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红军西路军研究之研究(五)

2016-11-11 07:21|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960| 评论: 2|原作者: 流波

摘要: 徐向前说:“我觉得,陈昌浩在这个时候和 ‘张主席’ 闹得这么僵,似乎有点想 ‘取而代之’ 的味道,也不合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劝了张国 焘一通。”
红军西路军研究之研究(五)

    ——暨西路军研究正本清源最新成果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暨西路军76周年祭

    把流波给《碧血黄沙 白骨青山》一文按语做为引读:郭建波同志关于“关于红西路军问题的历史考察”一文十分详尽剖析了这一历史问题,鲜明的回答了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站偏了立场、 带上了有色眼镜反扑历史上已经做出了相对正确结论的关于红西路军问题上的歪理邪说、是目前这方面较详细、全面的文字说明。红西路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红军大 规模长征结束后张国焘西退路线与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坚持以(黄)河东建立起全民抗日为起点承担起民族解放义务的大格局思维分歧产生的悲剧;也就是说,三 大红军主力到达西北后,红军是坚持河东抗日前线 还 是完全向西北退却面临中国共产党、红军和中华民族命运的选择;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坚持河东开辟中华民族新命运,而红西路军(由红四方面军组成)主要领导 表面上向中央毛主席请 示 ,实际上却始终执行国焘西退路线,加上思想上依赖远方产生惰性(苏联援助,实际竹篮打水),军事上不执行毛主席“不打阵地战、消耗战和击溃战”、打歼灭战 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甘 、 青二马)、建立根据地的一系列指示,在逐步损耗、失败的过程中始终不愿反醒,三次丧失折返河东的机会,最后导致全军覆灭的悲惨结局。

    张国焘被迫再次北上后不思悔过再露狐尾。张国焘南下后军事上遭受重创,南下红军由八万锐减到四万。由于中央坚持正确的斗争策略,共产国际代表张浩对张国焘 作了大量工作,加上南下红军中原红一方面军朱德、刘伯承等人的不懈斗争,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也逐渐觉醒,1936年6月6日,张国焘不得不 取消了另立的“中央”,随后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7月5日,中革军委指示红军第2、第6军团与红军第32军(原第一方面军之第9军团)组 成红军第二方面军;7月27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成立,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张国焘不得不同意北上,由此,拉开了张国焘新一轮对中央、毛泽东正确 精神、指示的“不配合”和“对抗”。那么,“西路军”是不是张国焘违背、对抗中央、毛泽东方针、指示的结果呢?

    没对张国焘实行党内、军内处理也许是个错误

    应当说,党中央、毛泽东对张国焘错误的性质是认识到位,一针见血的,如毛尔盖会议,指出张国焘打着保存实力的幌子拉红军主力向西“是一个危险的退却方 针”,“这个方针之政治来源是畏惧敌人,夸大敌人力量,失去对自己力量及胜利信心的右倾机会主义”;尤其是俄界会议,指出张国焘错误的根源——“张国焘对 抗中央北上方针,是给胡宗南吓怕了,完全丧失了建立根据地和革命前途的信心”、中央同张国焘分歧的实质——“是两条路线的分歧,是布尔什维克主义与军阀主 义倾向的斗争”、张国焘将来可能发展的趋向——“是发展着的军阀主义的倾向”、“将来可发展到叛变革命”。问题是认识清楚了,但鉴于当时张国焘手握红军绝 对数量的军队,中央、毛泽东采取妥协的办法,俄界会议正式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也没向全党公开。问题在于,张国焘在取消另立“中央”后,在 红二方面军也坚决反对张国焘反中央错误活动的形势下,中央还是没有从政治上给予张国焘任何实质性的组织处分;相反,张国焘还是红军总政委,还成了中共中央 西北局书记,这对红军的又一次大会师是福还是祸呢?

    红军会师关于战略方针的初步较量。红军会师面临战略方针的选择,这次是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合,更是如此。1936年8月10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所作的关于国共两党关系等问题的报告中说:“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对于打通苏联、保卫苏区,统一红军领导,都有很大的意义。应极力地欢迎红二、四方面军,并使他们 完全在中央领导之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版,第567页】但,受到挫折后的 张国焘会痛悔前非,从此忠心听从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吗?红四方面军会完全置于中央的领导之下吗? 12日,党中央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提出今后的战略方针,详细阐述了在二、四方面军北上后,配合东北军作战,扩大东北军在甘肃的势力范围;在对毛炳 文、王均进行打击的同时,及时开展统战工作;然后三个方面军在甘北会师,以一个方面军保卫陕甘宁苏区,两个方面军乘结冰渡河,消灭马鸿逵占领宁夏,完成打 通苏联的任务。电报要点如下:一、二、四方面军有配合东北军,打通苏联,巩固内部,出兵绥远,建立西北国防政府之任务,以配合并推动全国各派统一战线,达 到大规模抗日战争之目的;实行三个方面军在甘北之会合,扩大甘北苏区,准备进攻宁夏;十一月起,三个方面军中以一个方面军保卫陕甘宁苏区,并策应东北军对 付蒋介石之进攻。以两个方面军乘结冰渡河,消灭马鸿逵占领宁夏,完成打通苏联的任务。【《红西路军史》,秦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二○一一年四月 第一版,第23页】22日中央接到张国焘的回电是提出要由红四方面军由永靖西渡黄河,独自进军青海、甘西,完成接通新疆和国际路线的计划。【《红西路军 史》,秦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二○一一年四月第一版,第24页】这个回电暴露了张国焘两个问题,一是在听命于中央方面张国焘并没有改变先前的态 度,还是不断提出自己的“主张”我行我素;二是张虽然对一、二方面军指挥不灵,但四方面军还是要去实施其“西进计划”的。毛泽东深知张国焘“江山易改、秉 性难移”,非常忧虑,同日立马就此事致电彭德怀,征询:“假如以四方面军待机独立攻青海,一方面军独立攻宁夏,而以二方面军位于中央(例如在岷州、静宁、 天水地区)钳制敌人,策应两方,估计能达占青、宁两地之目的否?主要的是一方面军有独立战胜宁马(指马鸿逵、马鸿宾,—引者注。)之把握否?”【《毛泽东 年谱(1893—1949)》(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二○○二年八月第一版,第572页】23日,毛泽东和张闻天、林育英、周恩来又致电朱德、张 国焘、任弼时,询问就四方面军单独进取青海甘西至新疆边境有无充分之把握?在得到张国焘的肯定答复后,中央于25日向共产国际发出长电,结合当时形势详细 分析、阐明了中国红军的可能的发展战略。30日,中央发布了《关于冬季以前红一、二、四方面军行动方针的意见》。9月2日,朱德、张国焘、任弼时致电中 央,提出了关于战略方针与行动部署的意见,认为一、二、四方面军进入西北地区后,战略方针有二,一是以陕甘北、甘南、陕甘川边区为根据地,争取民族革命统 一战线的具体组成,首先赤化陕甘广大地区,尔后向川、甘、鄂发展;二是因为客观情势的需要,经过准备时间,以主力转到宁夏、甘、凉、肃、西宁地区,打通外 蒙、新疆,奠定巩固后方,有依靠的向东南发展;关于战略方针的决定,我们认为须国际最后之决定。【《红西路军史》,秦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二○ 一一年四月第一版,第27页】这个电文的回复完全是以另一个“中央”的权威与口气,并且明确向中央宣示:关于战略方针的决定,我们认为须国际最后之决定。 总之,是几个回合下来,中央妥协于张国焘,9月9日,朱德、张国焘向四方面军下达了《立即准备西渡黄河》的命令,这个初步较量,张国焘略占上风。

    张国焘北上途中大闹漳县彰显野心。上面分析到,第二次会师前夕的初步较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提出红一、四方面军共同实施进攻宁夏,张国焘有自己的打 算,提出红一、四方面军分别向宁夏和青海、甘肃进军,中央做出妥协,最终同意了张的意见,综合红军本身情况和当时中国复杂局面向共产国际做出了详细长电文 的战略方针的汇报。1936年9月8日,卡冈诺维奇(时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委员)和莫洛托夫(时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给斯大林的电报中称:“1、同意中国 红军的第一个方案,即:占领宁夏地区和甘肃西部。同时坚决地指出,不能允许红军再向新疆方向前进,因为这样做可能使红军脱离中国的主要区域。2、事先确 定,在中国红军占领宁夏地区后,将给予大约1.5至2万支步枪,8门加农炮、10门迫击炮和相应数量外国型号弹药的援助。武器在1936年12月前集中在 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部边境,并通过著名的乌里茨基外国公司出售,同时准备运输工具把它们运到宁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译:《共产国际、联共 (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5卷,中央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251—252页》】9月11日,共产国际书记处给中共中央发来电报:“同意你们 占领宁夏区域和甘肃西部的计划。同时,坚决指出不能允许红军再向新疆方面前进,以免红军脱离中国主要区域。在占领宁夏区域以后,将给你们帮助。”【《红西 路军史》,秦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二○一一年四月第一版,第29页】苏共、共产国际意见非常明确,虽然同意向西发展,但决不许可进新疆,而援助 方向是宁夏。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调整了八月二十五日提出的红一、四方面军分兵取宁夏、甘西的战略方针,重新提出了红一、四方面军联合北取宁夏的计划,14 日,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博古、毛泽东联名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通报了《我军占领宁夏的布署》,也就是宁夏战役计划的雏形。鉴于当时胡宗南部推进 很快,如果胡宗南部一旦占领了界石铺为中心的静、会地区,那么就会不但严重影响宁夏战役计划的顺利施行,甚至可能导致宁夏战役的流产。因而,毛泽东对此非 常重视,中央连续催促张国焘一定要赶在胡宗南之前抢占界石铺地区。张国焘考虑的当然是自己的小九九,要让四方面军西渡黄河,就不愿意红四方面军回到中央的 实际领导。他说:“先机占领甘北,是实现我们计划的最重要的一环嘛!你们想想,如果继续北上到靖远一带再渡黄河,势必与胡宗南接战,能脱身渡河西进吗?与 陕北中央会合了,再西渡黄河有保证吗?我很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看,从永靖、循化一带渡河西进最合适。”【吕黎平:《星光照西陲》,战士出版社 1983年版,第六页】张国焘倒是直率,明说反对北上是担心同胡宗南作战中损耗四方面军实力,更为担忧的是因为和中央红军会师后,就难以脱身西渡了,而在 会师前,“从永靖、循化一带渡河西进最合适”。

    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岷县三十里铺召开会议,讨论了红四方面军的行动方针,会议由于作为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坚定支持者的陈昌浩反对张国焘 西退,和朱德、刘伯承一块主张北上,并最终否决了张国焘的西退主张。最后否决了张国焘坚持其西进计划,主张红四方面军由临潭西进青海,经循化、乐都翻越祁 连山,向河西走廊和新疆前进的意见,制定了贯彻中央方针的《静宁、会宁战役纲领》。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县三十里铺会议之后,红四方面军开始了北上行动。这 时,张国焘的思想又出现了重大波动,使出浑身解数要改变三十里铺会议精神的贯彻执行。陈昌浩曾说:“命令下后,张国焘就知道了。他深夜三点多种找我来了, 谈了三点:(1)我无权改变他的计划;(2)命令是错误的,今天革命形势应该保存红四方面军;(3)会合后一切都完了,要让我们交出兵权,开除党籍,军法 从事。说到这里就痛哭起来。我当时表示:(1)谁有权决定,要看是否符合中央要求,而你的决定是错误的;(2)必须去会合,会合后就有办法,分裂对中国革 命是不利的;(3)我们是党员,错误要向中央承认,听候中央处理,哭是没有用的。谈到这里张国焘就走了。我以为他回去睡觉了,准备明天再去漳县对向前说 明。但哪知当天晚上他就连夜到漳县去了。我知道后立刻骑马赶了去。”【郝成铭、朱永光主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甘肃人民出版社出 版,2004年版,第166页】徐向前曾回忆道:“我们正忙着调动部队北进,张国焘匆忙赶来漳县。进门就把周纯全、李特、李先念等同志找来,说:我这个主 席干不了啦,让昌浩干吧!我们大吃一惊,莫名其妙。问了问情况,才知道才开完岷州会议。会上陈昌浩和张国焘的意见不一致,陈昌浩得到与会多数人的支持,张 国焘的意见被否决。分歧的焦点是:陈昌浩主张立即北上静、会地区,会合一方面军,与敌决战。张国焘则认为,既然一方面军主力不能南下,四方面军独立在西兰 通道地区作战,十分不利,主张西渡黄河,进据古浪、红城子一带,伺机策应一方面军渡河,夺取宁夏,实现冬季打通苏联的计划。这是张国焘与陈昌浩共事以来, 第一次发生尖锐争论,加上他有个另立‘中央’的包袱压在身上,所以情绪很激动,还掉了泪。他说:‘我是不行了,到陕北准备坐监狱,开除党籍,四方面军的事 情,中央会交给陈昌浩搞的。’ 我觉得,陈昌浩在这个时候和‘张主席’闹得这么僵,似乎有点想‘取而代之’的味道,也不合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劝了张国 焘一通。”

    关于军事行动方针问题,我们说,可以继续商量。……于是,当场制定了具体行动部署:四方面军以两个军从永靖、循化一带渡过黄河,抢占永登、红城子地区作立 脚点;以一个军暂在黄河渡口附近活动,吸引和牵制青海的马步芳敌;以两个军继续布于漳县、岷州地带,吸引胡宗南部南下,而后这三个军再渡河北进。主力出靖 远、中卫方向,配合一方面军西渡黄河,共取宁夏。……部署既定,张国焘即电告朱德、陈昌浩,要他们来漳县会商。同时,令部队调动,准备从循化地区渡河。

    次日一大早,陈昌浩赶来,见这边都同意张国焘的方案,他也就不再坚持原来的意见。朱总司令到来后,亦同意照此决定行动,并提出应报告中央。张国焘一面起草 电报向中央报告,一面令部队开始行动。”【徐向前:《历史的回顾》 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一九八八年十月第一版,第399页至401页】9月21日晚21时,张国焘致电朱德,表示:“坚决反对静会战役计划,自主即速采取第二 方案。”“请你即来漳县面商。”同时张国焘还命令红军总部机要局的负责同志,“所有未经我签字的电报一定不准发出,请兄等绝对负责。”企图割断朱德等同志 与党中央的联系。【郝成铭、朱永光主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第211页】朱德得到张国焘命令部队 渡河西进的消息之后,感到“不胜诧异”,立即于九月二十二日向党中央和一、二、四方面军领导及张国焘分别发出三封电报,表示自己的原则立场,采取措施,力 图挽救由于张国焘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局面。电报的主要内容是:一、向党中央和一、二、四方面军领导人通报情况,揭露张国焘的错误。指出:“西北局决议通过之 静会战役计划,正在执行,现又发生少数同志不同意见,拟根本推翻这一原案。”“国焘已到漳,根本不同意静会战役,请求速开西北局会议。”二、阐明了自己维 护西北局岷县会议决议的原则立场。指出:“我是坚决遵守这一原案,如将此案推翻,我不能负此责任。”三、严肃劝告张国焘维护大局,改正错误。指出:“为打 通国际路线与全国红军会合,似宜经静、会北进,忽闻兄等不加同意,深为可虑。”“静、会战役各方均表赞同,陕北与二方面军也在全力策应,希勿失良机,党国 幸甚。”四、“续开西北局会议”,“将西北局同志集漳县续行讨论”。【《红西路军史》,秦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二○一一年四月第一版,第37 页】九月二十二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漳县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西北局成员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等和部分红四方面军负责人。朱德在发言中严肃指出: “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会合,对整个形势是有利的。张国焘作为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已签字同意北上计划,但未经中共中央西北局重新讨论,又马上改变计划, 张国焘把自己同党对立起来了。能够和一方面军会合为什么不会合?执行西进计划是要受到重大损失的,我仍坚持北上计划,我认为我坚持的意见是正确的。”【中 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5页】由于张国焘一意孤行,加之部队西进已成为事实,会议否决了红四方面军北上意见, 决定西进。九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在朱德拒绝签署的情况下,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联名向党中央和红二方面军领导人发出了《四方面军拟从循化、永靖一带渡 过黄河》的电报,通报了漳县会议决定。张国焘的“倒行逆施”,激起公愤,遭到红一、二四方面军指战员的强烈反对,一些高级将领出来揭露张的阴谋。党中央采 取既坚持原则又灵活的方针,对张国焘晓之以理,加上黄河西的青海地区此时大雪封山,对红军给养十分不利。于是,9月27日,中央西北局在洮州(今甘肃临 潭)再次召开会议,决定了四方面军继续北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11-11 07:22
从这段研究看,张国焘能胡作非为,徐向前是起了作用的。本来陈昌浩已经开始觉悟,徐向前又向陈施加压力,迎合张国焘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11-11 07:21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

查看全部评论(2)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03:32 , Processed in 0.01917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