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实现集体化

2015-10-21 22:5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584| 评论: 0|原作者: 迎春|来自: 击水中流网

摘要: 石家庄大队改变生产条件的能量来自集体劳动、来自社会劳动。简单协作与个体劳动相比是一种新的生产力。专业分工是石家庄大队改变生产条件、促进生产迅速发展的又一重要能量来源。 ... ... ... ... ... ... ... ...


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实现集体化

——石家庄大队经济调查

  

作者按语:杜润生逝世以后,网站上出现一些有关包产到户问题的文章。当年,在这场

斗争的理论方面我是亲历者之一,写过一些有关的文章,现发表出来,参加当今仍在继

续的这场大讨论。

1980年,《农业经济问题》发表了一篇题为《农业社会主义批判》的文章说:“风驰电掣

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其说是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迸发出来的结果,倒不如说是一些

农民出身、受农民意识影响严重的干部蕴藏的农业社会主义积极性迸发出来的结果”,并

说:“恩格斯在阐述共产主义原理时指出:‘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

次变革,都是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新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可是我国的合作

化运动却不完全是这样……由此可以断言:一些贫苦农民办起的合作社,不是由于生产力

发展的结果。”(《农业经济问题》1980年第2期)为了批评这种观点,我于1981年写的一

篇调查报告,主要说明我国农业集体化是有生产力基础的,批判农业合作化是“农业社会

主义”观点。由于当时正值社会上大力宣扬“包产到户”,这篇调查报告一直没有面世。现

将它上网,通过解剖典型,看我国农业集体化有没有生产力基础、是不是农业社会主义。

原标题为《不断改变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高速度发展》。

 

    安丘县石家庄大队是山东省一个富裕的大队。全大队三个自然村、五个生产队、一个农科队、

一个林业队、一个副业队,共八个单位。全大队237户,1191人。有整半劳力484个,耕地1190

亩。解放后,尤其是集体化以来,生产迅速发展,经济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个昔日贫穷破

落的佃户村,今日已成了富裕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刚解放时,这里的生产水平很低,生活很贫困。1949年粮食亩产只有96斤,全村年末存养生

猪仅21头。全部耕地几乎都种粮食,还填不饱人们的肚子,每人平均占有粮食才199斤。1980

年,在人口增长83%、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人均粮食占有量上升到1623斤。这一年向国家

交售小麦43万斤,比194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还多30万斤,平均每人交售360多斤。1980年年末

存养生猪1204头,当年交售生猪688头,共14.8万斤,平均每人110多斤。另外,平均每人还交

售了60多斤鸡肉。成立高级社的1956年,集体经济总收入仅6.11万元,1980年总收入达101.9

元,增长了15倍多,人均分配水平也由30.29元,上升到300.6元。解放前全村有72户逃荒要饭,

21户卖儿卖女,52人冻死在外乡。现在,人们不仅不愁吃、穿,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

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已经普及,而且有十几户买了电视机。过去农户住的是又矮、又黑、

又潮湿的小土屋,全村仅有三间青山屋,还是地主收租的账房。现在已有60%的社员住进了集

体盖的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每户一个院落,有院墙、门楼、影壁、厨房、厕所、猪圈、鸡窝

等配套的楼房或平房,解除了社员生活上的重大负担,为社员提供了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短短的三十年,石家庄大队的经济面貌,不论是生产或生活的面貌都焕然一新,原因是

什么?

 

    一、 把劲使在改变生产条件上

    三十多年来,尤其是集体化以来,石家庄大队的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地改变生产、

生活条件,从而使经济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刚解放时,石家庄的生产条件很差。一千五百多亩可耕地分成八百多块,高洼不平,没有

一亩水浇地,完全是靠天吃饭。靠汶河南岸的地,大风起时,黄沙压田,要用筢子扒沙才能

见苗;村北沙土地漏肥漏水;村南粘土,“下雨粘,干了硬,失了火色耕不动”;当时全村仅

有七头牲口、二十多头猪,种地没有肥料。在这种生产条件下,粮食亩产仅一百斤左右,更

没有力量发展规模较大的副业和购置机械了。


    集体化以后,尤其是1964年以来,生产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广大群众在党支部的率

领下,用了十年时间,首先改造了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在土地上投入了大量的劳

动和资金,进行了改土、治水的农田基本建设。

    在改土方面他们主要做了三件事: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平整土地;改良土壤。

    植树造林,防风固沙。这个大队地处汶河南岸,由于河岸没有植树,每当冬春季节,狂风

起时,黄沙滚滚。天长日久,在河岸上堆积了26个大沙丘,480亩良田几乎被沙子淹没,庄稼

十年九不收。为了制止风沙的危害,大队组织了一支由妇女、学生为成员的采集种子队伍,

采集了大量刺槐等树种,育成树苗。第二年又发动360多人植树造林,在汶河沿岸建造了一条

三、四华里长的绿色防风林带。这些树木现已成材,不仅为集体创造了价值几十万元的财富,

而且也锁住了风沙、保护了农田、改善了农作物的生长条件。

    平整土地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这个村的北面有26个大沙丘,小的一市亩,大的占地11亩,

不仅种不了庄稼,而且威胁着耕地,还有17座古坟;村南有一条臭水沟,长达三华里,平均

26米;全部耕地分成八百多块、高洼不平,不利于灌溉、不利于耕作、不便于统一管理。

大队干部率领着广大社员,硬是用小车、抬筐和铁锨等简陋的工具,搬掉了沙丘和古坟,填

平了臭水沟,把高洼不平的工地,按千分之二的比降整平,做到“寸水棵棵苗”;将八百多块

土地整成了十八大方。

    改良土壤。这个大队有三百多亩沙土地,有二百多亩粘土地,都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他们

对这些土地“开膛抽筋”,从村北把沙土运到村南,又把村南的粘土运到村北,使村北的沙土

地和村南的粘土地都变成了壤土地,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状,能够保水、保肥,又易耕易种。

    除了改土外,在水利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原来全村没有一亩水浇地,以后经历了打

小土井、引汶提汶灌溉和打机井三个阶段。现在大旱之年,也能保证五、六天之内全部灌溉

一遍。集体化以后,陆续打了38眼小土井,买了25部水车,水浇地从无到有,发展到八百多

亩。但是靠“手摇辘轳头”灌溉,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也低;六十年代中期,他们开挖

了一条五华里长的引汶渠道,并修了闸门及配套建筑,大大提高了灌溉能力和效率;以后又

在汶河岸上修了一个提水站,提水灌溉;随着邻近各队引汶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汶河常常断

水、无法灌溉,他们又先后打成18眼机井,平均每60亩地一眼,从而解决了农作物的用水问

题。

    增强土地肥力是他们改变生产条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个大队在农作物产量不断增加的情

况下,还保持土地肥力的稳步提高。肥料供应也经历了几个阶段。开始由于经济力量薄弱,

靠“七挖八换”,挖老墙土、老街土作肥料,以数顶质;以后发展到造肥、沤肥;随着粮食产

量的稳步上升,饲料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养猪、养鸡业有了很大发展,每年能供应一万多车

优质的农家肥,地力有了可靠的保证;现在除了农家肥外,还根据土壤养分和农作物生长的

需要,有针对性施一些化肥,使土壤中含有的氮、磷、钾元素的比例逐步协调。

    由于改变了科学实验的物质条件,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水平也有显著变化。过去由于没有

科学实验的条件,全凭经验指导生产;六十年代中期,大队划出29亩地,选拔了十几个有生

产经验的社员组成了农科队,进行了品种、耕作制度等方面的对比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指导

生产;1974年以后大队投资六千多元,购置了土壤化验等一批仪器,培养了一些技术人员,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建立了土壤化验室,每年对十八大方土地定点化验两次,建立了

田间档案,根据化验结果和实验结果,安排作物种植计划和决定管理措施,使科学种田的水

平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石家庄大队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逐步由手工工具转变为机器,由人力、

畜力转变为机械力和电力。从七十年代初开始购置第一台拖拉机,到现在已拥有各种类型拖

拉机十台,汽车两辆,各种动力机共1347马力,平均每亩地一马力多;农村用电量也从1972

年的5万度,上升到1980年的28万度。目前,从耕作、排灌、运输到农副产品加工等基本实现

了机械化、半机械化。采用机器,不仅节约了劳动,而且能起到人力所达不到的效果。以前

靠小推车和马拉车,一亩地一年只能拖几千斤、万数斤土杂肥,用拖拉机每亩能施土杂肥三

万多斤;用机械播种,可以争农时、抢火候,适时播种。过去种七百亩小麦,男女老少一齐

干,要种45天,从白露一直种到霜降。现在种一千亩,从倒茬到下种,只要十天就行了,而

且质量有保证;过去靠镰刀、碌碡,收得慢、打得慢,不能保证丰收,眼看要到手的粮食,

给大风刮掉或被雨淋坏;现在有了机械,可以及时收割、脱粒、归仓,基本上消灭了灾害的

损失。

    由于进行了农田基本建设,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农作物的产量才能不断上升,由亩产一

百斤左右,上升到千斤以上。自1975年以来,粮食单产始终保持在1800斤左右,总产在160

斤以上。今年又遇大旱,小麦产量仍然是大丰收。

    种植业的发展,为多种经营提供了物力和财力,饲养业成了这个大队多种经营的重要组成

部分。近几年来,全大队集体、社员家庭养猪一直保持在1200头以上,每年向国家交售生猪

600多头。仅此一项,大队每年要提供几十万斤饲料粮;大队、小队都有养鸡场,仅大队养鸡

场就有一百多间房屋,占用32个劳动力,每年向国家交售40吨鸡肉,纯收入五万多元。没有

种植业的发展,没有充足的饲料供应,饲养业不可能有这样的发展。饲养业的发展,不仅给

集体和社员增加了收入,也为种植业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农家肥。

    这个大队加工业的物质生产条件也不断改善。过去面粉加工需要人抱棍子推磨、推碾;1964

年以后安装了粉碎机;1975年建立了面粉厂。面粉厂现有楼房17间、平房15间、仓房7间,有

清杂机、打麦机、洗麦机、风机、磨头、太平筛等设备。全部建筑和投资达六万多元,生产

能力为日产面粉3.5万斤,质量达到了国家标准。19791980两年来发展的工业品为原料的皮

件加工厂,也是以机械加工为主。总之,这个大队的各项生产、技术装备、生产条件都发生

了很大变化。这是石家庄大队经济能够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农业生产和其它物质生产一样,

也是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一种形式,没有充足的水肥条件,农作物的产量不可能很高,即

使氮肥充足,但磷、钾不足,施氮肥再多,不仅浪费了肥料,反而会使农作物倒伏、减产。

“农作物也同样遵守着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输入’和‘输出’是成正比例的。因此,要

想‘产出’得多,‘投入’的物质和能量也要多”;(《人民日报》1981319日三版)没有足够

的饲料,饲养业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发展畜牧业,饲料是物质基础。肉、蛋、奶是用饲料

换来的。”(出处同上)加工工业的发展,除了设备、动力等物质条件外,原料供应也是必不

可少的条件。总之,农业生产是物质生产,要想发展生产就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要想

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就必须不断改变生产条件,或者说提高技术构成。不改变生产条件、不

提高技术构成,不管人们主管上多么想提高生产水平、不管人们的积极性多高,生产也不可

能有较大发展。

    石家庄大队首先从土、水、肥入手改变生产条件,带有必然性,是由当时当地的物质条件

决定的。解放后,这里的群众面临的生产力就是一百多个劳动力和几头牲口;拥有的主要的

生产资料就是一千多亩耕地。要迅速发展生产,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劳动改造土地,提高土地

的质量,这也是我国农业集约化的一种形式。与此同时,还必须逐渐增加积累、提高技术构

成、改变各业的生产条件,这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石家庄大队党支部在率领社员改变生产条件、促进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又率领社员改善生

活条件。由于生产发展,生活逐步改善,社员群众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解放

后盖的第二代房也不能满足要求了。党支部在发动群众充分讨论后决定,在农业、副业生产

之外,又开辟了一条战线——新村建设。他们对新村进行了统一规划,从1975年开始了新村

建设。现在,一个整洁、优美的新型村庄已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学校、卫生所、商店等公

用建筑早已交付使用;60%的社员已搬进了集体盖的新房,社员们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巨大

变化。

短短的三十年,石家庄大队的生产、生活条件变化这么大、生产发展这么快,哪里来的

这么大的能量?哪里来这么大的生产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21:25 , Processed in 0.014661 second(s), 12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