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广州香港,昨日今日——游走在中国大地上

2015-7-2 08:04|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670| 评论: 1|原作者: 卢荻

摘要: 現代中國的“以黨建國”道路,源起正在那裏,從1923-1924年國民黨兩次改組起始。而“建國”的意思是革命,就是要達致能夠在現代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中生存、在正義性上超越這個體系。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使得勢孤力弱的廣州成爲革命的主體,正印證了這個判斷。

上月寫了遊走上海的博文後,一直猶豫著是否寫廣州,那時身處海珠廣場、黃花崗、沙面就已經有這種猶豫。然而近日有朋友提醒省港大罷工90周年到了,再過兩天是沙基慘案紀念日,心有所感不能抑止,還是寫一寫吧,雖然也只不過是私記,個人思考與感想。

    猶豫,因爲寫廣州也就幾乎是寫香港了,就是短兵相接。今日香港買辦史觀蜂起,說到底就是大鄉里沙文主義的法西斯運動的一環,要以核心價值名義清洗香港社會,當然還有應和者,自感/宣揚背負新移民身份是原罪者以“我們組成價值/道德共同體吧”乞求接納,來自台灣的“公民族群主義”傳道者煽風點火(其實就是要推動在台灣發生的在這裏也來一遍)。而香港的知識群體對此毫無警惕,毋甯說是紛紛喝彩,包括相識多年的朋友或前朋友們;在這個風頭火勢中,我要發出異議實在是很有與人翻臉的風險。當然,更不易面對的,是這裏還直指我自己個人的身份認同問題,雖則也可以盡量將焦點移開。

 Picture  Picture

    這裏有幾個話題值得記下,都是當時在現場上寫出的微信斷章的發揮。

5月12日,剛經受過北國城市長春的咋暖還寒,還手捧著呢大衣,我走進了炎熱的廣州,來到海珠廣場。廣州之夜,夜幕下的解放橋是彩虹橋,珠江兩岸燈火輝煌,廣告顯眼,透著商業或資本的氣息。而白天時候海珠廣場的戰士塑像依舊,一手持槍一手捧著鮮花;從前讀秦牧的《藝海拾貝》,好像有解說,指出這是反映著1950年代的精神風貌。)

在海珠廣場的時候寫到秦牧,他關於那座戰士塑像的解說,是迄今中國的政治正確的思想和感情,官方的,更重要是人民的。秦牧其人其文,在今日香港可以說是不在本土主義的想象邊界之內,不會被承認是“共同體”的一員,雖則從前香港中學課本使用了他的談天說地沒有政治意味的文章,雖則他其實是在香港出生長大,以及工作生活過的,還有他的潮汕出身、他的南洋聯系和經歷,其實也都是香港社會從來就不可或缺的元素(南洋華人群體的身份政治和冷戰下的買辦沙文主義政治是另一個我仍未能涉足的話題)。如此種種,往大處說是指向今日香港的政治困境與歷史背叛,在個人方面,是我自己的出身和整個人生與之頗有相同,雖則這是我的困惑,不是早已放棄了香港人身份的秦牧的問題。  

 

(黃花崗。國民黨,即使是在它最純潔最先進的年代,也就是以美國理想爲理想吧,陵園中紀功碑上的自由女神塑像可以爲證。然而美國理想就是中國理想嗎?就是七十二烈士的意義嗎?陵園建成於1926年。又過一年,美國理想在中國的現實體現卻是屠殺,從上海到全國,連蔣介石自己也哀歎革命失敗了。從此處往南步行可至是另一個陵園,紅花崗,僅僅生存數天的廣州公社,1927年。)

在黃花崗,思考的是歷史,國民黨沒有通過民族解放的要求的考驗,工農勞動者的階級政治的崛起,這些問題,在之前關於省港大罷工的短評中已經說了。值得提及的是,黃花崗上的題詞等等大都是出自林森、鄒魯等西山會議派,還有汪精衛,紀念建築則盡是世界各地尤其是南洋華僑群體的精英階層的印記,而國民黨內正是這個組合最具買辦性質,最恐懼帝國主義,最敵視工農運動。所以,與其單憑題詞等等表象下判斷,毋甯說其實他們是背叛了黃花崗的先烈(我也就是哼著羅大佑的“黃花崗的烈士他們地下有知…”離開的)。

由此還有另一個課題,就是現代中國的“以黨建國”道路,源起正在那裏,從1923-1924年國民黨兩次改組起始。而“建國”的意思是革命,就是要達致能夠在現代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中生存、在正義性上超越這個體系。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使得勢孤力弱的廣州成爲革命的主體,正印證了這個判斷。

(以前讀《雙山回憶錄》,他在親歷省港大罷工時,作出一個很有根本意義的判斷:這場罷工使得中國工人階級歷史上首次組織起來,在廣州形成與國民黨當局並存的雙重政權的雛形。然而意義不止於此。在五卅運動之前,即使是革命大本營的廣州也是一片沈悶甚至死寂,國民黨內的主流即右翼的西山會議派加各類中派和各路冒充革命的新舊軍閥,其實對帝國主義極爲恐懼,對工農運動滿是疑慮以至敵視。省港大罷工迫使國民黨面對考驗:是否延續之前兩次改組的進路,發動工農對抗帝國主義?結果是國民黨沒有通過考驗,1927年四一二政變及之後的歷史,權勢上是蔣介石的勝利,政治上其實是西山會議派的勝利,地主買辦的勝利。)

Picture 

Picture 

(《沙面晨眺》:“中國人民的反帝怒潮,使東方爆發了一次世界史上空前的省港大罷工。……總之,大罷工使香港這個酒綠燈紅的城市完全失色了。”)

在沙面,同樣記起秦牧,那篇《沙面晨眺》的精神,同樣的政治正確性,與戰士手捧花束一脈相承。正因此,香港本土主義不僅敵視今日中國,而且排距/恐懼談及省港大罷工等等,這些全中國範圍的現代歷史事件是香港社會的重要元素,即使是所謂香港人主體性的談論者建構者也否認不了。

Picture 

我身處其間,那時其實沒有冒起多少義憤填膺(該有的情緒早已沈澱了),注意力倒是被其他課題吸引了。見到東方滙理銀行(印度支那銀行)的故址,聯想到馬爾洛的《征服者》,再聯想到杜拉斯的《情人》,而之前在上下九一帶見到處處金銀玉石店標示著與東南亞的聯系,再之前已得悉,江對面的芳村是今日世界最大的茶葉市場,主導著東南亞市場。於是冒起一個疑問:是否,二十世紀上半葉法國在遠東的殖民霸權,政治上聚焦於上海,經濟上主要是以廣州的金融和貿易爲紐帶,印支殖民地(包括廣州灣即今日湛江)也只不過是附屬?英國在遠東的殖民霸權,或許也是類似格局,那麽,香港也只是廣州的外港,所謂經濟上或政治上的獨特性,也不外乎買辦系統而已。

Picture 

 Picture

(上下九,西關風景不見,風月已逝,十三行與商團,變成新時代市場經濟。在康王路步行走了很久很久,眼前所見盡是金玉首飾店,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在精雕細琢,甚麽堂甚麽世家的。仿佛整個南中國、整個東南亞的金玉工藝行業都聚集在這裏似的,好些店貼著緬甸、泰國甚麽的告示。又或許是前資本主義的傳承吧。微信上有學生說,這些店鋪的老闆和員工大都來自潮汕。)

(大名鼎鼎的天秀大廈,小北路。從這裏往北是黑人聚居區,幾年前就據報聚居二三十萬人。聚居區包括昨晚車行經過的礦泉別墅所在的三元里,當時路上見到很多黑人,確實是震撼;還見到礦泉街派出所,幾年前曾發生過黑人包圍了那個派出所的騷動事件。廣州應該是中國城市中與第三世界民衆最有聯系的,不僅有不少黑人,還有各種民族的穆斯林,還有不少應該是來自拉丁美洲的,幾年前就有報道說番禺那邊某區就聚居了近萬巴西人。地鐵上剛剛見到一對伊拉克父子,拖著大袋大袋衣物,袋子上貼著名字和英文地址,應該是跑單幫商販,孩子是十多歲少年。)

從上下九和芳村的見聞、判斷、想象,又再聯系到在三元里和小北路一帶所見,這是今日亞洲最大的黑人社區,部分已經是落地生根了,證據是新華書店裏面見到有黑人少年在翻閱著中文圖書。那麽,今日廣州,是否正在重建現代(也即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尤其是英國主導的世界體系)之前的海外長距離貿易聯系,抑或是新建經貿網絡,沖擊著自二十世紀中葉以來主導世界的美國體系?這是很有意義和趣味的問題。

    (廣州已經是炎炎夏日,我獨坐珠江岸上,在榕樹下眯著眼睛讓涼風輕拂,睡意中胡思亂想。這兩天在廣州滿滿都是回憶,尤其是走到北京路書店時很感迷惘,曾經在那裏進進出出多少回度過青春歲月。)

    已經記不起上一次是哪一年來到這個城市,卻是對首次來廣州依稀仍有記憶。1972年或是1973年,那是孩童年代首次遠行。跟今日的高鐵兩個多小時不可同日而語,從潮州過來,好像是得先在汕頭過夜,然後清晨出發,就是整整一天車行,跨過幾條江河時候都是必須下車依靠輪渡。一路瞌睡來到廣州,住宿在那感覺猶如天堂的礦泉別墅,喝上了汽水,首次見到鐵路和奔馳的火車頭,聽到火車鳴笛,感受到世界的遼闊。那一年是外公從新加坡過來參加廣交會,我媽帶著三個孩子過來相會。朦胧記憶中,海珠廣場那時沒有多少燈火。

    下次再到廣州已經是1983年,好像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在香港的漫長歲月,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世界已變自己已變,重新踏足這地方激動不已。

    隨後的六七年間無數次來到這個城市。再隨後就戛然而止,基本上隔絕了,轉眼間距離那個年代竟然是近三十年了。

Picture 

    (車上,沿江高速,過了虎門變成海濱高速。這是珠三角的核心區域,一路上盡皆城鎮化了,民居廠房商廈連綿不絕。從前,1980年代,深圳到廣州的火車要跑三個小時,至十多年前縮短至一小時,到了高鐵年代縮短至半個小時。倒是香港處變不驚、處驚不變,那邊路段的火車速度仿佛是要50年不變似的,這是政治使然。我坐汽車不坐火車,倒不是這個原因,而是因爲出發點是酒店門口、抵達點剛好又是家門口,連過關時間也是三個小時。)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5-7-2 08:04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1)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7:24 , Processed in 0.01641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