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十送红军》反映人民是红军的生命之海动力之源

2014-7-29 23:06|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566| 评论: 1|原作者: 伏牛石|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失去了人民支持的军队和政权,必将走向覆灭。

《十送红军》:人民是红军的生命之海动力之源

作者:伏牛石 发布时间:2014-07-29 来源:乌有之乡 

  《十送红军》中,虽然没有一般反映革命战争题材电视剧中,人民群众欢送、支援、颂赞军队的热闹场面,可剧中每一个地方都蕴含着这样一个事实:人民才是红军队伍的生命之海和动力之源。

  共产党自从诞生了自己的军队以后,经过短暂的懵懂和错乱,就在毛泽东的亲自带领与指导下,很快由迷失盲动走向清晰有序的目标奋斗。

  三湾改编是红军建军以来最伟大的创举。把党组织建立在连上,并成立士兵委员会监督党组织和军事指挥员。仅是这一在今天看似很一般甚至很正常的举措,就具有了开天辟地的历史意义。因为它确立了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明确告诉世人,红军是党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因为共产党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其他什么人的利益。中国既往历史上,从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如此声言过,更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如此践行过。红军的职责就是推翻一切反动阶级统治,为天下穷苦老百姓打天下。因此,它的奋斗目标和性质完全有别于这块土地上有史以来的一切旧军队。官兵一致,彼此平等,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进步,成了这支军队里里外外的一致作风。后来,毛泽东又在古田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红军的性质和作风纪律要求,彻底摒除了残留在红军队伍里的一切不良作风,逐步使这支军队成为有着明确革命目标和严格组织纪律的新型人民军队。

  红军队伍里的任何一个官兵,没有谁是被人胁迫走进来的,大家都是自觉自愿加入其中的。它的人员成分大都是工农子弟,都来自普通老百姓之家,他们都心甘情愿地为老百姓谋取利益和幸福。因此,老百姓形象地称他们为人民子弟兵。既然是老百姓的子弟兵,就要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拼上性命为老百姓打天下。他们深受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与衷心拥护,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电视剧中,当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进行战略大撤退时,根据地民众与红军依依惜别。这里没有盛大的送别场面,只有妻子与丈夫,母亲与儿子,互相诉说惜别之情的个体场面。不管谁看了,都会情不自禁地于潸然泪下中,深受感动。父母妻儿是自己的家庭元素,革命事业是自己的理想追求。为了革命需要,服从革命指令,是每一个红军战士应有的素质和天职。老区民众是红军赖以生存的汪洋大海,红军是这海里快活跳跃的鱼儿。这片养育自己的大海暂时要与之离别了,前面有更广阔的未知的海。需要鱼儿们尽快奔赴那里,和那一片海交融在一起。每个人心里都明白,没有了海的存在,再大再欢快的鱼儿也终将走向死亡。红军队伍里上至领导下至士兵,都深知这一点,也时刻践行着这一点。因此,无论红军走到哪里,哪里的大海都毫不犹豫地接纳他们,哺育他们,使他们养大身体,强壮体格,攒足力量,然后去搏击风浪。

  苏区十万红军和苏区民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红军战士是苏区人民的子弟,人民是红军战士的衣食父母。没有人民的支持,红军队伍将寸步难行,没有红军的浴血奋战,苏区人民就会继续受反动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人民与红军血浓于水,人民与红军心心相印。如果不是左倾机会主义策略上的错误,红色星火就会从苏区蔓延开来,迅速席卷全国。当年的赤卫队,后来的民兵,都是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的坚强后盾和兵力预备队。这些组织直接来自人民,又服务人民,他们和正规部队一起,全力保卫人民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前进过程中,红军走到哪里,哪里就马上盛开红色之花。红军充分发挥了自己播种机宣传队的作用,把革命的道理传播给群众,把胜利的果实分配给群众,把革命的信念传递给群众。星星之火之所以燎原,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种子与土地温湿适宜,鱼儿和水自然交融。于是,红军就能依靠自己的信念意志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战胜一切围堵之敌,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投身革命即为家,几乎成了每一个红军战士坚定的选择;把革命队伍当家是大家共同的认识。钟石发父子五人临行前到老伴坟上的豪迈诀别,四个儿子集体为母亲伏地磕头,就表明了红军在他们心里就是自己的家的意识,就是他们理想信念的归宿。他们生是红军的人死是红军的鬼。就像高福星在参加红军长征最后一次战役前,说的那句豪迈话语,撼人心魄振聋发聩:我们生是红军的人,死了也要把好延安的门。这些普普通通的战士,都是人民的子弟,为了摆脱反动阶级的压迫与剥削,告别父母和家乡,走进实现理想的红色铁流中。他们弃小家为大家,尽大忠失小孝。一个个由极为普通的平民百姓,跃升为坚强的革命战士。他们是人民之海里养育出来的猛鲨巨鲸,他们是人民之土中生长出来的参天大树。人民把自己的儿女无私送给了红军队伍,使得这支队伍历尽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依然昂首挺立,百折不挠,最终铺就了通向共和国大厦的弯曲路面,把胜利的旗帜插向美好的理想之巅。

  长征中的红军,物资是匮乏的,减员是严重的。每时每刻,都会有战士受伤或者牺牲。它不仅需要及时补充匮乏的战略物资,更需要补充日益短缺的兵员不足。其实红军走到哪里,哪里就有贫苦民众参加它的队伍。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剩下的几千红军战士,并不都是长征出发时的那些人,有不少就是在中途参加红军的沿路民众。众所周知,突破天险腊子口时那个没有留下姓名的红军战士“云贵川”,就是中途参加红军的代表。短时间认识红军、了解红军,自觉参加了红军,就是红军队伍的巨大魅力所在。魅力自何而来?来自它的严密纪律和明确宗旨,来自它的所作所为都真正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更来自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事实,如果红军每到一处,得不到当地民众的支持,它的前景是绝对不容乐观的。正是它始终如一地践行着自己的宗旨,才使它能够每到一处,时间虽短,都能够如鱼得水。史料记载,当初红军打下遵义后,苏区银行行长毛泽民,能够在短短十天之中,顺利完成苏区钞票在当地的流通使用,并在撤退前公平完成币物兑换,这实在是一般金融学家不敢想象的事情,而红军就是那样奇迹般地完成了。由此可见,红军公平为民作风之影响力是多么巨大!这样的军队,人民不由衷热爱与拥护,难以想象!

  剧中有两件事最为感人,最能说明红军与人民之间坦诚真挚不分你我的血肉之情。

  一是那个不成熟的革命者马斯基。虽然马斯基对革命真理一知半解,可他懂得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就是红军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他身边那些与他朝夕不离的少数民族弟兄,就是他深得人民拥护的见证。那些人可以为他生,更可以为他死。为什么?就是马斯基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为他们的利益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我们知道,旧中国的统治者,尤其是汉族统治者,随意歧视欺压少数民族弟兄,是惯常的事情。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兄弟,生活的区域很有限很偏僻,信息闭塞。本族的上层人士残酷地压迫他们,汉族的统治者也不择手段地欺侮他们。只有马斯基领导的这支不成熟红军队伍,才把他们当亲兄弟一般看待。这使得他们享受到了从未有过人间温暖和做人尊严。因此,他们心甘情愿为马斯基和他的队伍献出一切,包括生命。这一点,连真正的红军战士伍炳也丝毫不怀疑。虽然马斯基半通不通的革命言行举止近似可笑,那只是他没有完全接受过马列主义的系统教育,对革命性质不甚了解所致。在他知道的那些革命道理支配下,他的一切作为和红军队伍还是有许多相通地方的。他手下那个团长强暴了羌族姑娘,他严格执法,绝不手软,亲手枪毙了曾是自己亲密弟兄的作恶者。战场上,马斯基不避险恶,不怕牺牲,敢于随时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些行为都和真正的红军战士如出一辙。试想,像马斯基那样的不成熟革命者和他领导的不成熟红军队伍,尚且得到了不同民族群众的誓死拥护,何况真正的工农红军队伍?马斯基所以能以自己的单薄兵力,在军阀如麻的四川坚守一方,存在很久,这和当地民众对他的支持和拥护是分不开的。人民是生活最好的判官,最懂得爱恨情仇的处置办法,最明白是非善恶的评定标准,最愿意把自己的心智和能力无私献给谁。说到这里,貌似强大不可一世的国军所以最终败于看似弱小的红军手下,也就不言而喻了。

  另一个是第九单元里出现的小康,他是一个见过陕北红军后就深深恋上这支军队的普通农民。他根据一面之交的红军装束,自己做了一顶红军军帽,日夜盼望着红军部队的再次到来,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为这支队伍里的一员。当贾学会他们执行侦察任务和他不期而遇后,他便死活缠住了他们。他最终勉强获得母亲和两个哥哥的同意,如愿以偿加入了红军。可是战场上任何人的牺牲都是眨眼间的事情,在许多人认为这个精明能干的小伙子,有可能成为下一单元里的主要角色的时候,第一次参加战斗的小康就不幸牺牲了。这使得贾学会陷入深深的悲痛和自责之中。因为小康临行前,贾学会向小康母亲郑重承若,愿意和小康结为生死弟兄,好好保护小康。可是,战斗发生的那一刻,偏偏学过兽医的贾学会被团长强行安排执行一项为受伤战友做手术的特殊任务。以至于小康的死,让贾学会感到自己既愧对了小康,更辜负了对小康母亲的承诺。在团长的支持下,贾学会与十几名红军战士接受了护送小康尸体回家的艰巨任务。正如团长对他们的庄严叮嘱:这是在兑现红军对一个普通母亲的承诺。为了这个承诺,护送小康遗体的所有红军战士最后都壮烈牺牲了。这一段故事十分悲壮豪迈,感人至深。今天的许多人可能大惑不解,这划得着吗?人既然人已经死了,就地掩埋了就行。之前那么多牺牲的红军战士,有的有机会和条件被战友掩埋了,许多来不及掩埋就那样抛尸战场了。为啥独独对一个小康如此郑重与厚待呢?这些疑惑,在利欲熏心金钱高于一切的现实生活中,当然是不足为奇的。可在一个充满着高尚理想的革命队伍里,那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知道,早前的红军战士,都是经过家人同意参加红军的,他们和家人都有随时随地为革命牺牲的思想,都具有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豪迈情怀。他们死后,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可以成为自己永远的栖息之地。而小康就不同了,他母亲始终就不同意他参加红军,因为那是一个安分守己的没有接受过任何革命思想熏陶教育的普通中国母亲,她的觉悟还有待提高,对红军的认识尚须一个过程。贾学会对她的承诺,实际上就代表着红军对一个普通母亲的承诺。团长当然认识到了这一点,贾学会即便认识的境界不可能像团长那么高,可作为一个普通战士的本质情感,也促使他愿意这样做。可以想象,十几个战士,出生入死去完成护送一个战士尸体回家的任务,最后都牺牲在了护送的路途和终点上。按照红军兵员奇缺的实际,和一般世俗的利益核算,这绝对是一桩很划不着的行动,也就是赔本买卖。可从红军这支新型人民军队的性质来讲,它又是必须要做的。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就应该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行人民所需。这样,才称得上人民的军队,才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人民才愿意把自己的子弟送到红军队伍里来。虽然剧情到这里结束了,可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得到,小康的的两个哥哥和村里经历了这件感人事件的人,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怎么想,怎样做。毋庸置疑,许多人会坚决地拥护红军队伍,更会有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加入红军。这片土地,很快就会成为红军生存所需的新的大海和天空,为不断发展壮大中的红军提供跃跳的海水,飞翔的天空。因为不久以后,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就替代了瑞金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新的摇篮。并在经过十几个年头的奋斗后,这支当初的羸弱之师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由这里出发,走向祖国各地,把一个崭新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在后来的革命形势发展中,人民和共产党军队的关系更能说明二者之间的鱼水深情。当那首唱响全世界的《东方红》歌曲,从一个普通陕北农民嘴里横空出世的时候,共产党及其领导者毛泽东,便成了人民谋求新生活的大救星。这不是谁拉选票投机来的,也不是谁拿枪逼出来的,更不是谁用江湖骗术忽悠来的。这是共产党和它的军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自然而然换来的。十几年后,淮海战役主要指挥者之一的陈毅,在对胜利原因做诠释时讲的那句话,会让你更感到人民同共产党的那份亲密关系,更会感受到共产党军队为啥叫人民军队的奥妙所在。陈毅没有说自己和自己领导的军队如何勇敢顽强无坚不摧,而是满含深情地说:淮海战役,是华东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来的!连共产党的最高领袖毛泽东也同样满含深情地说:兵民事胜利之本。

  如果说到这部电视剧在今天所具有的意义,我可以毫不隐晦地说:大有警示作用。当年强大的国民党极其强大的军队,之所以败在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手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一点也不代表人民的利益。当我们看到当年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天下,又有回到人民当不了家做不了主旧时代的可能时,谁的心中都会产生一种莫可名状的悲哀和无法言说的愤怒。如今,各地民众与官员和政府之间日益严重的对立情绪,人民的利益被少数人肆意掠夺而没有人阻止反而被受人哄抬叫好,被称为民营企业家实则资本家的人们比过去十倍百倍盘剥普通工人而无人维护他们权益,建国后已经消失已久的黑道黑帮势力更加凶猛地猖獗在神州各地,日益严重的官僚主义集团已经和西化势力、卖国势力纠结在一起逐渐成为人民的敌人,等等触目惊心现象,已经引发了国家内部严重的混乱与不安,埋下了深深的祸根与火药。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的悲剧,随时都能发生。这绝非危言耸听!

  《十送红军》啊,唯愿你的播出,能给昏蒙中的中国敲响警钟!

  2014.7.28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laobing 2014-7-31 08:42
说的道理原则上都是那么回事,但是从我看的十五集、前三个故事,我推不出来。不知这个作者怎么看得出来的。不过看了十五集也不亏,快进,没用多少时间,自己看了,没有人云亦云。

查看全部评论(1)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18:18 , Processed in 0.01765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