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世界革命 查看内容

十月革命纵横谈

2016-11-19 08:24| 发布者: 燧鸣| 查看: 3537| 评论: 5|原作者: 施用勤|来自: 荆棘鸟微信号

摘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称十月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暴力革命,并因而对暴力革命称颂不已。后来,在告别革命时代,十月革命又因其暴力而备遭诟病。这种情况一是表明革命在革命后时期的尴尬,二是因为十月革命的本质 —— 苏维埃民主革命 —— 长期被人忽略。


编者按:今年是十月革命99周年,明年就是十月革命100周年。在11月初,北京科技大学齐民学社克服困难,组织了一场纪念十月革命的公开讲座,从青年到老年,从学生到工作人员约有50人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持续时间约4小时。讲座主讲人施用勤退休前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译审,北师大俄语系毕业,出版过译著《先知三部曲》、《托洛茨基论十月革命》与《我的生平》等,对俄国与欧洲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有专门研究。

十月革命纵横谈【上】

作者:施用勤



2007年2月,《炎黄春秋》杂志刊登的一篇标题为《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前途》的文章,说的就不是联共(布)各派人物的是非对错的问题了,而是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共产党,从它的领袖列宁开始。文章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搞密谋策划的布朗基主义,搞的是暴力革命。而暴力革命是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不是他晚年更加成熟的思想——民主革命。据此,作者不仅把斯大林的专制暴政,甚至连中国的反右、文化革命都算到十月革命的账上。这已经不是如何评价联共(布)党史了,而是在否定暴力革命下彻底否定传统意义上的革命了。该文作者认为,西欧社会民主党的改良道路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如今的西欧国家已经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了。

2007年是十月革命90周年。按以往的惯例,每年117日,央视总要播放俄共举行的庆祝十月革命周年纪念的游行,游行者举着红旗和列宁肖像的新闻,还要播一个专题片。然而那一年不知为什么原因,央视不仅没有播放专题片,连相关的新闻报导都没有。想必不是因为俄国在这一天没有人或政党再为纪念十月革命而游行了。正式刊物除了《炎黄春秋》在11 月号上又刊登了一篇否定十月革命的文章外,也几乎没有一家刊物刊登相关文章。

在这段时间内,在民间网络上却形成了关注十月革命的一个小高潮,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某个“知道分子”称十月革命时并没有发生像样的战斗,因此不能算是革命。有人借题发挥,指责媒体把华南虎照片的真假炒得沸沸扬扬,却对十月革命的真假缄口不言。这些人同样是要否定十月革命,但与上面提到的那位作者不同,不是因为它是暴力革命,而是因为它不够暴力。革命在革命后时代的尴尬,在这两种声讨声中尽显无遗。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大概是不能否定的。战前,第二国际召开的三次代表大会——斯图加特代表大会、哥本哈根代表大会和巴塞尔代表大会——的议题中都有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军国主义的内容,都做出了反战决议和宣言。


欧洲苏维埃联邦和一国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的领袖在发动革命时,着眼点始终是发达的欧洲国家,他们认为他们完成的俄国革命仅仅是世界革命的导火索。引爆欧洲发达国家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是他们的近期目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世界革命。十月革命前,列宁和托洛茨基都论述过欧洲革命胜利后将建立的欧洲社会主义联邦的前景。如果欧洲真的在第一次大战期间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实现欧洲社会主义联邦的话,今天备受人们称道的“欧盟”将提前几十年出现。仅凭这一点,就不难看出,谁更好地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十月革命后,尽管马上爆发了内战,布尔什维克在进行生死存亡的艰苦斗争时,也没有忘记他们的主要目标。他们创立了第三国际,即使在内战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也是年年召开。

内战胜利大局已定,俄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托洛茨基建议废除战时共产主义,实施以实物税取代粮食征集制的新经济政策。列宁之所以否决了这个建议,并非他意识不到经济形势的严峻性,也不是他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语),而是他仍寄希望于欧洲革命,不愿在欧洲革命爆发前使俄国阶级关系复杂化。

正是因此,在发动十月革命前,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袖没有考虑在俄国的经济建设问题。如果欧洲先进国家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在短期内爆发革命,建立起欧洲社会主义联邦,那就不存在布尔什维克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单独进行经济建设的问题了。

列宁病重和逝世后,联共(布)党内爆发了党内斗争,一国社会主义曾是理论斗争的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有人把一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强加到列宁的头上,指责他在这个问题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其实这个理论与列宁毫无关系,它是1924年底斯大林伙同布哈林一起炮制的,于1925年正式公布,取代世界革命理论成了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新正统。他们制定推行这个理论正是在联共(布)党内斗争时期,新理论受到反对派的严厉批评。于是多数派采取他们在党内斗争中惯用手法,把他们的一国社会主义理论说成是列宁的理论和主张。其依据就是列宁在其晚年的《论合作社》一文中说的苏联已经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充分条件。托洛茨基反驳说,具备建设社会主义条件指的是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实行了生产资料和土地的国有化,在这些条件下可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仅有这些条件还不能建成社会主义,因为按照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定义,社会主义不仅要消灭阶级,国家也要消亡,还要废除常备军。在一个孤岛般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家是不能消亡的,常备军也是不能废除的;包围这个社会主义孤岛的帝国主义国家也不会让它独自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布哈林声称苏联将撇开一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托洛茨基辛辣地讽刺说,你可以撇开一切,在一月的严寒中赤身裸体地在莫斯科大街上行走,但天气和民警不会撇开你。

实际上,列宁终其一生都是世界革命论者,从来不是一国社会主义者。192332日,也就是在列宁第二次中风,彻底失去理政能力的4天前,他还口授了另一篇文章《宁可少些,但要好些》,他指出精简机构、厉行节约,为苏联的工业化积累资金,而实现工业化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坚持到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那一天”。【注1】请注意“坚持到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社会主义的那一天”这句话,不是“撇开”,而是“坚持到”,也就是说,列宁认为,如果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不发展到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能否继续存在下去都没有保障。它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列宁始终是世界革命论者。如果列宁认为苏联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全部条件指的真的是在苏联一国之内建成社会主义人间天堂的话,他显然是不会这么说的。在这篇文章的结束部分,列宁用了几个“坚持下去”:“尽量缩减一切非绝对必要的东西,我们才能坚持下去。而且我们将不是在小农水平上、在这各种方面都很有限的水平上坚持下去,而是在不断地前进、向着大机器工业前进的水平上坚持下去。”【注2】这里的“坚持下去”与上面的“坚持到”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坚持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社会主义的那一天。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官方一直把斯大林定位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一度对他顶礼膜拜,他的一国社会主义论理所当然地成了列宁主义的学说,甚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何况又有前几年被吹捧为列宁身后联共(布)领袖中最好地掌握了辩证法的布哈林也是这个理论的共同作者和鼓吹者。今天,国内不少学者仍以列宁在《论合作社》一文中的那句话为依据,指责他的一国社会主义论超越了阶段,俄国根本不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注3】真有点令人啼笑皆非。


十月革命不是暴力革命

你开玩笑!十月革命是暴力革命,不是敌人对它的诬蔑,而是当年包括列宁、托洛茨基这两位十月革命的领袖都公然宣称并引以为自豪的事。在7月底召开的布尔什维克第六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用武装起义的口号代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响和赤卫队攻打冬宫的场景,是这场革命的标志性事件,也界定了它是武装起义和暴力革命的性质。你凭什么否定它,竟说它不是暴力革命?现在国内某些学者就是据此公然把列宁与布朗基等同起来,认为十月革命的成功不是革命形势使然,靠的是革命党人秘密组织、精心策划的密谋。

为了搞清十月革命的性质,必须研究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即不只是起义的准备和爆发的阶段,还有从4月开始的布尔什维克为争取赢得苏维埃的多数而进行的民主斗争的整个过程,才能判断布尔什维克推翻临时政府凭的是它赢得了苏维埃的多数和全国人民的支持,还是完全依靠武力?胜局是整个过程奠定的,还仅仅是诉诸武力的结果?为此有必要扼要回顾一下二月革命和其后产生的苏维埃和临时政府。

1、二月革命与苏维埃、临时政府、双重政权

二月革命是工人自发的起义。它从彼得格勒面包危机开始。

沙皇政府把彼得格勒的面包师征召入伍,加剧了面包供应的紧张,所有面包店前排起了长队。这首先引起了彼得格勒妇女的不满,在三八妇女节(俄历2月23日)那天,她们走上街头,高喊:“打倒沙皇!打倒战争!面包!”的口号。其他工厂工人纷纷响应。政府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甚至把枪口转向镇压工人的警察。27日晚,起义的工人士兵取得了胜利,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军,逼迫沙皇逊位,彻底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他们继承了1905年革命的传统,建立了苏维埃及其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

布尔什维克的普通党员积极地参加了这次自发的革命,但没有也不可能形成对它的领导。主要原因是战争先于革命把农民组织起来,即把他们组织到军队中。他们以其庞大的数量排挤了无产阶级,并把代表农民利益的社会革命党领袖作为自己的领袖。苏维埃的领导权理所当然地落入了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领袖的手中。苏维埃从诞生伊始,就履行了政权职能,它选举了临时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临时粮食委员会,剥夺沙俄政府官员的财政支配权,立即为国家银行、国库、铸币厂、印钞厂派出革命警卫。

临时政府的产生:然而,这些领袖却不认为应该由他们来掌握由革命诞生的政权。也许是受了三个阶段理论的影响,他们认为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享受胜利的果实。于是产生了颇具戏剧性的一幕。

当时,接到沙皇解散杜马诏书后建立的杜马临时委员会面对这一沉重的打击和爆发的革命不知所措、惊恐万分。可新建立的革命政权——苏维埃——却主动走到他们面前,坚决要求他们组阁掌权。杜马主席罗将柯惶恐地问,这不是造反吗?杜马议员苏尔金安慰他说,这不是造反,并劝他以臣民的身份掌权,总得有人接替逃走的大臣,如果暴乱平息的话,皇上任命了新政府,就把政权还给他,如果暴乱平息不了的话,他们不掌握政权,别人就会掌握它。杜马领袖们商议良久,最后才由米留可夫出面对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代表宣布,他们同意掌握政权。这让后者长出了一口气。

以李沃夫公爵为首的临时政府就这样产生了。这个政府和后来的几届联合政府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协约国的压力下,对外继续推行战争政策,对内拒不解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然而这些资产阶级领袖认识不到,自发地发动二月革命的人民群众不像苏维埃领袖那样“自觉”,认识不到他们完成的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认为把政权交到资产阶级手中,革命就成功了。不,他们有他们要达到的十分具体又迫切的目的,那就是在罢工开始时提出的“和平、土地、面包”。因此,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之间的短短的8个月期间,发生了四次政府危机。

于是产生了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之间的双重政权。苏维埃是起义的群众经民主选举产生的,是起义人民的直接代表。在这个机构中,没有未参加革命并敌视它的代表大资产阶级、贵族、地主的立宪民主党和进步集团。中央执行委员会是苏维埃的领导机构,主要由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组成。虽然他们主动地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并支持这个资产阶级政府,但他们毕竟承受着代表民意的苏维埃的压力,对政府的政策和活动进行监督。然而这个并非由革命直接产生的政府却千方百计地要摆脱苏维埃的监督。无论是以贵族、大资产阶级为主的第一届临时政府,还是以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与资产阶级一起组成的几届联合政府,都一样。克伦斯基成为临时政府总理后,情况变得更糟。总理和各个部长们都不履行对苏维埃大会做工作报告的责任。

2、苏维埃内部力量的消长

布尔什维克本是苏维埃内部的少数派。开始时,彼得格勒工兵苏维埃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代表占了5/6。在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里他们更是绝大多数,其中只有两个布尔什维克:施略普尼柯夫和扎卢茨基。

在列宁回国前,布尔什维克领袖中多数人是支持临时政府的。他们同样受三个阶段理论的束缚。328日(俄历),在列宁回国前召开的全俄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上,斯大林在其所做的政治报告中说:“政府分成了两个机构……苏维埃的确在革命性变革方面采取了主动,苏维埃是起义人民的唯一领导者,控制临时政府的那个机构。临时政府承担了巩固革命人民成果的任务。苏维埃动员了各种力量,行使了控制权,而临时政府则勉强地、拙劣地承担了人民实际已经取得的成就的捍卫者的任务。”在宣读完他的报告后,他又宣称他更支持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苏维埃的决议,该决议的核心是:“只要临时政府采取满足工人阶级和革命农村的要求的方针,就支持临时政府。”加米涅夫也持同样的立场。他反对列宁的主张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四月提纲》。他在刊登在1917412日(俄历)《真理报》上的文章《论列宁的提纲》中写道:“他的提纲对英国、德国、法国的正在形成的革命的头几步来说,是极其伟大的纲领,但不是对已经完成了的俄国民主革命。”【注4】在同一篇文章中他还说国内局势就是如此,社会革命党人的苏维埃和立宪民主党必然会承担起解决经济问题的责任,以推翻资本的断然措施妨碍工兵苏维埃的这项工作,从科学和策略的角度来说,都是不允许的。

列宁回国后,费了不少力气扭转了布尔什维克领袖准备在苏维埃中当反对派的立场,使全党走上为夺取政权而斗争的道路,不过是民主斗争而非武装起义的道路。列宁还在苏黎世时就说过:我们不是布朗基主义者,我们不主张少数人夺取政权。【注6】列宁于4月初返回俄国时,认为俄国是当时欧洲国家中最民主的国家,而且他对民主斗争充满信心。针对布尔什维克当时处于少数这一情况,他说:“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在大多数工人代表苏维埃中我们党处于少数地位……只要我们还是少数,我们就要进行批评,揭示错误,同时宣传全部政权归工人代表苏维埃,使群众从实际经验中纠正自己的错误。只要我们是少数,我们就要进行批评,使群众不再受骗。我们不希望群众相信我们的诺言,我们不是江湖骗子。我们希望群众从实际经验中来纠正自己的错误。”【注7】列宁把那时布尔什维克的主要工作归结为“耐心向群众解释”。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当时想通过民主斗争成为苏维埃的多数,它的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就是相信苏维埃民主制度会使布尔什维克成为苏维埃多数,从而为在自己政纲的基础上建立政府的目的提供充分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党的更替是可以通过和平方式完成的。从4月至7月初,布尔什维克的全部工作都集中在通过苏维埃保障革命的和平发展。

布尔什维克以什么方式赢得苏维埃的多数呢?耐心的解释。它向群众耐心解释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坚决主张立即停战,把土地分给农民。它的主张就是推翻了沙皇政权的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而且它的主张是出自它的政纲,没有丝毫蛊惑人心和政客的收买人心的手腕。它就是靠它的立场主张与人民要求完全吻合,并不屈不挠地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同时也是人民的最迫切的要求而与临时政府以及支持它的苏维埃多数派进行斗争,最后终于使自己成为苏维埃中的多数。这一过程也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得人心者得天下。

后期,布尔什维克的影响迅速增长,因经费有限,它的书面宣传与它的影响十分不相称。但因为它的思想和口号表达了时代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拥护这些思想和口号的群众自发地用各种手段传播和复制它们,在有条件的地方用印刷机,没有条件的地方就当众朗读,或用背诵和手抄的方式来传播。而数百万份免费寄往前线的其他党派的报纸却没有读者,成捆成捆地堆放在那里。

有人会说,布尔什维克在七月事件【注8】后,在7月底召开的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就明确地放弃了民主斗争的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代之以“武装起义”的口号了。这是史实,笔者并不想争辩。但说从此布尔什维克就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以布朗基式少数人的冒险夺取政权的,则与史实不符。因为在七月事件和十月革命之间,还有一场科尔尼洛夫反革命暴乱。这次暴乱使布尔什维克的夺取政权的斗争再次走上了民主的轨道,并在这个轨道上最终赢得了苏维埃的多数。

也就是说,七月事件没有终止民主斗争的进程,只是把它打断了一个多月。

七月事件也是列宁不是布朗基主义者的证明。七月事件是工人士兵自发地表达对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拒不满足他们对和平和土地的要求的抗议,而且士兵手持武器进行武装示威。布尔什维克领袖认为时机不成熟,对示威群众循循善诱,竭尽全力使游行保持在和平示威的范围内。

临时政府为了给自己6月进攻大溃败找替罪羊,借列宁乘德国安排的铅封车回国一事,把列宁打成德国奸细,以叛国罪指控布尔什维克领袖,对他们发出通缉令。七月事件后,更是捣毁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查封他们的出版物,宣布布尔什维克为反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又回到了沙皇时代的非法政党的状态中。列宁和季诺维也夫逃到芬兰,托洛茨基、卢那察尔斯基等人则被关入监狱。那时,对失去合法地位的布尔什维克党来说,确实没有进行民主斗争的可能。不仅如此,连二月革命后就一直存在的双重政权的局面也终结了。

但这种情况只持续了一个多月。深得克伦斯基信任和依赖的,并被他提升为总司令的科尔尼洛夫发动的反革命暴乱打破了这种局面。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不得不请求尚被关押在监狱中的布尔什维克领袖托洛茨基等率领群众保卫彼得格勒。暴乱粉碎后,布尔什维克恢复了合法政党的地位,继续为赢得苏维埃的多数而进行民主斗争。

而此时,已经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布尔什维克成为苏维埃的多数了。820日,彼得格勒市杜马选举,有效投票为355万张,社会革命党得票20多万张,减少了37.5万张,立宪民主党所得选取票占全部选票的1/5,孟什维克只得到可怜的2.3万张,布尔什维克得票增至20万张【注9】。而在6月初,在彼得格勒召开的第一届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控制了5/6的选票【注10】。923日(俄历),在新一届联合政府成立时,彼得格勒苏维埃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其中布尔什维克13人、社会革命党6人、孟什维克只有3人【注11】,孟什维克与社会革命党人加在一起都少于布尔什维克,何况社会革命党人中还有与布尔什维克接近的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到了这时,彼得格勒苏维埃已经完全掌握在布尔什维克的手中。在俄国首都的情况是这样,在外地又是如何呢?在纪念十月革命4周年的晚会上,布哈林说:“(列宁的)信(敦促夺权——施注)写得太尖锐了,并用种种惩罚来威胁我们,我们大吃一惊。还没有人这么尖锐地提过问题……开始时所有人都不知所措。后来经过协商,中央委员会一致决定销毁列宁的信。也许这在我党历史上是第一次……我们虽然相信,在彼得堡和莫斯科我们无疑能成功地夺取政权,但我们认为,在外省我们还维持不下去,如果我们夺取政权,解散民主会议,我们不可能在俄国的所有其他地方巩固自己。”【注12】这也是后来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反对十月革命的理由之一。但在预定于1025日(俄历)召开的第二届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妥协派代表人数占代表总数的1/4。孟什维克和追随他们的各民族代表不超过80人,社会革命党有159人(一说为192 ),其中左派占3/5【注13】。早在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之前,布尔什维克就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苏维埃选举中赢得了多数。

从二月革命后苏维埃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历届政府的组成都是由苏维埃的多数决定的。除第一届临时政府是由被革命群众排除在苏维埃之外的大资产阶级政党立宪民主党和“进步集团”组成的外,另几届联合政府都是由苏维埃的多数——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为主的政府,苏维埃的多数党就成了执政党。根据苏维埃与政府之间的这种关系,在布尔什维克成了苏维埃的多数后,理应由它来组成政府,实施它的政纲。何况此时的临时政府空有权力的表象,实际上已经气息奄奄。苏维埃的妥协派也消耗尽了他们的二月革命的资本。托洛茨基在其《俄国革命史》中是这样描写政府和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衰落的:“如果揭去骗人的表象的话,政府的每次重组都与群众运动背道而驰。从一个政府到另一个政府的过渡都充满了危机,它每次都变得更加长久,带有更加病态的性质。每个新的危机都消耗掉政府的部分权力,削弱革命,使统治者士气低落。头两个月,执行委员会无所不能,甚至能指名让资产阶级当政。在其后的两个月中,临时政府和执行委员会一起还能干不少事,甚至能在前线发动进攻。在执行委员会软弱无力的情况下,第三届政府还能粉碎布尔什维克,但不能把此事进行到底。第四届政府是在最长久的危机之后诞生的,已经什么都干不了了。刚刚诞生,它就奄奄一息,眼睁睁地等待自己的掘墓人。”【注14】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成为执政党,组成它的政府,就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马列托主义者 2016-11-19 16:48
远航一号: 该文由燧鸣编辑推荐;经主编慎重考虑,在头条发表供各位网友参考。该文作者系马列托倾向或受托派影响,其对十月革命的分析存在着片面与错误的地方,但相关史料可 ...
片面错误在哪里?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11-19 12:11
该文由燧鸣编辑推荐;经主编慎重考虑,在头条发表供各位网友参考。该文作者系马列托倾向或受托派影响,其对十月革命的分析存在着片面与错误的地方,但相关史料可参考。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11-19 11:52
燧鸣: 此文极有价值,对于教育广大网友客观认识十月革命,当然主编说了算。
正在帮你插入照片。文章我正在看
引用 燧鸣 2016-11-19 11:46
此文极有价值,对于教育广大网友客观认识十月革命,当然主编说了算。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11-19 11:44
该文暂不重点推荐;另,标题中(上、下)等字样去掉,以利版面整洁

查看全部评论(5)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5 06:03 , Processed in 0.01580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