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世界革命 查看内容

斯大林的功过

2015-11-8 12:45|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529| 评论: 4|原作者: 秋石客

摘要: 对斯大林如何评价,始终是世界政界、理论界、经济界、文化界的热点,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对右派而言,他们试图通过放大斯大林的错误而否定社会主义,对左派而言,对斯大林问题的重新解释,已成为社会主义新生的必要条件,因此,此文对加深认识斯大林主义还是有益的。

秋石客:斯大林的功过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原姓朱加什维利,原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斯大林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其逝世后成为世界上最富有争议的伟大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可分三个时期、三种评价:三个时期为高峰期、低谷期、理性期;三种评价为全盘肯定、全盘否定和扬弃,体现了正反合。

 

  对斯大林如何评价,始终是世界政界、理论界、经济界、文化界的热点,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对右派而言,他们试图通过放大斯大林的错误而否定社会主义,对左派而言,对斯大林问题的重新解释,已成为社会主义新生的必要条件,因此,此文对加深认识斯大林主义还是有益的。

 

  一、斯大林简介

 

  1879年斯大林于出生在高加索格鲁吉亚的哥里城。斯大林是在贫困中长大的,奠定了他被压迫阶级的立场和钢铁般的性格。

 

  1894年,十五岁的斯大林进入梯弗里斯东正教中学读书,开始研读马克思的作品并参加革命活动

 

  1898年,十九岁的斯大林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梯弗里斯组织。

 

  1899年,因宣传推翻政府的思想被学校开除,随后参加了地下的马克思主义运动,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

 

  1900年开始参加地下政治活动,在高加索一些工业中心组织罢工、示威。

 

  1902年4月至1913年3月间,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捕7次,多次被流放和监禁,炼成了钢铁般的意志和性格。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化为孟什维克派和布尔什维克两派后,他参加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派。

 

  1904年12月领导巴库工人大罢工。

 

  1912年2月被选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主编党的机关报《真理报》。

 

  1913年7月至1917年3月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他从流放地返回彼得格勒,领导了《真理报》的工作,并参加了全俄布尔什维克党第七次代表会议,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同年七八月间,布尔什维克党秘密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列宁不能参加会议的情况下,斯大林代表党中央做了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和关于政治形势的报告。10月,党中央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武装起义的决议,斯大林被选进领导起义的党总部,在列宁领导下,他积极参与和组织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后参加了以列宁为首的第一届人民委员会。

 

  1918年至1920年在苏联国内战争时期,他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和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斯大林多次受列宁的委派,前往关键的战线指挥战斗,对战争的全面胜利起了关键作用。

 

  1922年,在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根据列宁的建议,斯大林当选为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此后30年他一直担任党的这一最高领导职务。

 

  1922年12月第一次全苏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报告,成为前苏联奠基人之一。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影响深远的著名主张。

 

  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当选联共(布)的最高领导人。

 

  1925年4月在党的十四大上,斯大林调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工业化,俄共(布)中央提出把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主持召开了党的十五大,这次大会通过了农业集体化的建议。

 

  1928年,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工业化,通过几个五年计划使苏联这个落后国家迅速改变了面貌。

 

  1930年代斯大林在党内开始进行的称为肃反的清洗运动。

 

  1934年12月1日,基洛夫遭暗杀,斯大林发动了一系列倍受争议的大清洗运动。

 

  1936年开始在苏联红军和红海军中实行红军式军衔制;开创了军队特权制,加强了官僚化力量。

 

  1936年12月,斯大林在苏维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新宪法草案》的报告。这个宪法草案被通过并被称为“斯大林宪法”,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总的说来斯大林在经济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到1940年,苏联已经成为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大国。

 

  1939年8月斯大林苏联与希特勒纳粹德国签订了著名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纳粹德国进攻波兰,苏联红军参与了对波兰的瓜分。随后,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三个独立国家,最终归属于苏联。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也被苏联用武力吞并,同年,苏联发动了入侵芬兰的冬季战争。

 

  1940年斯大林恢复实行俄罗斯传统军衔制,在官僚政治方向走的更远。

 

  1941年5月至1946年3月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向苏联发动了闪电战。斯大林于6月担任了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同年8月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

 

  1941年冬季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期间,斯大林指挥苏军先后赢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

 

  1943年2月,领导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歼敌33万人,是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之一。

 

  1945年5月,苏联红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德国被迫无条件投降。斯大林于胜利后被苏联最高苏维埃授予苏联大元帅军衔。第二次大战结束后,斯大林利用这个机会在整个东欧占领区建立了共产党政府,变成苏联的卫星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成为同盟国最成功的统帅之一,斯大林参加了盟国的几次首脑会议,包括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举行的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

 

  1946年3月至1953年3月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1952年10月联共(布)19大将中央政治局改组为苏共中央主席团时,他当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去逝。莫洛托夫的悼词代表了被压迫阶级的声音“斯大林不朽的名字将永远刻在我们的心里,刻在苏联人民的心里,刻在所有进步的人们心里!他用他光荣的行动为我们的人民和全世界工人的幸福服务,他的名字永垂不朽!”

 

  二、斯大林体系

 

  斯大林是伟大的历史人物,突出表现在他有一个体系。

 

  斯大林的理论体系主要表现为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立有待世界革命成功的思想。依据这个理论,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和第三国际的内政外交都要服从这个理论,导致了巨大的争议和问题。

 

  斯大林的政治学体系是充分发挥了列宁关于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把苏联建成高度集权的一党专政国家。

 

  斯大林的经济体系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并写进苏联1936年宪法。这种经济体系是一种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的公有制与政府指令性计划、按劳分配相结合的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和分配活动。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

 

  斯大林晚年对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承认价值规律的客观性。

 

  在当时特殊的困难(被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他的体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使苏联建立了较完善的人民福利体系,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也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三、对斯大林体系的评估

 

  斯大林去逝后,世界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对斯大林评估,主要有三种:

 

  1、全盘否定的修正主义和帝国主义否定派评价

 

  修正主义否定斯大林就是否定共产主义的根本性内容。苏修的否定主要表现在对斯大林发动大清洗消灭反对派和独裁、个人崇拜类;中国修正主义批评走的更远,斯大林的公有制和高度集权的取消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模式出现了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与家长制作风盛行的现象,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正常展开。斯大林的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和浪费了资源。西方主流主要攻击斯大林的一党独裁和不民主及公有制、计划经济,实际上是彻底否定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

 

  2、全盘肯定的肯定派评价

 

  这种评价在中国左派内教条主义者中盛行,他们不许任何人对斯大林说三道四,以社会主义卫道士自居,固步自封,极大地危害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反思和发展。所以,左派为“斯大林模式”的辩护,只能构成对改革开放的头十年的维护(以及包括一定程度上肯定文革前的十七年),而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和实践相对立。

 

  3、肯定与否定的扬弃派评价

 

  毛泽东是扬弃派的代表,最早对斯大林进行了基本肯定的三七开评价。认为不能将斯大林与毛泽东划上等号,正如不能将大清洗与文化大革命划上等号一样,因为两者的性质和形式都是不同的。肯定了斯大林是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继承、捍卫和探索者,肯定斯大林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否定了斯大林的大国沙文主义、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阶级斗争熄灭论、特权等级制、指令性计划经济和排斥民主的专制政体。可以说,没有斯大林,历史将大大改写。而对斯大林的错误公开批评是低调的批评。

 

  四、斯大林的问题

 

  斯大林在国际共运和我国有特殊的地位,人们一直把他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并列。正因为如此,在笔者看来,在当前左翼低潮情况下,重点研究斯大林的问题远比歌颂斯大林的功绩更有意义。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体系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成为严重阻碍共产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之一。

 

  斯大林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许多的误区

 

  1、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错误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原理是资本全球化后走向灭亡,需要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革命,至少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才行。

 

  当年列宁和考茨基在十月革命前后发生过激烈的论战。考茨基认为俄国不具备真正共产主义革命的条件,他讥笑列宁的革命就像一个怀胎不足十月的妇女,蹦蹦跳跳非要分娩,结果这个孩子不是死胎就是怪胎,因为俄国没有完善的资本主义,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列宁反过来斥责考茨基是机会主义者,当无产阶级可以夺取政权而不去夺取,是帮助资产阶级,考茨基是叛徒。列宁认为,当落后的俄国已经发生了革命条件,为什么共产党人不进行革命,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可以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列宁质问考茨基:谁说搞资本主义是资本家的专利?难道共产党人不可以搞资本主义吗?列宁的如意算盘是,马克思主义者夺取政权后,可以搞一些国家资本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一种补充,条件成熟后向共产主义进行和平过渡,避免二次革命的阵痛。列宁在十月革命成功后,确实也做过“新经济政策”类资本主义试验。也就是说列宁并没有提出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问题,但斯大林认为是可以的,正因为如此,他在取舍苏联和世界各国革命关系的时候,以苏联的利益为中心,轻视世界革命,解散共产国际和支持东西德、南北朝鲜、南北越南、南北中国等政策是明证。

 

  正确的认识应该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国可以先跨入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巩固和完成离不开世界革命,任何排斥一国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革命的观念都是错误的。

 

  2、使马克思主义阶段论等教条化

 

  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功底很深厚,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正宗马克思主义者联合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者,对阶段论深信不疑,就连列宁、斯大林也不例外。好在俄国发生了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为列宁发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依据,但先有资产阶级革命后有无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始终没有从理论上彻底突破。

 

  拿中国革命为例,以前,人们把1926-1927年的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归罪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实际上导致中国大革命失败的是斯大林,是他的以阶段理论为依据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共产国际有关中国的文件》表明,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是命令式的。中共每次在与国民党发生冲突后,陈独秀都主张过退出国民党,放开手脚发动工农革命,均被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所制止。陈独秀后来有托派观点,和他亲身经历有关。

 

  斯大林认为当时中国的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它的领导应该是资产阶级。斯大林把中国社会定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样的社会首先应该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基于这种认识,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是:中国革命所需要是服从国民党的思想和政治影响,这样就能推动革命飞速前进。

 

  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运用阶段论的理论是连贯的,在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仍不接受教训。如1927年5月24日,在武汉左派国民党着手叛变时,他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上依旧讲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和主要内容,认为武汉国民党和武汉政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核心。

 

  更为明显的是,当回答为什么不在武汉建立苏维埃时,斯大林却说,显然,现在谁号召在这个地区建立工农代表苏维埃,他就是企图超越中国革命的国民党阶段,就是在冒让中国革命陷入极端困难境地的危险。

 

  事实证明,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都是在突破阶段教条的列宁和毛泽东领导下取得胜利的,而1927年的中国大革命和前苏联的灭亡、改革开放后中国资本主义复辟,都受害于阶段理论。

 

  附带说,斯大林的教条主义还表现在其他方面,例如对十月革命城市为中心经验就是如此,中国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所谓错误,其背后实际上都是斯大林。

 

  3、使无产阶级专政退步变异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内涵主要表现为巴黎公社的原则,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条:a﹑摒弃权力分立资产阶级政治形式,采用行政司法合一的政治体系;b﹑用普选制﹑罢免制﹑监督制和低薪制把官吏变成公仆;c﹑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用武装的人民代替常备军;d﹑直接掌握政治经济文化领导权,进行不断革命。以上四条,反映了无产阶级专政基本内容。

 

  对于第一条,直到今天,许多同志未予重视和理解,思想深处,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体区别不清楚,不知道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是更换不同的资产阶级统治者,而无产阶级民主是无产阶级的直接统治,迷信法律,迷信资产阶级权力分立那一套,对此,是应该进行自我反思的。对于第二条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根本没有实行,对于第三条只实行一半,对第四条也基本没有实行,对于后三条,也应该充分反思。

 

  列宁和斯大林的无产阶级专政实践,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个重要试验,从时间上远超过巴黎公社,但从效果上和理论上有后退现象。

 

  列宁在理论上非常重视无产阶级专政问题,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试图把阶级专政和政党领袖专政统一起来。他非常强调党内民主,反对党内高薪制,强调联系群众。但不幸的是,他去世过早,未能系统解决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实践框架,为后来斯大林所犯错误埋下了伏笔。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实践主要是由斯大林完成的,也可称之为斯大林体系或模式。

 

  斯大林模式与巴黎公社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在于:

 

  a﹑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方面是一致的。十月革命打碎了沙皇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领的国家机器。

 

  b﹑在消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方面是一致的;

 

  c﹑在镇压剥削阶级反抗方面是一致的。

 

  这里不得不指出,斯大林模式与巴黎公社二者的相同点并不多,更多的是不同点。

 

  不同点在于:

 

  a﹑斯大林模式发展强化了列宁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以为政党专政可以代替阶级专政,事实上也是如此。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无产阶级专政就悄悄变成了共产党专政。而这二者严格地说是不能划等号的。当无产阶级政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代表无产阶级时,党的专政尚可代表无产阶级,反之,这个党不代表无产阶级时,其专政就成了非无产阶级专政。在斯大林时期,无产阶级政党专政实际上又变成了政党集团和领袖专政即特权阶级专政,后来这个党变成资产阶级政党后,自然就变成了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也自然成了泡影。严格地讲,苏联从来就没有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专政,恰恰相反,斯大林把无产阶级群众组织和政治权力取消和包办了。

 

  b﹑斯大林的试验背离了无产阶级民主原则,全部官吏不是由人民选举﹑监督和罢免,而是仅受控于执政党的顶层,这样,人民公仆就会必然变成了人民的新主人。

 

  c﹑国家机器由于没有直接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没能成为多数人的专政,自然就成了少数人的专政,而少数人的专政必然要借助于扩大而不是缩小国家机器,所以苏联的国家机器不仅强大,而且空前强大,超过了以往任何剥削阶级专政,成为历史上最庞大的国家机器,官吏最多,军队最多,警察最多,这样,就和巴黎公社原则倒退了一大步,同国家消亡的共产主义目标背道而驰。

 

  d﹑斯大林的分配政策同样背离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原则,党政官员的等级高薪制推行结果,腐蚀了战斗的共产党,自然形成了脱离人民的新阶级,加上这个阶级手中能支配全部政治经济文化,这个阶级就必然成为日益反动的阶级,走向人民的对立面而最终被人民所抛弃。

 

  斯大林的实践结果,由于他是共产主义者,又推行了非共产主义的政治制度等东西,所以必然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现象。一方面他从生产关系范畴全面推行社会主义,使苏联发展很快,另一方面他又借助特权集团来完成革命和建设任务,极大损害社会主义健康发展,必然产生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建立和上层建筑的不断腐化。最终掌握国家机器的特权阶级,不甘心自己的特权利益而要追求利益更大化,这样,变成化公为私的改革和推行资本主义就不可避免了。

 

  斯大林之所以这样做,也可能有他的道理。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在一个经济水平和文化思想水平不高,不适合一般办法,他想借助强力完成空地化社会主义,只能如此。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正确,实际恰恰证明了他的错误。他不明白,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取得最后胜利的。例如公有制,如果人民群众不直接参与,没有支配权,公有制就是假的,是特权阶级所有制,这些已被共运历史所证明。因此,可以这样说,列宁和斯大林的无产阶级专政实践是基本失败的,错误的。在未来新社会主义高潮到来时,在吸取斯大林模式正确一面的同时,必须避免斯大林模式负面的重演。

 

  4、在政党政治方面的退步

 

  斯大林在政党问题上犯有两个错误,一个是过度集中化而导致的官僚特权化,另一个是严重忽略了阶级、群众的作用,忽略了民主制约层面,甚至把已经存在的群众组织弱化,用政党专政代替阶级专政,用集团政治代替政党政治,用领袖政治代替集团政治。逐渐改变了政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严重脱离群众,走到了人民对立面。脱离人民的结果必然被人民所抛弃。

 

  不论斯大林从内心是怎么想的,但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斯大林为了击败老资格的托洛茨基等党内反对派,用经济利益(高工资)和权力(不受群众约束的权力)收买和腐蚀了战斗的共产党,背叛了马克思无产者政党不谋求与无产阶级利益不同利益的原则,背叛了巴黎公社原则,背叛了列宁党内与党外相区别的思想。

 

  当然,我们不能由此推定斯大林本人及许多苏共领导人本质上就是新的剥削者、压迫者,是人民的敌人、社会主义的敌人,是有意为之。因为有大量的事实表明,斯大林是有效地利用特权利益取得高效统治权,并运用这个权力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了包括卫国战争胜利在内的惊人成就,尽管从最终结果上这些成就前功尽弃。斯大林的深层问题是他不懂辩证法,导致很多片面性,如后来不承认阶级斗争等问题等。

 

  但是,斯大林的功劳再大,他所犯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如果说他一开始是为了击败托洛茨基等反对派而利用利益法码是可原谅的话,那么在他牢牢掌握大权后,没有见到他采取任何限制、消灭、反对共产党领导层特权化的趋势。更为严重的是,他用政党政治完全代替了阶级政治,使苏联劳动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力全部被共产党包办,苏联人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意识不但没有加强,反而日趋恶化、弱化,以至于发展到后来党内特权势力无限扩大特权并瓦解整个社会主义制度时,劳动群众因为没有组织和武装,加上政治意识弱化,发挥不了任何作用,断送了列宁创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实际上,从政治学意义上讲,斯大林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的祖师爷。

 

  斯大林逝世后,苏共特权阶级由一开始扩大特权一直发展到欲壑难平,企图获取更大的好处,最终决定全面肢解国家,解散共产党,瓜分全部公有财产,变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变特权地位为官僚资本家,为子孙后代奠定天堂生活,把劳动群众推进地狱之门。

 

  5、特权制度的建立

 

  列宁认为,无论如何,作为共产党人是不能谋取私利的,不能有任何特殊化,要始终保持党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性质。列宁还认为,对管理和建设庞大国家,必须利用一些非共产党人,为了经济建设,利用资产阶级专家、学者,可以诱以利禄官的。斯大林非常聪明地利用了列宁的政策,由只对非共产党人的执政人员政策放大成对所有执政人员以及各级党的领导的政策,赢得了统治阶层的一致拥护。这样,在共产党内,就出现了第一批与人民利益相分离、相对立的统治者、特殊权力阶层。斯大林的这一严格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做法,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不但使政党脱离阶级、集团脱离政党、领袖脱离集团的约束,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专制政治制度,而且严重损害了共产主义在世界的影响,埋下了失败的最重要的伏笔。有左派胡说特权制是修正主义搞的,违背了历史事实。有材料证实,在沙皇年代,专家工资是最低工人工资的二十倍,而斯大林时代最高达三十至四十倍,更严重的是,斯大林还在党政军内实行高薪等级工资,成了特权阶级,成为资本主义复辟的主要力量。

 

  6、理论上忽略了阶级斗争,走的是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

 

  尽管斯大林在实际上也一些搞阶级斗争,但却不是重点。他在理论上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走的是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斯大林为什么理论上不承认有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因为他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辨证唯物主义和辨证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仅具有能动作用,物质始终是第一位的,精神是第二位的。依据这种世界观,马克思界定阶级的尺度,自然看重人在社会经济关系中{也就是在物质分配关系中}的地位,由此做出阶级分析。例如,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占有生产资料的人,是资产阶级,而无生产资料单纯出卖劳动力的人,是工人阶级。依据这种只见物不见意识的阶级分析方法,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被消灭,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建立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自然不复存在,阶级斗争也自然消灭了。斯大林等正是依据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得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结论的。

 

  总之,斯大林的理论和实践,使苏联恢复资产阶级法权、巩固官僚集团统治、文化方面的止步不前及旧文化回潮、工、农、兵被排除出国家管理之外、国际沙文主义等严重错误,是对共产主义革命理想的局部倒退,大大抵消了他对共产主义的伟大贡献。

 

  五、必须重新认识和纠正斯大林的错误

 

  毛泽东是正确认识斯大林和纠正斯大林错误的典范。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陈独秀、王明等左右倾路线错误的斗争,实际上都是同斯大林的错误进行斗争。解放战争关键时期,斯大林想同美国策划南北中国,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文章,命令百万雄师过江解放全中国,就是对斯大林的回答。

 

  新中国成立后,一九五五年,毛泽东对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僵化进行了反思,发表《论十大关系》,毛泽东主张,搞社会主义建设不一定按照苏联的那一套公式,要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适合国情的新方针和政策。

 

  一九五六年的整风和一九六二年重提阶级斗争,一九六三年后的中苏论战中对苏共修正主义的批判也内涵着对斯大林的批判。一九六四年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都是含有毛泽东对斯大林政治体系的反思性改良尝试。

 

  一九六六年后的文化革命,除了对修正主义的革命,也涵盖着对斯大林的错误进行总清理。

 

  到了毛泽东这里,政治学又发生了许多变化。必须指出,毛泽东的政党思想和列宁主义是相当接近的,他非常赞同列宁的集中层面论述,但他比列宁更加注意了对集中层面的制约。毛泽东的伟大在于,很早他就防范党的变质问题。

 

  夺取政权前他就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警告全党,不要被资产阶级糖衣炮弹击中。

 

  在建国后,由于种种历史性原因,特别是毛泽东在中共常委中分管军事,主要精力用于朝鲜战争,无时间祥细考虑制度问题,加上美国的敌视新中国政策,结果中国一边倒,学习苏联老大哥,照猫画虎,全面学习苏联模式,建立了一个没有斯大林的斯大林国家。在政治上废除了供给制,建立严格的二十多层等级分配制;在经济上建立起僵化的缺少弹性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文化上基本没动,和旧中国差不多;在军队,废除了官兵一致法宝,建立军衔制等等,造成了极大的被动。

 

  毛泽东很快发现了问题,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不行的,非常不满意特权制度。一九五六年,他退居二线后思考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中国的发展新道路问题。他的新道路思路是:一方面坚决不走资本主义,另一方面也不搞斯大林那一套缺陷,独立创造中国式的新社会主义。

 

  在政治层面,毛泽东开始高度重视民主问题,重视削弱党的官僚化问题,他认为共产党不受人民监督是不行的。他想出的最早办法是整风,为此发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文,发动党外群众给各级官员提意见,试图用和平方式解决、减少党的特权化、官僚化问题,并力求强化人民群众政治意识,但是他没有成功,由于党内特权阶层基本形成,结果是给党整凤变成了反右,给群众的整风,官僚特权力量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此时的毛泽东心态如何,很难说好。

 

  在经济层面,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等文章,主张辩证地灵活地运用计划经济概念,缓和了僵化的一面,毛泽东还力求采取大跃进的跳跃性发展解决落后问题,并制定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毛泽东还重视先集体化、国营化,先解决生产关系后发展生产力的政策,积极支持人民公社和人海战术,等等,总之,他初步完成了整体经济学思想,即全国及世界一盘棋,经济问题要和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相联系的思想。政治挂帅、政治是经济的生命线的提出,划清了社会主义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界线。

 

  在文化层面,他提出思想领先,强调爱国意识,注重中华民族自信力的培养,批判《清宫秘史》、批判旧红学等,反对封资修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新文化。大规模进行扫盲和普及教育等。

 

  到了一九六二年以后,毛泽东日益表现出对党内特权官僚化,变修变质腐化堕落的不满和警觉,并把问题上升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高度,尖锐地提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问题,疾呼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时的他对党内官僚还抱有期待,依然希望用教育为主的和平方式解决党的脱离人民与群众对立问题。他废除军衔制、要求干部参加劳动、进行中苏论战、降低高干工资、学雷锋、推动样板戏、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并没有解决问题,甚至发生了官僚集团挑战他本人的状况,官僚和资本主义势力在中央的复辟随时会发生。

 

  一九六六年,毛泽东迫不得已,采用了非正常的、非和平的、自下而上的揭露黑暗面办法,发动群众与党内走资派、官僚派进行斗争,用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的方式解决党的问题,并以解决党内走资派为重点(不是以解决官僚为重点)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在文革初期,毛泽东曾一度想用巴黎公社方式彻底解决问题,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实行群众专政。值得注意的是,当群众发动起来后,由于走资派的不确定性,使斗争的重点变成反官僚特权斗争,这样,迫使党内多数派官僚派联合走资派反对文革,中国出现了内战危险。后来,不但是思想家,还是政治家的毛泽东,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而放弃革命性方针,改为改良的方针。

 

  实行改良的方计,需要同党内官僚派妥协,实行老中青三结合。这种妥协,客观上必须牺牲造反派为标志的新政治力量。因此,必然要制止革命的浪潮,解散群众的组织,收回群众的武装,镇压群众领袖。所谓王、关、戚,所谓五.一六,所谓一打三反,所谓反多中心等是这一方针的体现。这一方针的出台和失控,造成了文化革命理论和思想的混乱,加强了右翼力量,大大削弱了党内左派力量,大大削弱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埋下了文革失败的种子。

 

  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是有得又有失

 

  所谓得,是指我党找到了一种反修防修的有效方式,毛泽东指望七、八年来一次,积小胜为大胜,积大胜为全胜,通过量变到质变,最终建成社会主义。从表面上党的特权受到限制,新干部工资没有增加,毛泽东赋予群众的四大武器随时威胁官僚生存,两参一改三结合,打破了官僚的一统天下。吐故纳新,增强了党的纯洁性,指明了共产党保持生命力的途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塞、全国学解放军等压制了党内买办势力,使自力更生方针落实到实处。样板戏领头的文艺革命走向深入,封资修文化得到压制。教育革命初见成果,工农兵学员进入大学。学理论、批林批孔、斗私批修等,培养了许多新人。大办民兵师、压缩公检法队伍等,增加了群众专政的可能。社会风气一新,党与群众的联系增强。特别是毛泽东晚年思想得到传播,共产主义新人新事不断出现,等等。

 

  所谓失,是指党内走资派和官僚派并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反而更加团结,解放老干部并不能使他们转变立场。反观左派却内伤很重,站在明处,很易遭到致命攻击。左派与群众联系基本中断,社会基础脆弱。特别是林彪事件后,信仰发生危机,整体性革命热情急剧衰退。

 

  毛泽东晚年希望党内团结,造反派要支持老干部工作,老干部对造反派高抬贵手,继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实际上团结以不可能,官僚与走资派阶级自为的阶级意识日趋明朗,决不甘心失败,决战终将到来。毛泽东死前虽然继续做出了努力,打击官僚和走资派,团结、争取中间派华国锋等,但无济于事。毛泽东死后,华国锋火拼江青,为官僚与走资派复出扫清了道路。也许这种结果是历史的需要,舍此不能完成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生。

 

  毛泽东的遗憾在于,正当他有条件改造中共官僚制,解决群众、阶级、政党、集团、领袖辩证关系,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巩固文化革命成果的时期,年纪以高并在关键时候去世,并没有达到战胜党内腐朽力量,保持党的纯洁性,建成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朝着共产主义方向前进的目的。

 

  毛泽东的历史性悲喜剧在于,他即是开国领袖,特权制形成了官僚集团,是官僚集团的总名义头子(这一现象导致自由派的攻击借口),又是继续革命的理论创立者和发动机。他的一生干的两件大事任何一件都足以使他名垂青史,而他却干了两件,是喜剧。文化革命的失败几乎毁灭性打击了他的历史地位,因为中国复辟资本主义如果成功,他的两件大事都将成为负面的东西,是悲剧。毛泽东的第一件大事成功,得益于他南征北战的战友及部下,而毛泽东第二件大事的失败恰恰相佐,是遭到了旧日的战友与部下的拼死抗争。而毛泽东两件大事的结果,都源于他对老战友、老部下的一往深情。毛泽东未能正确区别对待老干部,是决定性失误。既使不能率群众与官僚集团决一死战,彻底打倒,也应该让他们待遇从优、终老山林,而不能放虎归山,委以重任。也许毛泽东有更深层的考虑,他认为关键在于世界观的转变,人性是可改造的。至于谁掌权都一样,用新不如用旧,毛泽东有很深的恋旧情结和辩证思路。

 

  毛泽东逝世后,中国通过高层政变,毛泽东夫人江青等党内左派被逮捕,终结了毛泽东与党内特权阶级的斗争,官僚与走资派大获全胜,毛泽东的政治学被共产党整体抛弃。

 

  人们应该承认,修正主义是从斯大林搞社会主义的方法,造就了一定的不良环境及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遵重历史,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毛泽东领导的反修斗争,不仅仅是批判赫鲁晓夫为代表的中外走资派和官僚阶级的假社会主义,而且是对斯大林体系的扬弃和创新,创造了毛泽东体系,如果不是这样的看问题想问题,那就是对毛泽东晚年思想的一窍不通。须知,继续总结斯大林的经验教训,是社会主义新生和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任何想无视斯大林在探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经验的行为都是错误的,同样,任何想掩盖斯大林在探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行为也都是错误的。

 

  四月十二日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马列托主义者 2015-11-10 08:10
红山石: 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评论当事人,自以为聪明,其实很蠢。脱离阶级斗争的现实,去批评革命导师和革命群众的“错误”,就是左右合流,无异于叛变。 ...
我看愚蠢的是你吧
引用 马列托主义者 2015-11-10 08:09
该文大体还不错,就是不能有效区分列宁和斯大林。把列宁的战时临时政策和斯大林固化的官僚主义退却的不同没有完全剥离开来,列宁和第二国际的差别不在于列宁说在落后国家可以社会主义革命,而是在帝国主义薄弱环节可以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国家或者和帝国主义发达生产力隔离巨大的国家搞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可能的。还有说斯大林对于世界反法西斯做出了贡献也是不对的,法西斯上台和斯大林和社会民主党的错误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斯大林在这方面同样有罪(至少有错)。
引用 红山石 2015-11-9 22:06
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评论当事人,自以为聪明,其实很蠢。脱离阶级斗争的现实,去批评革命导师和革命群众的“错误”,就是左右合流,无异于叛变。
引用 远航一号 2015-11-8 12:46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4)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13:10 , Processed in 0.01760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