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2014-11-13 09:01|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5177| 评论: 0|原作者: 项观奇|来自: 作者投稿

摘要: 列宁是对的。我们不仅建立不起一个共产主义社会,而且,建立不起一个完全的像马克思预见的那样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面临的历史任务,不是向高级的共产主义过渡,而是向完全的社会主义过渡,从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向完全的社会主义过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____《反修论摘录二

 

 

 

        说明:第一部份曾拿出去和同志们作交流。随后,我陪同维也纳大学常务副校长魏格林教授访问山东大学,以便促成两校建立校际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此事大体作成。同时,我也访问了许多毛派同志,和他们交换了意见,加强了联系,提高了认识,很有收获。从时间上说,推迟了反修论的写作和发表,但内容却得到商讨。尽管这样,对于现在交给同志们的这个第二部份,心里还是忐忑不安。我对我的研究和表述没有把握,更顾虑不要由于我的理论错误影响团结。我想,我还是先作自我批评好。我是在学习。只要是错误的地方,同志们尽管批评,我会虚心接受。20141025

 

 

 

 

                                                            一、从历史说起

 

 

        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并形成思潮,是从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的。社会主义思潮是是作为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和否定而提出、而存在的,是空想共产主义思潮的近代体现。空想共产主义思潮,由来已久,非常古老,它是私有制社会主流思潮的不可避免的对立物。不管它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但都是对私有制社会苦难、丑恶的愤怒和抗争。虽然它必然流于空想,但它毕竟是对人性摆脱异化、摆脱动物界、走向未来真正自由、平等、博爱社会的追求。它的历史价值是不能否定的。

        空想社会主义也是这样。恩格斯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大源泉就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和继承。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经过这个变革,社会主义理论成为真正的科学,成为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就是科学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就是这样理解、这样使用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

        而且,从列宁时代、从十月革命开始,习惯上已经把刚刚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时代,也就是马克思说的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但是,就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水平而言,比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是低了很多。实践比理论丰富,这很正常。

        但是,我们还是把实践看简单了。经历过毛主席领导的反修斗争和文化大革命,经历过苏东和中国发生剧变,历史事实再次推动、提高了共产党人的马列毛主义的认识水平。

        列宁是对的。我们不仅建立不起一个共产主义社会,而且,建立不起一个完全的像马克思预见的那样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需要一个向完全的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也就是说,我们面临的历史任务,不是向高级的共产主义过渡,而是向完全的社会主义过渡,从不完全的社会主义(我在新的意义上使用了毛主席、党中央使用过的半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向完全的社会主义过渡

        我们曾经制定过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而且,实践过、创造过过渡,有成功,有挫折,历史之路曲曲折折。现在,在对向社会主义过渡有了正反两方面的实践和体会的基础上,共产党人需要在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问题上,重新总结经验,重新学习马列毛理论,以求争取获得对这个问题的新的再认识。

        在这个问题上,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水平。共产党人的实践一再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做什么,不是我们想做什么决定的,而是我们能做什么决定的。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虽然我们自以为很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实际做起来,我们并不一定能把握好这个道理,甚至常常走向反面。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为什么只能搞社会主义?我们只能搞怎样的社会主义?我们怎样做才是搞社会主义?我们要搞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并不是都能从现实实践的可能性上给予科学的回答。

        这里也只能是作一点初步探讨,局限自不待言,错误恐怕在所难免。但是,这又是必须做的。错误是正确的先导。认识到、纠正了错误,才有可能找到正确。

 

4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4:01 , Processed in 0.02761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