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从《共产党宣言》到十月革命

2015-10-1 23:57|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3395| 评论: 3|原作者: 国内某马列毛小组学习记录(二)

摘要: 《共产党宣言》里著名的论断是:资本主义必然造成无产阶级的壮大,而无产阶级终将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在过去一个半世纪以上的时间,到目前为止,无产阶级尚未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这在实际上、理论上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最初的法文版是1880年出版的,是《反杜林论》的一部分。当时恩格斯和杜林辩论,其中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部分独立发表,是马恩思想比较成熟的作品。上一次读书会讨论有的同志提出:为什么社会会分为阶级,传统的观点认为是生产资料私有制造成的。强调形式上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大家是受了在中学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但是有一些是继承了毛泽东时代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而毛泽东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又在很大程度是受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而斯大林时期苏联的政治经济学则又可追溯到第二国际。《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马恩晚年比较成熟时期的作品,咱们今天来谈谈马恩青年时期,19世纪中期的时候开始形成的一些初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开始投入到运动的时候,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咱们今天来谈谈《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里著名的论断是:资本主义必然造成无产阶级的壮大,而无产阶级终将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咱们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咱们试图要解决中国社会在当代所面临的进步和变革的问题,争取获得无产阶级的胜利,争取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过去一个半世纪以上的时间,到目前为止,无产阶级尚未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这在实际上、理论上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

    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恩格斯加了一个脚注,指出这里应该是指文明社会产生以来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马克思在这里根据自己的世界历史知识,发现以往的社会变革,每一次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各阶级同归于尽。在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导致革命改造还是各阶级同归于尽,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这句话对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有没有启发意义?可以考虑。但是,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今天可以这么讲,从我们实际了解的,无论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里面分为核心、外围、半外围,还是资本主义体系里面任何一个具体的民族国家,实际的阶级结构的变化和阶级斗争都不是分裂为两大敌对阶级,实际的阶级结构比马克思设想的要复杂。但是这种复杂性并不意味着无产阶级就不能战胜资产阶级,这又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下面从美洲发现到资产阶级开发美洲说起,这里涉及到资本主义起源的问题。有一段著名的话资产阶级在他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打。”“由此可见,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这段话很重要,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概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经典的概述是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虽然这里的词句和1859的导言有一些区别,但是基本的思想,基本的逻辑是完全一致的。这个基本的逻辑是:无论是什么社会,作为一个社会制度,需要依托于一定的历史条件而存在但是历史条件是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一定的社会所依赖的条件,但是一定的条件是会变化的,到一定阶段新的条件会和旧的制度冲突,这种冲突最后只能用新的制度代替旧的制度来解决。咱们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咱们需要思考它所依赖的存在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会怎么样随着时间推移,随着资本主义矛盾而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到什么程度就会和原有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这些不可调和的冲突又怎么样通过变革来解决?这些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问题。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初步提出了这些思想。《共产党宣言》是在1848年创作,当时欧洲工人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当时几个国家的一些工人在巴黎组成了正义者同盟,邀请马恩撰写纲领,后来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就是《共产党宣言》。当时马克思才30岁。

    在概述了当时所达到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的过渡以后,接下来马克思提出的问题是:那么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不是同样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同样依赖于一定的历史条件而存在,这些历史条件又如何发生变化?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我们先不管这里具体的论述,在接下来的论述中,马克思提出了两个假设。

    假设一: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力会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这个冲突会越来越激烈,表现为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危机。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是表现为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危机?我们以后会再谈。

假设二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谁是无产者呢?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现代的工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这些不得不把自己零星出卖的工人,像其他任何货物一样,也是一种商品,所以他们同样地受到竞争的一切变化、市场的一切波动的影响。第二个假设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会造成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也会造成一个新的阶级,这个阶级会不断发展壮大。

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马克思在这里有一个想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会逐步缩小中间等级的队伍。马克思在这里把农民当做以往中间等级的下层,迟早要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马克思把西欧国家的农民视为一种保守力量,这种情况到列宁有了变化,到了毛主席分析中国的阶级结构更有了根本的变化。在这里关于中间等级马克思列举了商人,手工业者,但是没有列举知识分子。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谁是中间等级?他们在革命中起什么作用?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咱们先搁置下来。

最初是单个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单个资产者作斗争。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阶段,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不仅人数增加了,而且它结合成更大的集体,它的力量日益增长,它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力量。

接下来有一段论述常常引起很多争执。机器使劳动的差别越来越小,使工资几乎到处都降到同样低的水平,因而无产阶级内部的利益、生活状况也越来越趋于一致。关于这一点,几乎肯定不符合我们现在观察到的资本主义以及无产阶级发展的实际状况,这里关键不是资本主义发展是不是必然导致工资降低到同一水平,以及无产阶级内部利益和生活状况是不是必然趋于一致,而是即使不具备这样情况的条件下,是不是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就不能发生对无产阶级有利的变化,以及力量的对比就不能导致无产阶级的胜利和资产阶级的灭亡。

    工人有时也得到胜利,但这种胜利只是暂时的。他们斗争的真正成果并不是直接取得的成功,而是工人的越来越扩大的联合。这种联合由于大工业所造成的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而得到发展。这在当时是成立的,现在更加成立。这种交通工具把各地的工人彼此联系起来。只要有了这种联系,就能把许多性质相同的地方性的斗争汇合成全国性的斗争,汇合成阶级斗争。而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中世纪的市民靠乡间小道需要几百年才能达到的联合,现代的无产者利用铁路只要几年就可以达到了。马克思认为这在当时是很大的进步。

   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但是,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旧社会内部的所有冲突在许多方面都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在这一切斗争中,资产阶级都不得不向无产阶级呼吁,要求无产阶级援助,这样就把无产阶级卷进了政治运动。于是,资产阶级自己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对自身的武器给予了无产阶级。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的整批成员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或者至少也使他们的生活条件受到威胁。他们也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

    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整个旧社会内部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甚至使得统治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脱离统治阶级而归附于革命的阶级,即掌握着未来的阶级。

    最后一段,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如果说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的过渡在一定意义上正由于资本主义的矛盾在我们眼前再现出来,这里相应的问题是资本主义赖以存在的历史条件是什么?这些历史条件如何发展变化?发生到什么程度会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马克思在这里说资产阶级的生存条件是资本积累,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是说大多数劳动者成为无产者被迫出卖劳动力为生。这个情况同无论是马克思之前的资本主义发展情况还是之后的相比较,并不完全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后果,却在一定地区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成为无产者,但是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化发生到什么程度才会和资本主义的积累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这里面一个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在数量上会壮大,不仅如此,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的自相竞争被结社达到的革命联合所代替,这个代替是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本身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无产阶级不仅在数量上可以扩大,而且组织程度也会增加,这是马克思的假设。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下了一个论断:资本主义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咱们现在把《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的逻辑、论断和论断的根据概括了,现在的问题是这是1848年,1848年之后整个世界历史发生了什么?哪些是符合《共产党宣言》的论断?哪些是不符合的?对于我们的阶级斗争有什么意义?在我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之前,现在有什么问题。

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工人组织的。马克思的设想,大致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造成无产阶级数量的壮大,而且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本身带来的新的物质条件比如交通和通讯手段的进步,必然会带来无产阶级组织的便利。


3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黄叶疏 2015-10-3 20:57
垃圾,你看过马克思的著作原版没有?
引用 远航一号 2015-10-1 03:55
文章格式已经修理好了。
引用 远航一号 2015-9-30 13:19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3)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16:02 , Processed in 0.01592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