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查看内容

【红参特稿】逝者已去,信仰犹存:昨日送别戚本禹

2016-4-26 23:52| 发布者: 左向前| 查看: 730| 评论: 1|原作者: 《红色参考》

摘要: 昨天(2016年4月24日)上午9:30,戚本禹同志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二层银河厅举行。虽然有关部门曾事先通知非亲属禁止参加,并对当地某些同志“重点关照”,但据《红色参考》现场所见,仍有四百余人送别这位值得尊敬的革命老人。

逝者已去,信仰犹存:昨日送别戚本禹


《红色参考》洪涛、柴 鸣/2016.4.25.

 

昨天(2016424日)上午9:30,戚本禹同志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二层银河厅举行。虽然有关部门曾事先通知非亲属禁止参加,并对当地某些同志“重点关照”,但据《红色参考》现场所见,仍有四百余人送别这位值得尊敬的革命老人。

 

戚本禹同志1986年坐满18年刑期后,被安置在上海市图书馆收藏部任图书管理员1991年六十岁时以普通工人的身份退休。虽然他生前所在上海图书馆花圈但这位中共中央办公厅代主任、原中央文革小组最后一位离世成员的追悼会完全由戚老家人自行举办。

 

 


灵堂横额上写着“沉痛悼念戚本禹先生”,两侧挽联“光明磊落一生正气,作风淳朴品德崇高”。遗体覆以普通黄布。灵前摆放着子女及至孙辈、曾孙辈敬献的花圈。

 

追悼会形式简洁但庄重肃穆,先由戚本禹同志的女儿戚英致悼词。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她在介绍父亲生平时只简略提到老人前半生写作政治文章,后半生研究中华文化,称父亲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之后所有悼念者向戚本禹同志三鞠躬并分批献花,瞻仰遗容,同逝者告别,向家属表示慰问。


 

参加悼念的人们

 

戚本禹同志有二子一女,临终时家人均陪伴身旁。虽然后事完全由子女以私人丧仪举办,但仍受到有关部门严格限制。除事先通知禁止非亲属参加追悼会外,还对上海当地的某些文革造反派同志及左翼活动人士“重点关照”,有人早在追悼会前两天即遭“登门拜访”、监控,更被明确要求追悼会当日上午不能出门。据传林豆豆(林彪的女儿林立衡)曾有意送花圈,但遭到阻止。包括昨天上午有悼念者在龙华殡仪馆门前买花圈时,花圈上要写的挽联内容因过于敏感都被花圈店拒绝。以至于所有花圈上写的都必须是“戚本禹先生”而不能为“同志”。曾有前来悼念者因所带花圈的挽联内容“不合要求”而被守候在“银河厅”门口的警察、保安禁止入内。有几位老同志因胸前佩戴着毛主席纪念章而遭到盘查,当问明这几人是外地赶来参加追悼会的戚老仰慕者,安保人员遂以“非亲属”为由拒绝入内。直到追悼会结束这几位老人也未能进去。而殡仪馆场外的指示牌上也根本找不到“戚本禹”的名字,仍然显示的是戚老从出狱后就不得不使用了30年的化名“戚文”。

 

 

被禁止入内的悼念者

 

即便诸多限制,除上海本地之外,仍然有来自北京、山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等全国各地的左翼同志与仰慕戚老的各界群众约四百余人参加了追悼会,其中包括红歌会、山西毛学会等民间左翼团体的代表。并有汪晖、严海蓉、阳和平、马社香等海内外知名学者和张宏良、秋石客等左翼人士,以及原文革上海“写作组”负责人朱永嘉和张春桥子女等戚老生前故旧友好多人,或亲自到场或委托他人赠送了花圈。

 

灵堂两侧摆满了人们敬献的花圈

 

 

从大厅里一直摆放到外面的花圈

 

 

因写了戚本禹“同志”而被禁止入内的花圈

 

 

河南文革老同志敬献的花圈


 

 

各界群众敬献的花圈

 

据《红色参考》现场所见,各地群众敬献的花圈不仅摆满了灵堂两侧,而且一直摆放到了悼念大厅外面。但追悼会尚未开始之前,大厅里就早有国保及殡仪馆工作人员“维持秩序”,禁止拍照。本来家属安排9:3010:30的告别活动,但10:00后献花和瞻仰一结束,除亲属留下外,其他悼念者即被要求离开,花圈挽联亦遭撤除。

 

 

 

《红色参考》编辑部与红色中国网友也派同志专程前往参加追悼会并敬献花圈。《红色参考》敬送戚老的挽联是:

 

生亦文,死亦文,禹心本有后继;

 

成也史,败也史,同志何须悲戚!

 

 

《红色参考》敬献的花圈

 

逝者已去,信仰犹存!

真信仰必有后来人。

愿戚本禹老人一路走好!

 

 

2016年2月24日深圳港大医院,已被确诊为胃癌晚期的戚老平静从容地观看自己的诊断书。


                                     

 

确诊后不到两个月戚老病逝,只有在家中布置的灵堂上,称这位革命老人为“同志”才不被限制。

 

附:2014519日,红色参考》工作人员柴鸣在上海采访戚本禹同志向他请教了对历史和未来的看法此文原载于《红色参考》2014年第6期,刊发时有节录。我们重发此文,以缅怀戚老,不负革命前辈的期望。

 

听戚本禹同志畅谈历史、展示未来

 

/戚本禹同志口授,柴鸣记录


戚本禹同志/2014年5月19日柴鸣摄于上海 


 我一直在读你们办的《红色参考》杂志,杂志办得很好,理论性很强,也有针对性,希望你们继承毛泽东主席的思想,继续办好这份杂志。

 

改革开放虽然在经济上实现了繁荣,但今日中国存在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比如贫富分化、贪污腐败、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等;而且在意识形态和媒体领域中资本主义价值观甚嚣尘上。这些都验证了毛主席当初“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担忧,也充分说明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深邃的战略眼光。

 

当时,我们这些年轻人听到主席关于党内走资派的讲话,虽然觉得很深刻很有道理,但是实话说并没把未来的问题看那么严重。最近几十年事态的发展充分证明了主席确实是高瞻远瞩。我去年在主席120周年诞辰时发表的文章《亲聆毛主席讲五七指示》(《红色参考》2013年第12期刊发)表达了这一观点。

 

当下不少受右派和资本控制的媒体、特别是网络对于毛主席和他的家人进行很多不实的污蔑,这都是为他们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政治目的服务的。而且他们还有意识地把毛主席的文章和毛泽东思想“请出”了教科书,不仅把毛主席“请出”了语文教科书,而且把鲁迅的杂文和小说,把夏衍的《包身工》,以至狼牙山五壮士》和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都“请出”了语文教科书。

 

“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从教科书中删除毛、鲁、夏、魏的文章这件事,客观上符合了帝国主义和国内体制内外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消灭中国革命历史的妄想。现在史学界也有一些人在打着“恢复历史真相”的旗帜贩卖污蔑和消灭中国革命史的勾当。

 

今年是太平天国失败一百五十周年。回顾当年的太平天国,其内部建设和理论建设都很薄弱,太平天国的覆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当权者的腐败,甚至比当时从反革命战争中崛起的新兴地主集团曾国藩更腐败。所以,我们要以太平天国的失败为鉴戒,警惕这种革命成功后的腐败,但同时也要注意今天有人在舆论宣传中用太平天国做引子来抹黑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和中国革命历史。

 

我们要充分学习和继承毛主席他老人家留下来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思想,与国内外资产阶级的反动舆论做斗争。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新一代左派要推陈出新,重视理论研究和加强理论建树。

 

例如,列宁对于帝国主义和金融资本的论述就很有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必要。列宁提到的帝国主义的垄断性、寄生性或腐朽、垂死性在当代更具有现实意义,金融危机也是帝国主义三个特性的具体反映,在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基础上,新一代左派应该充分研究当代金融资本主义和新的剥削全世界的方式,从而能够提出适应当代世界的新观点和理论创新。

 

还有,就是我反对有些人“闻民主而色变”,不要害怕“民主”。我们要研究和创造人民民主的新形式,来为无产阶级服务。不要以为民主是资本主义和美帝的“专利”,美帝要在中国推动街头民主运动,我们则要学习毛主席继续革命的理论,把美帝的街头民主转化为毛主席所主张的无产阶级大民主,为反帝、反修的人民大众服务。让美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马克思曾说过,大众民主是通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民主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十月革命并非是布尔什维克一党打赢的,也不是列宁一派的胜利。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也是团结统一了很多不同派别和力量,合力进行共同斗争的结果。

 

当下国际形势还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复兴这一方向的。美国也存在着发生和发展社会主义革命的基础和条件,美国工人阶级具有巨大的斗争潜力,占领华尔街运动等是其具体的体现。而近来乌克兰发生的事件主要还是美帝国主义和俄罗斯争夺对乌克兰的控制权,美帝将在这一系列的类似争斗中走向衰弱。

 

当今世界和现实社会充满各种矛盾和斗争,形势的突然变化往往是不为我们所预知的。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到的,有时“二十年等于一天,...又会有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期”。所以无产阶级和左派青年人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要有信心,在理论战线上要积极锻炼和积蓄力量,为革命和祖国贡献力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子_云 2016-4-28 07:49
继续无视戚本禹力挺包子的叛徒行为,说信仰?搞笑了!

当然,搞笑的还多得很:中文系大教授孔庆东,在写诗颂扬艾跃进时、把艾跃进比喻成艾草,完全忘记了中国语言文化中,艾草与兰花相对,是臭草、龌龊的意思。尽管孔三妈教授继续其无赖流氓嘴脸,把指出其用典错误的网友大骂为“汉奸”,只徒然增加小丑形象而已。

无独有偶,“雨夹雪”把戚本禹赞喻为”忠王“,倒也确实比喻形象——戚本禹80岁后私下公开挺包子,确实是他早年批判(得到主席好评)的忠王一类的叛徒!

查看全部评论(1)

相关分类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14:10 , Processed in 0.01340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