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政 治 查看内容

对纤夫同志《致左派》的看法

2017-6-29 07:37| 发布者: 红色小兵| 查看: 1459| 评论: 2|原作者: 沙海之舟|来自: 万山红遍网

摘要: 这篇文章的一些观点在《对走资派、暴力革命等几个问题的看法》一文中谈到过,其实就是针对纤夫同志过去的一些看法而谈的。今天,看到纤夫同志《致左派》一文仍然坚持过去的看法,便在增删原文的基础上作了修改。

沙海之舟:对纤夫同志《致左派》的看法

 

 

题外话:这篇文章的一些观点在《对走资派、暴力革命等几个问题的看法》一文中谈到过,其实就是针对纤夫同志过去的一些看法而谈的。今天,看到纤夫同志《致左派》一文仍然坚持过去的看法,便在增删原文的基础上作了修改。从心底里讲,发表这篇文章对一位病危的老同志有些“残酷”,但是,经过再三思考,还是决定发出来,也算是与纤夫同志最后的切磋与交流,也希望能够得到纤夫同志的理解和谅解。

 

一、关于“司法改革”

 

纤夫同志说“ ‘司法改革’是不是正悄悄朝着这个“总纲”和“基石”迈进”的说法值得商榷。所谓“迈进”,是指目的尚未达到。然而,2007316日全国人大便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明确规定“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所谓“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也就是说,《物权法》已经法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个目标早已实现。


至于说“多党政治”,目前看还没有向前“迈进”的迹象,即使是“悄悄地迈进”。特色当局早已重申: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谓“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继续“打左灯向右转”,继续“挂羊头卖狗肉”,打着特色社会主义旗号走资本主义道路。所谓“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所谓“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一党执政的法西斯专制。特色当局强调“姓党”一说证明了这一点。要“改旗易帜”,必然要实行“多党政治”。特色当局不会那么愚蠢,他们要继续打着共产党的招牌欺骗人民,蒙蔽人民,维护既得利益,维护法西斯独裁统治。如果丢掉共产党的招牌,他们就会失去“红色江山”,也就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就会遭到包括资产阶级“右派”在内的人们的清算,这是特色当局绝对不愿看到的后果。


二、关于走资派


如今党和国家的性质已经发生根本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修正主义上台,也就是资产阶级上台,”“是资产阶级专政,是大资产阶级专政,是德国法西斯式的专政,是希特勒式的专政。”

 

“走资派”是文革时的概念,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提出的“概念”,是历史范畴。当年,与之相对应的还有“走社派”。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人就是“走社派”。如今,在修正主义统治集团内部,难道还有“走社派”吗?这个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吗?党内还有所谓的“革命派”吗?这里所说的党内是指党的各级领导层,而不是那些坚持与修正主义斗争(例如在网络上坚持斗争)的普通党员。修正主义上台之后,就大力清剿党内的“革命派”,如今,党内各级领导层中的“革命派”早已被修正主义叛徒集团清剿干净,那些普通党员也早已经被边缘化了。如今党内,几乎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这个党早已经蜕变为法西斯政党。当年,毛主席明明白白地指出是“搞社会主义革命”,所谓“搞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所谓“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专政的机器还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也就是说:军队还是无产阶级的军队。那么,今天的历史条件还是无产阶级专政吗?做为专政的主要工具――党领导下的军队还是无产阶级的军队吗?――不是的。这个军队是法西斯政党领导下的军队,是残酷镇压人民的工具。

 


三、关于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否如某些人所说“过时”了呢?当然没有过时。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尤其是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作了一系列科学的总结与概括,依然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指南,必定同巴黎公社的原则一样永放光芒。那么,在无产阶级丧失了政权尤其是在大资产阶级专政、德国法西斯专政、希特勒式的专政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如何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呢?当前,不能仅仅学习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而是应当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认真学习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学说,学习不能将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割裂开来。所以不赞同“确立继续革命理论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最高权威”这样的提法。

 

 

四、关于战争

 

纤夫同志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天的中国人民,不会支持通过一场战争来打倒一小撮死不改悔的走资派们的反动统治,而没有人民支持的战争,是不会取得胜利的。”同时,还引用了毛主席给江青一封信中的一句话,即“组织起来,将右派打倒。”那么,左派如何组织起来将右派打倒呢?纤夫同志没有给出答案。难道还用文革中的“四大”和“一月风暴”中的手段来打倒右派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文革中打倒走资派和夺取走资派的权力,毕竟是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条件下。当年,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掌控着人民军队,所以,各地的走资派不敢乱说乱动。在党和国家性质发生根本改变的历史条件下,在修正主义叛徒集团掌控军队的历史条件下,难道除了暴力革命,还有其它的道路可走吗?--没有的。在网络上揭露和批判修正主义叛徒集团,同样打倒不了“走资派”。利用网络进行思想(理论)斗争,只是反对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斗争的一种基本形式,归根结底要为政治斗争服务。列宁指出:“因为一般说来,最重要的、‘有决定作用的’阶级利益只能用根本的政治改造来满足;例如,无产阶级的基本经济利益只能经过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革命来满足。”在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实行法西斯专政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必须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重新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指出:“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毛主席指出:“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毛主席还指出:“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当年,我们打倒国民党反动派,靠的是革命武装力量。抗美援朝时,我们打败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靠的依然是以志愿军为主的革命武装力量。对于革命与暴力,鲁迅先生理解得十分准确,他说: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时,“急务是铁和血”。一九二五年时,鲁迅就指出:“改革最快的还是火与剑,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原因还在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迁就有武力的别人。”他还指出:“中国现在的实地情况,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恩格斯则说,“这些先生见过革命没有?革命无疑是天下最权威的东西。革命就是一部分人用枪杆、刺刀、大炮,即用非常权威的手段强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马克思更是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争取自身解放的权利。”推翻特色法西斯统治,只能走暴力革命的道路,除此之外别无它途。“暴力革命”,就是通过战争即人民战争的途径解决问题。

毛主席指出:“由于阶级的出现,几千年来人类的生活中充满了战争,每一个民族都不知打了几多仗,或在民族集团之内打,或在民族集团之间打。打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帝国主义时期,仗就打得特别广大和特别残酷”。

 

毛主席还指出:“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障碍既除,政治的目的达到,战争结束。障碍没有扫除得干净,战争仍须继续进行,以求贯彻。”因此,“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资产阶级和平主义者、社会和平主义者都否认无产阶级革命战争的主义性、必然性和必要性。在他们看来,任何战争都是坏的、残酷的,会造成千百万人的流血与死亡,会给千百万家庭带来悲惨和不幸,因而他们反对和谴责一切战争。他们特别害怕的正是无产阶级革命战争。


列宁指出:“社会主义者如果还是社会主义者,就不能反对一切战争。”如果天下大乱,爆发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应当相信:一切反动派必然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广大人民群众也绝不会惧怕为推翻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而爆发的人民战争,更不会反对这样的正义战争。届时,他们一定会在革命党的领导下,有智慧有能力打赢一场正义战争。所以,不赞同纤夫同志“今天的中国人民,不会支持通过一场战争来打倒一小撮死不改悔的走资派们的反动统治,而没有人民支持的战争,是不会取得胜利的”的说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2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龙翔五洲 2017-6-30 03:14
【当年,毛主席明明白白地指出是“搞社会主义革命”,所谓“搞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沙海之舟网友是二次革命论者,我警惕你这话是不是意味着“在资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搞打倒官僚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愿我是想错了。
引用 laobing 2017-6-29 23:22
少见这种写法,除了引用语录(马列毛指出、恩格斯说、鲁迅指出)外,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为什么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支持"通过一场战争来达到一小撮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可以吗?

查看全部评论(2)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20:49 , Processed in 0.018571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