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红色春秋 查看内容

江青评传(十)

2017-9-16 23:30|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2070| 评论: 0|原作者: 苦多|来自: 砥柱中流

摘要: 经历了重庆谈判刻骨铭心的离别,目睹了抗日战争后党内和平思想的泛滥,江青和毛主席的思想认识达到了更高境界的一致。那生离死别一般的思念,使江青一步也不愿意离开毛主席,而毛主席呢,看到江青能想自己之所想,做自己之愿做,这种革命的知音真是难求,他真正体会到了革命爱情的幸福,战斗伴侣的欢愉。 ...

  32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延安北面的子长县王家坪村开会,商量下步行动。毛主席依然坚持他的意见,坚决不离开陕北,要和陕北军民并肩战斗,拖住蒋介石的最大战略预备队胡宗南集团,减轻山东和华北战场的压力,配合即将开始的战略反攻。不少人认为,陕北兵力单薄,非常危险,应该撤到黄河以东去。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在清涧县枣林沟会议上形成妥协,把书记处一分为二,一部分过黄河,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一部分留在陕北。毛主席带领周恩来、任弼时,代表党中央,转战陕北,坚持斗争;刘少奇、朱德他们的中央工作委员会过黄河。

  书记处分工后,中央机关也需要调整。当时最危险的是留在陕北,其次是去晋西北,最安全的是太行解放区。江青听了这个消息后,立即表示跟随毛主席留在陕北,继续参加最艰苦的斗争。可是当时中央领导人的夫人、子女,如邓颖超等人已全部安置到安全地区,特别是女同志,没有一个留在陕北。江青找到毛主席申述理由,表明态度,让他支持自己的意见。毛主席非常赞赏江青的坚决态度,他何尝不知道陕北的危险和艰苦,但他更愿她经受锻炼和考验,自己的亲人更应该走在革命斗争的最前面嘛,这是他的一贯的思想和作风。同时从工作考虑,他也不愿离开江青。她那清丽漂亮的楷体字、流畅丰富的文学功力,能够准确无误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发挥出来,变为自己的思想体系,成为全党的一致行动;她那些迸发着革命火花的智慧和敏捷,常常给自己以启发,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明确和坚定;她那些深深的、点点滴滴的、混合着革命同志、战友、师生的浓重的夫妻情感,常常成为自己驱逐困难、烦恼的兴奋剂。在今后征途险恶的日子,他很需要这位知己陪伴在身旁。毛主席支持了江青的要求,使江青成为留在陕北、转战陕北的唯一女同志。随后他们安排自己的女儿李讷,跟随邓颖超她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

  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留在陕北的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机关的同志编为一个支队,番号是“三支队”,任弼时是支队司令,陆定一是政治委员,江青担任了政治助理员,而毛主席和周恩来则以“代号”相称,随支队行动。一切就绪后,这支部队就向陕北的绥德方向进发。

  33岁的江青一身戎装,头戴解放军帽,佩有红领章,打着裹腿,足蹬黑布鞋,骑在马背上,俨然是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将军。有时马匹不够,她和毛主席就同骑一匹大青马;遇到难行的路,她就和毛主席一起步行,互相搀扶;黑夜走山路有危险,她就拉着毛主席的手,与其他干部战士连成一串。泥泞的黄土路,崇山峻岭的艰难跋涉,趟着深沟浅河冰冷的水,她像男同志一样挺过来了 。有准备的担架,毛主席坚持不坐,她也坚持不坐,自始至终表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旺盛斗志。

  陕北转战的艰苦日子,江青是忙碌的。她除了参加支队司令员任弼时召集的指挥员会议,作为机要秘书还需要随时参加中央领导的会议,参与起草毛主席口授的文件和命令,同时还要做好政治动员、军事宣传工作。

  45日到达靖边县的青阳岔。由于这里相对安全,三支队就暂时住下来。江青根据毛主席的吩咐,带领战士们到地里帮助农民搞好春耕生产,毛主席则抓紧时间写作,研究当前斗争的实际问题。这两天,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的春雨住了,天放晴,风和日丽,小草换了嫩装,葱绿一片,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也抽青吐翠,绽出一片片新芽。由于气候变暖,毛主席的皮肤过敏,手肿得厉害,还起了水疱,江青着急地找来黄树则大夫,敷了药膏,包扎起来。毛主席运筹帷幄,指挥着千军万马,时间比金子还宝贵,怎么能停下来不写字呢?江青于是放下其他工作,专门坐在毛主席身边,记录着毛主席的伟大思维。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由于两人都全神贯注,忘掉了时间,忘掉了空间,以致连卫士们进进出出倒了几次开水,加了几次灯油,他们都不察觉,开水凉了也来不及喝一口。山村的午夜静极了,听得见大理河(靖边县境内的一条小河)的呼吸和山风留在窗纸上的絮语,周围的山峁、沟壑、窑洞都入睡了,只有青阳岔村青阳坡上毛主席和江青的这孔窑洞还亮着灯光。一个口述着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和战略的思考,一个奋笔疾书,用最准确最精道的语句写出美丽流畅的文字。当启明星最后隐去,东方现出一片柔和的浅紫色和鱼肚白,毛主席大手一挥,结束了他伟大思考的驰骋,江青也高兴地在稿纸上画上最后一个标点。毛主席一目十行地飞速浏览了一遍,满意地签上名字。这就是收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一九四七年四月九日的通知》这篇光辉著作的诞生。

  毛主席在《通知》中,极其深刻地揭露了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进攻我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罪恶行经,庄严宣布:“我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必须继续留在陕甘宁边区”,“必须用坚决战斗精神保卫和发展陕甘宁边区和西北解放区”。并满怀信心地指出:“此项目的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一九四七年六月初,陕北连降了几场暴雨,沟满河平,给三支队的行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光搭浮桥就花去了不少精力,还要给老百姓增加负担。一次,搭浮桥遇到困难,江青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带领几位政工人员到村里查看。走到村头,只见一座庙宇占了很大面积,几重大门的院子里堆着一些木料。由于是庙里的财产,大家都不敢动。江青找到村干部,向他们说明当前的紧急形势,让他们跟群众做说服教育工作,要破除迷信,打破不能动庙里一草一木的清规戒律。经过一番工作,群众都高兴地跑到庙里,把门卸掉,把木料抬出来,很快搭好了一座浮桥,使三支队指战员和中央首长顺利地迅速地渡了河。江青怕群众还有想法,专门找了一位帮助搭桥的老汉问:“搬运庙里的东西搭桥,大家有意见吗?”老汉爽快地回答:“首长,我们这些穷苦人现在不信神了,只信共产党、毛主席,只要毛主席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比建十座庙、烧几辈子香都可靠。”江青激动地握住老汉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心里想:“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中国的贫苦农民阶级是最革命的。”这位老汉握手之后才知道这是一位女同志,没想到这支艰苦转战的解放军队伍里还有位女首长,惊讶得呆在那里好一会。但他更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女同志还是毛主席的战友和夫人呢!

  6月中旬,三支队经过几个雨夜急行军的转战,住进了靖边县的天赐湾。天赐湾座落在大虎高粱山的山腰,刚住下,敌兵就过来了。当时形势危急,山沟里就是大队的敌人,稍不小心就会暴露目标。毛主席沉着指挥应战,江青也同其他首长一样,深入连队协助做好指战员的政治思想工作。结果,敌人在沟底转了个弯,便顺沟朝别的方向走了。他们万万想不到,整天追寻的毛泽东,就歇息在自己头顶的半山腰上。

  因为天赐湾只有20来户人家,根本无法住下三支队,几位中央首长挤在两间土窑洞里,江青和毛主席住里边一个小窑洞,周恩来、任弼时等人挤在外间土炕上,毛主席和江青让警卫人员找些禾草铺在窑洞里的地面上挤着睡。

  刚住定,房东大嫂回来了。大嫂叫马怀芳,丈夫叫王有余,他们一家人都转移到山沟里,什么都搬走了。见自己部队的同志来了,赶忙从山沟里回来招待亲人,安上锅点着火烧水做饭。

  江青见大嫂忙碌,立即过来搭把手。她见大嫂面黄肌瘦,说话有气无力,亲切地问道:“大嫂,你是不是病了?”马怀芳把自己的病情说了一遍,江青马上报告了主席,让三支队的医生黄树则对她进行检查。经诊断,大嫂是肝炎。于是,江青带着大嫂打了针,拿了药,跑前跑后,忙个不停,并一再嘱咐她要注意休息。马怀芳非常感动,说江青是她的救命恩人,江青说:“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为穷苦人打天下,为您做这点事是应该的。”马怀芳为了表示感激之情,不顾江青的劝阻,执意返回到山里转移的地方,拿来自家的炸豆腐、糜面糕等吃的东西,让江青和毛主席吃。从此,江青和马怀芳成了好朋友,每天领着她去打针,不几天,病情就大为好转。马怀芳的丈夫王有余更加感激,每天主动地义务地为毛主席站岗放哨。后来,三支队离开天赐湾到靖边县的小河村驻扎,马怀芳专程赶来,看望毛主席和江青。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5 13:44 , Processed in 0.021454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