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政 治 查看内容

“特别是”叩问——能“摸”到第三条道路吗?

2015-1-28 13:50|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523| 评论: 1|原作者: 寒江钓雪|来自: 大地微微网

摘要: 有话道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更可怕在于,明知是盲人瞎马,风高月黑夜,前面一定存有深池,但却总幻想了非但只有深池,更可能还有梦幻中的海市唇楼……属于“维持会”性质的一帮利令智昏私有化精英,一切只看了眼前的身价利益,又怎能顾得了它身后洪水滔天?


    ——本文拟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截然不同的社会道路之争中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与否。在一个号称民主、自由的社会,人民还应该是有最起码的言论自由的,不然,此前所谓的进步与发展,民主和自由都不过是欺民、欺世的谎言而已。

    在共那帮泥腿子党当然也代表了泥腿子利益主宰中国命运之前,这个古老的国度也是有革命力量催生着一个社会的日新月异变化。只不过随着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的更进步伐,一个社会并未如每次革命初衷所希望的那样破茧成蝶,却是依旧在原地踏步,或是竟而向后作转身了。即便是中共所领导的那场轰轰烈烈、影响深远的革命,也未能作例外。那么,为什么会呈现这样可悲轮回?

    它是否该引发我们深刻作思考?

    我们且以时间的先后排序来作一简略回顾。

 

    (一).辛亥革命把中国从彻底的封建社会脱胎出来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汉人复国运动,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1010(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北洋政府的伟大的史无前例的历史贡献:苏俄在十月革命后,于1919725日和1920927日两次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皇俄国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例如刘少奇就认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周恩来也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何香凝认为“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促进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发展”。

   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北洋政府)维护中国主权,改变了清朝后期长达70多年的腐败屈辱历史。此可视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启蒙阶段,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

  但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建构社会结构。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辛亥革命对于十八世纪后的人口剧增,清末的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经济侵略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

    所以说辛亥革命并不是一次真正意义的彻底的社会革命。

 

   (二).国民革命亦没有使得中国真正独立与富强

   1924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宣言》,孙中山就《宣言》的宗旨作了演说,并说明通过的《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对内推翻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大会正式决定国共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以《宣言》发表为标志,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增加了新的血液,加强了各革命力量的联合,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国共两党的共同组织和发动,反奉倒段群众运动此起彼伏。与此同时,19255月爆发的全国规模的五卅爱国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统治,而且把全国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26年夏,国共两党决定实行北伐,以武力打倒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根据敌众我寡和军阀内部貌合神离的情况,北伐军采纳了苏联顾问的建议,确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由于北伐军的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将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黄河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北洋军阀迅速崩溃。(——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实现后,工农运动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尤其是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国民革命利,工农运动更是不断高涨和深入。九江、汉口英租界的收回,上海工人阶级的三次武装起义(五卅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省港大罢工),以及各省市工会组织与会员的大幅度增加,都充分显示出了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与此同时,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席卷全国,长期身受封建势力压迫的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之中,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

  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使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都使饱受灾难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然而,当革命者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胜利的喜悦之时,一场厄运便降临了。在国内外反动势力支持下,蒋介石于19274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主席的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革命紧要关头,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企图以退让拉住汪精卫。汪精卫决定共产党决裂,1927715日,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可以看出,国民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存在相似之处,主导方向是资本主义的,但又由于相似的国情,在革命中,无产阶级显示出了惊人的能量,但最后革命的领导权都落入资产阶级之手。而接下来中国确实是走了十月革命的道路,这就忽视了中国的国情。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原因主要有主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是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所以,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国民革命,都没有从根本上使得中国发展和强大起来,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并没有翻身解放,因此决定了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的痛苦中摸索真正使国家与民族强盛的解放道路。

 

    (三).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制度才使中国摆脱积贫积弱的社会形态,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苏联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彻底摆脱苦难与奴役的希望之光。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自辛亥革命失败至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没有改变,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社会状况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是中国社会更加黑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广大人民的生活更加痛苦不堪;另一方面是新的革命因素在迅速增长。任何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都必须具备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党产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党产生的思想基础。

  正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与不断壮大,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对外抗击侵略,对内推翻腐朽的剥削制度,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中国才以骄人姿态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也面临了走什么样道路的抉择。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从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出发,毫不动摇地选择了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社会主义体制。新中国建国后三十年的社会实践雄辩地证明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坚定不移地社会主义道路才使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教育以及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

 

  (四).所谓中国“特色”的“改开搞”实质

   但随着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卓越领导人的相继去世,中国社会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到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私有化改革开始,以最大限度发展生产力为托词作前导,“猫论”、“摸论”、“不争论”占据与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所谓的“务实派”当权者其实是鼠目寸光的政治鼠辈,他们用“发展经济”、“发家致富”等等虚妄口号为诱饵,诱使、绑架与引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向私有化状态作大步转归。

   “猫论”和“不争论”也是一种创新的理论吗?它又是什么样的理论?

   是否只要一个社会的经济得到所谓的发展,只要有些人们富裕了,而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办法,都将被肯定?其实质还是否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体制的无产阶级专政,否定社会里还有阶级的客观存在。一种事情,无问过程,只要结果,肯定是要被贻笑后人的。此所以才造成今日中国社会的诸般乱象。

   马克思在《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零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里指出:

   “这种社会主义就是要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有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过渡阶段。

   但是,一个诡异无比的“特别是”社会,精英们却是掩耳盗铃般极力否认阶级差别,从其改革方向来看,他们可以说是鼓励阶级差别的出现。允许“先富”者出现,而后带动其它的“待富者”走共同富裕道路。若此论调成立,那么,中国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无疑属于多余,因为那时无论是什么地方都有“先富者”,贫苦的工人和农民只要勤劳,只要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自然会富裕起来的。在此只感叹那时的共产党人还没有如此看出这一伟大理论,从而让那么众多的穷人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去追求所谓的平等没有剥削与压迫的社会。而由此产生的革命也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的经济和稳定。

   但不知此一所谓的“理论”能成立吗?如真是那样,老母猪也将能上树了。呵呵!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里说过:

  “谁要是不承认阶级斗争,那他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可能还没有走出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政治的圈子。用阶级斗争说来限制马克思主义,就是割裂和歪曲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变为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同庸俗小资产者(以及大资产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测验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

   从“特别是”所谓“理论”的创立提出,到今日社会政治的乱象,经济的严重分化,社会矛盾的不断产生与爆发,还有中国面对外来势力凌侵的屈缩与妥协,人们应该深刻思考了: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之外,还有所谓的第三条道路存在吗?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大的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的不同,由此而产生的上层建筑也完全不同。特色社会主义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成分方面业已接近资本主义,但在国家的政体上还依然坚持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上层建筑。任何经济基础都要求建立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为自己服务。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派生物。经过三十年的“特色”道路,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代表的所有制成分已转变为外资、私有、个体和公有制成分并存的现实情况,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一定会产生出不同性质的上层建筑要求。这也就是此前“多党制”政改的喧嚣之源。

   在中国实行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制度,资本的逐利本质决定了其实是充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而政治上也使得共产党作为中国的唯一执政党,权力与执政地位也受到严峻的挑战。

  受三十多年的私有化改革所致使,至今国内巨大的贫富分化之矛盾,某些地方官民对立之矛盾,以及各地频繁上演的所谓突发性事件,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更还不能忽视是,一个不遗余力的资改当局愈来愈面临的执政危机、维稳压力,一个政党的社会公信力与凝聚力等等足以令人深思的东西,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

  有话道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更可怕在于,明知是盲人瞎马,风高月黑夜,前面一定存有深池,但却总幻想了非但只有深池,更可能还有梦幻中的海市唇楼……所以,受欲念、功利心驱使,心存侥幸般依然惯性般“摸着看”了,或是如我们先前所指出的,属于“维持会”性质的一帮利令智昏私有化精英,一切只看了眼前的身价利益,又怎能顾得了它身后洪水滔天?

   那么,该回到拙文开头之问了。“特别是”叩问:能“摸”到第三条道路吗?其实更应提问的是,有所谓第三条道路存在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5-1-28 09:09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9:25 , Processed in 0.01885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