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参考 动态信息 查看内容

流动性与殖民的真谛

2014-5-13 00:5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973| 评论: 0|原作者: 张捷

摘要: 殖民的成功在于取得定价权,通过垄断定价权让市场调节其他事物维持统治,殖民的真谛在于建立信用体系掌控商品和货币的流动性。
张捷:流动性与殖民的真谛
作者:张捷 发布时间:2014-05-12 来源:张捷的博客 
  殖民体系在世界的崛起,殖民统治成为全球新的统治方式,我们要仔细剖析殖民到底是怎样管理整个世界、怎样攫取世界利益的,殖民背后伴随着垄断和流动性的控制,殖民的背后是金融的不对等。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殖民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式,在殖民模式的进攻之下,原来的传统信用体系和政权轰然倒下。殖民的真谛在哪里呢?
  殖民的真谛一直是商业统治而不是农业统治、宗教统治和武力统治,虽然殖民离不开农业、宗教和武力,但就如封建社会奴隶社会要有钱一样,殖民控制的主要层面是商业是货币,而不是其他形式。这样的商业模式是一个统治成本更低的模式,不过这也是有前提的,在最开始殖民的时候,商业控制最开始体现在物流层面。本书的核心假设在于定价权是流动性导致的,殖民体系的关键就是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取得定价权,要达到目的,殖民统治的关键就是怎样管理和控制好流动性的问题。
  在贵金属时代货币不能人为创造,不能如当今信用货币时代这样印钞放水,但是一样有控制流动性的手段,这就是在物流层面来控制流动性。在古代陆路运输成本极高,中国古代就有千里不运粮的说法,对于大宗商品而言,高昂的成本是难以长距离贸易的,只有走水路。大规模低成本的物流离不开水运,一个国家的运转体系是以航运为核心的,虽然很多古代陆权国家也离不开航运和运河,但河流很多情况下还是被两岸的自然地貌和河岸上的炮台所控制,远不如海洋自由。殖民是离不开一个开放的海洋体系的。在古希腊殖民的历史就是非常好的利用了地中海的航运条件,由于地中海非常平静,很适合航运,各个殖民地就在地中海的四周建立起来了。当时地中海的平静对于航运而言就是航行在内河河道的平底船可以在其上航行,而要航行大洋则需要尖底帆船,郑和远洋的船只就是尖底帆船,而中国古代海禁也是禁止建造尖底帆船,平底的小船是不受多少限制的。到了大航海时代,尖底帆船发展到了成熟的程度,人类征服海洋进行航运的能力进一步的提高,逐步可以环球航行,海洋成为了物流的控制核心。
 
  尖底帆船

  流动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地区的流动性是否丰富要和这个地区流通的商品数量相对应的,控制了物流,也就是控制了流动性的变化。尤其是在古代贵金属时代,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是运输成本巨大的。想一下古代大侠要带几百两银子行走江湖的话,那是扛着几十斤的物件满大街跑的事情。而在世界殖民和航运的历史上,直接运输贵金属金银本身就是运输很重要的项目,不同地区之间的货币流动性也是要依靠金银的物流来完成的,因此控制金银的输运也是控制流动性非常关键的层面。
  控制物流还有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控制粮食。古代的粮食运输是非常困难的,路途距离有限,因为赶车的过程中人吃马喂消耗很大,如果就地取粮则等于没有运输。我们想一下一车草料和粮食可以供给拉车的牛和赶车的人吃着走多远?运粮还要考虑回来的成本,这个距离除以2就大约是可以运输的距离极限了。粮道中间建设囤粮点等模式虽然还可以远一些,但其他成本也非常高。在古代靠天吃饭的年代,粮食的产量年份相差很大很不均衡,遇到灾年的话,谁能够控制粮食运输谁就可以得到巨大的利益。在殖民时代的粮食战争也是非常残酷的,就如英国掠夺富裕的孟加拉的时候就出现过多次粮食危机。
  而粮食在古代经常是一种准货币,或者粮食决定了货币的价值,到粮食紧缺的时候,体现出来的不是粮食涨价而是货币贬值,因为货币能够购买的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要高于能够养活生产这些商品的劳动者口粮的价格,因此粮食的危机造成的是全面的涨价而不仅仅是粮食涨价,同时在价格层面资产的价格却会因为粮食价格的降低而大幅度降低,原因就是人要拿它换取粮食。饥荒下一根金条或者一栋房屋换一个馒头的事情屡有发生。殖民统治就是要控制粮食这样的刚需,在刚需的压力下重新建立价格体系。
  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给殖民带来的就是更直接的控制货币流动性的手段,那就是货币的衍生和货币的结算,在殖民时代西方的货币是金本位的,对应的殖民地东方却是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而且殖民地的货币是实银,是直接的金属铸币,但西方殖民者的货币是以殖民武力保障下的对应于黄金的纸币,这个货币不是贵金属了,可以比贵金属货币的数量多很多倍!就算在本位货币时代承诺其纸币对应贵金属的兑换价值,但纸币的数量比贵金属的数量是要多很多倍的,纸币相对于贵金属数量衍生多少,是被金融资本所控制的。
  而再后来他们连承诺的纸币与贵金属的等价关系也不承认不保障了,贵金属价值所对应的财富也被金融系统的所有者占有了,这使得货币利益从贵金属矿主或者说贵族土地所有者手中,转移到金融者和殖民者手中了,对殖民地的金融权力都是在殖民者手里的,殖民地的货币发行是以宗主国货币为本位的。殖民者可以制造货币的时候,殖民者就比控制物流时期可以控制更多的市场上的流动性,取得更多的定价权。而殖民者与殖民地的货币一个是金本位纸币一个是白银货币,在黄金与白银的比价上也造成了黄金的溢价,这个溢价就是货币定价权,并且利用这样的溢价让殖民地白银内升外贬,货币的汇率变化让殖民地财富大量外流,大量进入了殖民统治者的腰包。
  与殖民全球同时期,近现代的金融体系建立了,在这新的金融货币信用体系下,殖民者能够控制的流动性就更大了。在以往财富体现为贵金属货币的时代,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富他人是难以利用的。在现代货币体系诞生以后,货币所代表的财富是被其他人利用的。纸币后建立了银行金融系统,你的财富持有方式不是直接持有商品货币而是持有货币信用,也就是在银行的存款。但你的存款所对应的财富是给谁使用和什么代价使用则你说了不算了,而是由银行决定了,他人利用你的财富还可以被另外的人利用,这样的层层衍生,财富被利用的程度就达到了极致。就如你有100万元银行存款,这100万元所对应的财富就被银行再贷款给他人,他人就利用了你的财富,而且贷款给谁、什么利率,存款人不能控制。而贷款人取得的贷款也是存在银行的,这存款还可以被另外的人贷款,如此往复,财富的效应得到了数倍放大,这样的决定能力就是一种权利,如果这个权利垄断了,就是一种霸权。而这样的金融权力到底在谁的手里,在近代殖民崛起的时代是非常关键的。
  西方殖民的成功是得到多方面的支持的。古希腊殖民的历史智慧继承,美洲金银和蒙古屠杀造成的全球金银向西欧的集中,维京人的海盗技术类似于蒙古骑兵在大陆的作用,金融体系背后的掠夺和印钞等等,但这些因素西方人是不提或者淡化,西方人要包装的是他们的崛起源于产权明晰或科技进步!不过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东西不能够融入商业的环境,一样是被束之高阁的,更何况在很多被殖民的地区,科技反而在当时反而一直是领先的,就如孟加拉的织布和中国的瓷器,这些难道不是高技术吗?西方把蒸汽机作为他们工业革命的源动力,但是如果我们了解历史,瓦特的蒸汽机是在1769年建造的,而建造这个蒸汽机很早以前西方的优势就确立了,殖民时代也早就开始了,历史的现实是被本末倒置的。新的技术不断的进步,是西方殖民成功后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是在有巨大财富保障下的创新,财富是基础,财富是殖民得来的,对于科技这样的锦上添花是要有丰富流动性保障的条件下促生的,在流动性紧缺的时候,技术的研发经常是最先被砍的费用。而且就算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制度改革之外我们也不能忘记的是:日本发现了世界级的银矿。日本的石见银山是明代中后期和西方全球大殖民时期发现和开采的全球最大的银矿山,产量曾高达当时全球的30%,此外也有铜、铁等矿产,有力的支持了日本的流动性。一个国家的崛起和资本化,背后的流动性支持在哪里非常关键,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得到这样的流动性支持,资本化必然失败!这才叫做物质决定意识。
  笔者认为,殖民的成功在于取得定价权,通过垄断定价权让市场调节其他事物维持统治,是在古代管理成本极高的情况下节约管理成本最好的方式。殖民统治能够成功,源于其比武力征服更低的统治成本,在流动性与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他们的统治目的得以实现。因此殖民者无论到哪里,首要要求的就是开放市场,在开放的市场当中实现他们的垄断和统治。但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争夺统治权,要害就是对这个市场货币和商品的流动性进行掌控,流动性是其统治的原动力。殖民的真谛在于建立信用体系掌控商品和货币的流动性。
 
  背景资料:西方的历史利率
  利率的高低反应了世界流动性的松紧,别说与中国历史上的高利率相比,西方历史的利率与中国现在的社会利率相比都是很低的,在西方殖民全球的主要时期内,西方的利率常年维持在10%以内的,19世纪到二战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率甚至基本在5%以下,而同期中国等东方国家的利率则高达40-50%甚至更高的。我们根据《利率史·第四版》((美)悉尼·霍默、理查德·西勒著)对西方国家的历史利率情况整理了下面的表格:
  
(责编:刘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03:06 , Processed in 0.013140 second(s), 11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