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如何用阶级斗争去理解和分析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2017-8-10 08:07|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582| 评论: 4|原作者: 韩武|来自: 激流网

摘要: 历史唯物主义是大家认为最基本的,但实际上了解范围并不广泛的一个东西。大家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也仅仅是限于教科书,教给大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这个是大家理解的最多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如果用概念去理解唯物主义不仅是不足的,甚至是有缺陷的。 ... ... ... ...
三、改革开放

中国改开在教科书里边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进程,但是这样的一种分析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式,也有一种说法,我们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有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适应的市场经济,然后我们就是不断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调整,这样一种看法就是把长时段的历史工具和短时段的历史工具混合在一起了。

实际上应该用短时段的历史工具去理解它,这个很能说明问题的状况是,我们知道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概念是在87年提出来的,这个时候我们改开已经进行了快十年了,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按照这种方式去理解改开,那么前边的十年是没有指导的,没有指导你怎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大家知道在毛主席快要去世的时候,毛主席有个比较悲观的判断,跟张春桥和王洪文他们说:我一辈子就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打败了蒋介石。把日本人送回了老家,把蒋介石赶到了海岛上,这件事反对的不多,有几个人在哪里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把海岛收回来罢了;另外一件事就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件事情支持的不多,反对的不少,你们这些人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事实上,这种悲观的判断在毛主席去世不久就变成了现实,那么主席是怎么进行这样的预测的呢,为什么会预测的这么准呢,是因为毛在思考问题时候也是使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种阶级斗争的思考方式。

毛主席看来当时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有三个主要的利益集团,或者叫做阶级集团。第一个就是无产阶级的代表,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四人帮,大家比较认同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这在主席看来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的政治集团;第二个就是华国锋集团,他不反对文革,但是他希望当权派集团和走资派集团做一个妥协;第三个集团就是力量最强大的走资派集团,他们人数不多但是组织的很好,所以相对比较有力量。

毛主席希望把华国锋集团即文革的温和派和文革的激进派四人帮集团团结起来,去制衡文革强大的反对派,这是毛主席生前的一个政治上的一个设计,希望达到三足鼎立的一个情况。希望两个弱势派别能够联吴抗曹,但是华国锋背叛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官僚集团联合起来把文革中的激进派干掉了,相当于三国中蜀国和魏国联合起来把吴国灭掉了,你说蜀国联合魏国把吴国干掉,那么魏国肯定会把蜀国灭了。

其实历史上这种教训是很多的,比如宋朝,国策是联辽抗金,因为宋辽相对较弱,宋徽宗比较愚蠢地把宋太祖定下来的国策取消了,就变成了联金灭辽,但是接下来就是金国把北宋灭掉了,华国锋集团偏弱,自己本应该跟相对较弱的四人帮集团联合起来对抗官僚集团,但是他选择了错误的策略,与强势的派别联合起来消灭了文革的激进力量,之后走资派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把温和派华国锋集团也消灭掉了。

当无产阶级的政治力量、军事力量,相应的文化力量也被扑灭了,就是两报一刊,通过暴力的方式很快就转到了走资派集团的手中,走资派取得政权之后,就要按照自己的面貌塑造社会,走资派与文革派之间最大分歧是什么呢?就是管理权应该不应该向劳动人民开放。

奴隶制社会是把人身和生产资料都放在奴隶主的手中,奴隶主不仅占有生产资料,还占有劳动力,从而自然占有一种管理权力,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对人身的占有,劳动者人身上是自由的,但是剥削者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没饭吃,只能通过受雇于资产阶级的方式去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然后资产阶级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就取得了工厂的管理权限。

社会主义消灭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所以党内的干部集团既不占有生产资料又不占有劳动力,管理权限变得非常的微弱,他只占有二者的结合过程。但是占有这二者的结合过程仍然是比较大的一个权限,他可以控制党政军、人财物,信息等生产的社会组织,他把这些东西控制起来,以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和交换组织过程置于自己的支配之下从而使分配有利于自己,他这样一种剥削程度比资本主义低很多,但是仍然是一个压迫性的社会,就像资本主义相对于封建和奴隶社会的人身控制是一个进步。

这样没有大民主的公有制相对于资本主义来说是一个进步,但是没有大民主的公有制和有大民主的公有制就显得不足了,所以在文革中主要是消灭当权派对生产的管理权限的一个垄断,这个反映在具体的措施上就是两参一改三结合,使得工人领导干部权利地位差不多,文革激进力量被消灭之后,就变成了典型的没有民主的公有制结构,这也是非常典型的苏联式的社会主义。

但是苏联式的没有民主的公有制有一个什么问题呢,有两个。

第一就是没有激励的手段,只有控制的手段。

你说奴隶主怎么激励奴隶呢,就是奴隶不好好干活,我可以人身惩罚或者进行肉体消灭,资本主义条件下不好好干活的后果就是你被开除了,没有饭吃。

但是在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中的一个前提是你没有办法去惩罚工人了,大家知道,在真正的有大民主的毛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工人的积极性是怎么激发起来的呢,就是通过工人的改造,你看领导他是共产主义战士,他贡献在先,享乐在后,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教育,工人非常接受。

但是老干部集团,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集团拒绝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你再跟工人做一种这样的社会主义政治教育,工人听不下去了,你天天跟我讲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但是你自己多吃多拿多占,你说的都是假话,你让我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我要是听了我才是傻呢。

如果你不愿意同吃同住同劳动,还总是进行这样的宣传,那么工人的积极性就会日渐的低落,所以他们当时说大锅饭养懒汉,但是大锅饭不一定养懒汉,大锅饭有没有效率,取决于有没有取决于无产阶级的生产民主。

那么你怎样让工人好好干活呢,你只能去采取物质刺激的方式,给他发点奖金,发点工资呀,让好好干的人多发一点钱,这样就把工人变成了一种工具。不是为了无产阶级的远大利益去奋斗,而是为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第二个就是信息问题,劳动者不愿意向资本家提供真实的信息。

在这样有一种有大民主的公有制的国家里边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工人认为工厂生产是为自己的,他愿意为自己的共同的利益而奋斗,所以愿意提供真实的及时的可靠地信息,当然现在的生产制度发生了变化,生产制度变成了不是为自己服务的生产体系,所以不愿意向你提供真实的信息,所以计划的有效性也在日渐的下降。

所以当老干部集团消灭了四人帮集团之后,它就按照自己的面貌建立起了一个无民主的公有制的社会之后,会有一个生产效率的问题,这个工人没有积极性,计划由于得不到有效的信息总是失败,所以必须解决如何建立起生产秩序的问题,那么两条第一条就是四人帮捡起来的,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可是自己做不来。

另外就是把物质刺激方式彻底化,建立一个类似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你去重新取得管理公认的权利,这个过程在80年代是体现的很明显的。

因为生产的困难,总是倾向于扩张资本主义的因素,比如分权让利,给企业自主权,通过这种方式去放松统一经济的规划,以此来刺激经济的增长,但是这会造成什么问题,就是这样相对统一的所有权下放之后会遇到一个预算软约束的问题,每一个企业都倾向于多要预算,都倾向于国家多给自己投资,这种方式来刺激本企业的生产,原来每个企业都是把自己看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里边的一部分,就像部队打仗一样,一个部队原来是把自己看成战略行动的一个环节,所以不把自己的发展和壮大看作是第一位的,现在各个部队都把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看作是第一位的,所以这种协调性就没有了,但是如果所有的生产单位都向中央机构取药预算的话,就会造成中央预算机构的超标,预算超标没有办法就只能去印钞票,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就会造成政权的不稳定。

第一次是从78/79——82年,78年这一年的赤字是毛泽东28年时期对预算赤字总和还要多,使得在80年以后进行了国民经济的第一次调整,这个调整大概在84年完成,84年以后又进行了一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一次改革,十二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么一个改革,就造成了85/86年的一个通货膨胀,然后86年年底新一轮调整,但是由于胡耀邦的下台很快就终止了,赵紫阳上台之后,87年又延续了胡耀邦的经济扩张性政策,结果造成了88年严重的通货膨胀,88年严重的通货膨胀的收缩就是89年的背景,群众意见很大,89年之后又进行了一次大的权利的上收,90/91年很大程度上回到了一种没有民主的公有制,92年又有一个逆转就是邓的南巡讲话,到南方区溜达一圈,用军事威胁去恐吓当时的中央书记江,江当时是支持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但是邓在南方,一出北京到武汉就讲江反对改开,人民不答应,就要下台。

这个话就是给江讲的,江就在这个事情上进行了妥协,然后92年之后,中国就转向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市场经济遇到了一个80年代所不能客服的问题,80年代遇到了放权让利给企业造成通货膨胀的时候,可以给企业的管理权限再上收到中央计划机构,但是在90年代你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你收不上来了,所以在94、95年时候我们中国遇到了很强烈的通货膨胀,就是党内相当数量的干部对政权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朱镕基。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把财政、税收、国有企业等管理权限重新上收到了中央,通过中央对这些财政、税收、战略国企和土地的管控等,重新获得了对经济的控制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中国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形成了一种格局,就是允许资本占领国民经济中的一般领域,而把战略性的领域,比如金融、土地、财政和税收掌握在党的干部集团手中,把一般性的领域向资本开放,从而形成了资本与党内干部集团的均势,96年试图打破这种均势,但是没有成功。

我们简单谈了一些改开的历史进程,大家不一定记得细节,但是大家应该有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与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并不是很直接,就是生产力的水平提供了一个各个阶级斗争的背景,而各个阶级斗争的结果取决于他们的力量和策略。而组织相对较好的社会集团,能够击败其他社会集团并且按照自己的面貌去塑造一个社会,从而让自己的利益得到稳定的制度化。

今天就是将三个问题稍微总结一下。

第一个就是我们讲的在理论上历史唯物主义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长时段,一个是短时段,长时段是用来分析生产方式的转变,短时段是用于短时段的历史进程,就是我们的生命长度能够覆盖到的历史层面主要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理解。

第二个问题就是列宁的十月革命,是通过无产阶级的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对个人的改造,用无产阶级的组织,使无产阶级相对资产阶级有力量上的优势,从而可以去领导本来应该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通过民主革命的一种动力,把革命推到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的高度,中国也是这样,类似的道路。

第三个问题是用阶级斗争的分析法去理解和分析改开的历史进程,中国改开不是由落后的生产力造成的,而是因为在阶级斗争中,无产阶级的军事力量、政治力量和意识形态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从而才使得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和社会经济对其的制约,把中国塑造成了今天的样子。

鲜花
3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RedFlag 2017-8-13 09:37
水边: 有兴趣欢迎多发表一些评论,我编辑成短文。
这个话题理论性很强,也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可惜我也不太懂,仅有一两个零星想法而已。
引用 水边 2017-8-12 20:55
RedFlag: 不错的文章。 “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并不是很直接,就是生产力的水平提供了一个各个阶级斗争的背景,而各个阶级斗争的结果取决于他们的力量和策略。而组织相对较好 ...
有兴趣欢迎多发表一些评论,我编辑成短文。
引用 RedFlag 2017-8-11 18:08
不错的文章。
“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并不是很直接,就是生产力的水平提供了一个各个阶级斗争的背景,而各个阶级斗争的结果取决于他们的力量和策略。而组织相对较好的社会集团,能够击败其他社会集团并且按照自己的面貌去塑造一个社会,从而让自己的利益得到稳定的制度化。”——很有道理,但不够科学,因为仍然没有说透。只是讲到了力量对比问题,而没有揭示力量对比的成因。我觉得这个成因主要是思想意识,但归根到底还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间寻求答案。
作者好像是借鉴了“布罗代尔”的学说。对历史进行不同时长的划分应该只是皮毛,精髓在于摆脱帝王将相。因此真理不必求诸布罗代尔,问问毛主席也就知道了。
而在分析历史事件的时候,作者恰恰有点历史唯心主义,表述中基本上就是帝王将相史,人民不见了,另外就是理论分析篇幅太大而推理并不算太严密。 ...
引用 水边 2017-8-11 05:06
责编 水边

查看全部评论(4)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09:21 , Processed in 0.01901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