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破”与“立”

2015-11-25 12:03|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888| 评论: 2|原作者: 雨燕姐姐

摘要: 在自由讨论的最后,一位发言者对卡利尼科斯教授提出了一个绵里藏针的评论。针对卡利尼科斯教授说“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之所以喜欢来中国,是想要看看资本主义的未来”,这位发言者指出中国并不是资本主义的未来,反而某一天有可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负担。

马克思主义的“破”与“立”

雨燕姐姐

来源:破土首发  2015-11-25 10:37   点击: 112次 

马克思主义的“破”与“立”——北京大学“阅读《资本论》”学术座谈会笔记

【作者按】在上一版本的文章中,由于笔者的个人原因,在对座谈会进行报道的时候,有些地方用语不够谨慎,有些地方描述不够准确,在读者中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特此更新为下面的版本,请读者以此版本为准。谢谢。


马克思主义的“破”与“立”

1、一个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眼中的《资本论》:马克思在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上的突破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阿列克斯·卡利尼科斯(Alex Callinicos)教授在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间歇,和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展开了一场关于如何阅读《资本论》的讨论,内容十分精彩,涉及到如何看待理论与实践、如何看待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最新动向等问题,笔者择其要点记录如下,以飨读者。

在主题发言中,卡利尼科斯教授提出,与其跟随列宁的说法,即马克思的《资本论》有三大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不如像葛兰西那样,认为这本书是对黑格尔哲学和李嘉图经济学的综合。在黑格尔那里,马克思吸收了“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而从李嘉图那里,马克思吸收了劳动价值论。在综合这两大“最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的过程中,马克思同时超越了两者的局限性,完成了对资本主义运行逻辑的揭示。

作为《资本论》对于今天社会依然具有解释效力的例子,卡利尼科斯教授说明了《资本论》中对于经济危机的几种解释,并认为从2007-08年至今的全球经济危机正是由于马克思所指出过的利润率下降和金融投机泡沫这两个因素的作用。

最后,卡利尼科斯教授重申了把资本当做一种社会关系而不只是货币资产来理解的重要性,资本的社会关系包含了两种对立:雇佣与被雇佣阶级之间的劳资对立和不同资本之间的资资对立。他尤其强调了劳资对立关系的重要性:工人和老板是互相依赖的两个阶级,表面上工人依赖于老板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实际上老板也依赖于工人所提供的剩余劳动来榨取利润。这种互相依赖的关系意味着劳动者可以联合起来终结资本主义规则的统治,当然,这就要求劳动者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这种潜力,并有充分的自信去运用自己的力量。


2、学者热议:马克思主义的“破”与“立”

一位评议人提到了自己力求做到有“破”有“立”,不仅借助马克思的思想来分析批判腐朽的资产阶级文艺作品,而且还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理论运用于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创作出反资本主义、反异化的作品来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添砖加瓦。一句话,马克思主义不能仅仅用于批判,还要用于建设。在自由讨论阶段,一些发言者也提到了文化的重要性,质疑马克思对于文化是否有所忽视。对此,卡利尼科斯教授回应道,在西方帝国主义发源地之一的英国,早有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做这些工作了,所以,你也许可以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重视对于文化的研究,但马克思主义者在二十世纪确实是把文化提到了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比如意大利共产党领袖安东尼奥·葛兰西著名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就把文化领域的“阵地战”提到了和军事领域的“游击战”同样重要的位置。卡利尼科斯教授同时警告说,谈论“文化”或“文明”之类概念的时候,千万不要掉进殖民主义的老坑,用“文化低劣”“文明低级”作为借口,来掩盖帝国主义盘剥弱小国家和弱势族群的累累罪行,也不要把“文明”当作一种有机的整体而掩盖了阶级斗争,而这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太愿意高谈“文化”而宁愿用“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式”等其他术语的原因。

另一位评议人则认为,不仅马克思主义可以用来“破”,马克思的理论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需要被“破”。他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不仅要能够进得去《资本论》,还要能够从《资本论》中出得来,比如,毛泽东与王明之间的斗争就说明了不能固守《资本论》中“不搞懂资本就不能搞懂地租”的教条,而恰恰如毛泽东所说,“不懂地租就不懂中国革命”。对此,卡利尼科斯教授觉得,现在说就要离开《资本论》似乎为时过早,因为今天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内部的经济周期正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周期性危机中去,而《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运行原理,是资本主义再怎么花样翻新也跳不出去的。只有真正进得去,才能真正出得来,用科学的理论原则来灵活地指导实践。

还有一位评议人强调了“破”的批判精神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附设,他并进而指出,国内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沉溺于象牙塔中的琐碎考据而丢失了对于现实的敏锐批判。另一方面,他也同时指出,现实发展中也有着令人感到乐观的一面,那就是随着资本的全球化,劳动者的全球联合也变得越来越可能了。对此,卡利尼科斯教授进一步指出,在一些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那里,确实经常出现一种向二十世纪初俄国的“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倒退,把发展生产力当作至高无上的神话,结果是越来越投向专制沙皇的怀抱。卡利尼科斯教授认为,“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违背了马克思的精神,马克思既坚持对于资本主义的产物要有客观的评价,要看到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在于打破了人身依附的封建束缚而发展了生产力,同时,马克思又坚决支持工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团结起来与资本家进行对抗。

另外一位评议人赞同卡利尼科斯教授所强调的劳资之间存在的阶级斗争关系。在目前国际资本主义力量异常强大的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可以借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限制工作日的分析,在工人斗争过程中,为了实现局部目标,可以利用不同的资本集团之间的竞争,和其中的某一部分资本结盟,从而使有利于工人的要求上升为国家法律,进而实现工人阶级的某些目的。

精彩的评议阶段之后,进入到自由讨论阶段。一位发言者的提问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无力解释我国当代的成功经验,而且常常与我国现实互相抵触。而他本人则非常喜欢也非常珍惜目前的大好局面,所以,就感到必须从理论上驳倒马克思的理论。而在他看来,马克思的理论基础在于《资本论》第一卷中所提出的“劳动二重性”假设,这一假设把“劳动”和“劳动力”区分开来,从而不分青红皂白地指出工人在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时候被资本家剥削了他们的劳动果实。因此他想问问卡利尼科斯教授:西方学者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有何最新见解?

或许这位发言者不知道他所面对的教授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不过,有时你得不得感叹,马克思的论敌对于马克思的研究有时还是很深刻很到位的!


3、余音缭绕:数未来风云,还看东方

好在卡利尼科斯教授作为英国一个政党的绅士型理论家,早已是身经百战,对于这种挑战能够用轻松地化解于无形。卡利尼科斯教授详细解释了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随后指出,马克思所谓的“原始积累”在当代中国比在当年的英国得到了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但他同时提醒道,不能因为过分强调原始积累(也就是大卫·哈维所谓的“剥夺式积累”),而忽视了生产性资本的扩张和在工厂和写字楼里发生的剥削式积累,后者才是资本主义的首要运行逻辑,前者只是一种必要的补充。

在自由讨论的最后,一位发言者对卡利尼科斯教授提出了一个绵里藏针的评论。针对卡利尼科斯教授说“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之所以喜欢来中国,是想要看看资本主义的未来”,这位发言者指出中国并不是资本主义的未来,反而由于其产能过剩和杠杆过高,未来的某一天有可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负担。全场屏住了呼吸,都在期待卡利尼科斯教授如何回应这个评论。只见卡利尼科斯教授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中国确实很可能是资本主义的未来。”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卡利尼科斯教授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当我在说‘未来’的时候,未必指的是一个稳定的、美好的未来。”观众们恍然大悟,顿时掌声雷动。卡利尼科斯教授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从一般意义而论,这次阅读《资本论》的座谈活动,可以说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在这次学术研讨之后,作为旁观者的我,也有一个小小的想法。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吨的理论有时还比不上一盎司的行动。也正如卡利尼科斯教授所反复强调的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总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重要的是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事业的发展,当然需要有无数的深入研究和讨论,但对于学者和研究者来说,也要时刻警惕,不要习惯性地沉迷于理论而忽视了实践。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龙翔五洲 2015-11-26 12:14
【有时你不得不感叹,马克思的论敌对于马克思的研究有时还是很深刻很到位的!】——确实如此。
引用 远航一号 2015-11-25 12:03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2)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5 11:48 , Processed in 0.050290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