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重温毛主席农业合作化、集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丰碑 ★ 之一) ...

2016-10-14 22:54|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1732| 评论: 0|原作者: 苦竹|来自: 乌有之乡

摘要: 毛泽东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不仅深刻洞察、准确归纳“三农”问题的国情,而且科学、系统的创立并践行了农民、农业、农村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向着共产主义方向全面发展的理论、路线和政策。

  1955年7月31日至8月1日中共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毛主席于7月31日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这个报告从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战略高度,深刻的揭示了我党党内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存在的两条道路斗争,严肃的批评了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这个报告,指明了我国农业合作化发展的基本指导方针、发展步骤和工作方法,精辟的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社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相互关系。强调了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必须完成社会革命和技术革命。而在我国的条件下则必须先有农业合作化,然后才能实行农业机械化。

  他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说:

  “现在农村中存在的是富农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像汪洋大海一样的个体农民的所有制。大家已经看见,在最近几年中间,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一天一天地在发展,新富农已经到处出现,许多富裕中农力求把自己变为富农。许多贫农,则因为生产资料不足,仍然处于贫困地位,有些人欠了债,有些人出卖土地,或者出租土地。这种情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农村中向两极分化的现象必然一天一天地严重起来。”

  “全国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了抵御灾荒,只有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大道前进,才能达到目的。”

  “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我们认为只有这样,工人和农民的联盟才能获得巩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这个联盟就有被破坏的危险。”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一个最重要的部门——重工业,它的拖拉机的生产,它的其他农业机器的生产,它的化学肥料的生产,它的供农业使用的现代运输工具的生产,它的供农业使用的煤油和电力的生产等等,所有这些,只有在农业已经形成了合作化的大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才有使用的可能,或者才能大量地使用。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农业方面,在我国的条件下(在资本主义国家内是使农业资本主义化),则必须先有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机器。由此可见,我们对于工业和农业、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的农业改造这样两件事,决不可以分割起来和互相孤立起来去看,决不可以只强调一方面,减弱另一方面。”

  “在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农村中的改革将还是以社会改革为主,技术改革为辅。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农村的改革将是社会改革和技术改革并进。”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P.249—256页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为了指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胜利发展,毛主席分别于1955年9月和12月,亲自主持编撰了党指导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宣传教育资料《怎样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丛书,即后来定名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

  毛主席亲自整理和编辑来自全国各地农村基层的材料,先后共选编了农村合作化的典型实践资料176篇,并亲自撰写了【序言】。他又为其中的104篇撰写了【按语】。有19篇是9月写的,未作改动;其它都是12月写的或是对9月的按语又进行了改写的。这104篇按语共有4万多字,是一篇指导农业合作化大文章。在编书的那些日子里,他全神贯注,仔细地精选材料,认真地修改文字和标题。【按语】鲜明、生动、有力,并渗透着他的深邃思考。

  【序言】和【按语】指明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对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现实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热情讴歌了广大贫下中农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详细介绍了各地先进合作社的管理经验和生产经验。序言和按语的中心是论述农村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批判办社中存在的右倾机会主义及其形形色色的错误观念。【按语】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及国际共运的重要历史文献。

  毛主席在【按语】中提出了一些著名论断。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农业合作化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严重的思想的和政治的斗争。每一个合作社,不经过这样的一场斗争,就不能创立。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要从旧制度的基地上建立起来,它就必须清除这个基地。反映旧制度的旧思想的残余,总是长期地留在人们的头脑里,不愿意轻易地退走的。合作社建立以后,还必须经过许多的斗争,才能使自己巩固起来。巩固了以后,只要一松劲,又可能垮台。”

  毛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的一个按语里说:“对于条件已经成熟了的合作社,就应当考虑使它们从初级形式转到高级形式上去,以便使生产力和生产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初级形式的合作社保存了半私有制,到了一定的时候,这种半私有制就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就要求改变这种制度,使合作社成为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化的集体经营的经济团体。”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上册,P.285)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极大的提高和鼓舞了我党和我国广大劳动农民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觉悟及热情,有力的推动和规范了全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召开。

  毛主席在11日做了【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的结论性讲话,深刻的阐述了农业合作化的重大意义,严肃的揭示了党内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两条道路、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旗帜鲜明的批判了资本主义、修正主义思潮,批评了右倾保守思维。将全党的认识统一到:必须贯彻“总路线”的精神、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的革命方向、必须实行“先合作化、后机械化”(即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积极创造迅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条件)的科学原则上。

  他在《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中指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农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的程度要大大地超过现在的富裕农民。只要合作化了,全体农村人民会要一年一年地富裕起来,商品粮和工业原料就多了。”;“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必然去占领。”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农业的惟一出路。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

  1955年10月11日,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扩大的)全体会议,依据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精神,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及《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示范章程(草案)》。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指出:“面临着农业合作化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党的任务就是要大胆地和有计划地领导运动前进,而不应该缩手缩脚。必须了解:我党领导农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但是工人阶级的目的,是要经过这个革命,再进一步引导农民走进社会主义的革命。前一个革命阶段的农村阶级斗争,主要是农民同地主阶级的斗争,要解决的农民问题是土地问题;但是在新的革命阶段则主要是农民同富农和其他资本主义因素的斗争,这个斗争的内容,就是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或发展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斗争,要解决的问题是新的农民问题即农业合作化的问题,而工农联盟的新关系和工人阶级在这个联盟中的领导作用,必须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互相适应的基础上建立和加强起来。我国工业的发展是迅速的。事实已经证明:如果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跟不上去,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的增长跟不上去,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就会遭遇到极大的困难。”

  决议认为:“情况根本变化了,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对于农民问题的看法却还停留在老阶段上,看不见现在农村中的的两条道路的尖锐斗争,看不见大多数农民群众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他们满足于农民已经从地主手里取得了土地,希望稳定农村的现状,或者认为在农业合作化发展的问题上应该采取特别迟缓的速度,而不了解这样就会放弃党对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积极领导,放任农村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结果也就将破坏工农联盟,丧失工人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作用,因而也就将把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失败。……六中全会认为:党中央政治局对于右倾机会主义所进行的批判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因为只有彻底地批判了这种右倾机会主义,才能促进党的农村工作的根本改变,改变领导落在群众运动后头的局面。这个转变,是保证农业合作化运动继续前进和取得完全胜利的最重要的条件。”

  决议认为:“农业合作化发展的可能性,当然首先是由于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首的人民民主专政,而这个人民民主专政正在我国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同时是由于大多数农民为了摆脱剥削和贫困,愿意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里所说的大多数农民,主要的就是现在在经济上还没有上升的贫农,原来是贫农的新中农中间的下中农,还有老中农中间的下中农。这几部分农民的经济情况,在土地改革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其中许多农户仍然有困难,或者仍然不富裕;而且有的还因为受到富农和投机商的盘剥和抵抗不了自然灾害,重新失掉了自己分得的土地。如果党不积极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在农村中就必然会发展起来,农村中的两极分化就会加剧起来。实际生活教育了他们:不能按照原来那种个体经营的方式在分散的和细小的土地上耕种而生活下去,出路只有多数人联合起来,采取共同劳动、集体经营的方式。这种共同劳动、集体经营的优越性,已经由广大的互助组初步地证明出来,随着又由已经建立起来的大批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更高的程度上证明出来。正是由于农业生产合作社能够合理地组织劳动力来更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有计划地和有成效地利用土地和扩大耕地,有能力抵抗或者减少灾害,有可能在国家援助下逐步地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革,等等,因而能够迅速地发展农业生产力,使农民得到很多利益和很大利益”。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示范章程(草案)》在【总则】中说明:

  第一条: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劳动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目的,是要逐步地消灭农村中的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克服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发展社会主义的农业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这就是说,要逐步地用生产资料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逐步地用大规模的、机械化的生产代替小生产,使农业高度地发展起来,使全体农民共同富裕起来,使社会对于农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得到满足。

  第二条:农业合作化是使劳动农民永远摆脱贫穷和剥削的唯一的光明道路,因此,农业生产合作社应该逐步地吸收全体劳动农民入社,使社会主义在农村中得到完全的胜利。农业生产合作社要达到这个目的,决不能用强迫的方法,应该用劝说的方法,并且作出榜样,使没有入社的农民认识到入社只有好处,不会吃亏,因而自愿地入社。……

  1955年11月1日至20日,毛主席到基层就我国三农发展、提高的全面规划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他在杭州和天津分别同十四个省市的党委书记共同商定了《农业十七条》,这是第一个全面规划我国农业乃至三农发展远景的蓝图。以后经过不断地修改补充,形成《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共四十条,简称《四十条》。

  《四十条》的产生,反映了毛主席要急切地带领我党改变我国三农的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四十条》的内容涵盖农业合作化;农业生产;农村卫生、教育、文化设施、道路建设;农村自然和社会环境改造等等。

  在毛主席的三农思想理论中,不仅仅关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农村实行并完成社会革命和技术革命。变革生产关系:分步骤的用社会主义劳动农民集体公有制取代私有的农民个体所有制。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实行并普及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先进技术装备、先进物质资料),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现代化机制的构建;而且突出关切的是劳动农民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身心素质上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同时酝酿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蓝图。

  1958年4月末,毛主席在广州期间曾与刘少奇、陆定一议论过数十年后我国农村社会组织形式的远景。毛主席谈到,那时我国农村将是许多公社。每个公社都有自己农业、工业,有大学、中学、小学,有医院,有科学研究机构,有商业和服务行业,有交通事业,有托儿所和公共食堂,有俱乐部,有维持治安的警察等等。若干个乡村公社围绕着城市,又成为更大的公社。…………

  (《毛泽东传1949—1976》P.827页)参见《1958年5月19日陆定一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发言记录》

  1958年8月5日,毛主席在河北定县视察时对保定地委书记李悦农说:“合作社应该是全的,有农业、有工业,也要有商业,有民兵、有武装。”“社里工、农、兵、学、商都有,不只搞农业。”

  (【1958年8月5日李悦农同志同毛主席谈话回忆录】,罗平汉:《农村人民公社史》P.36)

  1958年8月6日,毛主席视察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时说:“人民公社名字好。”9日,在与山东领导谈话时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并指出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毛主席在山东济南时听说北园乡准备办大农场时,他说:“不要搞农场,还是搞人民公社好,和政府合一了,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

  (引自1958.8.13【人民日报】

  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北戴河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议》提出了在我国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将高级社升级为人民公社)的要求,并规定了人民公社的体制及建立的方法、步骤,把人民公社化运动引向了高潮。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把规模较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和改变成为规模较大的、工农商学兵合一的、乡社合一的、集体化程度更高的人民公社,是目前农村生产飞跃发展、农民觉悟迅速提高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相互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P.494)

  毛主席在【北戴河会议】上推荐的《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简章(草案)》指出:“必须多快好省地发展农业、工业生产和文化教育事业,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逐步缩小乡村和城市的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对发展教育的规划是:公社实行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的普遍义务教育。普遍的设立小学和业余的补习学校,逐步做到所有的学龄儿童都能够入学,所有的青壮年都能够补习到高小程度。要逐步做到每一个大队建立一个业余农业中学,使所有的青壮年都能够补习到高中程度。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建立适合公社需要的专科学校或者大学。”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P.390)

  1958年9月毛主席在主持第15次最高国务会议时讲话指出:“人民公社办学校,勤工俭学,或者半工半读,学校和劳动就结合起来了,这是一大改革。”

  人民公社建立之初,毛主席就说:公社的社会主义商业要发展,必须多产经济作物,好交换,国家好供应,不然就没有交换的东西了。他说,必须使每一个公社,并且使每一个生产队,除了生产粮食以外,都要生产商品作物。

  (1958年10月21日毛主席听取刘子厚调查汇报时的谈话)

  毛主席强调,“要提倡每一个人民公社生产有交换价值的农作物和工业品。”

  (1958年11月3日毛主席在停靠郑州的专列上召开会议的讲话)

  毛主席在谈到人民公社的商品交换时还曾说:不但是城乡之间,还有乡与乡之间以及与外省之间的交换。

  (1959年2月23日毛主席在天津于河北省负责人刘子厚的谈话)

  毛主席在1958年11月对《建设纲要四十条》的初稿作修改和批语时指出:“我国人民面前的任务是:经过人民公社这种社会主义组织形式,高速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全国工业化、公社工业化、农业工厂化。”

  毛主席在1958年11月底至12初对《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稿的批语中指出:人民公社办工副业企业的原则是,“必须同农业生产密切结合,首先为发展农业和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服务,同时为社员日常生活需要服务,又要为国家的大工业和社会主义的市场服务。”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P.571)

  1958年12月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的若干问题的决议》中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定中指出:公社必须负责办好小学、中学和成人教育。要在全国农村中普及小学教育,办好全日制中学和半日制的农业中学,或者其他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做到普及中学教育。在成人教育方面,要认真的扫除文盲,组织各种业余学校,进行政治、文化和技术教育。在劳动人民中间实行普及教育,并且逐步提高教育水平,这是缩小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差别的一个重大步骤,必须认真进行。

  (《人民日报》58年12月19日)

  1959年冬,毛主席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谈到: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公社要有高等学校,培养自己所需要的高级知识分子。”

  (中国国史学会主编:《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上),P.190—220)

  毛主席在1962年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是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P.60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版)

  从1959年到1962年,毛主席在对人民公社近三年运行实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他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素养、洞察我国三农社会实际的深邃目光,亲自指导我党形成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1962年9月27日中共八届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亦称《人民公社六十条》。

  《人民公社六十条》是人民公社运行和发展的章程,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制度的范本,是毛主席农业合作化、集体化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党历次关于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决议的接续发展并与之融会贯通。

  《人民公社六十条》及时的纠正了人民公社在构建、运行、发展中的种种缺陷,及时的规范了人民公社运行和发展的规则,具体的体现着我国农业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原则。她与工业【鞍钢宪法】交相辉映,成为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管理和调节的依据,是精辟的马克思主义历史文献。

  《人民公社六十条》以及人民公社的雄壮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创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丰富和发展了国际共运的理论与实践。

  毛主席关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强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集体化、社会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力,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农思维和论述是一以贯之的。本人将在本文《人民公社》专章中着重论述。

  注.本文的史料依据:

  1、以相关的毛主席著作、讲话、批示、信件、谈话、注释和中共中央公开发表的决议、决定、指示、通知等历史文件为根本依据。

  2、由于本人没有查阅相关权威历史档案资料的能力,所以只能查阅网上的资料。

  (1)以一些党的工作机构的相关党史纪实、一些党的领导干部的回忆录为重要依据。

  (2)深入参阅学者:【龚 云】、【马社香】的相关文章及【老友】的《党史纪实:中国的农业合作化道路(上、下)》一文。对上述作者引用的史料,表示总体上的尊重和信服。

  (3)认真阅读网上关于农业合作化的观点不同的文章五十多篇。对其中我所转引的相关史料前后用了三百多个小时进行搜集、比较、甄对、筛选。

  3、对我得以转引史料的文章原作者,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附本文各篇题目:

  1、重温毛主席“农业合作化、集体化”的理论与实践(丰碑 ★ 之一)

  2、我国实行农业合作化、集体化的概要过程(丰碑 ★ 之二)

  3、我党为何要带领劳动农民实行农业合作化、集体化(丰碑 ★ 之三)

  4、在实行农业合作化过程中的党内矛盾和斗争(上)(丰碑★之四)

  5、在实行农业合作化过程中的党内矛盾和斗争(下)(丰碑★之五)

  6、两条路线的本质区别(丰碑★之六)

  7、人民公社创建时期,毛主席与党内左右倾思潮的斗争(丰碑★之七)

  8、围绕“包产到户、分田到户”的斗争(丰碑★之八)

  9、毛泽东时代丰厚的耕地遗产(丰碑★之九)

  10、触目惊心的社会“两极分化”(丰碑 ★ 之十)

  11、人民公社好!(丰碑★之十 一)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5 23:11 , Processed in 0.033595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