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多少人系列文章之九

2014-2-24 12:26| 发布者: 玉表| 查看: 547| 评论: 0|原作者: 王小宁

摘要: 两次人口大迁移 造成户籍人口统计严重失实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多少人系列文章之九 王小宁 在中国官方人口统计中,有一个统计项是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城镇人口加上乡村人口等于总人口。比如,1958年城镇人口10721万人,乡村人口55273万人,总人口65994万人。1959年城镇人口12371万,乡村人口54836万,总人口67207万人。1960年城镇人口13073万,乡村人口53134万,总人口66207万人。1961年城镇人口12707万,乡村人口53152万,总人 ...

两次人口大迁移

造成户籍人口统计严重失实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多少人系列文章之九

王小宁

在中国官方人口统计中,有一个统计项是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城镇人口加上乡村人口等于总人口。比如,1958年城镇人口10721万人,乡村人口55273万人,总人口65994万人。1959年城镇人口12371万,乡村人口54836万,总人口67207万人。1960年城镇人口13073万,乡村人口53134万,总人口66207万人。1961年城镇人口12707万,乡村人口53152万,总人口65859万人。1962年城镇人口11659万,乡村人口55549万,总人口67208万人。1963年城镇人口11646万,乡村人口57526万,总人口69172万人。1964年城镇人口12950万,乡村人口57549万,总人口70499万人。1965年城镇人口13045万,乡村人口59493万,总人口72538万人。

 

以下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统计数据为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出版《数读中国60年》一书155页。本书资料来源为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在官方人口统计中的1958年至1965年中国城镇人口、乡村人口:

1958  城镇人口  10721            乡村人口55273

1959  城镇人口  12371万(+1650万)乡村人口54836万(-437

1960  城镇人口  13073万(+702) 乡村人口53134万(-1702

1961  城镇人口  12707万(-366) 乡村人口53152万(+18

1962  城镇人口  11659万(-1048)乡村人口55549万(+2397

1963  城镇人口  11646万(+13  乡村人口57526万(+1977

1964  城镇人口  12950万(+1304)乡村人口57549万(+23

1965  城镇人口  13045万(+75  乡村人口59493万(+1944万)

 

在人口数后面括号内的数字是比上年增加或减少人口数。从比上年增加或减少数中,很多人马上会发现矛盾之处。某年城镇人口增加多少,乡村人口必须减少多少。1958年城市增加1650万人,为什么乡村仅减少437万人?其差额1213万人到哪里去了?以上计算没有加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我们再用1959年到1964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上述数字进行修正,得出城乡更准确的人口迁移数字。以下计算,乡村人口按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城镇人口按天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19591·019%1960-0·457%19610·378%19622·699%19633·333%19642·764%19652·838%。天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19592·31%19602·331%19611·516%19622·77%19633·54%19641·879%19651·49%

 

减去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后的1958年至1965年中国城镇人口、乡村人口

1958  城镇人口  10721            乡村人口55273

1959  城镇人口  12123万(+1403万)乡村人口54272万(-1001万)

1960  城镇人口  12790万(+667万) 乡村人口52886万(-1386万)

1961  城镇人口  12513万(-277万) 乡村人口52952万(+66万)

1962  城镇人口  11312万(-1201万)乡村人口54120万(+1168万)

1963  城镇人口  11246万(-66万)  乡村人口55723万(+1603万)

1964  城镇人口  12739万(+1493万)乡村人口56009万(+286万)

1965  城镇人口  12855万(+116万) 乡村人口57903万(+1894万)

 

在人口数后面括号内的数字是比上年增加或减少城乡之间迁移人口数量和乡村人口中农民离乡逃荒未记、补记人口数。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如下问题:

 

1、中国的人口统计是以公安机关户籍人口统计为基础的。很多人一直怀疑户籍登记存在严重的多报户口和不报户口问题,从而造成户籍人口统计严重不实。以上数据证实了这一点;

 

21959年城镇人口增加1403万人,但同期乡村人口没有相应减少1403万人,而是减少了1001万人,差额为402万人。城镇户口是非常严格的,因为没有户口就没有粮油供应,所以农转非(农村户口转为非农村户口)的人员会在最短时间报上户口。农村的户口没有什么用,再加上管理松散。一部分农转非人员离开农村后,户口未销。1959年有402万人重复报户口,1958年成为职工的农民也很多,但我没有1957年的城镇人口、乡村人口统计资料,无从计算。有人说1959年以前重复户籍达到上千万,是有可能的;

 

31960年城镇人口又增667万人,相应乡村人口应减少667万人,但实际减少了1386万人,多出了719万人。我认为应该是三类乡村人口减少:一、部分1959年以前已农转非人员在农村的户口被撤销;二、部分1960年农转非人员在农村的户口被撤销;三、大批离乡逃荒农民的户口被撤销,甚至被认定为死亡人员;

 

41961年城镇人口减少277万,就是大批精简回乡职工。但同期乡村人口增加仅66万,差额211万人。说明大量精简回乡职工回乡后并没有报户口,与以前重复报户口相反,是少报户口。与1959年以前多报近一千万户口相叠加,应有近1200万人,这些人在统计上会被认为是非正常死亡人员,会使1960年、1961年人口统计出现人口大量减少的结果。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1960年人口减少之1000万人,1961348万人,很可能并不存在;

 

51962年更大规模地精简职工,城镇人口减少1201万人,乡村人口增加1168万人,差额为33万人。是否说明精简回乡职工回乡后大部分都报上了户口?不能这么说。应该是还有一部分回乡职工把户口拿在自己手里,希望能够回城。乡村之所以出现增加1168万人口,是因为农业形势好转,大批离乡逃荒农民返回故乡,这批人被撤销的户口又被报上户口了;

 

61963年城镇人口减少66万人,乡村人口增加1603万人,差额高达1537万人。城市还在精简职工,但规模已小得多了。乡村只所以出现爆炸性的人口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批离乡逃荒的农民返乡了,另外原来回乡职工未报户口的,一两年后报上了户口。大规模的农民离乡逃荒(人数应高达两三千万人之多)对户籍人口统计影响之大;

 

71964年出现了更为奇怪的现象:城镇人口增加1493万人,乡村人口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86万人。城镇人口的增加是由于经济全面好转,一些下马的工程重新上马,一些停产、半停产的企业正常生产,国家开始了规模巨大的三线建设。这都需要增加大量职工。从农村招收职工,会优先招收精简回乡职工,因为他们有技术。参加三线建设的职工从大城市到山沟去,也会提出要带在农村的家属,使他们农转非的要求。这是城镇人口增加1493万的原因。乡村人口没有相应减少是因为很多精简回乡职工,户口在自己手上,根本没在农村报户口。另外乡村人口没有大量减少,反而增加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又有大批离乡逃荒农民返乡,重新报上户口。

 

81965年再一次出现奇怪现象:城镇人口增加116万人,乡村人口增加了1894万人。城镇人口增加一百万是正常增加,但农村增加近两千万人却无法解释。实际上这些人是客观存在的,但没有上户口。1964年下半年进行了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农村有大量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户口。于是在1965年把这批人的户口补上了。由此可见,1962年到1964年出现的令人不能理解的高出生率是虚假的,没有生育那么多孩子。也就是说,1960年、1961年没有饿死一千万以上的人。

 

整个分析、研究说明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数字被严重夸大,说饿死一千万人以上都是站不住脚的,说饿死三千万至七千万人更是荒唐。

 

杨继绳在《驳“饿死三千万是谣言”再答孙经先对<墓碑>的指责》中用了一节“迁移不是人口损失的原因”,来反驳孙经先关于人口迁移造成人口统计严重失实的理论和结论。持这种说法的人很多,不仅是孙经先一人。我并不完全认同孙经先等人的理论和结论,但认为他们的理论和结论确实有合理之处。我认为,三年困难时期前后再两次人口大迁移对户口迁移对人口统计影响非常大。以下讲几个问题:

 

11958年到1964年中国出现两次人口大迁移

1958年、1959年、1960年大跃进期间,大约二三千万农民进城成为工人,他们的户籍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1960年、1961年、1962年,这批人的多数又被精简返回农村。经济恢复后的1964年再次出现一千五百万农民进入城市。这是第一次人口大迁移。1960年、1961年由于部分农村出现极其严重的大饥荒,大量农民离乡逃荒,1961年、19621963年他们中间的大多数返回故乡。这是第二次人口大迁移。杨继绳说:“当时不带户籍、没有粮食关系的人口流动是极少的,从农村逃荒出来的饥民,被称为盲流盲流要被强制收容。”事实上,当时农民离乡逃荒的人数非常多,而且多数是挡不住的。官方统计,河南省1960年至1962年迁出河南省人口87万,绝大多数是离乡逃荒的农民。省内离乡逃荒的农民是出省离乡逃荒农民的几倍。全国离乡逃荒的农民应该在两三千万之多。三年困难时期及之前、之后,中国发生的两次共六千万的人口大迁移,对人口统计的准确性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2、城市、农村户籍管理相差甚远

杨继绳反复说:“不办户口就没有饭吃”,“1961年至1962年城镇人口精简下放到农村,如果不带‘粮油关系’,他就要侵占别人生活资料的供应指标,生产队是不会接收的。”“生了孩子不报户口,怎能分到生活资料?”“农村人口按生产大队的总人口留粮食”。杨继绳是农民出身,对农村情况应该了解,城市与农村情况相差很大。杨继绳所说的情况只适于城市,不适于农村。农民分配是按劳动工分分配,与户籍无关。一个人被精简回乡后,只要参加劳动,赚取工分,他就可以参加生产队分配。城市是佰生人社会,而农村是熟人社会。进入城市必须报户口,才被承认,在农村都是熟人,不报户口,也会被承认。农村生活资料是自行解决的,(政府只发布票,但农民并不重视布票,因为没钱买布,和使用土布)不像城市,有户籍才有粮油关系,才能生活。说“农村人口按生产大队的总人口留粮食”,这不对,每年国家征购粮,除非粮食产量大增,或大减以外,是基本固定的,与生产队人口增减无关。那时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都没有户籍的概念,生产队有个花名册,生产大队有个花名册,公社有个花名册,三个花名册经常是对不上的。生产队人口的增减,并不及时上报生产大队、公社。在农村,生孩子不报户口,死了人不销户口,很常见。

 

综合上面所讲:当年中国城镇户籍是严格的,因为没有户籍就没有粮油供应,是无法生存的,政府也不会允许精简回乡职工再得到粮油供应,所以不会有虚假城镇户口。但在农村,户籍管理就非常松散、混乱。农民进城当了工人,有的销了户口,有的没销;农民离乡逃荒,有的销了户口,有的没销;精简返乡工人,有的报了户口,有的没报;农民离乡逃荒回乡,原来被销户口的,重新报上户口。这些情况都存在,并且分别都有几百万人,甚至更多。由于各种原因,农村有大量没有户口的黑户存在,也有大量空户存在,这些都会造成乡村户籍人口统计的严重失实。这些农村户籍人口统计的失实,造成了国家人口统计中,1960年、1961年人口大量减少的错误结论。

 

(责编 玉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09:29 , Processed in 0.02092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