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世界革命 查看内容

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简史(一)

2015-1-6 00:5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819| 评论: 1|原作者: 风华|来自: 进步青年网

摘要: 1892年,社民党在埃尔福特召开党大会,通过了由倍倍尔、伯恩斯坦、考茨基起草的《埃尔福特纲领》。纲领强调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反资本主义的政治斗争,认为当下的主要斗争方式是合法的政治参与、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而不是暴力革命。

相较于英法美等国,德国的工业化起步迟,四分五裂的诸侯国和强大的封建贵族都阻碍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发展。1806年,素以军事专制闻名的德意志邦国普鲁士在耶拿会战中惨败于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军队,老旧封建邦国的腐朽无能在新生的资产阶级国家面前暴露无遗。此役被黑格尔称之为”历史的完结”,即指封建制度的彻底失败。战后,普鲁士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废除农奴制,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确立现代教育制度。在普鲁士的推动下,1834年成立逐步涵盖各邦的德意志关税同盟,铁路交通迅速发展。这大大促进了德国工业化进程,纺织、冶金、煤炭等部门的发展尤其迅猛。

由于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改革的不彻底性,大量封建残余得以保留,德国工人受到工厂主、包买商和容克地主的多重剥削。来自英法等先进国家的工业品冲击着本国产品,资本家把损失转嫁给工人,加剧了工人的贫困。同时,欧洲蓬勃兴起的民主主义革命和工人阶级运动鼓舞着德国革命者。1844年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年轻的德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这场起义与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并称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法国爆发二月革命,巴黎人民推翻了代表大银行家、大资本家利益的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掀起了席卷全欧的革命风潮。德国爆发三月革命,普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被迫同意召开立宪会议,宣布将成立自由派政府。5月,来自各邦的代表在法兰克福召开议会,却因政体、领土、统一方案等问题争执不休,会议一直开到次年4月,被人讥为”学者的议会”。最终,由于资产阶级内部的重重矛盾,普鲁士得以借机联合奥地利镇压立宪议会,革命最终失败。

此后,腓特烈·威廉四世实施了极为有限的政治改革,在下议院推行选举资格基于纳税额的”民主选举”,资产阶级得到了部分政治权利。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扩大,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工人团体,但这些组织基本把持在资产阶级手中,向工人宣传教育和储蓄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出路,工人运动陷入低潮。

1861年,威廉一世登基,次年任命出生容克贵族家庭的保守派奥托·冯·俾斯麦为首相。此时议会中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已形成一定势力,与掌握政府权力的容克贵族斗争不断。俾斯麦对外进行统一战争以转移矛盾,对内在政治上放宽对工人阶级的限制以打击资产阶级。

1863年,斐迪南·拉萨尔组织建立了全德工人联合会,这是德国第一个工人政党(也有人认为之后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才是)。这标志着德国工人运动从单纯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并且摆脱了资产阶级的领导,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但是其局限性也十分严重:主要组织原则是主席个人独裁,不讲党内民主;纲领仅限于争取普选权和合法的议会活动,反对阶级斗争;赞同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全德统一。

拉萨尔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夸大领袖个人的作用,无视群众的力量,否认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路线上是机会主义、改良主义的,寄希望于普鲁士国王与容克贵族政府的开明统治,为了对抗资产阶级不惜与之结盟,不惜放弃社会主义革命乃至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

同年,拉萨尔抛出了所谓”工资铁律”的观点,即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贫困是由”铁的工资规律”造成的,这个规律使工人平均工资停留在工人维持生存、繁衍后代的基本生存水平上下波动。要解放工人,只有通过”普遍的、直接的选举”,在普鲁士国家的帮助下建立合作社,使工人获得全部的劳动所得。拉萨尔根本无视国家的阶级性,幻想容克贵族政府能够成为工人利益的维护者,以至于否认工人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的意义,彻底沦为普鲁士专制政府的帮凶。

侨居英国的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的错误思想进行了猛烈批判。马克思指出,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说,首要任务是推翻专制制度,无产阶级应该联合资产阶级进行民主斗争;工人不应该放弃各种斗争手段,包括合法的和非法的,并且能够通过胜利的斗争提高自己的待遇。

马克思、恩格斯无法说服拉萨尔而最终与之决裂。同时,一批德国社会主义者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下成长起来。1869年,奥古斯特·倍倍尔和威廉·李卜克内西建立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工党主张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推翻容克贵族的统治,实现德国统一。工党积极领导工人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并且坚持国际主义,旗帜鲜明地谴责普法战争,声援巴黎公社,在工人阶级中的影响迅速扩大。

面对不断高涨的工人运动形势,俾斯麦政府采取了越来越严厉的镇压措施。为了团结全德工人的力量,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通称爱森纳赫派)和全德工人联合会(通称拉萨尔派)决定合并。1875年2月,两派在小城哥达通过《哥达纲领》,成立了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尽管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告诫爱森纳赫派警惕拉萨尔主义的危害,重视科学严谨的理论和纲领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谋求统一的迫切热情和理论水平的不足,李卜克内西等领导人没有坚持原则。《哥达纲领》吸收了不少拉萨尔的观点,如接受”工资铁律”,主张”依靠国家帮助”,避而不谈废除私有制,没有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总之,充满改良主义的幻想。

马克思就此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对纲领做了逐条批判,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在当时公开,只是在个别领导人当中传阅(15年后的1891年,恩格斯才将其以《哥达纲领批判》的题目发表)。拉萨尔主义者及其思想也长期遗留在党内,没有得到清算,一个非常讽刺的现象就是,直到20世纪初,社会民主党大会仍然把马克思和拉萨尔这两个生前互不相容的对头的画像并排悬挂。

尽管如此,统一后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显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工人运动的兴盛令俾斯麦政府十分恐慌,他们采取了两手政策,一方面于1878年以威廉一世两次遇刺为借口,通过《反社会党人非常法》,加强对左翼的镇压,宣布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非法;一方面制定社会保障措施,改善工人生活水平,缓和阶级矛盾,德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劳工立法的国家。

“非常法”的白色恐怖吓坏了党内的一部分人。流亡瑞士苏黎世的党刊《《社会民主党人》编辑赫希尔博格、施拉姆、伯恩斯坦三人宣扬投降主义路线,鼓吹放弃阶级斗争,放弃革命,建”全面的”党,走”合作的、改良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对”苏黎世三人团”的右倾路线进行了严厉批评,建议将他们开除出党,维护党的纯洁。1880年党的秘密会议决定撤销三人的党刊编辑职务。

同时,以福尔马尔为代表的党内另一部分人主张建立秘密组织发动暴动,反对合法斗争。福尔马尔本人两度被捕。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克服了左倾路线,采取合法斗争与秘密斗争相结合的策略,使党在这一时期依旧蓬勃发展,一跃成为德国最大的党派,并且积极参与第二国际的建立。

1888年,威廉二世登基,迫于工人阶级有力的反抗运动,不得不在1890年解除”非常法”,向工人阶级妥协。

同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改名”德国社会民主党”。在1890年、1893年和1897年三次帝国议会选举中,社民党分别占有19.7%、23.3%和27.2%的议席!1892年,社民党在埃尔福特召开党大会,通过了由倍倍尔、伯恩斯坦、考茨基起草的《埃尔福特纲领》。纲领强调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反资本主义的政治斗争,认为当下的主要斗争方式是合法的政治参与、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而不是暴力革命。这部纲领成为了第二国际各国政党纲领的蓝本。不过,纲领没有按照恩格斯的意见明确无产阶级专政。

到1895年恩格斯病逝的时候,社民党已长年稳居议会第一大党。在社会主义者的不懈斗争下,德国的社会保障和工人待遇不断改善。

但一场大危机已经在酝酿之中。对海外殖民持谨慎态度的俾斯麦于1890年下台后,威廉二世积极推行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政策,以”大日耳曼主义”、”阳光下的地盘”等口号煽动国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并且在政治、经济上向人民群众示好,改善工人生活水平,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相当多数底层群众的拥护。到世纪之交,德国的工业产值已超越英法跃居世界第二,国内资产阶级急切地要求开拓国外市场。威廉二世,几乎将德国的容克贵族、资产阶级、市民、工人全部”联合”了起来。相反,由于国际国内工人革命的低潮和恩格斯的逝世,党内机会主义、改良主义思想重新抬头,民族主义在工人队伍中甚至在党内严重泛滥。

 

附记:一直到今天,社民党仍然是德国议会中的大党,不过此社民党已远非彼社民党了。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子_云 2015-1-6 03:45
必须要学习历史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14:20 , Processed in 0.03793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