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质疑与辩护 —— “不能量化”证伪了劳动价值论吗(之一)

2017-8-25 02:04| 发布者: 远航一号| 查看: 1857| 评论: 1|原作者: 赵磊

摘要: 用西方经济学的话语来讨论劳动价值“何以计量”,这是不是在分析一个真问题,其实很值得商榷。换言之,倘若以“不可计量”来证伪劳动价值论的做法并非一个真问题的话,那么,力图证实劳动价值“可以计量”的做法就同样会陷入伪问题的陷阱之中。
质疑与辩护——“不能量化”证伪了劳动价值论吗(之一)
用西方经济学的话语来讨论劳动价值“何以计量”,这是不是在分析一个真问题,其实很值得商榷。换言之,倘若以“不可计量”来证伪劳动价值论的做法并非一个真问题的话,那么,力图证实劳动价值“可以计量”的做法就同样会陷入伪问题的陷阱之中 ( 尽管在其证明过程中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值得认真对待) 。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共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以“不能量化”来证伪劳动价值论的观点,肇始于所谓马克思的“价值转型”悖论。众所周知,19世纪90年代,在《资本论》第三卷出版不久,奥地利著名的边际主义经济学家庞巴维克,于1896年发表了《卡尔·马克思及其体系的终结》,提出了著名的“庞巴维克质疑”。他说:

——马克思“在第一卷上,极端地强调地说,一切价值,置基础于劳动上,又只有置基础于劳动上; 商品底价值底比例,等于其生产上的必要的劳动时间底比例”,
——“但现在在第三卷,却简单明了地说,依据第一卷底理论,非如此不可的东西,却并不如此,而且不能如此”。
——可见,“马克思底第三卷否认了第一卷。平均利润率及生产价格论,与价值论不调和”。

自以为是的庞巴维克还借用意大利庸俗经济学家阿基尔·洛里亚的话,嘲笑马克思: “洛里亚……在第三卷底公刊中,认识了马克思学说底 ‘俄罗斯远征’,‘完全的理论的破产’,‘科学的自杀’”。

庞巴维克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体系之崩溃》,中文版本是上世纪30年代的译文,语言很有“民国范儿”,读者或许有理解上的困难。这里我不妨做一点解释:一言以蔽之,庞巴维克指认《资本论》第一卷的劳动价值论与《资本论》第三卷的生产价格论,在定量上“不一致”。

这就是所谓的“价值转形”悖论: 价值转化为价格之后,生产价格何以体现价值?

“庞巴维克质疑”的基本逻辑是: 如果价值仅以劳动量为依据,那么就无法解释现实世界的价格和利润。

“庞巴维克质疑”的要害在于: 劳动价值论定义的价值,与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价格存在 “计量”上的不一致。

事实上,几乎所有对劳动价值论的质疑,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个要害做文章。比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以及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德曼,作为质疑劳动价值论的典型代表人物,也不过是重复“庞巴维克质疑”的陈词滥调而已。

正是基于“庞巴维克质疑”的逻辑,西方经济学欣喜若狂地宣布: 劳动价值论“是以精细的虚构哲学的外衣出现”,“我们将看到作为经济分析工具它是没有用处的”。

恩格斯在去世前几个月,在《资本论》第三卷“增补”中,针对意大利庸俗经济学家洛里亚讥讽马克思的价值与价格的“不一致”,并由此断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荒谬的,是胡说”,“是形容语的矛盾”,做了相当深刻的批判。恩格斯的这个批判虽然并未直接针对庞巴维克 ( 庞巴维克的 《马克思主义体系之崩溃》发表于恩格斯去世后) ,但基本观点已经点到了“庞巴维克质疑”的要害。

然而,“庞巴维克质疑”却并未从此销声匿迹。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这个曾经遭到恩格斯批判的观点,在我国经济学界重新引发了关注和讨论,并对有关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产生了深刻影响。比如,北京大学晏智杰教授否定劳动价值论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价值与价格在数量上的不一致,他说:

——“劳动价值论的另一个缺陷在于: 未能为市场价格的决定提供坚实有力的论证”。
——所以“应当将价值和价格统一起来,市场价格就是市场经济的普遍的本质的要素,企图在价格之外还去寻求什么价值,不过是搞神秘主义。事实上,劳动价值论所说的价值不过就是市场价格的一种即长期的稳定的价格而已,因而我认为价格和价值这两个概念在一定意义上是‘等价的’”。
——劳动价值论“与市场价格论的脱节,因为它不足以说明市场价格的各种决定要素及其变动的普遍规律”。

在“庞巴维克质疑”的影响下,连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昂内斯·曼德尔,也主张用价格理论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他说:“马克思的价值论引起很多混乱和争论。当然,如果我们从《资本论》第一卷的简单的教条主义到第三卷的错综的叙述,来探索马克思内心的艰苦挣扎过程,看来是困难的。但是,倘若我们从第三卷的要害部分开始,那么一路上就会省力得多”。

面对“庞巴维克质疑”,众多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了反批评,并试图修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这个所谓缺陷。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为劳动价值论辩护的学者,大多是在“价值可以量化”的假设前提下来进行自己的工作的。

比如,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斯威齐在其代表作《资本主义发展论》一书中,力图证明劳动价值是“可以计量”的。他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区分为“数量价值论”和“质量价值论”,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所作的商品价值量的分析,只是进入数量价值论领域的第一步。斯威齐辩护的学术含义是: 市场需求对于劳动价值的量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斯威齐的努力或许不无意义,但我不得不指出:一旦量化劳动价值论的任务要靠“市场需求”才能实现,那么,所谓的“价值量化”,也就不过是“价格量化”的另一个说法而已。

晚近以来,“数量化”的努力已经成了为劳动价值论辩护的主流。20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邓肯·福利和法国经济学家吉尔达·迪梅尼采用 MELT 方法 ( The Monetary Expression of Labor Time) ,各自分别提出,可以在强调货币和劳动时间关系的基础上重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他们声称,自己提出了一种可操作的和可以在任何实际经济中进行测量的清晰的劳动时间货币表述方法。

无独有偶,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以来,数理研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学界对劳动价值论研究的热点,并形成了有关价值函数的四种代表性观点。有学者甚至明确提出: “在一个部门中,单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可以用社会必要价值量进行折算,因此也是可以计算的。”

笔者无意否定这些努力的学术贡献和意义。但是,用西方经济学的话语来讨论劳动价值“何以计量”,这是不是在分析一个真问题,其实很值得商榷。换言之,倘若以“不可计量”来证伪劳动价值论的做法并非一个真问题的话,那么,力图证实劳动价值“可以计量”的做法就同样会陷入伪问题的陷阱之中 ( 尽管在其证明过程中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值得认真对待) 。

其实,这样的“计量”不仅不会使劳动价值论更加具有说服力,反而会淡化甚至消解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比如,针对邓肯·福利、吉尔达·迪梅尼采用MELT 方法来“量化劳动价值”所做的努力,何玉长等学者指出:

——“MELT 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创新意义,但 MELT 并不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更透彻,从价值的本质来看,MELT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读者更为模糊了”。
——“按照 MELT 的表述,人们很容易陷入‘货币表现价值,价值由市场价格决定’的误区中去”。
——“MELT 没有将劳动与价格的本质与现象加以区分,没有从本质上把握价值的决定来自一般人类劳动”。
——“MELT 强调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现,突出的是以货币表现的市场价格,实际上将劳动创造价值消融在价格决定价值体系之中”。

长期以来,学界在“价值转形”的计量工作上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智力,为什么收效甚微? 在我看来,倘若“价值量化”这一假设前提本身就不成立,那么,从错误的假设出发来证明这个假设的结论不成立,岂不荒谬?

————————————

补遗:有人在拙文《“不能量化”证伪了劳动价值论吗——导言:马克思主义必须回答》(载《红歌会网》)下面,跟帖教训我:“对于普通人使用‘劳动价值(劳动的价值)’这样的用语没有什么?而赵磊先生你这样的一个要为马克思辩护教授居然使用‘劳动价值’这样的用语这就让人费解了”, “敢问赵磊先生,你真正阅读过《资本论》么?你懂劳动价值论说的什么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说价值是某种人类劳动本身,而不是说劳动决定价值。”

谢谢这位网友赐教,我的回答如下:

(1)马克思说“劳动本身没有价值”——这是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常识,或许也是“高中政治课教材”里面的常识(我没看过现在的高中教材,无法确定)。但是请注意,学界使用的“劳动价值”这个术语,与马克思批判的“劳动的价值”或“劳动所具有的价值”,并不是一回事。学界使用的“劳动价值论”这个术语,与马克思批判的“劳动的价值”或“劳动所具有的价值”的理论,也不是一回事。其中的区别,除了这位跟帖教训我的网友之外,但凡有政治经济学“常识”的人,大概都不会产生歧义。

(2)经济学界把马克思定义的价值称之为“劳动价值”,这个术语只不过是“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的简化用语而已。这种简化,在目前有关“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学术讨论和研究中,是极为通用的做法。

(3)为什么要对“马克思定义的价值”进行术语简化呢?理由很简单:每当涉及到“马克思定义的、人类无差别的、一般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表述时,尤其是当这种表述需要反复进行时,如果用一个约定俗成的学术概念来简化地加以表达,肯定比用很长的一段文字才能表达要“经济”得多。这也是术语和概念的重要功能所在。

(4)用“劳动价值”来表达“马克思定义的价值”,用“劳动价值论”来表达“马克思定义的价值理论”,这会不会导致理解上的误区呢?比如,会不会把前者当作“劳动的价值”来解读?把后者当作“劳动的价值(论)”来解读呢?在我看来,这种担心实在是太低估大家的智商了。举个例子,学界常用的“劳动创造价值”这个用语,也仅仅是一个简化用语,是对“马克思定义的、人类无差别的、一般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简化用语。注意:“劳动创造价值”中的劳动,指的是“抽象劳动”,而不是“具体劳动”。问题在于:虽然这个简化用语并没有明确指出这里的“劳动”是“抽象劳动”还是“具体劳动”,但是,人们并不会因此得出这个简化术语有“具体劳动创造价值”的意思。请问这位网友:从“劳动创造价值”这个用语中,难道你必然会得出“具体劳动创造价值”的结论来吗?

(5)如果“劳动价值”就是指“劳动的价值”或“劳动所具有的价值”,那么,按照这个“等价”逻辑,“劳动价值论”这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岂不成了“劳动的价值”的理论,或者成了“劳动所具有的价值”的理论了么?

(6)如果“劳动价值论”这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术语,就是指“劳动的价值”的理论,或者就是指“劳动所具有的价值”的理论,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也“居然使用‘劳动的价值’这个术语”了呢?如此一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岂不成了“让人费解的”东东?

(7)该网友断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说价值是某种人类劳动本身,而不是说劳动决定价值。”我必须指出,这位网友如此歪曲马克思,是很不严肃的。事实上,“决定”一词不仅在马克思的语境中是常用词,而且在《资本论》中也并不少见,比如马克思说:“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马恩全集》23卷,第52页)。借用一下该网友的质问:“敢问这位网友,你真正阅读过《资本论》么?
”

(8)有一个问题值得追问:为什么“劳动本身没有价值”?这恰恰是这位网友应当关注的问题。然而,从他特别强调“马克思用了权力一词来表达价值含义”的似是而非的说法来看,该网友并不清楚为什么“劳动本身没有价值”。因此,我有必要提醒:澄清术语固然重要,但是,真正搞清楚劳动价值论的内在逻辑,尤其是真正搞清楚价值为什么必须由劳动、而不是由其他东东来“决定”,或许更为重要。

( 注:拙文《“不能量化”证伪了劳动价值论吗?》,载《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年第4期。其电子版已经发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中国知网》下载全文)

【赵磊,察网专栏学者,西南财经大学《财经科学》编辑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导。】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No.24601 2017-8-25 00:32
不能用西方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也不能解释现实来说明劳动价值论的“优越性”,这样无非是在比烂。马克思主义者要做的是从西方经济学的话语迷雾中去伪存真,做到“以子之矛,铸我之刃”。

查看全部评论(1)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0 02:43 , Processed in 0.014339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