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报刊荟萃 查看内容

李嘉诚首度公开回应“撤资”质疑

2015-9-29 23:50| 发布者: 左向前| 查看: 649| 评论: 0|原作者: 财经网|来自: 财经网

摘要: 财经网9月29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就近日流传的其从大陆“撤资”等传闻进行了公开回应。他表示,言论自由是一把两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李嘉诚首度公开回应“撤资”质疑:语调令人不寒而栗

2015-09-29   来自:财经网

 

929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就近日流传的其从大陆“撤资”等传闻进行了公开回应。他表示,言论自由是一把两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李嘉诚所指文章,即为近日新华社旗下瞭望智库发表的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署名文章,该文认为,李嘉诚抛售内地地产系撤离中国,但“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那就不能想走就走。”因此,李嘉诚“作为曾经的获利者,其在大陆,在中国,未来还有两大使命需要完成,不能轻易一走了之。”该文一出,即引起舆论的广泛议论与担忧。

 

尽管此后长和发言人回应称集团并没有撤资,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李嘉诚旗下长实地产2015年中期报告也表示将继续看好中国经济。但《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仍于20日刊文称,斯人已去,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场经济本就是多元经济、流动经济,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只要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坚定完成转型、保持市场活力,就不用担心李嘉诚之后没有资本进来。

 

此时,李嘉诚通过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官网,首次进行了正式的书面回应。

 

李嘉诚再次否认从内地撤资。他表示,过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过70%(包括国企)的架构,也选择离岸设立公司,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取得更现代化架构和更高效运作模式;我们做法相同,集团进行重组及于开曼群岛成立公司,而集团在港注册及上市地位不变;他个人在重组过程中,并没有减少持股比例,也没有从中套现,所谓“撤资”指控,完全不成立。

 

对房地产业务的质疑,李嘉诚表示,过去两年,集团对全球地产业务持审慎态度,加上内地房地产方面,部份城市出现供求失衡风险,故减少买入土地,但集团在内地的发展中及将发展之总楼面面积远高于2000万平方米。集团于内地发展中或将发展的土地,90%是从拍卖而来,而90%以上的物业均在建成后出售(酒店除外),只有极少部分保留作收租之用,集团从来也在积极等候土地“交吉”,并没有囤地(香港亦如是)。减少房地产的投资比重,不等于不投资内地。

 

在零售方面,集团于全球现拥有逾13,000间零售店铺,其中内地由两年前的1300间增加至今天2300间,增幅为77%,扩展步伐迅速。

 

李嘉诚表示,国家及领导人强调“腾笼换鸟”,深化改革,优化产业,以创新科技驱动经济增长,他一直重视全球的优质投资机会和支持人才带来的发展机会,长和系在港口、基建、零售、科技及金融等方面的发展正大举前进。

 

李嘉诚认为习主席最近提倡“一带一路”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因此投资海外业务,与国家政策并无抵触。集团于1980年代已开始在国际投资及发展电讯、货柜码头、能源、零售、水厂、电网、地产、火车、飞机租赁等业务,遍及52个国家。

 

对于内地官媒多次作出抨击,李嘉诚表示,他对中央坚定不移继续改革开放,致力优化营商环境有信心,并不相信文革式思维复苏;个别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国家方向。习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将继续维持深化改革的坚定承诺,扩大开放;他对中国充满信心,对习主席沉稳的领导能力深感佩服。

 

针对部份质疑其“不爱国”的言论,李嘉诚列举了其基金会的主要项目,称至今捐出逾170亿港元,当中87%用于大中华地区,还倾注大量时间、心血,对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事业,过去、现在、未来,宗旨不渝。

 

网上曾流传假借李嘉诚之名撰写的“自我辩护”,此次书面回应称,之前网上一切假李嘉诚之名所流传之文章,均非属实。并表示,是非浪潮来袭之时,正值习近平主席进行国事访美前夕,不想其回应被人借题发挥,引起更广泛的国际讨论。习主席在不同场合多番强调,国家要不断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不应让这些毫无根据的口舌之争成为焦点,喧宾夺主,冲淡习主席的重要讯息,引起商界和投资者不必要的顾虑;没有建设性的语言讨伐,并不符中国政府不遗余力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方向和决心。

 

以下为李嘉诚回应全文:

 

李嘉诚先生就近日一些人对他和集团毫无根据的指责、似是而非的观点作出回应:

 

「最近一些人对我本人和集团作出毫无根据的指责,惹来网民及传媒的关注。在此,我多谢各位的关心,并藉此机会作出回应。首先感谢国内、香港以及国外的朋友对我的肯定和信任,我明白言论自由是一把两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集团公共事务部归纳了近日传媒的查询,作出以下回应:

 

1.为什么连日受到抨击也不作回应?

 

根据我们的分析,是非浪潮来袭之时,正值习近平主席进行国事访美前夕,我们不想因为李先生的回应,被人借题发挥,引起更广泛的国际讨论。李先生认为,习主席在不同场合多番强调,国家要不断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我们不应让这些毫无根据的口舌之争成为焦点,喧宾夺主,冲淡习主席的重要讯息,引起商界和投资者不必要的顾虑;李先生认为,没有建设性的语言讨伐,并不符中国政府不遗余力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方向和决心。

 

今次是李先生首次就事件作出回应,网上一切假李先生之名所流传之文章,均非属实。

 

2.为何频频出售内地房地产,但仍否认撤资?

 

过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过70%(包括国企)的架构,也选择离岸设立公司,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取得更现代化架构和更高效运作模式;我们做法相同,集团进行重组及于开曼群岛成立公司,而集团在港注册及上市地位不变;李先生个人在重组过程中,并没有减少持股比例,也没有从中套现,所谓「撤资」指控,完全不成立。

 

另外,对于所有投资及出售资产所得的回报,是属于公司的,并回到股东手中;一如以往,集团将继续在全球,包括在内地寻找投资机会。过去两年,集团对全球地产业务持审慎态度,加上内地房地产方面,部份城市出现供求失衡风险,故减少买入土地,但集团在内地的发展中及将发展之总楼面面积远高于2000万平方米。

 

事实上,集团于内地发展中或将发展的土地,90%是从拍卖而来,而90%以上的物业均在建成后出售(酒店除外),只有极少部分保留作收租之用,集团从来也在积极等候土地「交吉」,并没有囤地(香港亦如是)。减少房地产的投资比重,不等于不投资内地。

 

其次,在零售方面,集团于全球现拥有逾13,000间零售店铺,其中内地由两年前的1300间增加至今天2300间,增幅为77%,扩展步伐迅速。

 

国家及领导人强调「腾笼换鸟」,深化改革,优化产业,以创新科技驱动经济增长,我们一直重视全球的优质投资机会和支持人才带来的发展机会,长和系在港口、基建、零售、科技及金融等方面的发展正大举前进。

 

习主席最近提倡「一带一路」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所以集团投资海外业务,与国家政策并无抵触,而且集团的股东也清楚,海外投资的盈利均属香港上市公司所有,最终通过派息,能令股东受惠。集团以香港为家,于1980年代已开始在国际投资及发展电讯、货柜码头、能源、零售、水厂、电网、地产、火车、飞机租赁等业务,遍及52个国家,这是集团同仁30多年努力经营的成果。

 

3.内地官媒多次作出抨击,李先生与中央关系是否有变?

 

李先生对中央坚定不移继续改革开放,致力优化营商环境有信心,并不相信文革式思维复苏;个别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国家方向。习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将继续维持深化改革的坚定承诺,扩大开放;李先生对中国充满信心,对习主席沉稳的领导能力深感佩服。

 

4.部份抨击言论质疑你「不爱国」,有何回应?

 

李先生儿时历经战乱,然后目睹国家改革三十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天天进步,内心触动不已。对于一切是是非非,李先生虽感到痛心,但认为苏轼及白居易说得好:「此心安处是吾家」以及「我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万变社会,不变承诺」是李嘉诚先生在1980年创立基金会时对自己的格言,他更于2006年宣布基金会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当年已把三分一资产,即超过90亿美元投放于基金会。基金会致力推动奉献文化,至今捐出逾170亿港元,当中87%用于大中华地区,还倾注大量时间、心血,对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事业,过去、现在、未来,宗旨不渝。

 

主要项目包括创办汕头大学,于广东引入以色列理工学院,推动国家高校教育改革,带动国家创新产业发展,为主导未来作好准备;基金会同时重视医疗研究及服务,鼓励探索追求健康的世界,项目包括内地「人间有情」宁养计划,协助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康复的「重生行动」,以及协助残障人士的「长江新里程」等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6 04:41 , Processed in 0.02000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