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不读马恩列斯,侈谈共产主义——扯蛋!

2015-10-1 17:42| 发布者: 05txlr| 查看: 1665| 评论: 2|原作者: "05txlr"

摘要: 现在,就有这样一种人,从来不读马恩列斯,却天天在那里侈谈共产主义,什么“乌托邦”,什么“理想主义”,什么“违反人性”,什么“不可能实现”……唠唠叨叨、罗哩罗嗦。

不读马恩列斯,侈谈共产主义——扯蛋!

    是谁,创立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理论?
    是谁,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
    是谁,丰富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构想?
    是谁,首创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离开了马恩列斯,谈什么共产主义,这不是扯蛋吗!
    现在,就有这样一种人,从来不读马恩列斯,却天天在那里侈谈共产主义,什么“乌托邦”,什么“理想主义”,什么“违反人性”,什么“不可能实现”……唠唠叨叨、罗哩罗嗦。
    可是,当你问一下他们,马恩列斯有关共产主义的论述,包含哪些内容,其中哪一句、哪一条,是“乌托邦”,是“违反人性”,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根本就答不上来。
    为什么?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马恩列斯关于共产主义说了些什么,根本就没有见过马恩列斯是怎样说的!
    好吧,这里就向这些立志“批判”共产主义的“英雄好汉”们,推荐一本书(别害怕,只是一本,而不是一百多卷的马恩列斯“全集”),书名就叫《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网上有下载)。



    这是1958年毛主席指示中宣部等单位编篡的语录,篇幅不大,如果读起来有困难,网上还有“注释”、“解说”等辅助读物可下载。
    不妨先来看一下这本书的目录:

  一 共产主义社会的概观 
  二 公有制的建立 
  三 电气化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四 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可以大大发展 
  五 有计划地发展生产,充分发挥地方和群众的创造性 
  六 共产主义的劳动 
  七 劳动时间的缩短 
  八 科学技术的发展再不受到限制 
  九 彻底消灭人力物力的浪费 
  一○ 消灭货币和实行产品交换问题 
  一一 生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一二 平等和平均问题 
  一三 再生产问题 
  一四 生产公社、消费公社 
  一五 工农业的结合,城乡差别的消灭 
  一六 工业的合理分布,工业区和农业区的融合 
  一七 全面发展,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的消灭 
  一八 教育和文化 
  一九 国家消亡问题 
  二○ 民族和民族语言的融合,国际主义 
  二一 家庭、婚姻和妇女问题 
  二二 人口问题 
  二三 人的精神道德面貌 
  二四 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 
  二五 农民同盟军问题在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中的重要性
 

    怎么样,内容不少吧?一共二十五个方面,基本上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论述(现在看来,有些方面还可以适当调整,但毕竟是近六十年前的版本,不能苛求)。
    那些立志“批判”共产主义的“英雄好汉”们,你们要“批判”,就朝着这个“活靶子”开火吧,切莫再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了。当然,前提是先读一读。如果不读,也能批,那真是“超天才”了!
    还有,2001年7月1日,有人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声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
    不知道马恩列斯的这一系列论述,算不算对“遥远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作的“具体的设想和描绘”?难道马恩列斯“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吗?希望这位报告人乘着还没有老到不能读书,让秘书将这本书找出来也读一读吧。
    当然,我们的网友如果想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有力地反驳那些诬蔑、攻击共产主义的歪理邪说,那也不妨阅读一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并结合马列的原著,结合当前的实际,进一步深入理解。须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就从我们脚下开始!

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毛丝丢顿 2015-10-2 00:55
不会误会的,反正谁都是在学习中成长的
引用 05txlr 2015-10-1 22:04
谢谢管理员同志将“摘要”恢复原状,这样我们的网友就不会误会了。

查看全部评论(2)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03:15 , Processed in 0.01807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