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色中国网 首 页 理 论 查看内容

批判“唯生产力”论,无产阶级革命会创造什么样的生产力

2017-9-28 21:59| 发布者: 龙翔五洲| 查看: 5380| 评论: 0|原作者: 大 树|来自: 红旗网

摘要: 有什么样的生产,就会形成什么样生产力,有什么样的生产,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当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生产关系不适应于生产力发展而发生冲突,这就需要改变旧的生产方式,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代替它,生产关系及政治政治制度也随之改变,行使变革的阶级则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
附:

最新评论

回复半推半就 发表于 2017-9-26 20:40
先顶一个。

俺不太认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俺捋清楚鸟,再扔砖哈
回复大树 发表于 2017-9-27 09:49
本帖最后由 大树 于 2017-9-27 10:00 编辑

“决定”这个词是机械论常用的词,事实上,马克思是用“适应”这个词。

我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体会是:“有什么样的生产,就会形成什么样生产力,有什么样的生产,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而人们建立什么样的生产,这是一个自然和历史过程,也是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当马克思发现了生产方式变迁及规律后,建立共产主义生产则是无产阶级及一切革命者们必然选项,任何其他生产方式的选项必然是盲目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在共产主义生产明确提出来后,依然选择资本主义生产无疑把无产阶级革命再次陷入阶级社会周期运动中。

这里我再次引述《共产党宣言》中序言中的一句话:

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包括有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摘自恩格斯1888年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写的序言 

这里革命导师使用了“一劳永逸”一词,如何一劳永逸地消灭剥削压迫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只能是实行共产主义生产。

回复Liuyuxi1948 发表于 2017-9-27 11:16
有人觉得有些矛盾并不是这样。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主要的;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实践是主要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是主要的:它们的地位并不互相转化。这是机械唯物论的见解,不是辩证唯物论的见解。诚然,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如同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5]的时候,革命理论的创立和提倡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某一件事情(任何事情都是一样)要做,但是还没有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的时候,确定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也就是主要的决定的东西。当着政治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我们这样说,是否违反了唯物论呢?没有。因为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不是违反唯物论,正是避免了机械唯物论,坚持了辩证唯物论。
                                                            (摘自毛主席《矛盾论》)
回复大树 发表于 2017-9-27 11:33
本帖最后由 大树 于 2017-9-27 11:59 编辑

除了对生产力的理解差异外。我再把从苏联学来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马克思说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这两个判断的差别说说。

“决定”这个词表述一种必然关系,这就是一种单向思维,而不是辩证思维。
举例说明,中国封建生产力在西汉时期有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就需要改变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如果“决定”关系起作用,一定会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在中国的汉代当然存在商品生产方式,但在整个社会中的比例很小),而历史发生的事实却是以农民起义的方式消灭过剩劳动力,即消灭过剩生产力,然后重新分配土地,这样的矛盾冲突解决方式恰恰满足了马克思说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这个结论。进一步说,这种适应关系是封建的生产关系适应了封建生产所形成的生产力,封建生产所创造过剩的生产力则被农民战争或王朝更迭所消灭了。

而在中世纪欧洲,当时欧洲封建生产力与中国相比并不发达,因而欧洲中央封建势力对地方的统治力并不强,这样统治阶级对商人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而进行商品生产的限制力也不强,而当商品生产方式却激发出强大社会生产力后,工人阶级的力量和资本家阶级力量在逐步增强,工人是以人数增多标志,资本家是以财富增长为标志的。在这个过程中,封建的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绝对不适应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的,由此引发了欧洲经济及政治革命。这样的矛盾冲突解决方式恰恰满足了马克思说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这个结论。准确地说,欧洲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消灭封建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建立并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及关系,以适应快速膨胀的资本主义生产所形成的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再看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严重过剩导致严重经济危机,资产阶级处理危机方式是消灭过剩产能,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来消灭过剩产能。这种解决矛盾方式依然满足了马克思说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这个结论。过剩产能消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会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所形成的生产力了。

再看我们搞的共产主义运动,从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诞生起,无产阶级起来革命就可以搞共产主义生产了,但无产阶级革命常被机会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带到沟里,工联主义者整天在在工资上打转转,如今还在资产阶级议会中做表演秀呢。俄国和中国革命成功了,搞出一个“社会主义生产“,认为可以从“社会主义生产”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结果毛泽东发现,在”社会主义生产“下,资产阶级源源不断的出现,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工人和广大劳动人们的敌人--官僚阶级力量也在逐步扩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搞是不行了。今天我们知道了,我们搞的“社会主义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就是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国家资本的代言人就是官僚阶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展开就在官僚阶级掌握下盲目地发挥作用。进行共产主义革命并实现共产主义生产难产后,改开初期,中国的统治的资产阶级(官僚阶级)就开始消灭过剩生产力的大手笔,劳动力过剩,那就计划生育,全面实行一胎化。打着所谓搞市场经济旗号,消灭大量90%公社、县、市集体企业及生产能力,消灭完这些“过剩”生产力,以达到“农村小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相适应之目的。然而毛泽东时代创造社会生产力太雄厚了,过剩劳动力还是太多了,怎么办?战争,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过剩劳动力依然很多,又怎么办?引进外资.....当然这其中每个步骤都是无产阶级的苦难和资本的盛宴。这个过程中,也是论证“决定论”破产的过程。
回复Liuyuxi1948 发表于 2017-9-27 13:31
本帖最后由 Liuyuxi1948 于 2017-9-27 13:33 编辑
Liuyuxi1948 发表于 2017-9-27 11:16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3732&ptid=58528][/url]
有人觉得有些矛盾并不是这样。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主要的;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实践是主 ...
(1)毛主席的这个论述,我认为是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最正确、最全面的论述。
这个论述,我认为简要的归纳一下可以这样表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般的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在一定条件下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因此,主贴说的经【典的说法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第二位”】。我认为是不准确的。

(2)主贴说【共产主义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是(1)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然后 (2)消灭商品生产变为产品生产 及(3)劳动者自觉地组织起来进行有计划地生产。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一个也不能少,少了一个就不是共产主义生产。
          我们发现,苏联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我们的生产方式中只满足了恩格斯提出的第一个要素,即“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另外两个要素缺失了,这是造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失败的重要原因。】
我认为,恩格斯说的是共产主义社会,而苏联、中国革命成功后建立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也应该看到,在苏联、中国都没有完全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也不可能完全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还存在集体占有的所有制,是一种低级的公有制形式。这两种所有制之间的产品交换只能是利用商品交换的原则进行,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生产。
这是最基本的理论和事实。
回复大树 发表于 2017-9-27 14:35
本帖最后由 大树 于 2017-9-28 10:14 编辑

如果正确理解实现共产主义生产的重要意义,无产阶级革命者要实现它并不难。

问题焦点在于我们怎么理解社会的规模有多大?
回顾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把共产主义实施的社会规模定义为整个人类系统,后来,列宁提出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的社会系统可率先放在一个资产阶级国家,然后向外输出革命。布尔什维克当按照这个思路,率先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而毛泽东也是按照列宁思路,把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系放到了一个国家局部地区,按照此思路创立江西的中华苏维埃政权,然后连点成面,农村包围城市,完成中国的新民主革命。

由此,这样我们就可以这样设想,如果文化革命成功,上海公社及周边地区农村地区落实了巴黎公社原则,上海工业企业与周边农业生产单位联合起来进行共产主义生产,共产主义生产规模逐步联合发展到全国,再输出革命到整个世界,也应是完全可行的。

问题是我们学习苏联搞的“社会主义式”的生产使中国的革命者已经陷入盲目性,失去了自觉性(令人称奇的是,为这种生产方式辩解的也是打出“生产力”落后的旗号,由此可以看出,“唯生产力”论的源头是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陷入国家资本生产中,产生出了新生的资产阶级(主席称为官僚阶级)和无产阶级(主席称为工人和广大劳动人民)。毛主席带领人民发动文化大革命,让今天我们认清了官僚阶级的本质及产生之根源,他晚年要求人民群众“认真看书学习,弄懂马克思主义”,让我们认识到建立共产主义生产的重要意义。所以说,文化大革命为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

回复大树 发表于 2017-9-28 10:49
本帖最后由 大树 于 2017-9-28 11:02 编辑

在“唯生产力”论的眼里,马克思一定是一个“疯子”,他竟然说如果俄国革命与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相互补充,俄国农村的原始社会就可以直接搞共产主义生产,成为共产主义社会的起点。

在“唯生产力”论者的眼里,恩格斯也一定是一个“疯子”,他竟然在130多年前就给无产阶级革命制定了目标: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一劳永逸”地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唯生产力”论者们一定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现在我们明白了,不搞共产主义生产,我们只能在阶级社会里轮回。而且,每次轮回,无产阶级的敌人---资产阶级比以往的资产阶级更强大、更邪恶和更狡猾。无产阶级所遭受折磨一次会比一次深。

希望无产阶级新的革命,达到了《国际歌》说的:这是最后的斗争(当然是指最后的阶级斗争)!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Archiver|红色中国网

GMT+8, 2024-4-19 08:29 , Processed in 0.018462 second(s), 12 queries .

E_mail: redchinacn@gmail.com

2010-2011http://redchinacn.net

回顶部