对付美国窃取信息的行为。

  2、强化人才争夺,打造国家人才高地。人力资源是国家第一战略资源,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美国之所以强盛,关键在于美国几百年来将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抢夺过去了。现在正是美国经济困难时期,在人才争夺中处于劣势了,中国正处于人才争夺的黄金时期,必须加大人才争夺的力度,采取必要手段,甚至动用巨资从世界范围内挖掘世界顶尖人才,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顶尖人才的聚集地,成为世界人才高地。

  3、强化科技创新,抢占科技前沿阵地。创新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在资源环境人口红利逐步消退的情况下,中国红利将是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和企业创造财富的关键,是国家赶超实现强大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瞄准世界顶尖目标搞创新,激发企业和人才活力搞创新,围绕创新搞好教育,改革科研管理制度,营造全民创新氛围。

  4、强化制度创新,形成中国制度优势。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先进,但由于许多具体制度没有完善,导致与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比较尚不能占据绝对优势。如虽然有人民代表代表大会制度,但由于具体的选举制度不完善,衡阳集体贿选的事就出现了;由于反腐制度不完善,上至中央常委,下至普通科员,都存在腐败现象,腐败已是相当严重,再不实行刮骨疗法,亡党亡国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中国要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下,乘势而为,锐意改革,坚决反腐,横扫权贵资本,构建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形成中国制度优势,提升治理能力。

  5、强化南南合作,建立抗美统一阵线。中国必须重视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好关系,摒弃过去只讲经济不讲政治、只给好处不求回报的合作,还是要适当讲求政治条件。同时,中国必须抛弃不结盟政策,主动与俄国、巴基斯坦、委瑞内拉、伊朗、朝鲜、古巴等国结盟,建立起抗美统一阵线。对东盟国家,特别是菲律宾、越南、印尼等国,给他们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给他们政治上划定红线,尽量将他们纳入抗美阵线,至少不得联美抗中,不得再在岛屿问题上再生事端,否则就在经济上给予制裁。

  6、强化经济制裁,打击美国在华利益。美国可以单独制裁别的国家或者别国官员。中国对曾经犯下严重错误的日美英法官员没有任何制裁措施,导致他们对中国制造严重事端,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到中国旅游、做生意,甚至还会得到中国高层接见和款待。这是中国的严重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对美日英法德等外国政要名人的制裁名单制度,如发表对华不利言论、参拜靖国神社等,对华造成消极影响的政要名人实施禁止入境、冻结在华利益的制裁制度,使随意损害中国利益的西方人士甚至是终身不得踏入中国国土,这样必然能打击哪些既想利用中国发财由诋毁中国的人,迫使他们想赚中国的钱、想得到中国的好处的话必须学会尊重中国。其次,要对赚取中国超额利润的美国日本等国公司采取措施,要对他们的利润额度划定红线如20%,超过红线部分必须全部没收并处以双倍罚款,这样打击超额利润,并强化反垄断反补贴,从而有效打击美在华利益,保护中国国家和人民利益。

  7、强化分化美盟,击破美国亚欧联盟。当今的美国盟国之间已经出现严重裂痕,特别是斯诺登泄密,导致美国与欧盟各国关系出现严重裂痕;美国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表达失望,不少安倍亲信对美表达不满,导致克里认为日本“不可预测、很危险”,这表明美日关系也出现问题。这样的事件,中国要充分利用,要分化美国盟友关系,特别是要发展好英德韩三国关系,通过发展与欧盟的重大经贸关系,促使欧洲各国逐步脱离与美国的盟国关系,通过说服朝鲜,促进韩朝统一,促使韩国脱离与美国的盟国关系,最终使美国的亚欧联盟土崩瓦解。

  8、强化负面宣传,打击美国国家形象。美国每年都要通过人权报告、中国军力报告、美国之音等丑化中国形象。中国也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始筹建专门针对美国的国际电视台、广播台,对美国自身的不光彩事情大加报道,如美国的窃听丑闻、虐囚丑闻、重要官员性丑闻、美元霸权等不光彩、不人道、不民主、不自由、野蛮霸道的事情,从而打击美国国家形象,也可以压制美国的丑化中国行为。还要组建专门班子,专门研究美国的弱点,在舆论战中,要经常击中美国的要害之处,如要求美国归还欠中国的钱、要求成立超国家的国际货币、要求美国公布自身丑闻档案资料等,通过攻击美国的弱点,以此要挟美国,要中国不攻击你的弱点,美国就得照顾好中国的核心关切。

  9、强化合作要求,确保得利不比美少。中美软对抗始终存在,但合作也必不可少,现在的中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必须强化经济合作和重大国际事务的合作,问题是在过去的合作中,经常发现一些中美合作,中国得利少,甚至有些还要丧失利益,这样的合作是不公平不公正的,现在中国要利用自己的条件,合作得利必须不得低于美国,中国可以在全国人大设立专门的中美等国际合作协议签字前的审查机构,负责国际合作的审查把关,确保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确保得利不比别国少。

  总之,虽然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但美国并不认同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维护世界正义、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害我之心不死,遏制中国将是美国长期战略选择。因此,要实现中国梦,不能对美国抱有任何幻想,而要在实现中与美国进行对抗,尚无法与美日正面武装对抗的情况下,也要强化软对抗,壮大自己后就不会再畏惧美国了。(作者系中共安仁县委党校科研室主任讲师袁绍明)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4 23:33 , Processed in 0.016088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