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世界革命 查看内容

十月革命纵横谈

2016-11-19 08:24| 发布者: 燧鸣| 查看: 3518| 评论: 5|原作者: 施用勤|来自: 荆棘鸟微信号

摘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称十月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暴力革命,并因而对暴力革命称颂不已。后来,在告别革命时代,十月革命又因其暴力而备遭诟病。这种情况一是表明革命在革命后时期的尴尬,二是因为十月革命的本质 —— 苏维埃民主革命 —— 长期被人忽略。

《布列斯特和约》,坐地分赃,还是城下之盟?

网上一篇来源于《文史参考》的题为《列宁靠德皇资助发动“十月革命”》的文章,是这样评价布列斯特和约的:“很快,新成立的苏维埃国家就跟德意志帝国缔结了和平条约,和平带给德国在东线的安宁,让德国对东欧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威廉二世曾经梦想过,与苏俄建立一个对抗西方的同盟关系或者友好结盟关系,就像二十多年之后希特勒和斯大林的勾结一样。尽管这个同盟的两方信誓旦旦,但是从来没有忘记想要把对方送上绞刑架。受德国皇帝支持的列宁帮助德国的同志们去进行反对帝制的革命,而威廉二世则不仅支持布尔什维克,同时又去支持他们的反对派。1918114日基尔德的水兵起义导致德皇政府中断了与俄国新政权的外交关系,双方相互利用的阴谋关系告一段落。”

结合德皇资助革命一事,“很快”两字让人觉得,《布列斯特和约》是德国与布尔什维克的阴谋得逞之后,他们的坐地分赃,是布尔什维克报答德国当初对它的资助,而且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用文中的话,即是“双方相互利用的阴谋关系”。

苏俄与德国的谈判从1917年129日开始,到191833日签定和约,历时两个多月,说快也快,说慢也慢。但在这个“很快”的两个月中发生了太多的事,不知是此文的作者不知道,还是知道了不说。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笔者不得不替他来重温这段历史。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起草的第一个法令是《和平法令》。这个法令呼吁所有交战国的人民和政府——不单单是对德国和奥匈帝国政府——立即签订不割地不赔款的公正的和平条约。正是因为英法两国政府拒绝参加和平谈判,苏维埃政府才不得不与德国单独媾和,而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它也力求让谈判为英法两国的加入敞开大门。《和平法令》不仅呼吁各交战国立即停战,实现公正的和平,即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这是革命外交原则的体现。另外,为了让各国人民明白帝国主义战争的实质,它将把盟国与俄国签订的所有秘密条约公之于众,这是革命政权在外交领域对传统帝国主义外交的挑战,它把为本国资产阶级阶级的利益争夺殖民地的交战国资产阶级政府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因为同盟国是与原俄国交战的一方,因此和平要以消弭这两方的战事为基础。11月22日,苏俄与同盟国签署了全线中止军事行动的协定。和谈从129日开始。苏俄代表团从一开始就提出了关于民主和平的声明。同盟国于1225日做出答复,同意了民主和平方式,即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但在1228日,德方提出了苛刻的和约条件。托洛茨基是俄德布列斯特和谈苏俄代表团第二任团长。列宁之所以让他去主导谈判,是因为“为了拖延谈判,必须有能拖延的人”。为什么要拖延谈判,拖延到什么时候?列宁根本不想签署这个屈辱的条约,也就是说,他根本不想“酬谢”曾帮助过他的德国帝国主义。拖延能解决问题吗?但对当时的布尔什维克领袖来说,拖延不仅仅是缓兵之计,他们认为世界革命即将全面爆发,十月革命的成功只不过是它的前奏。在拖延的几个月甚至几周的时间内,不仅德国,甚至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政府都将被无产阶级起义而推翻。作为后来的研究者,完全可以说他们的期望是没有根据的,因而拖延的策略是错误的。但绝不能无视这个策略的存在,而把和约的签订说成是阴谋者之间的坐地分赃。

对布尔什维克来说,《布列斯特和约》是城下之盟,是他们不得不接受的耻辱条约。不是布尔什维克不想保卫国家,而是他们没有军队保卫国家。当然,这也是他们的反战宣传的后果,这种宣传激起的士兵的厌战情绪瓦解了军队。在十月革命前,各部队的士兵委员会就向彼得格勒苏维埃表示,如果在第一场雪之前还不能停战,他们就自主撤离阵地。托洛茨基在其自传《我的生平》一书中谈到他第一次穿过俄军前方阵地前往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时,看到战壕几乎已经空了。他曾劝一位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驻前线代表,要求他用有力的语言支持他们代表团的谈判。后者回答说:“根本不行,我们不可能再回战壕里,他们不会理解我们,还会说我们像克伦斯基一样继续欺骗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法打仗的。虽然列宁说过,革命胜利后,他成了爱国主义者。但在战场上,保卫国家不能仅凭领袖是否爱国,而是能够战斗的军队。

后来,苏俄的不战不降的态度激怒了德国,德军在最后通牒到期后发起了进攻。霍夫曼将军认为,这是这是他所经历过的一场最可笑的战争。战争几乎完全在列车和汽车上进行。列车上载几名携带机枪的士兵和一门大炮,冲向下一站,便将车站夺取,逮捕布尔什维克,另一支分遣队乘火车继续前进。他的回忆证明了托洛茨基所言不虚。

看来,此文作者对谈判过程,对列宁和托洛茨基在和谈中的分歧也不甚了了。

在没有武装力量支持的情况下,进行并拖延谈判,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在苏俄代表团的坚持下,布列斯特和谈是公开进行的。在谈判中,托洛茨基为唤醒西方无产阶级,与同盟国的外交官和军人展开唇枪舌剑的斗争。在苏俄主动中止谈判的会议上,托洛茨基发表了挑战式的演说:同时我们宣布,德国和奥匈帝国向我们提出的条件是同各国人民的利益根本对立的。……我们拒不签署德国和奥匈帝国主义用刺刀写在现存各民族肌体上的条件。我们不能以俄国革命的名义在给千百万人带来压迫、不幸和灾难的和约上签字。【注29】之后,他就带领苏俄代表团退场。这场斗争的效果,当时被关在德国监狱中的李卜克内西做了如下的评价:“即使到了以屈辱的投降谋得和平的地步,布列斯特的结果也不会等于零。由于俄国代表团,布列斯特成了声传遐迩的革命讲坛。它揭穿了同盟国,揭露了德国的贪婪、欺骗、狡诈和伪善。它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大多数的和平政策宣判了死刑,它有力量解放各个国家的群众运动。”【注30】

这就是托洛茨基主张“不战不和”,即停战,但不签署和约。这是出于下述考虑:1、霍亨索伦王朝不缺乏与俄国作战的意愿,但它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是否能调动军队反对要求和平的革命?十月革命对德国军队有什么影响?它是否很快能显现?拖延谈判是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并让欧洲工人有时间来领会苏维埃革命以及它的和平政策。如果不让欧洲工人看到革命的俄国是德国统治阶级的死对头的无可辩驳的证据的话,则会减轻协约国日后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困难。

他与列宁在和谈中的分歧也在于此。列宁同意他的不战不和的方针,但主张一旦德方提出最后通牒,就立即签约。托洛茨基则认为,必须等德国人重开战事后再签约,德军的军事行动不仅可以提供苏维埃革命是德国统治阶级的死对头的充分证据,也能最雄辩地驳斥说列宁是德奸的诬陷。在德军发动进攻后,托洛茨基以弃权的方式保证了列宁主和立场取得多数。但苏俄不得不为此接受更加苛刻的条件。为此,托洛茨基在后来的党内斗争中备遭诟病。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点,即布尔什维克不想让自己与德国停火和单独媾和有损于英法两国。在停火协议谈判过程中,托洛茨基指示苏维埃政府谈判代表:如果同盟国国家不同意不把它们的军队从俄国前线调往西线,就拒绝签署休战协定。这一条件开始遭到德国将军霍夫曼的拒绝,尔后被接受。托洛茨基在全俄农民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讲述了此事,并说: 如果我们不得以单独与德国签定停战协议,那么我们要对德国说,不许把军队从俄国战线调往其他战线……因为英、法不应被压倒。我们有自己的代表和德军人员一起,监督这些条件是否得到遵守。”【注31】有人会说,一个被迫签署屈辱的城下之盟的政府,还会为与之并不友好的英法着想,不过是说说漂亮话而已。

韦勒-本涅特在其关于布列斯特和谈的著作中对此是这样说的:但胜利者的和约是必须强制服从的。100万人的军队滞留在东线不能调动,是德国扩张的代价,而在西线激烈进行的列强之战,用这支军队的半数可能就足以在它的前几个阶段扭转局面。”【注32】需要提一下的是,作者并非亲苏俄人士,他是站在协约国的立场上叙述此事的。

“和平给德国在东线的安宁,让德国对东欧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威廉二世曾经梦想过,与苏俄建立一个对抗西方的同盟关系或者友好的结盟关系”。苏俄退出战争,德国在东线自然安宁,苏俄无力在东欧与它抗衡,也不能通过谈判让它退出东欧,它对东欧的影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它想利用东线的安宁而抽调兵力加强西线的如意算盘却落空了。连这都做不到,哪里还谈得上威廉二世的梦想——德俄对抗西方的同盟呢?没有这个同盟,又哪里来的“信誓旦旦”呢?

布尔什维克党为签署这个和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内发生了几乎导致党的分裂的主战派(左派共产主义者)和主和派之间的激烈争论,它与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执政联盟因后者反对和约而破裂,说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是德奸的流言再度抬头,加速了内战的到来。

*    *    *

十月革命和布列斯特和谈都已经过去了90多年了,这段时间过于漫长,也过于短暂。由于太漫长,人们已经淡忘了这些历史事件、过程和细节,甚至失去了对它们进行探索、梳理的兴趣。然而又太短暂,至今仍有人像当年处于敌对营垒中的临时政府、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以及英、法两个盟国一样,对它们充满了仇恨,用他们当年用过的同样手法来对待它们。看来,更平和、更理性、更客观地研究、认识这段历史,还要假以时日。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马列托主义者 2016-11-19 16:48
远航一号: 该文由燧鸣编辑推荐;经主编慎重考虑,在头条发表供各位网友参考。该文作者系马列托倾向或受托派影响,其对十月革命的分析存在着片面与错误的地方,但相关史料可 ...
片面错误在哪里?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11-19 12:11
该文由燧鸣编辑推荐;经主编慎重考虑,在头条发表供各位网友参考。该文作者系马列托倾向或受托派影响,其对十月革命的分析存在着片面与错误的地方,但相关史料可参考。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11-19 11:52
燧鸣: 此文极有价值,对于教育广大网友客观认识十月革命,当然主编说了算。
正在帮你插入照片。文章我正在看
引用 燧鸣 2016-11-19 11:46
此文极有价值,对于教育广大网友客观认识十月革命,当然主编说了算。
引用 远航一号 2016-11-19 11:44
该文暂不重点推荐;另,标题中(上、下)等字样去掉,以利版面整洁

查看全部评论(5)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9 22:23 , Processed in 0.02106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