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无产阶级宪政还是无产阶级专政

2012-2-22 09:15| 发布者: 裕如| 查看: 2415| 评论: 5|原作者: 暮云愁

摘要: 表面上 “无产阶级宪政”和“无产阶级/专政”仅仅一字之差,其实是差之丝毫,谬之千里。它照搬资产阶级宪政的概念,夸大宪法的作用,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是一种改良主义,一种改头换面的“保党救国”论。

无产阶级宪政论实质上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鼓吹“无产阶级宪政”的人有个高论,就是“无产阶级宪政能防修”。他们说:“宪法必须和宪政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民主的制度体系,才能更好地确保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不被篡夺,不会改变颜色”;“无产阶级通过宪政使自己的政权始终受到本阶级全体强有力的监督和控制”;“由于国家机器运转需要的党派竞争,必须按照宪法运行,即任何政党,包括共产.党在内,欲图通过党内政变,直接图谋国家神器的一切努力,必然为人民援引宪法,加以挫败。”等等。

怪不得毛/主席说他喜欢右派。因为右派比较坦率,能说些实话。那些鼓吹“无产阶级宪政”的左派把“无产阶级宪政”吹得天花乱坠,说它符合马///主义,还能防修,至于如何防修,他们则语焉不详,草草了事。比如说无产阶级如何通过宪政监督、控制无产阶级政权?人民如何援引宪法对“党内政变”和“图谋国家神器的努力”加以挫败?

他们简单地把党变修、国变色的原因归结为“一党专政”,以为通过“宪政”,限制住执政党的领导作用就能防修。这是一种空想。它忽视了文/化大革/命的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理论和十年宝贵实践经验。

根据文化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无产阶级/专政的防修反修只能依靠继续/革命,依靠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群众最广泛地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依靠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群众自由地组织各种革命群众组织、依靠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群众通过大民主形式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审查,依靠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群众对党的错误进行自下而上的批评和造反。虽然文/革未竟全功,并最终被反革命镇压在血泊之中,但是就像巴黎公社为无产阶级专政提供了样板和道路一样,文/革必将成为在新一轮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继续革命、防修反修和最终实现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提供了样板和道路。

鼓吹“社会主义宪政”的人不去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矛盾和阶级斗争,而把资本主义复辟的原因简单归结为“一党专政”和没有实行“宪政”,以为靠实行“无产阶级宪政”制度就能防修反修,确保社会主义江山永固。岂不知任何制度都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任何制度要能够有效贯彻也必须要符合当时的阶级力量对比,要有强大的阶级力量去努力维护、实施。他们嘴巴上不断地说着“无产阶级”、“群众”之类的好听的名词,心里全无一点无产阶级、群众的概念,所以只能把资产阶级玩剩下的宪政、分权制衡之类玩意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之类名词包装包装,瞒天过海,招摇撞骗。“社会主义宪政论”纯粹是一种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幻想,它实际上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它和马///主义格格不入。

 

四、无产阶级宪政实质上是一种 “左转”改良论,一种形式隐蔽的保党救国论

通常人们会觉得无产阶级/专政也罢,无产阶级宪政也罢,那是新一轮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的事情,现在是资产阶级当权,革命任务尚待完成。即使是无产阶级宪政的说法不对,在当前应该没有什么危害性。其实不然,一些人鼓吹“无产阶级宪政”论是别有居心的,其危害不容小觑。对此,我们可以我们可以稍作分析:

项观奇在《半社会主义论》中说当前社会是“制度上带有浓厚封建特权性的,又有强大的民族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当然是一个半社会主义社会。 “半社会主义是最低形式的社会主义, 但已经是社会主义”。项观奇《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宪政的一致性》说“争取实现社会主义宪政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范正美在《..人可以拒绝“宪政”吗》说“我们为了捍卫祖国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捍卫社会主义,捍卫人民的权利,也必须以毛泽东为榜样,拿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现代化武器。诚然,我国宪法已经被碎片修改了很多次,但由于摄于全国人民的威力,毕竟还保留着我们在上面引用的那些根本性条款。白纸黑字,透透亮亮,明明白白,奈之若何!”“勇敢地举起护宪的大旗,同一切违宪行为进行坚决地、不妥协地斗争,用心识破和彻底粉碎欲对宪法进行碎片式修改、偷换资本主义的任何图谋。”;李文采在《把权力装进宪政的笼子,给资本戴上社会主义的套子》中说“把权力装进宪政的笼子,给资本戴上社会主义的套子,这就是我们的办法………

从以上说法可以看出:无论他们说“现在还是社会主义”还是“宪法还是好的”之类的话,总之他们认为特色还有救。既然有救,那就不需要暴力革命了,所以他们主张体制内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无产阶级宪政,“把权力装进宪政的笼子,给资本戴上社会主义的套子”。这种在现有统治基础上对局部环节缝缝补补的“无产阶级宪政”论虽然没有“两张一韩”的 “保党救国”论那么明目张胆,但也是对特色抱着希望,似乎利用宪政把特色的错误路线纠正过来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这实质上是一种“左转”改良论,一种形式隐蔽的“保党救国”论。

 

  表面上 “无产阶级宪政”和“无产阶级/专政”仅仅一字之差,其实是差之丝毫,谬之千里。它照搬资产阶级宪政的概念,夸大宪法的作用,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命的理论和实践,是一种改良主义,一种改头换面的“保党救国”论。它是罂粟花,表面看起来绚丽多彩,实际上就是毒品。

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网上和网下激烈的思想斗争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延续。一切还是围绕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这根主线进行。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网上和网下激烈的思想斗争恰恰是特/色社会矛盾尖锐并日趋激化、阶级斗争日益激烈的反映。往往在这个时候也给了一些统治阶级的一些魑魅魍魉和混在左派队伍中的代理人以表演的空间,他们拿着诸如“无产阶级宪政”之类的罂粟花,打着革/命的旗号,在群众面前卖弄一番,借以迷惑群众,企图让群众放弃真正的历史权利----/命权,放弃最大的民主----/反有理,最终误入歧途,陷入泥潭

我们要努力掌握马///主义的思想武器,用马///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识破那些统治阶级及其代理人的种种伎俩,把这场文斗、舆论战打好,为迎接“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刻到来奠定坚实基础!

2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蔺宇 2012-2-26 16:26
学与思: 楼文说:““无产阶级宪政”论认为:社会主义宪法至上,凌驾于无产阶级专政之上,政府要接受宪法约束。这实际上照搬了资产阶级对于宪法的看法。”  先不说是不是 ...
“他不知道无产阶级专政就是通过贯彻无产阶级的宪法实现的,离开无产阶级的宪法,无产阶级专政只是一句空话。”
这句话很新鲜,不知道根据何在?无产阶级没有取得政权,哪来的无产阶级宪法?应该反过来说,没有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宪法只是一句空话,或者只是一纸空文。就是资产阶级宪法也是这样,资产阶级没有取得统治权,哪来的资产阶级宪法?事实也是这样,而不是学而思网友所说的那样!
在这一点上,不知道对政治理论无知到可笑、可悲程度的到底是谁?
引用 学与思 2012-2-24 22:55
楼文说:““无产阶级宪政”论认为:社会主义宪法至上,凌驾于无产阶级专政之上,政府要接受宪法约束。这实际上照搬了资产阶级对于宪法的看法。”

先不说是不是“照搬了资产阶级对于宪法的看法”,楼主显然认为社会主义宪法是“凌驾于”无产阶级专政之上的,认为政府不应当接受宪法约束。他不知道无产阶级专政就是通过贯彻无产阶级的宪法实现的,离开无产阶级的宪法,无产阶级专政只是一句空话。他不知道政府一旦脱离了无产阶级宪法的约束就会堕落为官僚专制!

对政治理论无知到如此程度,真是可笑、可悲的。
引用 李荫邦 2012-2-24 18:39
暮云愁的这篇高水平的理论文章让我茅塞顿开,彻底搞清楚了他们的邪恶用心。值得主张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同志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中精神。肯定毛主席发动文革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特色共产党派主张搞无产阶级宪政的根本目的是利用至高无上的宪法限制甚至镇压无产阶级继续革命运动,把这种宪法固定下来,如果出现产阶级继续革命运动出现,他们就可以按照宪法来镇压继续革命派,宫廷政变以后的特色(或者称反革命的)共产党通过修改宪法镇压成千上万的继续革命派和审判以所谓四人帮为代表的继续革命派。另一个目的是把这种宪法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无产阶级继续革命派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将被视违法。维护特色资产阶级政权找到法律基础。他们否定文革的目的就可想而知了。今天看到王沪宁《否定文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文章,结合这篇文章,终于搞清楚特色共产党的企图是要维护现在的特色理论、特色制度。 ...
引用 WTSR 2012-2-22 21:25
思想理论的争鸣是人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新的认识,很好。
引用 位卑未敢忘忧国 2012-2-22 18:46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关于对所谓“宪政”的评述文章!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向暮云愁致敬!我只有认真学习!这篇文章值得认真仔细反复的学习!
我为革命派有您这样的理论家欢欣自豪!

查看全部评论(5)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3 17:01 , Processed in 0.02156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