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世界形成美中俄三极格局

2014-9-16 23:5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33| 评论: 0|原作者: 龙凯锋|来自: 红色故乡网

摘要: 美国一超多强格局,正在被多极格局所代替。所谓的多极格局,在我看来,就是美中俄三极模式。过去我观察,认为欧盟也可作为一极,从北非、中东乃至乌克兰危机看,欧盟已经 算不上一极。欧盟、日本、印度、南非等地区大国,将成为美中俄三极拉拢的对象,他们也将面临着站队多元化,不会在美国的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这就是目前世界格局的发展态势。 ...

世界形成美中俄三极格局

2014-09-16 12:07:59  作者:龙凯锋  来源:  浏览量:5

  美国一超多强格局,正在被多极格局所代替。所谓的多极格局,在我看来,就是美中俄三极模式。过去我观察,认为欧盟也可作为一极,从北非、中东乃至乌克兰危机看,欧盟已经 算不上一极。欧盟、日本、印度、南非等地区大国,将成为美中俄三极拉拢的对象,他们也将面临着站队多元化,不会在美国的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这就是目前世界格局的发展态势。

  三极格局中,美国军事和经济上稍强,俄罗斯经济稍弱,中国军事稍弱,所以中俄的合作至关重要。离开了中国,离开了上合,俄罗斯很容易被孤立。同样,离开了俄罗斯,中国也被 美国所遏制。三极格局中,中俄类似于吴蜀。当然,世界格局不同于魏吴蜀,因为世界格局维持三极格局,有利于世界持久的和平与稳定。

  在未来几十年的三极格局中,世界该如何发展?三极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与协调?我们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与协调?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大战略问题。个人认为,我们要 推动和把握四个趋势:

  一是把握和平与发展的趋势。中国要做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正能量,我们从被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态势,转变为主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态势。我们也由过去注重全球发展合作的 战略,转变为注重全球安全合作与发展合作的战略。这需要构筑我们的世界安全合作体系。目前我们和俄与中亚国家,组建了上合组织,实现了安全与发展并重。但我们与东盟,与东北亚, 与中东,与拉美,与非洲,都没有组建安全与发展一体的合作体系,还大多停留在经济合作层面,不具备稳定性。

  二是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世界全球化分别进行了三次,第一次是欧洲全球殖民化,第二次是美苏冷战全球化,第三次是美国的全球称霸。三者的目的是全球称霸。三极格局下的全球化 ,我们中国的全球化,是和平与发展的全球化,是安全与发展合作的全球化,是互利共赢的全球化,与历史上的三次全球化是完全不同的战略思维,也必然有完全不同的战略路径。如何推进 中国的全球和平互利共赢的全球化体系,如何与美俄协调好关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三是三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关系?习主席分别和俄美提出了构建中俄、中美的新型大国关系,开创了历史的先河。中美俄三国关系,决定世界是否和平与稳定,也决定了世界的发展 方向。所以,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是世界格局是否稳定的关键。所谓新型大国关系,就是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双边关系,这是一种新型安全观指导下的大国关系。中俄美三国,谁也吃不 了谁,谁也消灭不了谁,但三国之间有很大的共同利益,有巨大的合作与发展空间。一战、二战和冷战的教训告诉我们,大国之间的冲突,无法获得最大利益,因为那是伤人一千、自损八百 的两败俱伤。

  四是欧日印和区域组织等地区大国,如何办?欧日印等地区大国,未来都面临着重新站队,或者在三极之间左右逢源,以获取自己最大的利益。这也是未来局势发展的新特点,和欧洲 称霸、美苏争霸、美国独霸时代不同的战略态势,那是非黑即白、非友即敌的简单思维模式。所以,二流大国的战略思维转变,非常重要。如果不转变,可能面临着再次衰落的可能。如日本 ,如欧盟,都面临这种危机。

  以上四点,是未来至少三十年的世界发展态势。我们要积极地主导这四种趋势,引导这四种趋势,要做潮流的引领者、主导者,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世界的安全与发展,为人类的文 明进步,做出我们最大的贡献。

  比如乌克兰局势,本是北约东扩、欧盟东扩遇到俄罗斯战略反击的结果。作为我们中国,目标是促使乌克兰问题的政治解决。只有双方保持了战略平衡,乌克兰局势才可能出现政治解 决的态势。目前俄罗斯处于弱势,我们给予一定的经济战略支撑,就成为必然。比如ISIS恐怖组织,本是美国中东战略失败的败笔,我可以断定,美国中东战略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美国的 战略思维依然是霸权思维,没有变。在三极格局下,光破是不行的,关键在建,否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20:47 , Processed in 0.01758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