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回到1956,反思被忽略的剧本创作

2015-7-27 22:3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625| 评论: 0|原作者: 沙垚|来自: 破土网

摘要: 文作者带领我们回到1956年,重听当年让人醍醐灌顶的言论:“难道说我们生活的现实就是这么贫乏么?难道真的再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去描写了么?谁都会回答‘不是的!’我们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祖国,正经历着轰轰烈烈的、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的任务是从各个角度来揭示和表现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各个方面的冲突和矛盾。” ...


【破土编者按】2015年7月17日,国务院下发今年的52号文件《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从各个角度提出对戏曲的支持,包括地方剧团、民间班社、戏剧教育、人才培养、普及宣传等等,唯独剧本创作一项显得较为简略。本文作者带领我们回到1956年,重听当年让人醍醐灌顶的言论:“难道说我们生活的现实就是这么贫乏么?难道真的再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去描写了么?谁都会回答‘不是的!’我们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祖国,正经历着轰轰烈烈的、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的任务是从各个角度来揭示和表现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各个方面的冲突和矛盾。”那么,我们今天的戏曲剧本创作,是否应该延续现实主义精神?破土欢迎不同观点争鸣。


回到1956:反思被忽略的剧本创作

2015年7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今年的52号文件《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确实,无论是从各地方戏剧、民间戏剧,还是戏剧教育、人才培养和普及宣传等方面,都做了全面的完善与支持。尤其是在“总体要求”中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戏曲”这一问题,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为”),如何发展?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时光仿佛一下回到了1950年代。无怪乎傅瑾教授认为,52号文件的出台,是继1951年“五五指示”以来的又一次从国家层面出台的专门针对戏曲发展的文件,意义重大。

但唯独“剧本创作”一项显得较为简略。文件更多地希望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开展“三个一批”,推出优秀戏曲剧本。其办法是,加大基金扶持。

事实上,如果说当代戏曲出现传承危机的话,其关键恰恰在于剧目。常常有人感叹说,戏剧没有人学、没有人看,导致后继无人、青黄不接。可是为什么都市的舞台上,青春版的牡丹亭经久不衰;为什么农村的舞台上,歌舞、杂耍受到欢迎?

当代年轻人看不懂,进而不爱看戏,是因为戏曲的内容失去了吸引力。换言之,剧目问题直接导致了这一结果。以至于人们在拥抱好莱坞的过程中,产生了戏曲就应该退出文化舞台的错觉,并形成刻板印象。

照此逻辑,如何产生人们喜闻乐见的剧目,而不是所谓优秀的剧目(文件中并没有界定何为优秀)?资金扶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精神,无论是对传统,还是对新创作的剧目。

回到1956年,传统剧目是“一代又一代的前辈演员,不知花了多少血汗,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和成功,才从生活中提炼出富有我们民族特色的表演程式和创造方法。……他们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具有现实主义精神。”这里的“现实主义精神”指的是一种人民性,其思想逻辑是,既然是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艺术,而不是凭空想象的,那么传统剧目的文化遗产就值得继承和发扬,否则就是“脱离群众,是没有前途的”。

因此,直到1963年底之前,“传统戏”与“新编历史剧”、“现代剧”一起,成为戏曲剧目的“三驾马车”之一,得到政策的倡导,受到人民的欢迎。

当年的现代剧创作,同样要坚持现实主义。1956年时任陕西省委书记赵伯平在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上讲话,“难道说我们生活的现实就是这么贫乏么?难道真的再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去描写了么?谁都会回答‘不是的!’我们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祖国,正经历着轰轰烈烈的、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此,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从各个角度来揭示和表现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各个方面的冲突和矛盾,”来表达“一个六万万人口的大国里正发生着空前未有的历史变化,”从而“创作出鼓舞人民前进的作品来。”他批判了戏曲实践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有的故事情结千篇一律,任务缺乏性格,反映不出生活中的真实矛盾。使人看了前头,就知道后头。一个进步的儿子,必然配一个落后的父亲或母亲,一个进步的媳妇,必然配一个落后的丈夫……程度不同的存在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政治的倾向。原因何在?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体验生活问题,一个是作者的马列主义学习和文艺理论修养问题。……比如我们的作家中,就有个别同志长期不进工厂,不到农村,不去兵营,不深入群众,生活贫乏,坐在小屋子里硬想挤出作品来。‘不到泉边去,怎能饮到水’?这样的人,根本没有可能全面地、正确地理解现实生活,这怎么能够写出正确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剧本来呢?还有的同志,即使到群众中去了,也不能踏踏实实地投入到群众火热的斗争中去,只是‘走马观花’式地逛了一趟,回来后依然两手空空……”

如此的讲话,放在今天,也有振聋发聩、让人醍醐灌顶之效。今天的剧本创作,缺少的恰恰是这样一种对现实的表达与批判,对人民在千百年戏剧实践中积淀下的精华的正确认知,才导致舞台上演着“不接地气”的“老古董”。

试想,如果我们的戏曲,能够从当代贫富分化、城乡差距、价值观迷茫、教育医疗、食物安全、环境污染等话题出发,编写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剧本,人民会有一种心声得到表达、吐露的畅快感与亲近感,就不会没有人看。

试想,如果我们的戏曲,能够在传承一招一式的同时,了解祖先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价值、世道人心,并进而形成一种时代精神与时尚潮流。这对当下都市人群精神空虚,栖栖遑遑,无疑是一种美的抚慰,如沐春风。

然后,才有文化自信。

因此,支持戏曲剧本,或许一种态度、一种价值、一种导向,与资金同样重要,或者更为重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06:48 , Processed in 0.017207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