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阶级和阶级斗争

2015-9-28 00:46| 发布者: redchina| 查看: 2507| 评论: 3|原作者: 国内某马列毛小组学习记录(一)

摘要: 在左翼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是全新的历史问题。阶级和阶级斗争:什么是阶级?什么是阶级社会?阶级社会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怎么演变?人们有无可能过渡到无阶级社会?

在左翼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是全新的历史问题。所以我们要了解未来中国社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理解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条件、阶级关系、阶级矛盾。中国的阶级斗争如何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如何发展,如何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已有很多讨论,如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辩论。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怎么发展?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探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概念。

 

阶级和阶级斗争:什么是阶级?什么是阶级社会?阶级社会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怎么演变?人们有无可能过渡到无阶级社会?

 

让我们首先学习一段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的论述:

 

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出现以来,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常常作为未来的理想隐隐约约地浮现在个别人物和整个整个派别的头脑中。但是,这种占有只有在实现它的实际条件已经具备的时候,才能成为可能,才能成为历史的必然性。正如其他一切社会进步一样,这种占有之所以能够实现,并不是由于人们认识到阶级的存在同正义、平等等等相矛盾,也不是仅仅由于人们希望废除阶级,而是由于具备了一定的新的经济条件。社会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是以前生产不大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要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就是说,只要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在这被 迫专门从事劳动的大多数人之旁,形成了一个脱离直接生产劳动的阶级,它掌管社会的共同事务:劳动管理、国家事务、司法、科学、艺术等等。因此,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但是,这并不妨碍阶级的这种划分曾经通过暴力和掠夺、欺诈和蒙骗来实现,这也不妨碍统治阶级一旦掌握政权就牺牲劳动阶级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把对社会的领导变成对群众的加紧剥削。

 

怎么理解这段论述?对现实工作的参考?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思考: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和发展变化(产生、发展、灭亡)的。要了解事物存在的条件。阶级社会的历史为一万年左右,是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会不会,以及什么时候消亡?

 

画一个长方形,分三块。这整一个长方形是社会总产品。

1、替换被消耗掉的生产资料;2、满足人口基本的物质消费;3、社会剩余产品

 

社会剩余产品归谁所有,如何使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社会制度的基本特点。在物质生产力有限的情况下,很长一段时间里,剩余产品基本没有。大量剩余产品大概在一万年前出现,那时地球发生显著变暖,出现了少有的气候稳定和温度适宜时期,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出现了比较大的剩余产品,这时社会才分裂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存在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为什么剩余产品出现以后,社会就开始分裂为阶级?为什么剩余产品出现,不是全社会占有?

 

恩格斯的话:当剩余产品出现后,但是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特别高的程度,只有少数人从生产劳动中摆脱出来。白吃白喝在一万年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物质生产力低下,需要人人劳动。当剩余产品出现,就能让一少部分人从生产劳动中摆脱出来,但绝大多数人还是要用几乎全部时间来从事生产必需品的劳动,这就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但是,这并不妨碍阶级的这种划分曾经通过暴力和掠夺、欺诈和蒙骗来实现,这也不妨碍统治阶级一旦掌握政权就牺牲劳动阶级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把对社会的领导变成对群众的加紧剥削。为了保证自己对剩余产品的独占,要用各种办法来维护自己对剩余产品的占有,也就出现了为统治者服务的意识形态。一方面,是从事生产劳动、不占有剩余产品的阶级,另一方面,是不从事生产劳动但占有剩余产品的阶级,也就是统治阶级和压迫阶级。

 

如果把整个社会的劳动时间分成两部分,那就是生产社会必需品的劳动时间和生产剩余产品的劳动时间。对后者的占有,也就是剥削了全社会生产劳动中的剩余劳动。只要剩余产品被少数人占有,阶级斗争就不可避免。历史上有过反抗剥削阶级的斗争,尽管这些斗争有可能暂时改变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形式,但不能根本改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如果不能消灭这两种分工,那么阶级对立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到目前为止,阶级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为脑、体分工。那么这种条件,有无可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资本主义是一种阶级社会,但与之前阶级社会根本不同的是,相当数量的社会剩余产品用于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以前剩余产品主要用于统治者的奢侈消费、战争等浪费,但资本主义条件下不是如此,为什么呢?这和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货币占统治地位,市场关系在各个领域占统治地位有关。在这种条件下,资本家之间,个人之间,国家之间,都会有激烈的竞争,于是资本用于改进生产、引进技术等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这种局面是怎么形成的?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由多个国家组成的世界体系,但在扩张的过程中不断形成不同的地理区域,存在明确的差别和等级关系。比如,核心、外围、半外围。到了19世纪后期时,包括亚洲的广大地区,都变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外围以后,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瓦解。中国在这个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即如何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里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开始资本积累。这个问题,从晚清到军阀到民国,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只有在发动广大群众、消灭旧的国家机构、形成新的国家机构之后,才形成新式的民族国家、造成有利于资本积累的条件。

 

二十世纪的中国革命史,按照传统的观点,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来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按照传统的观点,中国在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1976年后中国的社会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出现了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问题来了:中国在1949年到1976年之间,社会性质是什么?1956年到1976年之间,社会性质是什么?1949年到1976年,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后来为什么会发生向资本主义的过渡?这些问题对我们思考当下阶级斗争问题的重要性。(有同学问:还有资产阶级法权的残留)。

 

回到恩格斯的讨论。先是阶级社会产生的条件。但是,如果说阶级的划分根据上面所说具有某种历史的理由,那也只是对一定的时期、一定的社会条件才是这样。这种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的确,社会阶级的消灭是以这样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为前提的,在这个阶段上,不仅某个特定的统治阶级而且任何统治阶级的存在,从而阶级差别本身的存在,都将成为时代的错误,成为过时的现象。所以,社会阶级的消灭是以生产高度发展的阶段为前提的,在这个阶段上,某一特殊的社会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从而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的占有,不仅成为多余的,而且成为经济、政治和精神发展的障碍。这个阶段现在已经达到了。……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种可能性现在第一次出现了,但它确实是出现了。那么生产高度发展的阶段是什么意思?前面说存在脑体劳动的分工,社会划分成阶级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造成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在一定范围内,用于生产社会必需品的劳动时间就会不断缩小,那就有可能造成不仅少数人从直接生产劳动中摆脱出来,而且造成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工作时间不断缩短。随着劳动时间不断缩短,生产必需品以外的自由时间不断延长,但这种延长已经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可以从事越来越多的创造性活动,获得自由发展,参与社会的公共管理,成为绝大多数人都能参与的活动,这时,社会分裂为对立阶级的基础才会消解。这是恩格斯对阶级社会过渡到无阶级社会的理解。

 

那么今天,我们怎么认识这个问题?就马恩来讲,他们当时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物质生产进步的空间是有信心的。但今天来看,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条件下的物质生产,严重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所以,我们应该怎样保障生态可持续性,在保障生态可持性的前提下,能不能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今生态环境已经到了崩溃边缘,这个问题需要好好思考。我们面临的过渡,比马恩的情况要复杂很多:1、如何在资本主义灭亡后保证生态可持续和人类文明延续;2、如何缩小人们生产社会必需品的时间,逐步削弱脑、体分工。

4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向阳花 2015-9-29 20:24
毛泽东思想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现在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脱离现实高谈阔论,置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防修反修反资本主义复辟的理论实践于一旁,丝毫不敢触动"特色"的半根毫毛,如此"理论",还请束之高阁为妙。文中杜撰"1976年中国由社会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是过渡吗?"过渡"是一种前进,而不是复辟和倒退!无疑这是"补课"论的翻版。既然否定阳和平的"中国目前是垄断资本主义,,,,不符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依尔等的高见,可是"初级阶段"?甚至迥避当前中国的历史条件下不会出现法西斯。这与毛主席:"修正主义上台,就是资本主义上台,而且是最坏的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的论述唱反调。可见与"特色"马列学院的教授们,要高明许多,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引用 Qiaoyi 2015-9-29 08:59
值得学习
引用 redchina 2015-9-28 00:49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3)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0:14 , Processed in 0.01642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