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集体化时期中国乡村社会研究

2017-9-20 00:35|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9308| 评论: 0|原作者: 老田等|来自: “开放时代杂志”

摘要: 集体化时期、共和国时期的研究,我很赞同“就地闹革命”的说法,有“改天换地”的一面,也有不离开“地方”的一面,地方的人文地理与历史文化有很强的连续性,这是研究集体化时期乡村社会很重要的思路。
  自由讨论

  老田:两种制度观

  在党的高层领导中间,对于制度的理解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式:一个是少奇同志代表的“养肥猪”政策,这个看法的背后是把制度看作是政策和法令的集合,与这种制度观相一致,可以下命令把一个社会一夜之间创造成一个新社会,反过来以政策和法令去复辟一个旧社会都是可以的。毛泽东和赖若愚的报告,则体现了另外一种制度观,通过把现实中间各种相互竞争的倾向加以扶持或者压制,来体现新制度的逐步产生和对旧制度的逐步替代,比如说把互助组提高一步、两步或者三步,通过公共积累去逐步地动摇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后一个制度观,很接近于西方制度经济学所重视的“博弈均衡”,当然,毛泽东那个时代的人不讲博弈均衡,他讲矛盾或者斗争,说新民主主义在桥上,用这个来转喻制度的渐变和过渡特征。制度变革不可能是静态和突变的,而是一种不进则退的力量消长关系。邓子恢和张闻天的报告,还有刘少奇,他们在制度观方面有一致性,是一种静态的制度观,以静态的经验去看待这个问题。例如,从旧社会经验出发,富裕中农和富农的田种得比较好,产量比较高,这个经验基础是有的,但是把它放到整个大的社会背景去看,作为制度观来看待,这个结论是否还成立就不一定了,往往是富裕中农和富农的土地质量较好、投入能力较强,而不是因为他们本身特别会种田。在博弈均衡的视野里,就是要扶持一批什么样的农民来建立什么样的社会,赖若愚的办法就是对那些处于上升阶段、经验上表现为田种得好的农户,要逐步削弱和动摇其上升趋势。前一种制度观对新民主主义的理解,也是非常机械化的,只认定新民主主义时代的私有制合法,私有制合法就不能动了,变成这样一个机械论思想。两种制度观,一个是博弈均衡,一个是法令改变社会的机械论,这两种制度观之间大概不可通约,难于交流和相互理解。

  徐俊忠 李放春 郭永平 等|集体化时期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模范与典型

  四、模范与典型

  徐俊忠:《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里的农村图景

  就《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这本书来说,每一篇基本上都是一个活灵活现的关于农村的图景。农村的合作化怎么办?这是毛泽东编这套书的目的。这本书经过两次编辑,第一次编纂的材料到了9月已经编完了,毛泽东也写了序言。9月份以后,因为当时10月4日到17日这段时间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七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把9月之前编纂完的稿子,121篇材料,印发给参加会议的人征求意见。材料主要是截至1955年上半年,但1955年下半年中国合作化的发展进程非常快,因此大家觉得还有一些东西要补充,最后,这本书是在1955年12月27号定稿。那么,定稿做了什么样的改变?原来的121篇去掉30篇,再补充新的八十多篇,共176篇,总共九十多万字,毛泽东在序言里提到为第二版再次作序,老人家竟然为此写了104篇按语。

  大家想一下集体化时期是不是均质化的时期?绝对不是均质化的,这些材料每一篇都是一个鲜活的典型。实际上,毛泽东做的这个工作为后面的一个工作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即《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这个发展纲要就是我们后来讲的“四十条”,所以怎么来看待这一套文献?没有这一套文献做充分的准备,就没有后来的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我认为,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最深刻的是在当中写了许多不是农业的事情,“文不对题”。这不同于90年代以后的农业发展纲要那样让我们看不懂,我相信农民更看不懂。“四十条”就是大白话,一看就能懂,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四五八”增产的目标,还有个棉花的,围绕着增长目标的技术保障、组织保障等。除此之外,还写了很多根本就不是农业的内容。所以我说其最深刻之处在于“文不对题”,就是写了许多非农业的内容,比如,农村为什么必须移风易俗?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农村不移风易俗真的是够呛的,红白喜事的问题,十分重要。还有扫盲,农村要开体育活动,农村要搞爱国卫生运动。农村还要搞三网:建设道路网,就是改革开放后我们说的路通财通;广播网,太重要了,比如,对渔民来说,当时整个的条件比较差,广播说什么时候有台风,大家根据广播往回赶;邮电网,现在我们说的通邮,等等。整个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就是一幅崭新的农村发展的蓝图。

  这个先按下不表,我回应大家提到的一些问题。首先,我觉得中国走合作化道路绝对不是哪一个人的头脑发热,或者哪一个人的意识形态的神经发作,为什么这么说?第一,土改以后,农民靠着土改所分得的土地能不能过得下去,大家要考虑。我这里提供一组数字,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农村人均土地是3.27亩,这是全国平均值。然而,各地情况不一样,河南安阳北关区人均是1.5亩;湖南的湘潭为1.57亩;湖南的茶陵为1.91亩;浙江土改以后,雇农人均土地是1.86亩,贫农是1.44亩,中农是1.84亩,富农是2.78亩;广东更糟糕,平均是1.3亩,就一亩三分地。那么,在当时那种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条件、亩产量的状况下,农民能不能过活?第二,中国快速走向合作化之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大家不要忘记,即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这意味着什么?如果维持单家独户,中国的新政权马上面临着要直接从1.2亿户农户那里征购粮食的问题。我走进历史以后,大量的历史事实和数据告诉我,走上合作化的路绝对不是哪一个人的意识形态的神经发作,而是确确实实由很多很多很具体的问题所造成的。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21 00:16 , Processed in 0.016643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