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经 济 查看内容

剥开私有化的面纱

2015-9-28 21:30|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676| 评论: 0|原作者: 滠水农夫

摘要: 归根到底,中国的私有化进程必须把它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必然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里面还包含有部分质变。这些是如何实现的?


  近年来推行的两项重要改革,一是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一是国企混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关于这两项改革论述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如同会读书的人书越读越薄,不会读书的人书越读越厚,关键是要善于抓住本质,不为细枝末节分散精力。

  关于这一点,其实很多人都认识到了,还是一个姓公姓私、姓资姓社的问题,如果拿这一标准来检验,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仅此显然还是不足的,因为这么多年来,人为地把“公”与“私”的概念弄得面目全非,“公”与“私”的界线也给模糊化了。当然我们也要理解其良苦用心之处,毕竟国家根本大法《宪法》在那,公有制的铁卷丹书还不能公然违背,那就只能另觅蹊径之非常办法。

  显然,用静止、孤立的观点判断改革举措的姓公姓私似乎是困难的,然而用全局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则又清晰得多。例如,把土地流转放到改开以来整个农村所有制的演进过程来看,就能发现这样一个线条: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家庭承包责任制——承包期十五年不变三十年不变、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三权分立、土地流转——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经营。分析一下,农村土地所有制早就混改了,从单一的集体所有制分化出一个家庭承包制,而且是长期不变固定的承包制,用承包权混合了所有权,实际上集体所有制变成了半公半私所有制,接下来进一步用经营权混合承包权和所有权,公有制是削弱了还是增强了不言而喻,最后归到大农也就是资本主导的规模经营,资本主义改造农业的一个关键步骤就实质完成了,不过仅仅差了最后一步,即法律形式上的认可。如果有人说这最后一步毕竟还没有实现嘛,土地改革也许最终不会导致私有制,说轻了是唯心主义错误认识,说重了是糊涂之极。

  关于国企改革也一样,也不难看到这样一个线条:党委领导下的全民所有制——政企分开的国有制——股份制改革——混合所有制,同样显然不难发现,所谓的混合并不是现在大张旗鼓提“发展混合所有制”才开始的,另一种形式的“混合”早就进行了,以国有混合了全民公有,又以股份制混合了国有,才有现在个体私有经济光明正大来混合国有,而且政府不管经营只管资本,仅仅相当于投资人,公有的性质早被混合得面目全非,早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而是官僚垄断的私有,现在不过是向彻底的私人资本过渡。如果现在还有人说,混合所有制不会导致私有化,谁信?

  任何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表面看起来再完美的小道理在大道理面前不堪一击,原形毕露。什么是大道理?大道理也是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这就要求一个是要全面地看问题,避免盲人摸象,咋说咋象。一个是要联系的看问题,联系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大的环境和小的气候,在今天资本主义发展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在资本扩张欲望不断强化的内在动力刺激下,私有化难道不是唯一方向吗!这也是用了发展的观点,不是用静止的态度而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把握事物发展运动的规律性,必须要有预见性。

  归根到底,中国的私有化进程必须把它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必然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里面还包含有部分质变。这些是如何实现的?当然是各种公开或暗地的所谓“混改”,不断增加私有制成分、不断减少公有制成分,一天天持之以恒地量变,如农村土地承包期从最初的分田单干到十五年不变三十年不变,到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就是量变,而土地集体性质也随着量变而同时发生部分质变。再如国企改革从全民所有制到国有制,就是包含了部分质变,而由私人资本混合国有资本,其过程也必然是一个量变过程,最终指向必然是毫无悬念的彻底私有化,完成最后临界点质的飞跃。

  现在还对改革是私有化还是公有化方向争论不休,显然是极为可笑的。中止私有化改革进程注定异常艰难,与其不切实际的幻想、无休止的争议,还不如做点有实际意义的事,那就唤醒群众的力量来改变,但这又是一个长期而痛苦的过程。

  现在必须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私有化改革进程必然会由量变到彻底的质变的最后一跃,也许这正是一些人不懈努力、热切期待的结果,而另一些人则会早早作好准备,迎接摇身一变那一天的到来,至于党和国家在个人私利面前又算什么。而绝大多数的普遍老百姓,真的到了那么一天,又会是怎样的命运等待着呢?这也许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

  2015-9-2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3 16:55 , Processed in 0.01271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