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与卢荻老师商榷,“屈从vs抵抗”,还是“共谋vs竞争”?

2017-8-1 09:18| 发布者: 赤旗| 查看: 3418| 评论: 1|原作者: 燧鸣|来自: 作者供稿

摘要: 解释中国是否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其实重要的不是去理解其作为民族国家对外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屈从VS抵抗”,而是中国作为民族国家的内部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特征,其阶级性质。所以,个人觉得不应该用“中国经济”(民族国家对外的经济体征)来解释其内部的国家阶级性质。

在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既存在按阶级尺度大致划分资产阶级、中产阶层、无产阶级三层的“金字塔架构”,同时也存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按民族国家的“核心国家、半外围国家’外围国家”三层大致划分的“金字塔架构”,同时在每一民族国家内部仍然存在着按阶级划分的“资产阶级、中产阶层、无产阶级”三层大致划分的“金字塔架构”。

 

虽然民族国家内部按阶级划分的“金字塔架构”是被民族国家的界限框定的,但决定其划分标准并不遵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按民族国家划分的“金字塔架构”,其阶级关系也不是民族国家架构的从属,其所划分的标准来自于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以阶级为尺度划分的“金字塔架构”。而且,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阶级划分的“金字塔架构”与民族国家划分的“金字塔架构”之间是无法简单的重合。

 

具体地说,只要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无论是对核心国家、半外围国家还是外围国家而言,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内部都存在着不同的阶级结构(包含资产阶级、中间阶层与无产阶级),决定这些阶级划分的是这个民族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结构,而且这一阶级划分是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阶级划分同谱的,而并非是受一个民族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所处地位决定的。而且这一民族国家内部的架构决定着这个民族国家的阶级性质。

 

解释中国是否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其实重要的不是去理解其作为民族国家对外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屈从VS抵抗”,而是中国作为民族国家的内部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特征,其阶级性质。所以,个人觉得不应该用“中国经济”(民族国家对外的经济体征)来解释其内部的国家阶级性质,以避免既误用了判断尺度,也误用了主体与客体。

 

卢荻老师认为(中国面对帝国主义,观察者网)

 

然而“富士康模式”真的能代表中国经济吗?或许,它至多只能代表加工贸易部门——进口零部件组装为最终产品后再向世界市场出口。从1990年代中期到现在,加工贸易项下的出口一直占中国商品出口总量的一半左右,以净出口与总出口的比率粗略地作为加工贸易的国内附加值率,这个比率从1990年代中期的20%逐步增加至2009年的45%,而以此计算2009年加工贸易的附加值也只是仅占当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期)。换言之,中国经济其实存在着某种二元结构,加工贸易只不过是一个“飞地部门”,在整体经济中所占分量很有限。

 

中国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经济发展的主流,其实并不是劳动密集、出口导向的工业化。尤其是自世纪之交以来,总出口中机械与运输设备占比不断提高、即便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中国仍然保持巨额的贸易顺差、实际工资持续上升、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等等,都意味着廉价的劳动力不是支撑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持续快速的生产性投资增长,以及在世界经济日益金融化的背景下保持相对的非金融化,是远为重要的因素

 

这里卢荻老师提出中国经济存在某种二元结构,是“劳动密集出口导向型”与“非金融化的生产性的投资增长”两种。但是,无论是“劳动密集的出口导向型”还是“生产性投资增长”本身都只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而并非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按照个人理解,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总要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分配上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那么今天的中国在多大程度上保留了这些特征呢?

 

根据今天众多社会学与经济学的统计(北京大学《中国民生报告2014》与Piketty团队2016年中国报告),中国社会中前1%的人口掌握着全国约三分之一的社会财富,前10%的人口掌握着约三分之二的社会财富;更不用说在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住房与医疗上(在绝对发展的背景下)的相对差距的扩展。国有经济占社会整体经济比重日益下降到30%以下(进一步市场化的趋势也非常明显),普通劳动者的社会与经济地位的下降(大部分劳动人口参与到市场化就业中,国有企业就业人口20%以下)等现象。

 

我们姑且不论已经市场化的国有企业是否仍然具有社会主义特征,但目前整个中国内部整体上劳动与资本间的关系、社会财富分配方式与政权的阶级代表是否符合上述的社会主义特征呢?

 

卢荻老师认为2008年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是系统性的渗透,但是如果新自由主义能对中国实现系统性的渗透是建立在什么的基础之上?如果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导向”的,是什么力量和因素导致这种系统性“渗透”的出现?这是由于“中国”对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屈从”导致的,还是“中国”作为其中参与者的积极“共谋”。

 

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作为后发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依赖于廉价劳动力与资源的出口导向型模式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也不是今天的独有现象。早在19世纪时,德国作为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就依靠廉价劳动力出口质次价低的产品推动经济增长,此后还有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等。而今天,“富士康模式”也不是中国的独有现象,在中东欧国家(如波兰与斯洛伐克等)通过建立不遵守基本劳动法律的经济特权大量引近其他国家的廉价劳动力为富士康、三星、仁宝等跨国公司服务,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卢荻老师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仍然存在“对新自由主义的抵抗”,但是这到底是非资本主义成分的抵抗,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不同参与者的竞争呢?今天我们看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很多政策竭力引导“本土生产导向”,其中包括近期宣布的富士康将在美国建厂,那么我们是否也可理解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是“对新自由主义的抵抗”?并且或者是美国对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屈从”,而并非是世界头号霸权主义国家“为重新掌握产业资本与实体生产”以巩固其衰落的霸权呢?

 

所以,对于一种表现形式是否“进步的抵抗”还是“体系内部的竞争”,恐怕还是要看这种生产模式是否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是有利于资本的发展,还是有利于整体无产阶级或者劳动人民的利益。

 

 

 (中国)没有转嫁危机,因为中国对发展中世界是贸易逆差,因为中国相对于发展中世界的贸易条件是持续恶化。有剥削(马克思意义),但迄今只是局部现象,总体上远少于中国所提供的补贴。

 

确实今天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强权仍然掌握着全球经济霸权,并且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仍然居于优势地位。我们承认在与美国等核心国家之间的交往中,中国仍然是不平等交换的受损者,但是假定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仍在发展中的“中国”,在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只是一个被动的客体(受害者)的角色是否符合事实呢?

 

根据一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推算,虽然今天中国在世界体系的不平等交换中仍然处于净受损国的地位,但这主要是针对美国等少数发的核心国家而言;从2012开始中国对东亚、南亚以及非洲这些外围经济体国家而言已经成为一个净剥削者。在十年之内,中国的对外不平等交换极有可能接近或超过世界平均劳动,到那时中国在面对大多数半外围国家时都将是不平等交换的受益者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中国2016年对外投资飙升44%,达到1830亿美元,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也就是说,即使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角度出发,中国是否作为整体体系的受益者正日益向“金字塔的中间和上层”过渡?是否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在与中国的交换中存在着“不平等的受损”,这一趋势是否日益明显?当然最终中国是否能攀升到核心位置,或者是否可能攀升到核心位置,我们现在无法随意推测。

 

但是,作为现行体制的受益者,“中国的某些利益群体”有什么必要去抵抗或者推翻这一体系?最近,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的西方主流资产阶级媒体中可以看到,不仅存在过去对中国崛起的恶意,同样也越来越多出现希望中国成为“全球化与现行世界贸易秩序维护者”的呼声(例如《金融时报》等西方媒体)。

 

所以,中国所出现的众多制度变革与现象,到底是在现行制度下作为受益者的“某些利益群体”的“屈从”还是发自内心的“共谋”呢?中国在过去30余年如果说一开始仍然是保留地或游移不定融入这一资本主义体系,但在21世纪初以来的近20年是否还是如此?

 

如果说1970198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陷入“滞胀危机”,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多是面临现实环境与压力的“屈从”,为西方资本主义提供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与市场以“修补空间”;那么面对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在G20峰会上是英国等发达国家近乎哀求地要求有“deep pocket”(深口袋)的中国对危机中的资本主义体系施以援手。当时中国表示愿意提供50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并要求以IMF的债券作为担保,而且由此在五年后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按照过去的说法“资本主义富国俱乐部”)中仅次于美国与日本的第三大权重国家(虽然有美日的阻扰,但中国与日本在投票权重上极小),也是在当时有了某领导人所谓“救xxx就是救中国”的说法。

 

2015年,中国作为首倡国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迄今已经成为有77个成员国的多边国际金融组织,中国投入的资本金占到亚投行资本金的32.0243%297亿美元),拥有的投票权重27.1586%300746票)。根据官方说法,亚投行的目的是旨在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根据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20177月份的说法,在我们战略目标和重点议题的指导之下,重点议题包括可持续的基础设施、跨国的互联互通以及私人资本的撬动,我们目前已经批准了17个项目,价值28亿美元。很多的这些项目都会紧密地跟其他的多边发展银行进行合作,这将允许我们向他们学习,同时识别出有效的合作伙伴。(这些多边发展银行也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等传统资本主义体系的国际金融机构)

 

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加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是否有助于维护与稳定整个资本主义体系,而且同时也有益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今天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拯救骑士”的话题也是不少中国官方学者与西方学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果参与者在现实的政经逻辑上已经接受了整套的话语体系,并且主动参与而从中受益,恐怕也无法简单地用“屈从”与“抵抗”这一组关系进行解释。

(续 2/4页)

3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RedFlag 2017-8-4 09:02
文章写得太长了,没有细读。
提出“中国是资本主义”,以及“中国是否帝国主义目前还不能定论”,这两个观点我很赞成。
“共谋与竞争”概括得不错,虽不够明确、深刻,但很生动、形象。
但“屈从与抗争”仍有其符合事实的一面,因为中国尚未完全彻底殖民化,还存在民族资本。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18:52 , Processed in 0.019046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