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逻辑学与阶级斗争

2016-10-17 17:53| 发布者: 燧鸣| 查看: 1519| 评论: 1|原作者: 文默|来自: 荆棘鸟

摘要: 真正的阶级斗争从未消失过,即使在莺歌燕舞与大国崛起的太平盛世,不可见的阶级斗争依然像赫拉克利特的河流那般汹涌澎湃;而可见的阶级斗争则如同末日审判一样,永远“将要到来”。

逻辑学与阶级斗争

作者:文默


编者按:正如标题所暗示的那样,这项写作计划是为了从一个更广泛的层面重新理解关于阶级斗争的经典理论,并且让这种理论探索渗入到社会存在的诸范畴当中去。因而,此处的逻辑学应当依照一种黑格尔、马克思以及列宁的方式被理解:它不但没有抽离于具体的历史事实与实践活动,反倒必须在实践活动中被完成或者被消解。


在《关于孔丘诛少正卯问题》一书中,赵纪彬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勾勒出了“行”与“言”,即“行辟”同“言辩”之间的辩证法。“行辟而坚”同“言伪而辩”是少正卯的两大罪状,“行辟”是说行事依照统治阶级中新兴的商贾地主阶层的价值尺度,即依照价格规律与成文法,而非“礼制”;“言伪”则是对现实政治的非议,带有非法言论的性质,“言伪而辩”乃是以缜密的逻辑来加强这种非议。作为逻辑的“辩”来自于作为实践的“行”,而“行”总是阶级性的,所以“逻辑产生于阶级斗争的实践”,具体地说,“逻辑发生于法庭争讼及思想批判”1实践活动中的某一区域由此被揭示出来,它既是逻辑的范畴,又是阶级性范畴,而且后一种范畴是更原初的。在道出这一有关逻辑同阶级斗争之联系的真理后,作者引用了列宁《哲学笔记》中的一句话作结:“人的实践经过千百万次的重复,它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2

 

海德格尔曾经作出过一些类似的术语疏证,例如将“范畴”(Kategorie, category)一词的古希腊起源考据为“市场行为”(kata-agoreuein),即“在市场上公开审判时当面指责某人,说他是‘那种……人’”,也就是一种宣判。3范畴的出现,乃是因为宣判被一再给出。当然,海德格尔并未谈及阶级斗争问题,但是他强调过一种“原始的斗争”,这种斗争使得事物在互相的对立和对抗中归属到自身所在的位置,它是世界的开端。有关这一斗争的真理,最初是由赫拉克利特道出的:“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它使一些人成为神,使一些人成为人,使一些人成为奴隶,使一些人成为自由民”。

 

关锋晚年时在采访中透露自己正写作一部关于赫拉克利特哲学的著作,这部著作的遗稿没有发表,因而我们也无从得知他究竟如何理解赫拉克利特关于斗争的这一思想。关锋生前出版的著作中专门论及赫拉克利特的部分并不多,不过他指出后者“为西方唯物辩证法奠定了基础”4辩证唯物主义同主观唯心主义势不两立:物质世界的辩证法必然是在某一个力量的作用下,朝向不断分化、不断“一分为二”的方向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在走向反动的过程中,则力图倒退回万物尚未分化的“混沌”中去。在早年批判庄子与主观唯心主义的著作中,关锋早已经对后者的消极虚无主义理想表达了强烈的厌恶。5

 

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与历史唯物主义者,想必会将这一导致分化和发展的力量解释为阶级斗争,而这种思路也许能帮助我们重新认识阶级斗争。人们曾经把阶级斗争理解为某种重大的历史事件,例如“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6但是,在多数时期,尤其是所谓“和平年代”,阶级斗争往往被认为“不存在”。事实上,始终存在着决定且维系着人类社会与一切事物存在的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一种构成性的存在法则,而非某种可以被利用的规律甚至策略:它就像是牵系着万物的重力,人们只会在被掉落的苹果砸到时才有可能觉察到它。

 

训诂学专家对赵纪彬的批评,7同古希腊文专家对海德格尔的批评,或者神学专家对阿甘本的批评8并没有太大区别——虚弱的学院专家在思想事业的勇敢冒险面前,常常会畏首畏尾。赵纪彬大胆地斩断了儒学传统中的解释学循环,将其一分为二——这个“二”在当时被称为“儒法斗争”,又被当成是塑造中国历史发展的本质动力。对这一斗争的解释当然是错误的,它其实是以官僚社会主义统治集团内部在某个特定时段的派系斗争来丈量整个历史。当然,这种斗争并不是阶级斗争,而是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派系、不同集团、不同阶层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从属于阶级斗争,并且掩盖了阶级斗争——有关这种双重关系的辩证法,正是《论语新探》的一个重要主题。

 

赵纪彬的考据工作严格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斗争学说,首先是“人”与“民”这两个阶级,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区分;然后是统治阶级内部被划分为君子和小人这两个阶层或者派系。套用赫拉克利特的说法:阶级斗争使一些人成为帝王,使一些人成为君子,使一些人成为小人,使一些人成为民。这两个区分——一个是不同阶级的区分,一个是同一阶级内部的区分——共同构成了孔子学说的基础,首先是“民”的身份地位被降低到“人”以下,然后是在“人”的内部同“小人”作斗争。在孔子的学说里,可见的只有统治阶级、剥削阶级内部不同派系、不同阶层、不同路线之间的斗争,而被剥削阶级则是缄默不言的,是不在场的,因为被当作生产资料一样投入到生产劳动当中、却一无所有的“民”,是无知的——“民可使由之,而不可使知之”——他们被排斥在历史发展的主体化过程之外,从而进入了一个不断无产化的循环:不仅没有知识,而且没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在黑格尔那里,主仆辩证法仅适用于旧贵族与后起的资产阶级,这两者因各自操持的对象不同而具有了不同的知识与人性,可是它无法被套用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身上,因为无产阶级始终处在知识丧失的无产化当中。《论语》被重构为一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精神现象学:“君子”和“小人”因其“行”不同而有了不同的“言”与“辩”,自我意识的最高阶段乃是认识到“克己复礼为仁”,而“民”则是被排除掉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阶级斗争难以被察知,因为那些由它所生的斗争和矛盾总会反过来将自己彰显为统治一切的律法和逻辑,例如道德、种族、国家以及文化,它们无非是阶级斗争的在遭遇各种阻碍时所达到的某种均衡状态(例如“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这样的均衡状态持续得太久,便被当作是不变的形式与最真实的存在。在这些次生的斗争与矛盾所构织的秩序下,原初的阶级斗争是不可见的,因而也往往是不可说的。实际上,真正的阶级斗争从未消失过,即使在莺歌燕舞与大国崛起的太平盛世,不可见的阶级斗争依然像赫拉克利特的河流那般汹涌澎湃;而可见的阶级斗争则如同末日审判一样,永远“将要到来”。


引用

1. 赵纪彬关于孔子诛少正卯问题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67

 2.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1914年912月),列宁全集第五十五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186

 3.海德格尔,《论自然的本质和概念》,路标,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292

 4.古棣 周英,老子通 下部:老子通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004

 5.关锋,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中华书局1961年版265

 6.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113

7.参见郭在贻,《评赵纪彬的〈“五恶”疏证〉》,训诂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217-226页

8.参见倪湛舸,《圣保罗争夺战:对批判理论神学转向的批评》,上海文化2011年第6期


 【感谢作者供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微信订阅号:MarxismThornBird


精选留言
  •  
    “始终存在着决定且维系着人类社会与一切事物存在的阶级斗争。”这句话有些歧义,阶级斗争是决定阶级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要矛盾,但是说它决定一切事物就感觉有点夸张了。后半句以及本文最后一句,给人一种矛盾的错觉,文章意在强调阶级斗争一直存在,可在作者笔下似乎大家很难感觉到阶级斗争?以及重力?而从我个人的经验出发,两者都是十分容易感受到的,只要:1、去工作 2、原地跳 如果阶级斗争只是永远处于将来时的“末日审判”,那么是否只需虔诚地忍耐就可以迎来弥撒亚?

    5天前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燧鸣 2016-10-17 17:56
责编:燧鸣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3 16:32 , Processed in 0.01252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