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中国革命 查看内容

电影《春苗》所反映的阶级斗争

2017-2-14 10:40|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376| 评论: 1|原作者: “巨浪”

摘要: 电影《春苗》于1975年上映,故事背景是60年代,解放已经十几年了,消灭了私有制的形式、建立了农村集体所有制,公社也有了卫生院和正规医生,但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根本改观。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赤脚医生。
编者按:电影《春苗》于1975年上映,故事背景是60年代,解放已经十几年了,消灭了私有制的形式、建立了农村集体所有制,公社也有了卫生院和正规医生,但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根本改观。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赤脚医生——“我国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中不脱产的初级卫生人员,他们是由贫下中农推荐,经过一定时期培训,具有初级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的农村卫生人员”。本文将结合电影《春苗》以及有关赤脚医生的史实进行分析探讨。

一、出现赤脚医生之前的医疗状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已有5.49亿,但卫生机构和卫生设施却是少之又少。卫生机构:全国各级各类医院只有2600个,疗养院所只有30个,门诊所只有769个,专科防治所只有11个,妇幼保健所只有9个,药品检验所只有1个,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只有3个,全部床位只有80000张。卫生人员:医师只有38000个,中医276000人,医助49400人,护士32800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08840人,卫生技术人总数505040人。人民体质非常孱弱,彼讥为“东亚病夫”。平均寿命只有36岁,内蒙古地区只有19岁。天花、霍乱、鼠疫等传染病,地方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以地方病来说,仅血吸虫病就有100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25‰,产妇死亡率达15‰,儿童死亡率高达130‰。婴儿死亡率更 高,竟达200‰(城市婴儿死亡率为120‰)。

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条件更加落后、地域更加广袤,农民几乎无力去求医问药,更不可能培养得起专门的医生。如何在一穷二白的经济条件下,使得医疗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能够保证农村的广大农民也享受到平等的医疗资源,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1965年,卫生部关于农村医疗现状的报告就已有显示:“全国共有一百四十多万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8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城市每千人中医院床位以及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分别是农村的7.4倍和3.7倍,而农村人口是城市人口的4.6倍。经费,包括现在的农村占25%,75%用在城市”。更是指出了医疗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均匀的现实。

(村子和镇之间隔着长长的水路)

这在《春苗》中可见一斑。春苗所在的村子,离镇上有20多公里的水路,交通十分不便。解放前,村子里的人根本没有见过正经医生。解放后,镇上建起了卫生院,但又离得这样远。村里有个巫医贾月仙,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但在给村里人治病时往往使封建迷信的法子,还要收钱,自称“看病收礼,名正言顺”,不愿意下田和农民一起干活,明显脱离了群众;和镇上卫生院的钱医生勾结在一起,拿走了卫生院大量的药品。而在贫下中农去卫生院看病时,却往往缺医少药,延误治疗时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小妹之死。小妹的病先是被贾月仙给耽搁了,小妹的母亲阿芳嫂看情况不对去找作为妇女队长的春苗,两人带着孩子奔赴到了镇上的卫生院,然而钱医生却在忙着和院长谈论给局长的养生疗法,最后一记电话催促下才缓慢地踱回急诊室,听了一下听诊器,抱怨怎么不早把孩子送来,开出的处方竟是送往县医院,理由是没有药。孩子就这样被耽搁去世了。这钱济仁医生,给贾月仙药时是多么的慷慨。而贫下中农就医时,面对的却是这样缺医少药的困境。


二、赤脚医生理论的实践是群众的创造和政策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

1965年,毛泽东接到了卫生部关于农村医疗现状的报告后,就农村与城市极大的医疗资源分配差距而言:“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于是就有了光辉的“六·二六”指示:“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

同年,来自于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的王桂珍(没有多少文化的卫生员)和黄钰祥(毕业于苏州医专,分配到上海川沙县江镇公社卫生院)因为走村串户甚至到田间地头为农民们治病,同时也参加农业劳动,而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当地农民见王桂珍既行医,又(光脚)劳动,所以称她为“赤脚医生”。为此他们得到了县、市级的报道,但还只是属于“学雷锋”的范畴。

赤脚医生和农民们一起劳作)

直到1968年,上海市的记者认识到王、黄二人的做法与毛泽东所作出的指示以及他所提倡的方式是契合的(“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与巫医的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脱离群众,工作把大量人力、物力放在研究高、深、难的疾病上,所谓尖端,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遍存在的病,怎样预防,怎样改进治疗,不管或放的力量很少。”)于是写作了《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调查报告。这篇报告最先在上海《文汇报》发表,后来由《红旗》和《人民日报》全文转载。毛泽东对此的批示是:“‘赤脚医生’就是好。”

而现今我们总结赤脚医生理论,大致可分为四点:“养得起”、中西结合、预防为主、加大赤脚医生培养力度。那么当时人们是怎样践行着理论呢?

回看《春苗》,一幕幕意义深远的片段:离开卫生院的春苗自学医术,向民间老中医请教;下井男孩“春苗姐烧的草药预防汤,喝了下井不着凉”的肺腑之言;春苗给孩子们接种疫苗;各大队的赤脚医生们听方医生讲课;卫生室在各大队纷纷成立……


(各大队的赤脚医生们听方医生讲课)

春苗诊断出小龙患的是肺炎,在农村缺少药品的情况下,她的处方又不被镇卫生院认可,便只能就地取材,采集草药,配以针灸,才算治好了小龙的病。

(雨夜,山上,春苗给患急病的小龙采药)

在给水昌伯治腰病时,春苗所写的病情记录之详细,让方医生深深有愧于自己没有真正地了解、服务贫下中农,他们一行人也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法子,在不确定加大剂量对于病人身体的伤害时,春苗不惜以身试药。赤脚医生们,作为半医半农并不脱产的群体,和农民是有十分深厚的阶级感情的,农民也愿意相信赤脚医生们,甚至不惜当“小白鼠”——水昌伯:“春苗,方医生,你们就放心大胆地治吧,还是那句话,成了,败了,要摸出个道道来。我老水昌也算做出了贡献。”——这种互相的信任与关心,这种良好的社会关系,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赤脚医生们的工作热情。当时的“医患关系”,想必是现在很多医疗工作者所向往的。

(春苗试药)

可见,赤脚医生们多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是有现实原因的,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赤脚医生们在西药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摸索出了中西医相结合的路子,中药不贵,来源也充足,很适合农村的经济情况。并不是毛主席心血来潮认为中西医需要结合起来,赤脚医生们就这样做了,政策的鼓励是一方面,农村的实际情况才是根本。赤脚医生的培养时间短、耗费少,边实践边学习,并且赤医们还参加生产,密切地了解着农民的健康状况,这就更利于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赤脚医生还担任着宣传以及预防的任务,给农民们普及医学常识,善于利用中草药、针灸、火罐等进行预防性的治疗,还进行疫苗接种等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更给了赤脚医生们保障。


三、无处不在的阶级斗争

从《春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赤脚医生的培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前有村里的巫医使绊子,后有镇卫生院的修正主义分子搞破坏。贾月仙和钱医生串通一气,就等着看春苗的笑话。钱医生不为贫下中农服务,专心给局长权贵们搞“养生疗法”,看不起拿锄头的春苗,不让她拿针头、有学习医学的机会,派她去干粗活,在春苗一行人给水昌伯治腰病的要紧关头,和杜院长合伙使坏,叫来救护车以达到搞垮春苗一行人的目的。杜院长不允许各大队成立卫生室,表面上是执行上级的命令,实际上是害怕损害到自己的利益。“都成立卫生室了要我们卫生院干什么?还要我这个院长干什么?”

(钱济仁将药品给了贾月仙)

《春苗》不仅是一部讲述赤脚医生的电影,更是一部讲述群众如何在斗争中一步步地认识走资派的真面目并且打倒走资派的电影。这其中最有借鉴意义的斗争不是和钱医生的斗争,他作为地主儿子,出身不好,结合其行为,群众很容易察觉,而是和杜院长 —— 一名党员,在基层的党的代表人的斗争。

杜院长:

“医学是科学,拿针头和拿锄头毕竟是两回事” “出了事故谁负责?”(以掌握科学的权威姿态相威胁)

“都成立卫生室了要我们卫生院干什么?还要我这个院长干什么?”(触动到了他的利益)

“田春苗她们为什么想当医生啊?还不是想扔掉锄头柄、脱产当医生呀?咱们投其所好!”(以物质刺激和特权待遇来拉拢赤脚医生培训班的年轻人)

“党员嘛,要有组织观念,要尊重上级领导” “一个人要带上反党的帽子,那就一切都完了” “没有省里的精神、县里的指示,我杜某是不会随便行动的。”(以个人代表党)

春苗:

“当初小妹死的时候,我总觉得是钱济仁这样的医生不好,可是后来呢,把我们赤脚医生,从卫生院挤走的,除了钱济仁,还有杜文杰,在看卫生室的时候,杜文杰又得到了梁局长的支持。他们不是共产党员吗?不是领导吗?可他们为什么总不听毛主席的话呢?在他们心目中,为什么没有我们广大贫下中农呢?通过文化大革命,我开始懂得了,杜文杰,名义上是共产党员,实际上,已经成了钱济仁他们,在党内的代理人了。他们从上到下,代表着一条修正主义的黑线。”

“杜文杰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重用钱济仁那伙,打击我们赤脚医生和革命的医务人员。现在,他们又利用手中的权力,压制群众运动,保那条修正主义路线。毛主席亲自制定的16条告诉我们,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我看,杜文杰,就是这样一个走资派。现在不把他们手里的权夺回来,无产阶级专政就不能巩固,卫生战线的文化大革命就难搞彻底,针头,也永远拿不到我们贫下中农的手里。”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阶级斗争在电影最后的10分钟里达到了高潮:

杜文杰:“过去我没有看透钱济仁,但他干坏事我不知道啊。”

春苗:“你不知道?过去,你把医疗卫生大权交给钱济仁,让他那双黑手拿着针头来残害我们劳动人民。可是你对我们贫下中农呢,却口口声声污蔑说,我们拿锄头的手,不能拿针头。在你的心目中,爱谁,恨谁,这不是很清楚么。你在修正主义的道路上,走得够远了。”

杜文杰:“我杜文杰也是苦出身啊,从小当学徒,解放前入党,这些年我辛辛苦苦地干,总不见得干的都是修正主义吧?”

方医生:“我问你,你辛辛苦苦地干些什么。为了迎合少数老爷的欢心,把国家给卫生院的经费、药品、器件,大量拿去去搞什么养生疗法。而对广大贫下中农的死活,你却根部本不管,你这不是干修正主义,是什么?”

医务人员甲:“杜文杰,你还拿贫下中农的防病经费,买了人参去孝敬梁局长,你这是千方百计往上爬。”

医务人员乙:“同志们,我是药房监的,赤脚医生开的药方,杜文杰他们在上面打叉叉,说是非法行医没有处方权,而那个巫医贾月仙,杜文杰却吹捧她有一技之长。”

医务人员甲:“让她从卫生院后门拿走了大量药品。去挖社会主义墙脚。”

阿芳嫂:“可贫下中农的孩子生了重病,你们,连一粒药都不给。”

(大字报)

春苗:“你左一声右一声地说,谁反对你杜文杰,就是反党行为。可你的骨子里,一点共产党人的气味都没有。你还说你是苦出身,可是路线错了人会变。你身为人民公社卫生院的院长,却根本忘记了劳动人民。你对贫下中农自己的赤脚医生,又掐又压,贫下中农办起的卫生室,你又封又砸,甚至,到了嘴边的药,你也要把它打翻在地上。这是什么?这是资产阶级专了我们的政啊。”

结 语

赤脚医生理论,实践上用较低廉的成本培养了大批农村卫生人员,尽管赤脚医生的医疗专业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合作医疗制度本身也有一些弊端,但却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村缺医少药的面貌,医患零距离接触,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膨胀,为中国几亿分散的农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有利于改善农民健康状况。而赤脚医生的兴起和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过程是曲折的。我们看到,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是存在的,阶级斗争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卫生战线的阶级斗争只是全中国宏大图景下的一个小缩影。电影的结局是美好的鼓舞人心的,但是今天的我们都知道,那场历史罕见的斗争最终失败了。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体制转变为联产承包和包产到户,集体经济瓦解了,合作医疗也失去了依托,赤脚医生趋于沉寂。今天的农民们同样面临着看病难的问题,以致于很多老一辈儿的人们一直怀念过去。

     

然而,怀念无用。《春苗》中反映的阶级斗争值得我们深思 —— 现在的医疗体系,是为谁服务,是为老爷老板们还是平民群众?优质的医疗资源被用来干了什么,是用去建设“养生疗法试验室”还是 “腰腿病治疗小组”?现在的情况,和1965年卫生部关于农村医疗现状的报告中所反映的,是否大同小异?毛主席在几十年前的话——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 放在今天,打脸打得生疼啊!那场史无前例的群众运动中,春苗等广大工农在卫生战线奋战、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战。今天,莫怀念,莫悲叹,新时代的春苗,正在孕育着。

       

(作者:巨浪。来源:平地三尺浪)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远航一号 2017-2-14 10:41
责任编辑:远航一号;因原标题没有找到,这里的标题是编者加的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3-28 20:24 , Processed in 0.012628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